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

第31部分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1部分

小说: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遥指了一下远方的洛阳城:“元直,你欲辅佐明主成就大业,怎能不洞悉天下大势。现今,洛阳城西夕阳亭囤聚一头野兽,那便是前将军兼西凉刺史董卓,此人面善心恶,狼子野心,只因何进误信袁绍进言,招来董卓共剿宦官。董卓领西凉大军十万余众来到渑池,按兵不动,坐看洛阳形势。何进入得皇宫被十常侍绞杀,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领乱兵攻入禁内,绞杀数千名宦官,幸得吕镇北及时赶到,陆续救得太后、天子与陈留王,方保大汉社稷不至倾颓。吕镇北又受太后赐封为光禄勋,迅速收编何进何苗残部以及亲近十常侍的军中部曲,董卓得知此事,不敢轻举妄动,领大军囤聚夕阳亭,不敢领三千精骑擅入洛阳。如今洛阳城内有袁绍心怀叵测,外有董卓虎视眈眈,吕镇北去意萌生,遂向太后请了镇北将军兼冀州刺史的任命,远离洛阳困局,避祸冀州,坐观京师变故。元直且细想之,若董卓入京,洛阳形势该当如何,颍川郡可保无虞否?”
  徐庶细细想了一下,脸色大变:“董卓曾在西凉顶撞主帅张温,又拒绝朝廷任命的少府、并州牧之职,拒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而且他领五万乌合从西凉来洛阳,一路上招兵买马,竟然扩充到十万余众,若非心存异志,必不会如此行动,可叹朝廷诸公无可奈何之,竟然坐看董卓尾大不掉。董卓既然心存异志,必定不甘屈服于袁隗、袁绍等人,袁氏兵力不足,在洛阳无可奈何董卓,便会出京来汇合关东诸侯,关东诸郡县多有袁氏的门生故吏,袁绍若振臂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到时候董卓与袁绍必有一战,而战火不免就蔓延到颍川,如同多年前的黄巾之乱。”
  郭嘉一脸悲戚之色:“元直,多年前的黄巾之乱中,令尊被黄巾贼所害。董卓、袁绍乱兵所至,元直何以保全令堂,难道光凭你那一身剑术,你那剑术虽然精妙,可以匹敌数十人,但数百人、数千人一哄而上,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到时候万一令堂有个好歹,元直你该如何自处?”
  徐庶脸色愈发灰暗:“是啊,我自诩剑术超群,可一年前三四十个衙役就将我锁住,若如遇到西凉乱兵,我万难抵抗,该如何是好?奉孝可有教我?”
  郭嘉轻轻拍拍徐庶的肩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以助你保全家人者就在你面前,缘何你敬而远之?”
  徐庶茫然地望着郭嘉:“奉孝何意?”
  吕布见徐庶那茫然失措的表情,不由得暗叹,徐元直真乃纯孝之人,一听到令堂安危就六神无主,难怪在历史上,他一听老母被曹操俘虏,竟然弃掉当时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弃功名大业于一旁。看来对于这种至孝之人,父母是他们最大的缺点,郭嘉一言就点中了徐庶的命门。
  郭嘉拍了一下徐庶的脑袋:“元直,醒一醒,令堂现在还安然无恙。元直不是常言欲在乱世将至之时寻得明主辅佐之,如管仲之于齐桓公,如姜尚之于周文王。元直若投得明主,得明主兵马相助,何惧董卓乱兵。”
  徐庶这才听清郭嘉的意思,但他的顾虑依然重重,无法下定决心追随吕布。
  吕布心里叹息,难不成这位大才要跟自己失之交臂,心有不甘,便说道:“元直至孝,吾钦佩之至。吾有一诗赠与元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名为《游子吟》,愿元直不要再做任侠漂泊的游子,先携母暂避于冀州,待到天下太平,再奉母同归颍川,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
  徐庶把《游子吟》念了两遍,想起家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脸上不禁流出两行热泪,自己这个不孝子可不能再让老母为自己担心了,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在吕布面前:“徐庶拜见明公,徐庶愿携母前去冀州,还望明公收纳。徐庶愿为主公效死,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吕布连忙把徐庶搀扶起来:“元直,我要你好好地活着,为了令堂,也为了普天下所有受苦的寒庶子弟。”
  徐庶擦干那因惊慌激动而流出来的眼泪,整理一下衣冠,向吕布问道:“明公已经为奉孝安排差事,不知明公对属下有何安排?”
  吕布微微一笑,轻拍徐庶肩膀:“奉孝自幼丧父,后母对他刻薄,已无亲情,一身轻松,自可马上与我同归冀州。元直你要尽心说服令堂,让她随你一同前去冀州,路上舟车劳顿,你要慢行,免得让令堂劳累。等你到了冀州,便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忠诚刚直的来自寒门庶族甚至贫贱出身的下属,组建一个名为中央情报局的机构,简称中情局,专门负责对内情报监察,一是监察中央诸公以及他们身后的世家大族,二是监察镇北将军府下辖所有人员,你为中情局都督,同时兼任右军师祭酒,隶属镇北将军府。”
  陈琳站立一旁,疑惑地问道:“将军两番提到镇北将军府,可是镇北将军不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与四方将军,尚不能位比三公,是不能开府的。”
  吕布自信地微笑道:“在洛阳城里,镇北将军不能开府,但在冀州,镇北将军便可以开府。到了冀州以后,太后便会有御旨颁布,准我开府,仪同三司,孔璋,你就拭目以待吧。”
  吕布现在还没有把护持太后、少帝去冀州的计划告诉陈琳、徐庶、郭嘉三人,但吕布近些时日立下救太后、天子、陈留王的大功被太后青睐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吕布说这样的话,并不是盲目自信。
  陈琳三人被吕布强烈的自信所感染,对共同的大业也充满了信心。


 第64章 见水镜先生

  吕布见徐庶眉目间还有一丝茫然愁苦,联系他刚才的言辞,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才学没有足够信心,便拍拍徐庶的肩膀:“元直,有才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就出使赵国,让秦国不费刀兵尽得赵国五座城池,被拜为上卿。你年过二十,经过艰难磨砺,又受过水镜先生亲自指点,你自己又苦读过兵法战策,从你刚才指点江山纵论门第,我便知你胸中有大才,虽因年轻缺乏经验,但稍经洗练,便可独当一面。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徐庶迟疑道:“水镜先生智慧如海,我跟随先生方才一年,文韬武略不得十分之一,如若这般离开先生前去冀州,徐庶怕自己今生之才至乎于此。”
  一旁的郭嘉朗声大笑:“元直,多虑了。你为水镜先生的门生,怎会不知道水镜先生已经预料到颍川必遭兵乱,他老人家已经准备迁往荆州。我们只须劝服先生跟随主公前去冀州邺城,先生可以继续在那里教书育人,我们也可在给主公效力之余继续跟随先生就学。”
  吕布也补充道:“奉孝所言极是。我已经准备在邺城开设多个学院,其中一个学院便为河北军事学院,专为河北培养治军人才,我欲委任水镜先生为院长,只是不知道水镜先生愿不愿意接受我的聘请?”
  郭嘉脸上浮现激动神情:“既然主公有此意,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再过几日,先生就真的动身去了荆州。”
  在郭嘉和徐庶的带领下,吕布和陈琳、典韦一起进了颍川书院的大门,径直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住处走去。
  行走在绿树缭绕的书院里那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听着院舍里传出的或圆润清脆或沧桑浑厚的琴声,又听到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和慢条斯理却不乏尖利睿智的辩论声,吕布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有种恍然隔世感。
  走了数十步后,吕布感觉得出,这书院里的向学气氛,其实迥然不同于后世那杂乱熙攘的大学校园,吕布不禁吟诵起一首很应景的诗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陈琳跟随吕布身后,听吕布吟诵完,连忙拿出笔墨,将吕布方才吟诵的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感叹道:“主公此作,不拘形式,却应时应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甚妙,主公高才,陈琳钦佩之至,只是主公向来以武勇著称,不知何以有此文采?”
  吕布厚着脸皮道:“我为书院气氛感染,方做此赋,所谓信手拈来,妙手偶得而已。”
  陈琳又赞道:“好一个信手拈来,妙手偶得,真是道尽了行文之妙。”
  徐庶不通为臣之道,亦对辞赋不感兴趣,便闭嘴不言。
  郭嘉却是通达权变之人,深通为臣之道,善于揣测上意,见吕布脸上甚有自得之色,便恭维道:“郭嘉本以为主公仅有武略,没想到主公竟有如此文采,而且主公文采可比司马相如,我等策马不及,唯有敬佩至极,还望主公多创佳作,好让郭嘉日日拜读观摩。”
  吕布心里嘀咕,难怪历史上曹操那么喜欢郭嘉,原来这小子不但智谋超群,而且还善于溜须拍马,如果这《陋室铭》真是自己做的,郭嘉这个马屁就会拍得结结实实,怎奈这是自己剽窃来的,便摆摆手:“我知道自己才华有几斤几两,你们莫要拍我马屁。”(旁白:有人会说作者乱写郭嘉,实际上看看史书,郭嘉的十胜之说确实有拍曹操马屁嫌疑,而且会揣测上意会拍马是智者所为,那种刚直不媚上的多半没啥好下场,比如田丰)
  陈琳追问道:“主公,‘拍马屁’是什么意思?”
  吕布表情抽搐了一下,‘拍马屁’这个词似乎是从元朝才流传开来的吧,该怎么解释呢,稍微想了一下,便笑道:“这是我们边地五原郡九原县的一句土话。我们那里靠近鲜卑草原,很多人以放牧为生,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再后来,我们那里便把那种不顾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称为‘拍马屁’。”
  郭嘉心中一突,坏了,给主公留下谄媚之徒的坏印象,怎么挽回呢,还好他有急智,连忙说道:“像主公一样不喜谄媚奉承的明主,普天之下能有几人?追随明公,实乃郭嘉之福,从此不惧小人进我谗言。”
  吕布大笑:“诚哉斯言!”心里却暗笑,郭嘉这小子真滑头,竟给我戴高帽,不过他已经懒得再去讲“戴高帽”的典故,便虚掩而过。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绝好辞赋,不想吕镇北竟有如此文采!”
  吕布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吕布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8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
  吕布便执弟子礼道:“吕布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吕布骤然被朝廷命为镇北将军兼冀州刺史,冀州经黄巾、黑山贼肆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吕布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


 第65章 司马徽相面

  吕布却不为司马徽这番赞扬所动,这司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从来都是说人好话不说任何批评意见(注1),他的赞扬看似含金量并不高,再者吕布知道自己这识人之能是从何而来,说白了真是不值一钱。
  不等吕布自谦,郭嘉想增强吕布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补充道:“郭嘉素闻吕将军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让吕布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得到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从此之后,吕布伯乐美誉更传扬四海,更有利于吕布征召人才。
  吕布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记载,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庞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见司马徽,二人交谈一番,十分投机,最后司马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司马徽如果真心实意地赞扬一个人,他的话跟许劭的月旦评一样有效。
  吕布也想扬名于世,在这个年头,不管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只要著名于世,自然就会有慕名而投得贤才。更何况自己作为主公的有“识人之能”,这样一个评语便能为自己多招揽很多人才,像袁绍、刘表便有此名声,所以很多贤才投奔,只可惜他们二人知人之能却囿于门第之见而不见用,导致许多人才极端失望而离开,如郭嘉离开袁绍,如甘宁离开刘表,他们的毛病,吕布完全木有。
  想到这里,吕布便让陈琳把那张纸拿出来,递给司马徽。
  司马徽细细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的,看完后,司马徽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扫视了一遍吕布,他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