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大嘴吃八方-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我们不是哲学人,或者我们中间有哲学人,由于生物学及其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探究味觉则也与先哲们探究视觉与听觉抵达的智慧境界同样包含着它的真性。我们同样也可以认为,人类是存在味觉理性以及能够抵达智性自觉的,感官感觉的嬗变,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它的自身也有十分的情趣。比如人在年少时的接吻,是浓烈的感官欲望冲动之吻;而至中年以后,则会是清雅的淡吻,它实在是一种心境之吻;一如红烧与清蒸之别,寻找真理的致境,是一个逐渐过程。
第三章 紫铜火锅第5节 武汉:美晨之城
武汉的山,山不显而名显。黄鹤楼下是蛇山,电视塔下是龟山,隔江相视,钢铁结构的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气势如虹,连贯武汉三镇;珞珈山为武汉大学校园,山复路环,林阴掩映学楼书馆,樱花枫叶述纷繁;磨山居东湖彼岸,梅桂之乡;琴台是伯牙弹琴给钟子期听的地方,传一个“知音难觅”的千古绝唱。武汉有三十多座小山,可谓一览众山小。然武汉水阔,长江浩浩,汉水悠悠,东湖碧水如镜,或浅波微澜,晴空下鹤集舟行,柳绿莲白。武汉第一名水东湖水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东湖以外,大者尚有南湖、沙湖、墨水湖、杨春湖、月湖、戴家湖、喻家湖、北湖、小潭湖等,小湖无以计数。名山胜水,生成一座天然园林城市,她自然是不会没有美食。
武汉美食当推早点,小巧精雅,造型别致,一律米面为体,兼容别样,蒸煮煎炸,艺巧味多,举凡平民达官,学人商贾,南北过客皆其食者,故食不在繁巨,小吃小喝,有味则名。在武汉,一日之美在于晨,一个古典主义的美境。
武汉的早点有热干面、豆皮、汤包、面窝、油条、欢喜砣、糍粑、清汤、水饺、米粉、炸酱面、煎饺、煎包、小笼包、面条、春卷、烧梅、蛋酒、豆腐脑、豆浆、汤圆、炒面、炒粉等,数不胜数,间或也有外来主义的兰州拉面、西安酿皮和美国麦当劳。武汉是一个小麦和水稻复合地带上的城市,她的早点也是中国小麦文化圈与水稻文化圈两个食文化圈的大融合,麦子和水稻,代表旱地与水泽,一个制造味道的中庸地带。
武汉人称吃早点为“过早”,不忌讳自己的街头巷尾即食性品饮,且引以为荣之际,炫耀在武汉“过早”一个月不重样。武汉早点的长期繁盛是源于它的开放性,拿来主义是武汉人的好性格,好东西都可以接纳,有人吃就会有人做,又有精糙两吃的宽容精神。在“过早”的名义下,武汉人展示出荆扬相会,九省通衢,江汉大都气吞山河的食量。武汉人认为,他们在“过早”的时候,上海人就一律在家吃泡饭。武汉的“过早”习俗确实有很长的时间积淀,“过早”一词最早见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实际的“过早”自然比形成文字早。
武汉的早点摊遍布街头巷尾,有人群居住和聚集的地方就有早点摊,又十分便宜,很难想像武汉人没有地方“过早”会怎么样。由于受武汉“过早”的影响,荆楚大地各城市都流行“过早”,这是武汉文化影响力最广泛与持久的一例。另外,武汉的早点都有它的名店与源流,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这是武汉人的口上丰碑,外人来汉未曾寻芳品饮,武汉人会认为你没有真正到过武汉。
武汉人永吃不厌的是一碗热干面,其程度远已超越了“过早”。对于武汉人,热干面不是粮食,是精神寄托,或曰味觉依赖,味觉上的故乡。武汉人远在他乡,每思及热干面,就会泪流满面。热干面是一种两毫米直径的圆形机制面条,重碱,它须隔夜压制并煮熟,沥干摊散,吃前集拢用一个长柄笊篱盛装放沸锅水中烫热,装碗加调料拌匀,食之。热干面的主调料是芝麻酱,芝麻酱有油调与水调,正宗的是用芝麻油将芝麻酱调稀,另有蒜蓉、辣萝卜丁、葱花、盐、醋、胡椒粉和味精,拌好的热干面呈深棕色,错综交织,绝无头绪,吃时用筷子夹若干根面条搅缠成团,挑起时执筷手上抬,余手握碗,面团挑起,缤纷带起的面条流苏般飞扬,向空气拂去一缕热腾之芳。给面条吹口气,送入口中,先是一口浓香,咬下去,热干面于齿间,始绵后韧、圆润而富弹性。再嚼,它又有一点黏性,调料的五花八门味道之后,便是麦香味和星星点点的辣萝卜丁味。吞咽热干面是一种笼统的体验,略有涩感,齿间则是芝麻的余香袅袅。此时喝一口清汤或豆腐脑清口,再吃热干面又是一口浓香。多数武汉人是一口气将热干面进行到底,吃罢,有的摊主会送一小碗汤,喝完了汤,面也好,芝麻酱也好,皆已下腹。热干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是热的、干的和面的。
热干面的专利权有多个版本,相传上世纪30年代初,汉口长堤街有一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一暑日,面未卖完,李包怕面发馊变质,就将剩下面条悉数煮熟捞起,摊案板上,不料碰翻了麻油壶,油泼在面条上,李包索性将面条与麻油相拌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了麻油的熟面条装长柄笊篱以沸水烫热,滤水装碗,加上葱花等作料,香气逼人,来此食客皆贩夫走卒,吃得津津有味。就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李包脱口而出“热干面”。另一版本是蔡林记创始人蔡氏首创,因蔡氏面部欠平而忌讳芝麻的“麻”字,故取名热干面,舍弃麻酱面命名。是时蔡家门前有两棵苦楝树,双木为林,遂取名蔡林记。
豆皮是水稻文化的事物,若以老字号老通城的标准制造,要求豆皮之豆是脱壳绿豆,豆皮之皮是精制米浆,豆皮之馅是湘产糯米,豆皮之三鲜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之形是方而薄,豆皮之色是金黄油亮,豆皮之味是米香及配料的复合香型,十足名店气度。吃豆皮,口感是皮脆馅绵,有张力,感觉像扬州炒饭外面包了一层焦脆的粉皮,有了一层形式主义的包装,豆皮就将一客炒饭提升为美轮美奂的小吃,简单易食,色香味型俱全,焦脆绵软,油或小腻,食时可以获得品味历程中的齿感、嚼感和咽感的三感满足。
武汉的米粉亦十分流行,有宽粉和细粉之分,宽粉若带细粉若丝,可分汤下和干炒。汤是骨头汤,素粉只佐一点葱花,一般肉食族都吃牛肉粉。牛肉是搁大料炖烂了的牛肉片,其味厚重,与精滑柔绵的米粉合之,稻香味与牛肉味交融相汇,是比热干面清淡然亦有味道的食物,这是喜欢“吃饭”的人的早点。武汉人,吃饭与吃面是决然分开的,饭是米饭,面是麦面或荞面,不可以混为一谈。炒粉则选宽粉,是佐菜心、葱、青椒和蒜干炒,炒粉有些焦香,重油,是粉和菜的结合味道,经饱耐饿。
吃汤包的历程是一个挨烫的历程,汤包因内部的汤汁不易散热,食者见外部已凉食之,结果惨遭汤烫,它像一道哲学命题,无视外表与本质的差异性就会受到惩罚。汤包还有禅机,常人参不透汤是如何包入包子内中的。参照四季美的制造程序,做汤包有四步骤:第一步熬猪皮汤,做成猪皮冻;第二步做肉馅;第三步包制;第四步是“一口气”火候笼蒸。天下大白,原来汤包之汤是猪皮汤,做成皮冻再包入汤包内中,这就不会浸散与汤同包的肉馅或蟹黄馅了。汤包为下江舶来之物,武汉统称江浙人为下江人,是为长江下游的人。
武汉的蛋酒是一种“过早”饮料,喝蛋酒多在吃油条或面窝之际。油条是一种地域宽广的食品,面窝不然,是武汉的独食。面窝也是米粉浆所制(加豆浆、葱花等),用一种圆形凸底的铁勺装了粉浆搁油锅炸,成熟后中间有自然成形之孔,有若天文之日中食。面窝周边厚而内里薄,初见以为是原料不足所致,吃时是周边绵软,内中焦脆,两味交融,嚼一口,喝一口蛋酒。面窝当属那种先吃饱后吃好的食物,记得少时,极喜欢先吃去面窝周边厚实部分,再细细地吃孔圈那层薄焦薄脆的脆层,是焦香脆香的,咔哧咔哧的,能发出声响。蛋酒是米酒煮沸,划好一只鸡蛋煮成蛋花,是蛋和米酒的混合体。
武汉的早点总结起来是麦稻两大类,制作方式多样性导致食之味感相远。每一种点心,几乎都有相应的饮料,如吃油条喝豆浆,吃面窝喝蛋酒,吃热干面喝豆腐脑,吃豆皮喝清汤。清汤在北方叫馄饨,广州叫云吞。武汉的早点起源于汉口长堤街,此地相当于北京天桥,今时移芳汉口中山大道顶端的桥口区宝丰路上,是一规模盛大的美食城,旅者在老字号名店一品正宗雅致,则也是可至美食城一品群芳。因了“过早”,可命名武汉为一座“美晨之城”。“过早”之后,武汉还有一罐陶泉般的沸汤,这罐汤是中午排骨煨藕,晚上藕煨排骨。
武汉是一座功能分明的城市,所谓三镇,武昌文教区,汉阳工业区,汉口商业区;长江、汉江交汇,东临大别山,西望江汉平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天热蒸,冬天寒潮,年均气温16。7℃,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与地理气候、物产和城市人口结构相关,武汉为水陆南北交汇要道,九省通衢,人是南人北人,口说“汉语”,故其食品不论南人北客,都是可以满足各自口味的。
第三章 紫铜火锅第6节 一个民族的牙齿
探讨牙齿的社会结构及其分工,是可以贯穿整个一部人类进化史的,并且在对待牙齿的人文精神上,亦映射出不同的民族精神。
当然,如果不是从学术出发考察牙齿,我们大抵是把牙齿分为四类,一是板牙,学名磨牙,板牙位于双尖牙之后,左、右、上、下共十二个,牙冠大,呈立方形,有一个宽大的咬牙合面,其上有四至五个牙尖,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一般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照例是置于牙床的最后端。板牙既是咀嚼的基本力量,也是定位基础,所以板牙代表着社会的基本力量和传统精神,板牙的劳动就是一个人的日常咀嚼,而板牙关合的状态,便也就是其人的常规相貌,主要咀嚼功能,它是嚼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咀嚼肌作用力的中点,能够承受六十至七十公斤的咀嚼压力。二是双尖牙,板牙前面为双尖牙,又名前磨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左、右、上、下共八个。牙冠呈立方形,有一个咬牙合面,其上一般有双尖,下颌第二双尖牙有三尖者,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牙根扁,也有分叉者;双尖牙承前启后,支持尖牙,辅助板牙,是市长助理、参谋、物业之类角色,社会职能不独立、错位或兼容,非尖非磨或亦尖亦磨,哪里需要哪里去,属于偏房,非正统派。三是虎牙,生于双尖牙之前,学名尖牙,俗称犬齿,位于口角处,左、右、上、下共四个,牙冠仍为楔形,切缘上有一突出的牙尖,利锐无比,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为粗壮而长大的单根,总之它是尖的,极有可能长成獠牙,它最适于撕咬,因为它咬住被咬物之后作摆头四十五度,是为撕咬的最佳方式。我们知道板牙有力却难以在进攻时咬住对手,门牙易于咬住对手却不利于撕扯……四十五度摆动撕咬,从牙齿所在的力学地位来看,也是只有虎牙了,这不仅是要考察虎牙的力学地位,同时也有联系脖颈的旋扭力量大于俯仰力量。四是门牙,门牙的学名叫切齿,门牙位于口腔前部,左、右、上、下共八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为单根。门牙所处地位不适于大力撕咬,它也不能咀嚼,门牙是啃啮和切割的基本力量,我们正常吃物,它有着耙物的功能,如吃西瓜,切物则如吃煎饼、牛肉片,它也有把物资关合在咀嚼系统内的封闭功能。所谓门牙,它是门、耙、切的三合一体系。牙齿的基本分工十分合理,大体上是门牙的前卫意识与灵巧咬物,也是新经济的活跃分子,到板牙迟钝但有力,绝不出面而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按常规话语表达便是:无门不富,无板不稳。虎牙则是以备不时之需,因此是属养牙千日用牙一时的齿,可曰:无虎不利。
对于牙齿,中国也是有牙文化的,但可惜国人醒悟得迟并且也没有醒悟到地方。国人的一个基本态度是: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天哪,牙痛怎么不是病呀?牙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工具,没有牙齿……人类只有在虫虫般弱小的婴儿期和风烛残年期,这种境况不必在此提示了。就是以正常期推导,牙痛事必关系咀嚼,咀嚼细度不足及唾液与食物拌和不足,都是直接导致人营养供应不良的首要因素,一个民族的牙齿,实际上是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强盛与发达。或许也是对牙齿的认知度发生严重偏离,华夏民族才显示出在民族与民族的撕咬斗争中的弱势……
但是,美利坚是十分重视牙齿的,牙齿作为第一战斗武器,它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都是受到了高度重视的,美国的牙文化体现在健康、锋利、洁白——牙的原初状态。相比较在历史上,国人不仅滥用牙的情况多有发生,比如咬线……对牙的保健投入为零,更为令人不齿的是——土财主们以在腐牙上镶嵌金牙为时尚——这种在腐朽上堆砌财富而炫耀之的行为,是对牙齿的伟大功能的反叛,是地道的衰败与没落,也是对人的定义的背叛。
牙齿的危机总是存在的,不论是东方的醋牙还是西方的四环素牙,历史对牙的毁灭性打击层出不穷,这是人类的重要生存危机,今天是口蹄疫……牙齿会失去咀嚼吗?
但是我相信一粒饱满的牙齿,它是有力度的,尤其是在微笑的时候所显示出的自信与博爱,这是牙齿最为丰富的表情。所谓咬牙切齿,那是牙齿的丑陋也是最真实的状态,因为那一刻露出了牙基……在中国最愚昧的时代,对人性的最大迫害也许不是女人的裹足而是让女人笑不露齿!想一想……笑且不要露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