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78部分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78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百姓的建筑,虽然放的宽松了一些,但是还是做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尽可能少的使用木材,至于支撑结构,可以采用拱形吗,反正普通人家的建筑跨度要求并不大,采用石拱结构有些浪费,价格也更高,但是安全啊,而且用石头太贵的话,大明技艺先进的砖块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灵谷寺无梁殿的拱顶不就是用砖块砌筑的吗,几百年了火烧、敌阵、战争都没有毁掉。
    虽然用砖也不便宜,可是大量建筑的木料从外面运同样不便宜,尤其是在湖广一带木材无法运输的情况下。
    但是这个限制不算严格,鼓励多过命令,但是要从银行借款的百姓,就必须遵守这一条,否则就得不到借款。(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节 反攻方向
    南京城的重建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但是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恢复的。
    杨潮将其交给了白匠头后,立刻着手军事问题。
    此时赵康和孙长福已经回到南京,他们没有赶上战斗,三顺王在杨潮大军回援前,成功的逃离了江南,回到了江西据守。
    召集谢飞、吕末和许多男回到南京,开始讨论军情。
    最重要的是下一步的攻击方向问题。
    “江西,必须打下江西!江西在鞑子手里,我江南侧翼始终暴露。”
    吕末的意见很明确,正是跟他防区交接的江西,他说的也很有道理,这里就是江南侧翼,阿济格、豪格以及这次的三顺王,无不是从这里攻击过来的。
    “江西可以稳一下,末将以为该马不停蹄的南下,浙江大半已被我军攻占,当乘势追击到福建甚至广东,则长江以南大部归于我军!”
    许多男是主张南进的,目的很明确,抢占地盘。
    他的提议得到了谢飞、赵康和孙长福的肯定。
    随着杨潮实力的强大,这些手下一个个心思也都不单纯起来,考虑问题早就不站在朝廷一边了,曹操、赵匡胤当年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杨潮面前,杨潮心里很清楚,这些手下们一个个已经升起了杨潮有朝一日黄袍加身,而他们则高官厚禄公侯万代的心思。
    “可以南下追击一下,将清军赶出浙江,但是如果要进福建甚至广东的话。我军的战线就拉的太长了。江西之敌。随时可以将我军拦腰斩断!”
    杨潮叹息到。攻取浙江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这里是富庶之地,桑蚕和防治中心,因此可以适当的掌握在手中,而且让给清军的话,则江南腹心苏松就要受到威胁。
    但是要打到福建实在是太力不从心了,而且福建人多地少,而且道路极为复杂。军队进入哪里想要出来可不容易,如果江南预警,浙江还能通过运河调动军队,福建就鞭长莫及了,无论是处于军事考虑,还是政治考虑,经济考虑,杨潮都不具有将战线拉到福建的条件。
    “所以还是先打江西!”
    吕末虽然也慢慢朝着站在杨潮立场上想问题,但是他心中还隐隐有一个朝廷的概念。
    “江西!浙江!”
    杨潮默默权衡,他也觉得。非此即彼,攻打这两地是必然的。
    杨潮甚至就要立刻下决断了。可是心里的不甘情绪突然影响了他,他想到这次被洪承畴算计,一步一步始终十分被动,似乎每一步都是被洪承畴牵着鼻子走的,除了在南京最后成功击退了洪承畴外,其他地方可谓是大败亏输,要不是手下新兵以巨大的伤亡稳定了战线,等到了许多男的援军的话,南京也是凶多吉少啊。
    换做任何一个大明城市,在城破后,敌人冲进城中,还能坚持抵抗的,也就是杨潮手下的几率严明的军队了,其他那些军队都靠不住。
    “攻打江西,攻打浙江!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啊。”
    杨潮叹息一声。
    手下们点点头,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了。
    杨潮苦笑道:“可是我们能想到的,洪承畴肯定早就料定了,洪承畴恐怕有所布置。”
    赵康哼道:“料到又如何,我军堂堂之师,临堂堂之战阵,靠的是兵强,不是诡计。”
    赵康显然不太在乎洪承畴。
    但是杨潮已经收起了小心,被洪承畴这次玩惨了,他已经不敢小看谋略的作用了。
    或许强大的军队可以取得战斗胜利,获得战术优势,可是在大局面,在战略层面,谋略却不可或缺啊,当年法西斯的军队何等嚣张,取得了那么多战斗的胜利,可是战略上的缺陷,最后还不是制他们于死地,所以战略问题也十分重要。
    经此一战,洪承畴等于给杨潮上了一课,如果将军事能力分为三等:最低等的就是只懂得冲锋陷阵,靠着兵强马壮战胜敌人的层次;中等是精通兵法可以用战阵制敌的层次,比如戚继光大帅这种层次;可是最高等的,却是能将战术和战略相结合,明白战术胜利只是服务于战略目的人,这种人才是真正精通军事的军事家,历史上只有诸葛亮、姜子牙等区区少数人达到了这个层次。
    杨潮自认也是书读兵法,自认也是精通战阵,可是一直只是在第二层面徘徊,而且崇尚戚继光而忽视诸葛亮,现在被洪承畴玩的欲仙欲死后,才猛然惊醒,真正的战争原来并不一定发生在战场上,战局之外的战争或许更为激烈。
    所以杨潮决定:“不打江西,也不打浙江。吕末负责稳守徽州不得有误;许多男坐镇浙江,稳守目前控制的杭州到衡州一线,暂时不要南下。”
    所有军官都有些迷茫了,他们实在是看不懂杨潮的部署了。
    赵康道:“那我们打哪里?”
    吕末道:“还是说暂时不打了。”
    许多男叹道:“暂时韬晦也未尝不可。”
    杨潮摇摇头:“打,不惜要打!韬晦是一定要韬晦了,本督只需要三年时间,可是清军连三个月都不给我,接连攻打,让我军民俱疲。如果不打,就是示弱,让清军以为我军无力进取,日后必然更为猖狂。不是继续攻打我们,就是会放弃我们转而攻击其他地区。所以我们必须打,而且要狠狠的打,一下把清军打疼,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只有利爪尖牙的猛虎。让他们既不敢轻易来犯我们,还必须分出大半兵力牵制我们,这样我们既可以安心休养生息,还能给友军分担大部分压力。”
    杨潮把战略意图给军官们好好分析了一次。
    但是这些人心里并不是很认同,他们的立场不一样,像赵康还巴不得清军去打其他地区呢,消灭了哪里的明军,尤其是消灭了小朝廷,到时候整个中国沦陷,杨家军以驱逐鞑虏的身份将清军打败,就又是朱明王朝开拓的版本,到时候杨潮想当皇帝,没有任何阻力。
    但是吕末觉得这个战略路线倒是非常正确,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都正确。
    但是他们有一个疑问:“那我们打哪里?”
    是啊,打哪里呢,进攻方向是哪里,不是浙江,不是江西,还会是哪里?
    “这里!”
    杨潮一指通过大明皇舆全图复制出来的地图。
    “山东!”
    几个将领不由惊讶。
    不怪他们惊讶,如果杨潮还是过去的杨潮,也绝对不敢攻打山东,起码不会这时候攻打,但是通过这次教训,杨潮知道,如果不抓住战略的主动权,一味地被动,那就要始终挨打。
    而战术上的主动杨潮军队不可能掌握,在骑兵不及对手的情况下,就不可能通过战术主动来弥补战略被动的态势,那就必须大胆谋划,直接通过战略部署,将主动权握在手里。
    “打山东,作为北伐的架势,未必北京,让清军寝食难安。我倒要看看,如果我军进逼山东,多尔衮还敢不敢在江南保持一只大军,还敢不敢把洪承畴放在我军的卧榻之侧。”
    自己掌握主动,让敌人被动,这样才是杨潮喜欢的战争方式。
    “北伐!”
    “收取中原!”
    “为何不打河南?”
    几个将领不由蹦出这几个字。
    北伐和收取中原这两个词汇,在当年南宋时期爱国文人不知道在诗歌中表达了多少次,陆游、辛弃疾这些人终生都没有看到希望,就是老百姓也一心盼着能够北伐中原回到老家,可惜南宋朝廷一直到灭亡也没有给他们这个希望。
    这两个词似乎是深入江南百信心中的,因此军官们对这两个词非常敏感,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收复家园的情结,而且是一种建功立业的强大刺激,因为这两个字让他们可以联想到一个千古英雄,在民间声望崇高,已经封神世代建庙祭祀的岳飞,岳王爷!
    但是北伐的话,似乎河南才是中原,才更有历史意义。
    但是河南不是政治中心,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
    杨潮道:“北伐还没到时候。大山东也不过是摆出一个战略态势,给清廷表达一个态度而已。清军至少十五万部署山东,其中八旗主力就有五万,我军是无法出动十五万人北伐的,真的全军北伐,失败的风险是我们承担不起的。”
    “那派谁去?”
    这个问题才更让他们关心。
    明军的第一次北伐啊,谁指挥可关乎到功业的问题,相信带兵将领会立刻名动天下。
    “我亲自去!”
    杨潮态度很坚决,他必须亲自出击,才是对清廷这次偷袭江南的最好回馈。
    赵康不由有些失望,随即问道:“那末将请命一起去。”
    “末将亦请命!”
    “末将同请命!”
    “末将也去。”
    其他军官纷纷表态,没人想错过这个机会,这个扬名的机会,和进史书的机会。
    “吕末、谢飞和许多男留阵江南,防备江西清军。赵康、孙长福与我一同北上,在南京留下一万骑兵策应。共五万人,会同李五六三万大军,从王璞处抽调两万大军,攻计十万,攻打山东!”
    十万人的北伐才像点样子,少于十万人,没什么气势,根本不可能震动清廷。(未完待续。。)

订阅过百
终于过百了!
    已经好久没开单张了,不经意发现订阅竟然刚刚过了一百,感谢大家的支持。顺便说一下,本书也快要结束了,全部稿子上个月都已经写完,大概还有二十万字左右的样子。一百五十万字,不算长,但却是我所写的书中最长的一本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节 第一次北伐
    杨潮北伐最大的阻力,不是稍显疲惫的军队,不是刚刚遭遇战火洗礼的经济,而是自己的家人。
    家人极力反对杨潮北伐,兵凶战危,让他不要轻易涉险,不但父母反对,几房妻妾都反对,尤其是怀着已经五个月身孕的公主朱媺娖哭的不停。
    其实这段时间,杨潮始终坐镇南京,一次都没有亲临前线,就是因为家人,因为妻子怀孕,他也想陪伴妻子一直到生产,所以无论是阿济格还是豪格来攻,他始终坐镇南京,一步都没有远离家人。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必须杨潮亲自回应,他必须给清廷重重的一击,才能让清廷老实下来,才能真正安心休整一番,杨潮太需要时间了,江南的改革才进行了一半,经济上的改革完成了一半,政治上的改革还没有进行。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一年改革,两年稳定,三年发展,这样才有足够的余力,跟清廷进行长期的战争。
    “公主,你听我说。如果为夫有一个理由能够留下,我就不会离开你。但是这次不同,这次谁去都不行,必须我亲自出面,必须是打着杨字大旗的大军狠狠的向满清心窝子里插上一刀,他们才知道疼,才知道怕。”
    朱媺娖用手帕抹着眼泪。
    “可是孩子再过四个月就要生了,你说要陪我一起的。”
    杨潮叹道:“公主你放心,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一定会陪在你身边。”
    朱媺娖也知道杨潮去意已决。作为妻子实在是不好阻拦男人谋取功业。哪怕现在明眼人一看杨潮的功业就是挖他们朱家的墙根。但是与其被其他人挖走,还不如让给自己男人,再说了她一个女人,那些政事根本就不是她该操心的。
    所以朱媺娖也只能点头:“驸马说话可要算话!”
    杨潮轻轻抱着她:“为夫那一次说话不算话了。”
    公主的脸稍稍红了起来,光天化日的,她很不习惯,但是她又很享受这种被男人拥在怀中,而肚子里还有他的骨血。
    “好了。你要好好保重,等我回来知不知道!”
    许久之后,杨潮才放开朱媺娖。
    朱媺娖红着脸点头。
    “每天要锻炼锻炼,你这身子太弱了,不锻炼的话,生孩子时候要吃苦!”
    耐心的叮嘱让朱媺娖感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她本来以为身为公主是不会拥有的,但是现在她拥有这一切,第一次朱媺娖感觉到,似乎大明朝的失败对她个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
    离开朱媺娖开始劝说父母,跟父母讲道理。分析情况,父母也不是一个强硬的人,尤其是现在杨潮位高权重,父亲甚至认为杨潮是在给杨家打天下的时候,他并不想组织。
    “儿啊,你要记住,你可千万不能涉险,你现在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父亲千般关心的叮嘱道。
    “哎,子嗣单薄啊。”
    说完不忘叹息一声,以前他发出这种感叹的意思就是没能纳妾多生几个儿子,每一次都会被母亲蛮不讲理的责难。
    但是这一次母亲不但没有责难,反而露出羞愧的神色,似乎在为没有给杨家多添几个丁口而愧疚一般。
    当天母亲就跟父亲商议,说给他找两个丫头做妾的事情,不过这一次父亲自己拒绝了,说孙子都快出生了,做爷爷的纳妾像什么话,一心期盼着公主能给家里添个男丁。
    杨潮劝说完父母,就该去劝几个小妾了。
    说起来小妾的地位确实低啊,怀有身孕的妻子此时最惹不起,蛮不讲理的父母第二惹不起,这些小妾吗,那还是惹得起的。
    “哭哭,哭什么哭!为夫是去征战沙场,尽忠保国,你们如此哭闹多不吉利!”
    对小妾吗,自然要摆出大老爷的架子来。
    其实哭闹的也就是董小宛和陈圆圆,董小宛用哀愁的眼睛盯着杨潮一副哀怨,陈圆圆只是低声哭泣,李香君倒是没有哭,只是露出担心的神色。
    “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