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琢玉成华(h,虐,he)作者:南栖 >

第115部分

琢玉成华(h,虐,he)作者:南栖-第115部分

小说: 琢玉成华(h,虐,he)作者:南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说不出来。
  对不起。你这样的人,本可以成为一个一生英明盖世的大帝,却因为我的欺瞒,蒙了眼翳。你这样的人,就应该成为一个雷霆手段的君王,却因为这份并不纯净的感情,犯了大忌。
  对不起。
  真的,对不起。
  如果我们不曾相识,也许,你依旧会成为那个你该成为的人主,造福天下的百姓。而我,会逍遥自在,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隐姓埋名,安裕一生。
  如果我们不曾相识,我就不会揭开过往的埋藏,就不会对不起闻哥和芸娘,也对不起你。而你,也就不会对不起你的向往,对不起你的追随,也对不起深埋地下、却志在万世的安贤候。
  可是我们相遇。
  我终究是无言以对。
  这份压抑难耐的沉默里,还是景元觉先开的口。
  “你喜欢上我了,你,爱上我了。”
  我怃然抬首看他,他阖上了眼。只那份口气,已是如此的笃定,哪里需要一丝质疑。
  “在那么久以后,在那么久以后……你爱上我了。多好,太好。你说,我是不是应该——高兴?”
  已经无法再开口,酸涩就在心里徘徊着上下,随时都可能崩溃,而一张口,就会说出让我后悔的话。
  你并不知道这一切,可是我知道,并且纵容它的滋生。
  看着它由小变大,从一棵幼苗,变成参天的大树。
  明明知道,那下面是不足以支撑它的土壤。
  他抿了唇,极其用力的,以致再张开时,都变作了雪白。
  “你爱上我了。可是你又不能原谅。即使我们中间没有二哥的存在,你的父母之死,依然是曲折与我相关。你不能原谅我,更不能原谅爱上我的自己,你总不能放开,所以,所以……你只是,要一个结果。”
  我袖里捏成拳的手剧烈的抖起来。
  这个人。
  这个,我怨的人,我爱的人,他真的比谁,都了解我。
  只是当一切都不会有转缳的余地之后,如此的洞察,即使有着稍微偏颇的责难,又岂非一种大恸。
  是的,我要一个结果。
  活着,会给在乎的人带来痛苦,死了,可以让事情在这里结束。时光流逝,岁月悠长,它们会缓慢而坚持的冲淡着在今日看来似乎不可磨灭的一切,于是等到很多年以后,史书千秋,只会书下一笔明王消溺,成帝建业,没有人……没人会再记得长夜山庄,记得江左四俊,记得落玉太长公主,记得兰妃周后,记得白氏与熙。
  很多人,会从这件事的落幕里获得安宁。
  我也期望能够因此,获得安宁。
  然而那却是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
  “我早就该明白了……却平白无故,浪费了那么多的时光。”
  景元觉突然认真望我,仿佛已经从暴风中恢复了平静,只是一字一句,仿佛在征询着我的赞同。
  何必要求我的赞同。
  我永远也无法回答他。今时我已经足够明白,恐怕就是到了黄泉之下,也无法获得安宁。因为负了的,还也还不够。
  可惜如果时光能够重来一次……如果时光,能够重来百次,千次,万次,我依然难以保证,会不会重蹈今天的结局。
  这种惧怕突然笼罩,像山峰压顶一样沉重,使我急切的、颤抖着伸出手去——抓住了他的手。
  景元觉没有推却,可是也没有回握。
  他的手指很凉,比我还凉。
  他的眼光有一刻的停顿,才缓缓向下,落到我们手心相连的地方。
  外头又有蒙恒来报。
  说是玲珑郡主在齐国公府哭闹不休,齐小公爷要带兵进宫,被齐太夫人死死拦在家里,就要拦不住了。
  原来多少做过一点好事,积过这份善德。
  也只听景元觉蹙眉冲着门外怒喝,“找条绳子,把他给朕绑了!”
  蒙恒却是未走。
  他说陈荀风大人自居隐瞒欺君之罪,跪在外面许久,方才也撑不住倒下。
  他说顾文古称出身同门,又为江左吴越士林曾受庆德侯府上恩德,自请连坐。
  他说周子贺戴罪入宫,求陛下看在当年周家行事逼迫有过在先,能够网开一面。
  ……也留下了一点烂摊子,让无辜者操劳。
  景元觉抓起案上的镇纸砸在门上,发出劈裂的巨响,“统统不准!滚!”
  我哀戚的看着他。
  那飞扬又桀骜的凤眼,此时末梢带着怒火燃烧的红丝,杀气四溢的盯着门扉之外,却凌厉而又绝望。
  其实岁月悠悠,相识不过一年而已。
  不过一年。
  “陛下。”
  我出口唤他。
  ……却有太多的无力,悲哀,和倦怠。
  景元觉缓缓回过头来。
  他看着我的眸子,目光流转,深远异常。
  如果此时开口求他,我相信他会罔顾朝人清议,孤立而行一意。这就足够了。对不起……让我自私一回罢。
  在景元觉的垂眸中,仍旧抓着他的手,单膝跪在地上,仰望他。说出口的话,已是道不出的冷漠疏离。
  “郭怡求名,文古求义。苏鹊斗胆,敢为天下求利。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惟愿您治下,举贤不避南北,安疆不畏四邻,百年海内清平,万载青史留名。”
  他的目光,极慢的撇下,对到我的眼中。
  “好,好啊,好……”
  话脱口,景元觉在笑。牵起的唇角,露出的皓齿,明灿一如初升的日光,晃了眼般耀目。可那眼中,又恍惚透着心底流淌的苦涩,那笑声,仿似回荡着炼狱深处的凄楚。
  朝知夕死无惧惶,淡将荆棘踏草芒。
  那一时分我没有犹豫和恐惧,以为求仁者得仁,是一种解脱。可是现在这里,却有。胆战心惊的等着每一刻过去,都比上一刻多一分折磨。我几乎就要相信,再在这里多站上哪怕一瞬,就会崩塌,一丝不落的毁灭了。
  景元觉终于张口。
  “我,给你一个结果。”
  一根手指,接一根手指,缓缓的,却是毅然决然的,他松开了纠缠的手。
  指掌成空,冷风拂过,一下便是凉凉的虚无。
  心脏的某块地方,不再完整了。
  ……
  重华殿东阁门户洞开。
  日头仍悬,却不知为何天边飘下几缕雨丝,打湿了斗拱重檐。
  我忽然想起,今日好近中秋了。
  去年此时间……池碧映明月,杯举论莲灵。
  不知他有否记起。
  罢了。
  昨日一梦而已。
  出门前,刘玉呈来外袍,拉正衣角,寄上玉带。嘲讽的是,明白一个万死罪臣,偏要身着月白如练,由金柄拂尘上下轻扫,好似涤尽里外尘埃。
  门槛外,蒙恒中郎将一身青甲叩地,行了一礼,双手来押。他托着我的臂膀道一声得罪,却用了一股巧劲,实在相扶。
  下玉阶,阶下黑压压本来形容不整的臣工,俱为之精神大振,昂扬抬起头来,一路以注目大礼行之。
  有人盛赞吾皇,有人唾骂奸佞,有人感怀怜悯,有人漠然相送。
  无论如何,秋雨寒凉,月圆人圆,难不成还要在此跪到佳节。
  ……
  离宫路漫,慢不过恩怨经年。
  这一趟行程里,我没有回首,也没有偏侧,更不曾低头。
  虽然我这样的不肖子孙,大概已算毁尽了太宗皇帝和父亲母亲高贵的里子,总还有一两分高雅的面子,要留。
  ……况且比起方才的决绝和痛彻,此时这些台面上的是非功过算不上云淡风轻,却也当真可抛在脑后,任人评说了。
  直走到福兮门外,扶墙歇了半晌,难为中郎将弃扶而用扛,一路穿行,到了早该到的所在。
  我抬头仰望那处肃杀的白底黑字,在心底里叹了口气。
  一路往下,仿佛有曲曲折折数不尽的台阶与回廊,一直深入地底深处。磨砺粗糙的砖石在脚下时高时低,污垢和泥渍伴同着弥漫空中的湿腐,随着阵阵森寒的回旋风,从墙壁的缝隙里、沉重的铁门里、甬道的弯折里掀起,扑面,发出渗人的呜咽。到了后来,即使壁上火把通明的光,也无法照进笼罩眼前的黑暗。而这一片死沉的寂静中,又突然的爆发出一两声凄厉的哀嚎,间或镣铐钉铛作响的拖曳声,好像唤醒了阴暗中沉睡的冤魂和厉鬼,而闻者将不再复还。
  典狱官率了四名狱卒,恭候在一间小室之外。因为是中郎将大人亲自押送的犯人,搜身也免去,镣铐也简了,收监即罢。
  偏进去前,犯人拉住蒙恒,向他提了一个非分之请。蒙大人踌躇很久,终向典狱要求。典狱得了命令,却是掌狱不到三年,再派人去旧库查翻案档,回还时已过了半个时辰。
  便换到另一间。
  此里火烛未明,一室深黑,仅高处半臂颈大的窗,转折透进地面上一点散光。墙壁湿腻而凹凸,霉烂之息浓重,角落一卷草席半潮半破,站在室中脚下不时沿墙簌簌,几只食腐硕鼠溜过。
  典狱官请示是否换回原处。
  我席地而坐,只顾摸着那墙,一语不发。不知过了多久,听中郎将开口,谢绝了他的好意。
  暗中时光难数,冷暖亮透交替,大致昼夜可辨。
  中秋过了。十六过了。十七过了。
  白日黑夜里,都说不出的好睡,仿佛到了寻觅的归所抑或兜转的终点,将多年缭绕心头心的事儿一朝卸去,只剩满胸满肺的舒坦。
  醒着时,看看天光。
  闲着时,将墙壁一寸寸摸透。
  指甲不久磨碎,露出指尖隐约的白骨,留下时断时续暗红的痕迹,一点点,丈量描摹过的区域。
  可惜的是,父亲终是没有透过它与我说话。
  八年过去,当年他那一头撞去后,大概已经获得了永恒的宁静,或是干脆忘却前尘、投胎在哪个好人家了罢。
  如此,也好。
  本以为一辈子都该没有机会亲至的祭奠,却不想,这小小的一间居所,能够收留白氏两代的魂魄。
  也有人来看望。
  只是他们远远站在铁栏外,被狱卒尽职的隔离着,而我则整日里恍惚,并不曾好生待客。
  直到某日有人隔栏吹箫。
  熟悉的曲调,幽咽的吹奏,深深浅浅,浅浅深深。听得久了,只觉得一时方寸天地也辽阔,蔽目黑暗也明亮。头顶一捧天光洒在地上,好是古潭碧波。身下的草席,像是河岸的青草地,眼前的铁栅,似也换做了青林蓬丛。
  恻恻久之,依依不绝。
  一曲终,来客往栏内伸出手来,铁栅杵立,够不到盘腿中坐的我。
  我垂了眼帘,静待他离去。
  等了许久,仍旧无果。便侧头,低声道了一句,“临歧到了终须散……清风转眼送云烟。”
  再不言语。
  八月十八夜。
  圣旨到。
  典狱官开了铁栅门,定襄王金甲佩刀,顾文古刑监青袍,又有大理寺通判,御史台御史中丞,侍御史,太医正亲至。
  一时火把交映,照亮敝败陋室。
  总管刘玉立在正中,展开一卷黄帛,正容亲宣,“苏鹊者,先落玉太长公主子,本名白与熙。建通元年,受连落玉太长公主并驸马累珲王、淙王乱,流于莽苍山,一年脱逸。”
  “其人清狂偏疏,结忿为怨,耽追往恶。自建通二年起,掩其行藏,秘图不轨,竟寻一肖似傀儡,举明王阴旗,以鸠聚党朋,欲与父母复仇。”
  “北邑藏身多年,用委奸佞,贪冒明王义弟之名,笼络其故旧,偷天换日,数行不轨。至暄仁三年,乃化名苏鹊潜入廉王府荐任,授其翰林学士,伴走御前。年内谨兢庸碌,其言也甘,其行也贼,以为潜谋。”
  “……暄仁四年,乃敢策周府行刺,几至凶害,帝有察,事败,弃贼寇而身逃。连三日,难避通查,又还于京畿。”
  “御审众犯于殿上,诬称先帝遗诏存宫,为其利官职之便早布之事,以鼓动朝纲。幸众臣辩明,奸细不逞,逼自泄身世,宿怨蓬发。其诟坏身故亲王英名,戕贼御上,欺死蔑生,凶恶兹甚,有比狂疾,不尽绝之,后悔无及。”
  念完,大理寺通判下问可有冤异。
  “并无异议。”
  我覆手于膝上正坐。
  刘玉听完此言,收了黄帛道,“宗正寺、大理寺、刑部合审无异议,此判即日起行,发宗正寺监刑。”
  有小公公呈一漆盘。
  刘玉又道,“奉太后懿旨,念白氏故人宗族尽毁,特赐白绫三尺。”
  待要伸手,又是一漆盘奉上。定襄王插言道,“罪臣出于太长落玉公主,廉王府监理宗正寺宗亲事,请匕首一柄,以全四肢。”
  忽想起几日前,定襄王在并骑重入京中时威胁的话。说是从今往后,和长夜庄再有瓜葛,必亲手杀之。
  王爷言必信,行必果矣。
  方才伸手,将触到匕柄,御史中丞咳了一声,中断正色道,“另有一诏,陛下今日广表于天下,亦应使罪人闻之。”
  等侍御史奉出告文,御史中丞接过,在牢中朗声诵读。
  “景应天命,皇帝诏曰:朕之皇兄元闻,容止端雅,好善载彰,宽宥恭孝。先太子薨,先帝数与群臣称述,有托付社稷,继承宗庙之意。”
  “先帝山陵崩猝,珲、淙二王篡逆,宫闱不正,兄提兵千里勤王,助朕以弱冠龄平乱事,匡覃室,功甚莫巨之。朕封明王,本当使兄永享显祚,克成厥终,如何不禄,英年早昬。朕每思之,夜不成寐,追悼痛彻,怆然攸伤。如使其在,兄弟合心,尽力于国,祖业大成矣!”
  “今又秋节,备思胞兄。忧其衣冠,八载漂泊。当遣使迎丧,迁葬于祖陵,追赠皇太子位及谥曰侑仁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魂而有灵,兹尊宠荣。”
  ……其文漫漫,其言切切。
  如得所表,夫复何求?
  匕首生寒,触指冰凉,我只指尖碰了刹那,又有一托盘替了它的位置。
  刘玉跪在地上,揭开蒙布,只余一尊玉杯青白,孤孤剩在漆盘中。刘玉捧着盘,声音微有颤抖,“陛下亲赐,鸠酒一杯。”
  三个漆盘齐齐陈在面前。
  陋室里外站满了人,兀的狭隘起来。
  顾文古似有话要说,无奈却慢了一步。我将玉杯入手,杯中流转碧色琼浆,芬芳之息,郁然满室。
  愿得千秋醉,点滴心中留。
  但饮返元露,今夕再重头。
  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