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宋 >

第208部分

千宋-第208部分

小说: 千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玉一直没见欧阳,欧阳也没有要求要见她,甚至欧阳没有要求去见谁。由于案情特殊,和欧阳的影响力,任何人没有大内公或者手谕,都无法见到欧阳。宗泽还没有从边疆回来,所以欧阳这案子也无法开审。
    欧阳的命运还多迷惘,大家都很紧张等候宗泽的回来和皇帝的最终裁决。而就在这时候,吏部的消息出来,朝廷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强硬的态度,结束欧阳阳平知县的差遣,罢免欧阳六品官,任命甘信为阳平知县。起因是有草原的一个汗的女儿,穿过重重封锁线到达东京鸣冤。拿出证据说明自己部族很满意宋朝的管理,并且世代尊宋为主,但是全族都被永兴军路迁徙到宋内,被杀百人不说,所有青壮被充为厢军。
    此消息一出,大家都看明白,朝廷要对欧阳下狠手了。第一个民间反应就是物价上涨,变相裁撤员工。这不是商家为了救欧阳所干的,而是脱离了欧阳的束缚,朝廷缺乏监管制度,因为垄断而导致的局面。第一批上涨的是陶瓷、名贵药品非生活必须品。第二批上涨的陆运、河运和海运业。他们的上涨导致了各商家成本的上涨,于是带动了全商业价格的上涨。而后还干扰了米价,米虽然朝廷有定价,但运输成本上涨后,异地购米将无利可图,而本地米如果供应不够的话,只能从异地进,导致出现民间所称的黑米。而本地见黑米价格百姓不买不成,于是两城甚至是数州互相窜通,互相利用运输来制造黑米,哄抬米价。朝廷虽然想管,但是朝廷也明白,一旦打击黑米,会导致一些地方无米可供的尴尬局面。
    赵玉约见了苏千,苏千则哭诉自己无奈,他已经以主席名义连续出信件,要求大家稳定物价。但他自己本身就受到很大的压力。阳平钱庄股东要求因为物价上涨,上调贷款利息。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由于少了欧阳这威慑管制,官、商开始公开勾结,暴利驱使下,甚至有军队后勤也敢把军用稂草卖给民间商人。
    不过这些事,在阳平和东南两大钱庄都稳定的情况下,其后果并不如第一次金融风暴来得严重。不过物价上涨已经是个事实,物价涨了,工钱也有涨,但是跟不上物价的脚步。而且一些地方开始刁难,克扣员工,要求义务加班等等手段。虽然破坏力不算大,但宋内经济处在了比较混乱的状态。
    在这样情况下,苏千在内卫陪同下见到了欧阳。
    欧阳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但是还是很干净,气色也很好。两天换一套衣服,一天洗一次澡是开封府尹特意交代。由于有内卫监视,苏千也不提欧阳案子,而把目前的状况说了一遍。
    欧阳想想道:“其实他们不仅妨碍了经济稳定,而且还妨碍了不少商业协会成员的利益。你比如说王掌柜,出产的就是矿。你粮食成本涨了,运输成本也涨了,但是矿的价格却没有涨,因为大部分都是卖给朝廷,即使卖给商家,也有几年的契约,虽然价格可以上调,但也有一个封顶价,此事对灵活营运的产业影响不大,但大大影响七契约等长期产业。”
    “恩,大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立刻召开商业协会。要求海运、路运、河运所涉及公司减价。如果他们不减,商业协会将联合抵制和制裁。把源头给掐断。”
    苏千道:“大人觉这提议的表决是否会通过?”
    “肯定会通过。先前大环境良好,商人们都有比较稳定增加的收入。而今部分人为了私利暴利把规则打乱,会引起很多人的不安。”欧阳抓了苏千耳朵小声道:“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就停止运输业仲裁权。”停止对行业仲裁是主席的权利,如此就会因为运输业的暴利,而导致新的运输业的出现,而后形成竞争。既然你不听商业协会的,那商业协会也不再保护你垄断的利益。
    “谢大人。”苏千拱手:“大人定然吉人自有天相。”
    “呵呵”欧阳笑下道:“我无所谓,你去忙吧。”
    ……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天,九公公又来找欧阳:“奉皇上手谕,特来问话。”
    欧阳道:“草民已经不是朝廷官员,按照惯例是开封府问话。”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欧阳道:“皇上在三堂会审之前,还不确定我有罪无罪,就将我革去官职。何必还要问话。公公回去吧。”
    “这个……”
    欧阳问:“刘将军那边怎样?”
    “进展都还顺利。”九公公道:“欧大人怎么不上一份认罪书,恳求皇上谅解?”
    “你意思是皇上是为了自己面子,所以将我治罪?”欧阳笑道:“恐怕不是吧。再说,我并没有不认罪,公公圣旨说的罪名,我都认。”
    “征伐蒙古、西辽,对大人一点好处也没有,为什么大人明知道有身家性命之忧,还一力怂恿?”
    “这事我之前和皇上说过,可惜皇上并不理会。”欧阳道:“至于理由,那时候都和皇上说过了。”
    “难道大人认为皇上这次是开玩笑吗?”
    “不是,但也不会杀我不是吗?”前脚给丹书铁券,后脚动刀,赵玉心可能有那么狠,但皮没那么厚。
    “……”九公公道:“宗大人已经回到东京。后天就要三堂会审,大人好自为之,咱家告辞。”
    宗泽的调查报告只是一个过场,根本就无法完全呈递。赵玉看报告,上面说,韩世忠、张俊都是知道这事,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异议,事后也没有上报朝廷。按照宗择问话,他们认为这是一劳用逸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对原侵害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刘锜等涉案人员都没有利益之争,都本着报国为民的态度而私自做或者是隐瞒这件事。

第两百八十二章怪异
    第两百八十二章怪异
    韩世忠还由宗泽带来书信,表示自己身为四军大帅,知情不报,还纵容他们所为,愿意为此事负责。张俊则表示,认同欧阳所说,特别是蒙古就如同悬挂在原头上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张俊还说,他们虽然是百多部落分裂成多个联盟,但是他们语言、习惯等都是互通的,一旦有强力之人凝聚在一起,必然是大宋将来的祸患。
    赵玉怒道:“祸患?但人家毕竟现在没有。你问问史官,原拓展版图,哪次不是因为有外敌侵袭,而后反击取得的地盘?有哪次是主动对部族进行攻击灭绝争夺土地的?”
    宗泽不惊不怒不纠正赵玉历史问题错误道:“陛下,臣只是调查事实。据臣看,几位将军所说并非没有一定道理。”
    “有道理就可以擅自调动军队?今天调的是永兴军路,明天调的就是东京禁军。”赵玉道:“无法无天,他们怎么就知道朕没有打算?李汉被囚禁的账,朕是还没有找他们算,并不是不打算找他们算。”
    “陛下,不知要对欧大人如何处置?”
    “哦?”赵玉看了宗泽一眼问:“你也是来求情的?”
    “不是,臣认为,如果陛下将欧大人定为乱臣贼子,就要问斩。如果陛下将欧大人定为失职,那是吏部之事。如果陛下将欧大人定为擅自调兵,那是枢密院和兵部的事。陛下所说的三堂会审,只适用刑狱、通敌、谋逆等官员。”
    “原来你是来探消息的。”赵玉悠悠问:“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是吧?欧阳是不是要倒台了?皇帝又在想什么?大家的心思都活络起来了是不是?”
    宗泽回答:“陛下说的是别人,臣没有这等心思,既然不该问,臣就不问。既然不该说,臣就不说。”
    “欧阳自己都明白,朕刚赐丹书铁券,回头就把他杀了。这种事朕绝对不会干的。”赵玉道:“但也不能不惩戒,否则将来个个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帜,视朕为无物,迟早要天下大乱,这事你就别管了,下去吧。”
    ……
    “欧阳,你可知罪?”三堂会审开始,刑部尚书一拍惊堂木喝问。
    “知罪。”下面站的欧阳回答。
    “知什么罪?”
    “……”欧阳叹口气:“你都不知道我什么罪,那你提审我干什么。”
    “欧阳,不要太嚣张。”
    “我不嚣张,你说什么罪,我应就是。”
    刑部尚书无奈问:“你可承认假传圣旨?”
    “承认。”
    “你擅自调动永兴军路。”
    “承认”
    刑部尚书话一转:“你一个河北军路的监军,怎么调动永兴军路。”
    “……秘密”欧阳一摊手:“除非你对我用刑,否则我是不会招的”
    “哼规矩本官还是懂的。”刑部尚:“你看下,左右没错就画个押。”对欧阳是不能用刑,甚至还不能上刑具。
    于是,三堂会审花费了几分钟后,宣告结束。三堂把情况反应到皇帝那,就等候皇帝给欧阳定罪名。
    ……
    虽然赵玉的意思是要严处欧阳,但是朝廷内和民间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连续三次朝会都有官员提出赦免欧阳的议案。军也有欧阳的学生上表求情,民间百姓大都认为欧阳并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特别是了解的游牧民族的侵略史后,很多人认为欧阳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赵玉的压力很大,很少有人支持她,这是篡位以来,她面临群臣和民间最不信任的一次疑问。目前主流意见是,欧阳虽然做的不得当,但其出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考虑不处罚,或者轻罚。商议大夫苏千更是提议,由群臣来表决此事。
    这时候陈东上书,直称欧阳是乱臣贼子,其心没有君父,是为大逆。这说法是有根据的。古代人思想把国家和君主混合在一起。君主也认为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比如李唐天下,赵家天下等等。忠君就是其衡量是不是一个好臣子的一个标准,而欧阳不仅在这事,还在很多事上并不考虑赵玉的地位,而是认为对的就做了,这在当时是不行的。对的事和该做的事,两者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你做了错事,但是得到了君主的认可,那你就是良臣。比如说秦桧,他做的很多错事,但是那些事是符合君主或者说统治者的利益。
    陈东朝上上表让很多人不满,但是却对了赵玉的胃口。但如果真按乱臣贼子来办,她又舍不得。而这时候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太学六百名学生上书书省,要求罢免陈东清议大夫之职,理由就是陈东上表欧阳乱臣贼子一说,没有经过太学清议,是陈东的一家片面之言,不能代表太学清议的意见。
    设立清议大夫和商议大夫的职位,当时确实有这样的规定。李纲按照规则,把太学生另选的清议大夫名字,和罢免陈东职位的表章一起送到赵玉的面前。但大家都没想到,赵玉很无理的驳斥了太学生,这让太学生很不满。集体围了宫门,要求按照规矩撤换清议大夫。
    陈东是目前唯一最有力支持赵玉的人,赵玉当然不想看到其被免官这么尴尬的事,但是现在事更尴尬,不撤换就代表自己言而无信。
    最后事情被闹开,几天后赵玉只能是罢免陈东清议大夫之职。
    新任清议大夫在他参加第一届朝会上历数了欧阳的贡献,而后也说明了永兴军路行动的正确性和正义性。他们都是有学识的人,知道游牧民族给原带来的从来只有灾难,从来没有幸福。所以新任清议大夫完全赞成和认同欧阳的做法,并且表示,事实没有因为调动永兴军路,而给对辽战争增加麻烦。所以清议大夫要求判欧阳重大过失之罪,罢官弃用。或者是开朝议。
    二十几名臣子出附和,请赵玉重视清议意见。
    “你们这是逼宫”赵玉冷道:“朕开朝议不是让你们逼宫,而是纠正朕可能做的不正确的事。”
    “回陛下,臣不敢逼宫。但是陛下也说开朝议是为了让陛下不做错事,不做一些昏君做的事。欧大人乃是大宋栋梁,功绩显赫。其为大宋建功立业,但却不求回报。当说此事,欧大人确有不当之举,但是其一片赤诚之心可见。陛下如果按陈东所书,定欧大人为乱臣贼子而杀之,恐怕天下人都不服。”谏议大夫回答。
    “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不是你们的。”赵玉道:“欧阳有什么罪,朕说得算。再者,此事是刑部、大理寺之事,并非关乎国家的大事,按照规矩,没有必要投票。”赵玉没想杀欧阳,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大家看皇帝这态度,就感觉欧阳很危险。不过赵玉也不能明言。
    沉默许久,一个胆大的官员道:“太祖云,天下和士大夫共治之。”
    “够了,退朝”
    朝会草草结束,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赵玉威望很高,最后就是她说得算。但是当天晚上生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新任清议大夫被人刺死街头。赵玉收到消息大惊,立刻命令开封府连夜缉拿凶手,折腾了一夜,抓捕三十多名嫌疑人,但都无法确定谁是凶手。
    下一次上朝,赵玉就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有十多名最支持清议大夫意见的臣子称病不朝。而来的,全都不说话。虽然没有人再为欧阳辩驳,但是赵玉感觉非常不安。赵玉终于先开口问:“清议大夫的案子怎样了?”
    开封府尹回答:“抓捕的三十多人,基本不可能是凶手。”
    “你吃干饭的啊?”赵玉道:“李纲你有什么看法?”
    李纲出来犹豫了好一会道:“陛下,市井传闻,在清议大夫死的附近,看见过两三名内卫。”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玉喝问:“难道是说朕派人刺杀的清议大夫?”
    李纲忙道:“陛下,市井传闻而已。”
    “……”赵玉默然,虽然李纲口口声声说是市井传闻,但看朝上这架势,大家比较愿意相信是自己干的。小人都被剔除的差不多,赵玉这才知道,朝廷不能全部是良臣能吏,小人也是必须要有的。可惜三个小人都被欧阳弄死了,不过就因为欧阳弄死了这三个小人,朝臣们才更会对欧阳生死表示关心。赵玉沉默多久,下面就沉默多久,赵玉看了很久后无奈道:“半个月后投票,定欧阳之罪。”只有这样才能洗刷自己的清白。
    “陛下英明”群臣群道。
    ……
    退朝还宫,赵玉让宫内宫女离开,而后非常愤怒的狠砸几样瓷器泄心的郁闷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