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宋 >

第181部分

千宋-第181部分

小说: 千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玉见欧阳也来了一指自己身边的位置道:“欧阳,过来坐。”
    “大人”两掌柜站起来客气,胡万三道:“早听说大人凯旋归来,恭喜恭喜。”
    欧阳客气道:“让大家多等我十五天,心里惭愧。”
    胡万三道:“什么惭愧,大人为国为民,怎是我等商贾之流可比。大人朋友说得好,国家稳定,大家才能更好的做生意。”
    王掌柜接口道:“是啊玉娘说的好。宋开国近百年,辽、西夏一直对我大宋虎视耽耽。而今我宋朝富裕强盛,自然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别说是捐点钱,就算是王某三年不赚钱,也在所不惜。”
    “王掌柜,你可考虑好了?”欧阳汗,别乱说话,这人是来加租的。
    赵玉拉欧阳袖子坐在自己身边,对他道:“看王掌柜胡掌柜真有我汉人的血骨。欧阳,我也觉你上次提议的很好。”
    “什么提议。”
    赵玉伸出四根手指拿起杯子喝了口茶,宛然一笑并不说话。真是来对了,商家如此爱国,提高四成,自己就可以拥有一百二十万的禁军,一百二十万配备火器的禁军,完全可以轻松扫荡金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欧阳忙道,四成重压,恐怕物价就要大涨。商人是不会承受这样压力,而是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赵玉根本就不懂经济,你就算提价十倍,受害的也不会是掌握商品流通的人。物价涨,但是工资不涨,这些人就消费了部分的市场能量。由于粮食的官府定价,即使有所提高,但也提高不到物价涨幅,所以农民也消化一部分上涨压力。还有一部分压力就是转嫁到市场萧条指数上。
    低层人员是物价上涨的缓冲区。他们只能比原来省钱才能度日,原本买一斤猪肉,现在只能买半斤,或者是不买,这样就会促使经济萧条,引裁员,失业率增加渐渐陷入恶性循环。
    赵玉笑道:“我是女子,不是君子。对了,我还和胡妹妹买了一份保险,你帮我看看。”
    意外伤害保险……欧阳擦把汗,赵玉有意外那叫篡位好不好。最高保额三千贯。欧阳觉这有责任和赵玉谈下这个问题。如果是两成五,商人可以牺牲消化一些。但是四成大部分就必须是低层人负担了。欧阳道:“三位如果有事,先去忙吧。”
    胡杏儿很不懂事道:“我没事。”
    王掌柜站起来道:“确实还有点事,大侄女别忘了下午要陪我去个地方。”
    赵玉摇头:“欧阳,哪有你这么赶朋友的,再说我还想多了解点。王掌柜坐。别见怪,欧阳就是这样,爱面子,生怕我说错话。”
    胡万三恍然:“原来你是大人的……”
    “不是”欧阳忙道。
    王掌柜看欧阳,欧阳双手手指交叉打了个王字,王掌柜一楞,轻指上面,欧阳沉重点头。欧阳是支持对金辽作战,但是欧阳反对牺牲经济和生产力对辽作战。赵玉见欧阳小动作不满道:“欧阳,干什么?”
    欧阳甩手:“手指抽筋。”
    赵玉不理会欧阳道:“王掌柜,坐”
    王掌柜忙点头坐下,他知道了赵玉身份,但看不透赵玉和欧阳在演什么戏。一时间冷汗都出来了。这边一句话说不好,可能会惹**烦。欧阳见此忙道:“王掌柜,我这次在京里听说,朝廷有意思将商税在原先基础上提高四成,不知道你怎么看?”
    王掌柜思考一会后道:“恐怕有些不妥,可能会导致大人说的经济衰退。”
    赵玉道:“欧阳,你不是说朝廷是为了快拿下金辽而加税的吗?朝廷打的顺利,地盘多,商人也赚钱啊。”
    “恩……那个玉娘。”欧阳耐心解释道:“商人赚到的钱带动是被占领地的繁荣,对内地关系不大。因为内地物价走高,就会有场子迁移到价格比较低的地方……”
    赵玉打断问:“一场打五年甚至十年的仗,两年内解决有什么不好?”
    “打仗是消费,配置得当一直打仗,国内经济也会保持繁荣,甚至因为打仗而增长。但如果透支经济,可能会一点引多点的连锁,导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疲软。”
    赵玉沉声道:“你意思是宁可用将士们的血提高国内繁荣,也不愿意牺牲繁荣少死一点人,早点结束?”
    欧阳一楞,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似乎这些问题都是百姓考虑的。如同美军到处打仗一样,反战是部分百姓的事,一场战争可以抵御一次经济危机,可以增加n多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剩余商品的销售量。政客们似乎应该把增加就业率和经济展列为要考虑。自己希望长期战争,就是希望经济长期展而不透支社会经济繁荣。
    欧阳还在沉思,王掌柜开口道:“玉娘说得在理。”
    不在理,但不在理哪呢?欧阳还没想清楚,胡万三就说话了:“自古有云,忘战必危。如辽人对女真,纵然有百万大军,奈何不了女真。大宋现在的禁军都是打出来的。隋文帝府兵之强,世人皆知。但四海升平后,不到二十年,素质急剧下降。我认同大人说法,不可急战。”

第两百五十六章 改革
    第两百五十六章改革
    赵玉想想后问:“意思就是看不见尽头了?”
    胡掌柜摇头,沉思了一会后道:“岳飞当上杭州舰队主将后,并没有因为无战而懈怠练兵。如果朝廷大臣们都能居安思危的话,倒也可以。”
    赵玉点头:“胡掌柜说的有道理。欧阳,你怎么看?”
    欧阳也不知道怎么说,战争本是两面刃。只好无奈道:“玉娘说是什么,自然就是什么。”
    赵玉很满意点下头。胡杏儿一边问:“欧阳,你和玉娘是什么关系。”
    “朋友”欧阳回答。
    “那我就说几句,如果不打仗,欧阳你的火药不好卖,河西走廊的军马要跌价,粮食要跌价,棉衣麻布都要跌。这些东西一跌,卖不出去或者卖得少了,场子就要解雇工人,工人自然就意见,部分转回去当农民,收入少不说,又分薄了地。”胡杏儿道:“阳平收的税金少了,欧阳你也会少拿钱出来修桥铺路,路桥不好,让外卖场子更不好过,又解雇人……”
    欧阳摇头:“这是社会问题,争论是没有结果的。”
    “算了,大家别说这问题。”赵玉笑道:“今天晚上就在这里吃晚饭,我做东。”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胡万三应承了下来。
    ……
    欧阳有点不明白,赵玉为什么非急着结束战争。他理解赵玉欲图强盛,扫荡四海的野心。因为不仅是赵玉,很多皇帝都有这么的梦想。不过能做到的人不多。隋文帝做到了,唐太宗做到了一半。但很可惜,他们都没完全覆灭对手。按欧阳所想,完全可以慢慢来,按照大宋目前的国力没有人能抵挡前进的步伐,因为大宋已经把生产力和战争能力联系在了一起。
    晚饭是很融洽的,胡杏儿不怕死的和赵玉扯淡,看得出来她对赵玉很有好感,最少比欧阳有好感的多。赵玉对商业总会内部运作很有兴趣,顺便帮在座各人问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欧阳,你为什么不当主席了?”
    “说句实在话。”欧阳停下筷子道:“我觉着我终究有一天胜任不了。即使我真有办法能干到死,那死后呢?就比如让苏千接手,苏千也许能干十年,二十年,但只要他糊涂一年,就可以把商业协会前途断送。与其这样,不如让大家换选。最少这样有个好处。比如说王掌柜,就代表温和守成,当大家觉当前商业需要温和守成,就能推选王掌柜当主席。也就是说将来不再是主席影响他人,而是他人的需求产生了需要的主席。”
    “比如唐玄宗?”赵玉问了一句后道:“前半生开元盛世,后半生任用小人,兵荒马乱。不仅他一朝国力大损,连带接下来唐朝国力受到巨大破坏,一直都恢复不过来。”
    “……”欧阳和王掌柜互相看了一眼。
    “汉武帝亦是一样。”赵玉道:“后期小人环身,其性格专断暴戾,杀太子、杀忠臣,沉迷美色,又担心女人乱政,又杀新太子之母。隋炀帝亦有壮举……”赵玉历数了十几个出名的皇帝,除了隋文帝之外,要么是碌碌无为,要么是先贤明后昏庸。即使是李世民,赵玉也认为其对李武之争,造成唐衰弱也有一定的责任。
    王掌柜见赵玉说的告一段落,急忙站起来道:“多喝了两杯,累了。”娘啊,今天听的都是什么。
    欧阳配合站起来:“我送你们。”
    ……
    欧阳回来坐在赵玉面前问:‘陛下,怎么了?“
    赵玉让其他人离开后,拿了酒杯走到池塘边道:“一个人在深宫,很有时间胡思乱想。朕很担心朕迟早要成为一名昏君。身处宫中,很难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也是朕为什么时常让你上京的缘故。比如蔡京一事,朕就是昏庸之极。原本还以为有魏徵这样的臣子责怪朕,但他们都不敢,谁敢怪朕?他们只会在背地里偷笑。这面子朕丢得起,但是将来有人不仅是贪墨,而是造反呢?唯独是你,能把王黼送来给朕开刀,让朕拿回了面子。”
    欧阳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话不是这么说,你当知县,错了了不起就是罢官。但朕要错了,就可能断送赵家天下,贻害百姓。”赵玉道:“朕现在就有一事不决。诸王爷在家宴中纷纷要求朕早立储君。个个义正词严说什么,让太子随朕办事,亲民亲政,多多学习。可私下却和朕大说别的王爷那些准储君们的丑事,大夸自己的孩子。”
    “哦,陛下是为这事烦恼。”欧阳点头明白,赵玉看过所有储君人选,都不满意,而要逼迫她从里面挑一个,她这样好面子的人就自然就要联想,大好基业将来被这些傻蛋败掉怎么办?不是自己孩子不疼,这是没有办法的人之常情。自己孩子怎么看都是顺眼。
    “怎么,你这个外官要议朕的家事?”赵玉笑看欧阳道:“连李纲都让朕自己裁决,不敢多说一句。”
    “随便说说,反正左右没人。”
    “恩,那就随便说说。”赵玉道:“也就你敢说。”
    “其实陛下身体好着呢,未必有储君能活得过陛下。但是储君必然要学治国,还要到边疆监军,还要……总之,储君是一个非常大的官了。而万一陛下身体不适,或者比如现在来阳平,那储君就要监国,就要操劳政事国事。即使陛下将来现了储君错误,也无法纠正,因为如果陛下纠正,等同废除储君。有储君之位,就有内争,大臣就会立派,所以微臣认为暂不可立储。”
    “但王爷们都逼得紧,左右都是朕的长辈,总要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欧阳笑道:“让朝臣们投票。立哪个储君是陛下家事。但是立不立储君却是国事。”
    “有道理”赵玉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欧阳道:“其实陛下真怕自己将来昏庸,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真说?”
    赵玉叹口气:“连你都怕朕。”
    “说微臣说。”欧阳道:“其实陛下可以将朝决变成惯例。比如陛下要攻打辽国,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就宣布开朝议。由支持攻打的官员言,再由反对攻打的官员言,陈述利弊。如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陛下还不能下定论的话,就投票。不听李纲、不听欧阳、不听任何一家之言。毕竟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错。,而且他们也有私利。”
    赵玉点头:“比如立储一事,就可以让支持的大臣或者王爷们先说。而后反对立储的再说。最后表决。朕就可以交代,这是民意。”
    “是的陛下,不过之前要立一些规矩。”欧阳道:“不是每事都裁决,比如某决策有十名大臣反对,那就开朝议,否则无须开。不过,陛下也要遵守规矩,有十名大臣反对,陛下不能**专断,也必须开朝议。”
    “那就是朕要干一些事就不能干了?”赵玉摇头:“比如目前我们对金辽同时开战,会有多少人支持?”
    欧阳道:“陛下,你如果问能不能同时开战,必然是支持人少。但陛下问能不能和他们交恶,必然是支持人多。对辽就不说了,对金,金人阴谋造成了中原如此大的损失。谁还敢说和金人亲善?”
    赵玉有点明白:“你意思是群臣投票大方向,比如对辽,对金关系,至于定下来后怎么办,他们就不能决定了,是吗?”
    “对,就是这意思。”欧阳道:“陛下只要不犯大方向错误。比如前方打仗就算是输了,又能怎么样呢?朝臣又不会打仗,当然不能让他们来表决怎么打仗,谁当主将。”
    赵玉问:“是不是你不想上京,才想出这么个懒办法?”
    “当然不是。”
    “在阳平有酒有钱有女人。你欧阳就是阳平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连商业协会主席都卸任,更是自由,无拘无束。”
    欧阳尴尬笑道:“陛下太抬举了,。”
    “抬举什么。谁不愿意当李后主。”赵玉道:“但朕来了,你只能不消停。晚上你帮朕做一份明天要对商人的计划书出来。包括朕许诺的一些好处。”
    “是”
    “朕累了,朕去休息。”赵玉喝道:“来人,帮欧大人研磨,把碳火加旺一些。”
    你睡觉我干活,欧阳无奈到偏房开始构想计划书,计划书必须估计大家的利益,比如压力的分流,对经济的预计伤害,解决经济可能疲软的办法等等。欧阳总结,不加不是可能了,毕竟皇帝都来了。那就是只能解决,欧阳的计划书重点提出几项新产业。而后对阳平和东南钱庄提出建议,还有将尽可能多的压力释放在辽被占领区的办法。尽可能降低本土受到的压力。其中还包括建立海上商人武装,掠夺四处人口充当劳力,降低生产成本。在密集型的资本雏形时候,劳动力是相当高的一块成本。
    直到黎明,欧阳才把计划书做好,走出房门到了院子,寒风吹来皮肤有撕裂般的疼痛。看院子内两名内卫,耸立站直,眼珠子一动不动。欧阳赞叹,这才叫敬业。欧阳从房内拿出来两个火盆放在他们身边,再加了点炭。而后拿盅小酒看黎明开喝。开夜车欧阳在现代是很平常的事。
    到了清晨,赵玉也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