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眼前一亮:“当真?”
王承恩用力的点头。希望皇帝相信。
但是崇祯还是摇了摇头:“你觉得杨将军回来吗?”
他实在是失望怕了,诏吴三桂,吴三桂磨磨蹭蹭。诏刘泽清,刘泽清赖着不走。要是这两人真心勤王。怕是已经到了吧。
王承恩看到崇祯的神情,也是没来由心疼,文武百官眼里崇祯是皇帝,可在太监眼里,皇帝有时候就是亲人,是家长。
王承恩此时受不了崇祯的绝望,口气坚定道:“奴才看杨将军是忠勇之人,必定愿意奉诏勤王!相信王将军此时已在山东。明日就能进入京畿,后日就能来到京城。”
崇祯抬了下眼,又耷拉下去:“三日!怕是来不及了。”
北京城的情况,已经坏到了极点,他怕是拖不到三天了,外城、内城都有城门被破,只有皇城还在掌握中,可是就凭皇城上那点人,是挡不住李自成的,而且崇祯怀疑。一旦李自成攻城,恐怕大多数人不是跑了,就是降了。跟外城、内城一样。
王承恩也没了主意,胡乱建议道:“要不奴才再去催催杨将军。他此次派人护送奴才,还带了一百多只信鸽。”
“信鸽?”
崇祯疑惑道。
王承恩道:“杨将军怕路上有流寇,所以派兵护送奴才。为了通消息,就从淮安的商贾哪里借了一百多只鸽子。”
崇祯叹道:“这个杨爱卿难怪能打胜仗,这心思缜密就有过人之处。”
王承恩小心问道:“那奴才这就去了。”
崇祯点点头,可是突然又叫住:“等等,我来写封迷信!”
说完,崇祯刷刷写就一封短信。同时还加盖了他的玉玺,这已经算是密旨了。然后才交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怀揣密旨,立刻就小跑着出了皇宫。
皇城东安门下。余继业带着三十个士兵也是心急如焚,他们到了北京城,被安排在皇城下防守,但是却上不了城,只能站在城门外,杨潮交给他们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终于等到了王承恩,看着他从城头缒下,立马就围了上去。
王承恩此时一脸忧色,主动抱拳给这些兵头行礼:“各位壮士,咱家求大家一件事,千万帮咱家这个忙啊。”
余继业立刻道:“王公公客气了。王公公的事就是我义父的事,公公请吩咐便是。”
王承恩这才道:“这里有封密信,恳请各位立刻发到淮安去给杨将军知晓。”
说完拿出那封密旨,只是巴掌大一张宣纸卷成的纸卷,信鸽勉强能带动。
余继业点点头立刻就让人去发。
这时候谢飞却劝道:“余大人且慢。鸽子放十归一,已是侥幸。这封密信如果这么放回去,怕是大人收不到。”
余继业一顿,确实是这样,信鸽放十只,有一两只能够回去就很庆幸了,就这样一封密信发出去,怕是十有**是送不到的。
“那你说怎么办?”
余继业为难道。
谢飞又道:“而且大人此时未必还在淮安,大人收到我等的密信,怕是已经北上了。”
余继业点点头,他们都知道杨潮一直想要北上,只是找不到机会,所以才一直交代他们,一旦收到勤王诏,立刻飞鸽传书回去。
“有那么麻烦吗,拆开了誊几份不就行了,多大个事?”
一个士兵此时不屑道,脸上露出嘲讽之色。
余继业哼了一声,谢飞却道:“卞二说的也有道理。”
余继业这时候却看向王承恩:“公公,如何?”
这是密信,不知道写的什么,他得请示一下王承恩。
此时王承恩也慌了,杨潮可能已经北上根本收不到,这他倒是疏忽了,他更希望杨潮北上,但是也希望杨潮能知道密旨加速前进。
“拆拆,多写几份,要是杨将军在淮安让他马上进京。要是杨将军不在淮安!”
说道这里,王承恩不由停住了。
“那就让淮安的人立刻快马通知!”
卞二在一旁不冷不热道。
王承恩顿时眼睛一亮,没有在乎这个小兵的不敬口气,他也是急火攻心,才没有想到这种主意。
余继业在王承恩的允许下,立刻打开了密信,一下子就愣住了,上面的大印表明,这是一封密旨,而密旨的内容也让他怦然心动!
咽了口唾沫,让谢飞立刻抄录,谢飞边抄,心里的感觉也跟余继业一样激动。
连抄了十多份后,在王承恩的催促下,放飞了信鸽。
但是密旨原件,余继业却小心的收了起来。
几十个人就站在城下,仰着脖子看各自在北京城上空绕着圈子,然后飞向了东边。
这时候余继业才突然想起杨潮的任务来,他们一群人两眼一抹黑,要想完成任务,怕是不可能,只能请这个太监帮忙了。
于是余继业将王承恩拉倒了一边,小声的说了起来,越说王承恩的脸色越是惊慌。
最后一下子推开余继业:“杨将军这是要干什么?”
不由他不惊慌,余继业希望他能说服皇帝,要么立刻南迁,要么将皇子们送出北京城,他们愿意担当护卫,誓死将皇子们护送到江南去。
京城被围,危在旦夕,一个武将却要竟皇子们带走,这是何居心?
王承恩不由开始惊疑,怀疑杨潮是不是根本不想来勤王!
余继业却老实道:“我义父说了,万一北京不可守,陛下南迁江南还大有可为,若是陛下不愿南迁,皇子,尤其是太子需得南下镇守。”
王承恩叹了口气:“陛下也有心南迁,奈何那些文官不许。”
余继业皱眉道:“陛下怎能受制于臣子?”
王承恩叹道:“这些你不懂。你可忘记了于少保之事?”
余继业也是读过书的,于谦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大军俘虏,于谦推郕王代英宗出朝,并且很快即位为景帝,要不是后来英宗发动政变,怕是皇帝的位子就不是他的了。
现在文官不同意崇祯南迁,如果崇祯真的南迁了,谁敢保证留在北京的文官不敢把太子立刻扶上皇位,毕竟李自成还没有打进皇城,谁也不敢说大明朝就亡了,万一太子守住了京城,等到了山东等地的援军,那么以后崇祯是当太上皇啊,还是跟儿子争着当皇帝?
老实说大明朝的文官一向强势,这种事他们未必做不出来,而且还打着正义的旗号来做,将来还会名垂青史,而崇祯不死也得落一个逃跑皇帝的名声。
余继业不由叹了口气,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但是他叹气是因为这个皇帝也太在乎名声了吧,都这时候了,还不跑等死啊!
“王公公,千万一试,为了大明江山,需得留下一个火种啊。陛下不愿南迁,可秘送太子南下,若北京等来援军自然好,若是——”
说道这里,余继业不说了,王承恩自然明白。
他想了想,觉得杨潮也是真的为大明朝考虑,真是一个忠臣,他此时也只能倾向于相信杨潮是忠臣了,至于什么挟太子令诸侯的事情,他完全不考虑了,都快要覆巢了,哪还顾得上蛋碎不碎?
王承恩神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让城上士兵拉他入城了。
此时城上突然传来了惊呼声,都说有流贼攻打过来了,一阵阵慌乱。
余继业当即向街角看去,发现一伙老百姓打扮的人,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冲了过来。
余继业想都没想,一下子就拔出了刀。(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节 逃生
虽然只是拿着单刀,可是这些人还是排成密集的墙阵冲了上去。
三十个人,三十把刀,而对手乌压压一片,三百人是有了。
在城墙上明军官兵目瞪口呆中,三十人向三百人发起了冲锋。
本该入泥牛入海,但这泥牛入海后却没有散掉,反倒像是礁石一样激起了千层浪。
当即血花四溅,喊杀一片,在死了几十个人后,那群拿着长短刀枪,甚至拿着锄头铁叉的农民军又大喊着,跟他们过来一样,跑掉了。
而这边三十人还是三十人!
杨潮这几个精兵,各个身披双层甲,别说农民军的锄头和铁叉了,就是他们锈迹斑斑的刀枪也造不成什么伤害,加上没有训练,他们冲入敌阵如同虎入羊群,杀了几十个人后,对方崩溃也是常理。
但是在城墙上连鸡都没杀过的那群京营卫兵看来,却更相信是这些精兵太强,顿时就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这就是那个杨潮的兵啊。”
“难怪能六百杀一万。”
“咱以前还不相信,这回信了。”
而在城下杨潮的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玛的,就这种货色?”
刚刚砍杀了几个人,擦干净刀上的血迹,刚刚收起腰刀后,卞二不由恼怒的骂了一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种东西怎么就能打进北京城。
这时候他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家伙在地上爬,当即走过去,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好汉爷饶命,小的也是被逼无奈!”
那个人操着一口京音说着,似乎是北京城附近的人。
卞二知道李自成一路东来,从贼的人多了去了。有山西的卫所兵,九边的边军,更有大量的流民。这个人显然就是京畿一带被裹挟过来的流民。
“说,你是谁的手下?”
“咱是都督李过帐下小卒。兵爷饶命啊,小的是良民!”
“良民?”
卞二冷哼一声,刀子一拧,一颗人头就歪斜在了一边。
此时皇宫之中,一片大乱,只见一个个太监宫女四处乱跑,还有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有怀抱财物胡乱奔跑的。
王承恩哀叹着。大步跑向崇祯处,只见崇祯颓废的坐在御座上,目光呆滞身上鲜亮的龙袍似乎也失去了神采。
这里是乾清宫,皇帝和皇妃的寝宫,此时崇祯面前站着一大群哭哭啼啼的妃嫔、公主。
“承恩,去拿我的宝剑来!”
看到王承恩,崇祯踉跄着站起来道。
王承恩大急:“陛下不可!”
他以为崇祯想要自杀。
崇祯苦笑道:“李贼已进承天门。”
刚刚太监来报,李自成的已经进了承天门,并且用弓在承天门“奉天承运”的牌匾上射了一箭,此时正杀向皇宫而来。
此时北京外城七门已经统统被李自成攻陷。内城九门也尽皆不保,宫门只剩东安门尚在,却也已经面临攻击。
只有宫城四门尚在手中。可是宫城上现在也只有锦衣卫和太监防守,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李自成的大军。
崇祯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他等不及杨潮的救援了。
“承恩,让人送皇子们出城躲避!”
崇祯将三个儿子都召集到了跟前,告诉他们换上百姓衣服,出了城见到文官大人要磕头,见了李贼的军队也要磕头,他们再也不是皇子了,能抱住性命。留朱家香火就行了。
王承恩看到这种情况,又想起杨潮手下武将的要求。当即道:“陛下,传旨让杨潮部将护送皇子出城吧!”
崇祯此时已经完全绝望。他已经没有动力拟旨了,随手摆了摆:“你去带他们走吧,也保全你一条性命!”
王承恩突然跪下痛哭起来:“奴才深受皇恩,不能得保陛下万安,死罪死罪,怎敢苟且求生,惟愿陪在陛下身边,一死殉国!”
崇祯凄苦的笑了起来,又哭又笑,眼泪在笑声中充满悲凉。
几十万军士不敌李自成,王公贵戚吝啬守财,勋贵武臣反戈一击,到头来只有一个太监忠心耿耿,他这个皇帝当得真是失败。
王承恩不等皇帝允许,立刻拉过旁边几个没有逃走,陪着众人哭泣的小太监。
“快去送皇子出宫,记住走东华门,去东安门外!”
小太监忙招呼几个颤栗的皇子,擦干眼泪匆匆走出寝宫。
小太监们一走,崇祯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
说完就在一旁,在一群哭着的宫女帮忙下,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忙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就要砍她。
王承恩心有不忍突然大声道:“陛下,杨潮部将忠勇能战,将公主也送走吧。”
崇祯的刀终于没有落下,而是随手扔到了一旁,跌坐在御座上哀嚎起来。
王承恩一把将一脸恐惧跌坐在地的长公主朱媺娖拉起来,让两个宫女立刻带出去,追上前面的皇子。
静了静,崇祯依然勒令剩下的嫔妃自缢,包括一个五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他告诉妃嫔们,与其待贼入宫受辱,不如早早去死,一个个妃嫔哭着上吊,房梁上垂下了一条条白绫,吊着一个个平日里贵不可言的生命。
但是崇祯却没有自杀,他换上了便服,此时却准备出城,他还幻想着能够混出去,他混在太监中出东华门,出东华门,东安门,最后至朝阳门,假称自己是太监,可是朝阳门守兵已经投降,守门的人请天亮时验明再出。命令太监夺门又不成,便忙派人到负责城守的戚国公朱纯臣家,朱家人说朱赴宴未归。崇祯又赶到安定门,门闸太沉重,无法打开。求生的路被彻底截断了。
“杨将军能保皇子平安吧!”
崇祯喃喃说道,此时他身边就剩下了一个王承恩,其他的小太监们,看到跟皇帝一起也无法逃生后,一个个自己跑了。
王承恩道:“陛下放心,杨将军部下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在三军中杀个七进七出。”
崇祯苦笑:“早该诏令杨潮勤王的。”
他并不了解杨潮,只是在这最后时刻,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因为他的朝廷反应能力太差了,李自成都出现在了昌平等地,他才发出了勤王诏令,这时候别说江南的杨潮了,就是近在咫尺的通州等地勤王怕都来不及了。
事实上只有一个唐通来勤王,结果还跟他派去的监军太监,一起投降了。
一通乱撞,崇祯和王承恩,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