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疆 >

第164部分

海疆-第164部分

小说: 海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林海疆瞪了李安民一眼道:“情报总部有很多东西做得确实过分,但是你们要明白,他们的权力甚至包括你们的权力都是我给予的,这些权利是建筑在我对你们的信任之上的,如果没有了信任的话,你们的权力会在瞬间垮塌,我要你们牢牢的记住,在我面前永远不要试图用假话来欺骗我,我身为帝国元首,你们作为帝国高官,我需要知道你们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明白吗?
    李安民万分汗颜的啪的一个立正道:“感谢元首教诲,卑职一定牢记在心,时刻谨记”
    林海疆微微点了点头道:“你们下去吧不过总把一些话挂在嘴边,我看得更多的是你们的实际行动,明白吗?我看的是行动,真真正正的为帝国的事业而献身,或许现在你们会失去很多,但是你们不要忘记了,你们是为何投入这场事业当中去的,鱼和熊掌固然很难兼得,想在留名青史的同时享乐生活?享受和平喊喊口号过日子,这种可能性到底有没有?”
    林海疆的注视让有点心虚的李安民不知如何回答,而黄涛站在一旁也眉头紧锁,因为元首并不是在针对李安民一个人,其中也包括了黄涛在内,而元首的这个问题让他们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无论是李安民还是黄涛,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元首如此的大光其火,或许是黄涛的反应涉及到了元首最为信任的人王法仁?或许任何或许皆有可能?
    两个人只能毕恭毕敬的站在原地,林海疆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道:“这样的事情也许会有,甚至其中令人发指的程度会超出了你们的想象,但是我可以放心负责的告诉你们,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只有流血和牺牲,你们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作为帝国未来的他们是有权利享受我所言的那种生活的,他们的父辈为此付出了一生乃至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们在不过格的情况下可以享受美好滋润的生活。”
    李安民与黄涛立正敬礼离开之后,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但是都默默无声,李安民算是资深派的领军人物,而黄涛则是留学派中的佼佼者,今天元首的一番话他们有些明白,但是其中不明白的还是占据了其中大部,元首是在警告的同时给描绘了一副未来蒙荫子孙的美好前景吗?李安民不清楚,黄涛也有点糊度,黄涛甚至感觉自己与和稀泥的参谋次长一起挨了元首一顿臭骂有点冤枉,不过帝国大部分高级军政人员都非常清楚,只有挨骂的人才是元首的心腹,只有辜负了元首的人才会挨骂,从旧港时期开始,挨元首骂就是一件让人得意的事情,只不过今天李安民和黄涛十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1861年11月5日傍晚,陆伟指挥的共计五百人的突击队员开始由中南半岛号和海南号战列舰的船舷开始缓缓下船,搭乘小艇开始向夜幕中的裕廊岛方向划去,在裕廊岛的另外一头,岸上的情报人员用专用带有罩子的汽灯向海面上发出了数组信号,此刻的裕廊岛码头还十分的简陋,岛上驻扎的英军不过二百余人,全部集中在码头附近的小镇中,全岛相对比较荒凉,甚至连炮台都没有修建。
    英国人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清廷的战舰进行补给,看中的就是这块海域水情复杂,多回流与暗礁,大舰队根本无法有效展开,否则正常半天时间的补给也不会延长到了二天时间,另外一点就是英国人的上层有人希望新加坡殖民地收到中华帝国方面的袭击,而在殖民地,有人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出于两股势力的交锋,最终形成了如此的决定,让悬挂英国国旗的清国舰队在偏僻的裕廊岛补给。
    在黑暗之中,除了哗哗的海涛声外,就只有军靴踩踏沙子发出的响动,突击队员们携带着各自的偕行包从齐腰深的海水中奋力向岸上前进,当快要上岸时则被小声提醒排成二列进入树林,五百人规模的突击队可以说是陆伟所指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突击,因为十登舰的夺舰之战,所以突击队携带了大量了毛瑟手枪与轻机枪,相反的只携带了少量的步枪,作为攻坚的利器的手榴弹几乎每个队员都携带了最少十枚。
    让陆伟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正在武器装备总署正在研究的一种名为火焰**器的武器,不过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尤其是密封性非常之差,几次试验每次都会发生事故,所以项目本身的进展也不大,此次作战又是舰船控制权的争夺战,所以也不适宜采用带有极大破坏性的武器。
    天刚刚泛出鱼白,在裕廊岛东南荒芜人烟的树林之内,陆伟所指挥的突击队全部潜伏了下来,之前接应的伪装成华裔渔民的渔船在不远的海面上打渔。
    而中华帝国海军舰队主力则驶离裕廊岛海面,陆伟很快通过望远镜发现简陋的裕廊岛竟然有七个码头可供战舰停泊,作为一座天然的优良深水港来说,裕廊岛的自然条件甚至要强于帝国要塞。
    陆伟一直担心清廷的战舰会因为码头缺少而选择分批靠岸补给,这样的话就会给夺舰突击行动带来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不过这也只能说在码头的硬件条件上还是能够保证清廷战舰同一时段靠岸,置于清廷是否会按惯例三舰补给两舰巡弋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百一十章天助我也
    第二百一十章天助我也
    1861年11月6日傍晚时分,已经从下午焦急等待到现在的陆伟终于发现了海面上升起了几道烟柱,陆伟欣喜的调节着自己的望远镜,期望那是属于清廷的战舰
    最终当陆伟确认了对方悬挂的为英国国旗之后,陆伟着实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东南亚还没有情报显示英国部署了装甲防护巡洋舰,所以这五艘战舰一定是目标舰船。
    陆伟现在唯一关心的是清廷的战舰将采取何种方式靠港停泊进行补给?按计划如果清廷舰队分批补给,那么就等待海东青号、南园号、长福号靠港停泊的时候发动袭击,而巴图鲁号、哲锋号则依靠舰上的潜伏军官、士官已经起义水兵直接夺取,所有我方起义人员当胸会佩戴红色丝巾作为识别标志,以供突击队员有效识别。
    在海东青号的舰桥内,舰长镶红旗出身的隆科隆正站在学总督监从二品顶戴实缺从三品赐双眼花翎翰林侍讲唐嘉尧身旁。
    唐嘉尧实际就是这支舰队真正的主心骨与领导者,唐嘉尧自从受命担任学总督监带领学员赶赴英国学习海军技术,已经累计迎接了三批学员,作为首批学员接舰回国这种光鲜大事,早以度日如年思乡心切的唐嘉尧就迫不及待的随舰回国。
    其实即便唐嘉尧不想回国,曾国藩和朝廷也会让其领舰归国的,因为在英吉利国学习期间,学员队多有倾向林匪叛逆的言论出现,虽然他及时的处理掉了危险和隐患,但是唐嘉尧非常清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更多的问题则是被深深的掩盖了起来,而且这次五艘兵舰归国,很可能遭到中华帝国的拦截,在舰队内部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在双方舰船大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唐嘉尧都不认为自己会是经验丰富的林匪叛逆的对手,更何况林匪叛逆的实力几乎五倍强于自己,不过通过唐嘉尧与英方的多方积极沟通,在银弹的攻势下英国方面的艾科顿伯爵等人纷纷出面,这才有了可以悬挂英国国旗归航的一幕。
    即便挂上了英国国旗,唐嘉尧也不能完全的安心,艾科顿伯爵等人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能是给他多一份空头保证,以及沿途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照顾,毕竟英国和法国都挨过林海疆的打,在广州和大沽口以及中南半岛,前后共计三次,林海疆哪次都没有犹豫,唐嘉尧唯一期望的就是英国强大的势力会让林海疆有所顾忌,等自己的战舰抵达大沽口,曾大人对舰队进行大换血之后,即便全部被击沉,也在不关他唐嘉尧什么事了,唐嘉尧可不愿意再步李鸿章的后尘了。
    李鸿章的淮字营被打得丢盔弃甲的事情唐嘉尧是在归国的途中听说的,可以说东方的三方大战和欧洲的普法大战,以及美洲的南北联邦之战,已经牵动了太多人的目光,战争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国际格局的重新划分,小规模战争能够决定局部利益的划分,而大规模的战争则能够重新排列秩序。
    唐嘉尧在欧洲的时候虽然在英国,但是通过与英国人的交流和一些了解,他发现欧洲的一些老牌日落西山的殖民国家诸如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等,似乎象闻到血腥味道的鲨鱼一般,都这几场战争的周围不停的围绕寻找机会。
    裕廊岛已经出现在了眼前,唐嘉尧此刻有些微微的放松了警惕,一路上他们都能得到英国人的情报,最开始说中华帝国的舰队主力似乎有集中的迹象,这一情报让唐嘉尧几天来一直寝食难安。
    不过现在舰队毕竟已经抵达了裕廊岛,这是英国人暗中为他们的远东舰队修建的一处秘密锚地和战时补给中心,唐嘉尧相信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会更加谨慎,因为在军舰驶离英国的时候,为而来促使英国人能够切实的履行他们的承诺,唐嘉尧耍了一个小手段,只付给了英国人60%的舰款总额,其余的40%舰款等到战舰平安抵达大沽口后,再由留在伦敦的冯天阳支付。
    为此唐嘉尧足足多给出了六十万两的好处费,并且承诺如果这些战舰被中华帝国方面击沉,他仍然会信守承诺付清尾款的,但是这件事情唐嘉尧没告诉任何一个人,甚至连一直站在他身后为其撑腰的曾国藩也没提。
    在唐嘉尧看来,英国人的内部对于是否对中华帝国开战的意见还不统一,只有维多利亚女皇亲近的一切新崛起的贵族家族希望开战,而老贵族们希望一切维持现状,因为即便消灭了中华帝国,大英帝国也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好处,而且在远东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即便对于大英帝国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沉重的负担,从根本上讲是不符合大英帝国核心利益的。
    所以唐嘉尧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战舰平安抵达乃是万幸,如若万一被击沉,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英国人与中华帝国的了,因为舰款只付了六成,剩下的四成如果战舰平安到达唐嘉尧自然不会抵赖,但是如果被击沉,那么英国人红口白牙的还能硬讹诈自己剩下的四层舰款不成?况且那些英国人都收了自己的红包,到了时候也只能开口帮自己说话。
    这其实就是唐嘉尧给自己买的一份保险,这份保险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护身符
    战舰开始缓缓减速,三艘英国人的双桅杆四级风帆巡洋舰打着明晃晃的挂汽灯再给清国的战舰引路,按照规矩唐嘉尧先派人乘小艇上岸与对方沟通协商具体安排,海东青号、南园号、长福号三舰的管带与都监都来到了海东青号的作战室内,而巴图鲁号、哲锋号却只有都监来到了海东青号上开会。
    这并不是唐嘉尧对巴图鲁号、哲锋号的管带席迅与李维国产生了怀疑,而是两舰的督监许昌寿和哈尔莫在故意再给李维国、席迅以难堪。
    对于手下的举动唐嘉尧并没有说什么,三名蒙满管带都是他亲点的,也都是朝中各方面委托照顾的,而李维国与席迅是属于在水兵之中威信很高的,学习成绩又是数一数二的尖子学员,在离开英国普林斯顿的时候不得不任命的两名临时舰长,到了大沽口等曾国藩整军之后,两人还能不能上舰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唐嘉尧看了看全部的自己人,见所有人都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望着自己,于是满意的清了清嗓子打了个官腔道:“诸位诸位请坐,请坐,都不要站着说话,诸位都是我大清的擎天之柱,跨海虹桥,眼见到了家门口了,几万里的风浪都闯过了过来,相信林逆匪军此刻一定已经盯上了我们,这战舰是朝廷的,是两宫皇太后的心血,是北洋之根本,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在座的几乎都是满人,所以听唐嘉尧一提朝廷和两宫皇太后都有些洋洋得意,不过这会每个人的心中之前的那种惧怕早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们战舰上悬挂的英国国旗就是他们最大的依仗,一路归国万里海疆,可以说英国国旗几乎成了他们的通行证
    优先进港、优先补给,装最好的白烟煤,港口官员态度毕恭毕敬,可以说此番归国建制就是一种享受,因为即便在大清国内洋人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能够让洋人们给自己点头哈腰?这帮在旗的大爷们忘记的自己在英国遭受的白眼和受的洋气了,恰恰就没有人注意过,或者是有选择性的遗忘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别人尊重的也许并不是他们本人,而是那面英国国旗。
    唐嘉尧见众人兴致高昂,于是道:“大家也漂泊了许久,到也真是乏了,不过全体靠岸是否可行?隆科隆,你是明白海军的,我则是个外行,遇到这种内行的事情我就需要问你们内行人了。”
    隆科隆听见唐嘉尧提到了自己,于是微微一笑道:“我方五舰编队,至少要有二舰警戒巡弋,今晚连夜进行补给,明天上午集中全力补给,这里距离大沽口依然不远,各舰在补充二、三层即可,我们现在争取的是时间,只要赶回大沽口与哈斯他们的舰队汇合,即便遇到林逆之海军主力,我方依旧可以依托大沽口各个炮台最新安装的英国生产的阿姆斯特朗大炮抵挡击敌,随后以此番带回的水雷封锁主要航道,我舰队集中力量于尚未布雷之航线迎敌,无论他中华帝国船比我们多多少,任是谁也无法展开,无法展开还能发挥屁个优势?”
    好好好对海军一窍不通的唐嘉尧一连叫了三个好,随即道:“我就想不明白了,洋夷眼拙啊隆科隆这样的大才竟然发现不了?总拿那些李维国、席迅之类的当宝,之前更将有叛逆倾向的李江、高志辛、吴乃华等人捧在手上,现在这会咱们朝廷的战舰不知让这帮小子开到哪里去了。”
    唐嘉尧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是他的心里却比谁都明白,英国人的眼睛不瞎,要是选了这帮每人至少都带了三、五个丫头,一天到晚还惦记着洋妞的大爷们才是真瞎了,私下换丫头互相玩不说,单单是这两年得了花柳被退学的就不下二十多个,如果不是朝廷源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