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全)作者:午夜清风 >

第26部分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全)作者:午夜清风-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杀!该杀!该杀!”士兵们被赵强的话挑动的情绪亢奋,齐声回答。

    赵强厉声喝道:“来呀!把刘长福给我拉下去,斩!”

    随着,刘长福一声凄厉的哀号,操场上立时变的鸦雀无声。包括尚大勇在内的众将士,第一次领教了赵强宽厚之外冷酷无情的一面,对赵强于敬重之中又多了一分畏惧。

    赵强转头向尚大勇用商量的口气小声说道:“老尚,天儿怪热的,我看差不多得了,我这儿带来几车西瓜,不成先让大伙歇会儿吃口西瓜解解暑吧?”

    尚大勇还沉浸在杀张长福的亢奋中,听赵强客气的和他商量,还有点不适应,赶紧说道:“啊?哦!行,下官谨遵大人吩咐。”尚大勇冲台下士兵说道:“弟兄们,赵大人体恤大家训练辛苦,亲自给我们送来几车西瓜,今天的训练就到这儿,下午歇息半天儿,解散!”

    众人一声欢呼,四散着回营房去了。

    赵强随着尚大勇到了中军大帐,俩人一边吃西瓜,一边叙话。尚大勇已经卸了盔甲,换了便装,脸上由于刚才的暴晒还通红着,赵强感慨的说道:“老尚,练兵不容易,你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辛苦你了。”

    尚大勇还在担心刘长福的话会让赵强存疑,赶紧起身惶恐的说道:“赵大人过奖了,这是在下职责所在,应该的。大人今天当众为我去疑,又杀了刘长福为我出气,在下感激末名。不过前一段时间我确实凡事过于自专,疏于向大人请示,也请大人见谅。”

    赵强觉得应该向尚大勇表明心迹才能彻底消除他的疑虑,于是说道:“老尚你坐下,咱们之间不必太客气。其实今天我杀刘长福也不光是为了给你出气,我们两人一起蹲过死牢,算是共过生死,到了特区一起共事,也一直是彼此信任,肝胆相照,我一直拿你当亲兄弟一般的看待,今天他居然当众污蔑你,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冲这一条他就该死。”

    赵强起身,踱着步子接着说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之所以如此重视民团的事情,有我自己的打算。如今正是乱世,烽烟四起,要想立足,我们靠什么?只能靠实力,什么是实力?军队!别的我们什么也指望不上,有了军队,我们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谁也别想随随便便的捏弄我们。我把民团的事情交给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因为我们是生死的兄弟,你一定要把队伍带好,带精,早晚能用得上。”

    赵强一番肺腑之言彻底打消了尚大勇的疑虑,他默默体会着赵强话中的深意,思忖道:“表面看我们这位大人大大咧咧的,其实心底里瓷实着呢,考虑的事情竟如此深远透彻。”他抱拳冲赵强说道:“赵大人,您的话我听明白了!尚某愿忠心追随大人左右,任凭驱策。我这条命是您救的,必不敢负大人所托。”

    “好!有这个话我就放心了。”赵强重新坐回座位上接着说道:“练兵的事情我没有经验,全权交给你,你不必事事请示,我没什么信不过的,也不想干涉,只是象今天这样的训练是否过于严酷了,这样下去士兵们会不会承受不住起了怨憎之心呀?”

    “大人,我带兵多年,算得上是知兵的,带新兵必须这样严格。您想啊,这些新兵原本都是种地的农民或者无业的游民,自由散漫惯了,不严加训练,就改不掉散漫的习气,打起仗来就是一群散兵游勇,根本没有战斗力。表面看,训练队列和打仗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培养士兵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到了战场上才能令行禁止。另外,残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士兵的狠劲和杀气,不然将来和敌人拼杀的时候,就会手软,人家伸出脖子来让他砍,他都不敢,那仗就没法打了。至于士兵怨憎,开始会有一些,但很快就适应过来了,前提是主官一定要以身作则,同兵士们同甘共苦,我今天身穿厚甲站在台上,就是要起到表率作用。”心里没了疑虑,尚大勇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赵强琢磨着尚大勇的话,觉得确实有道理,也就放了心,他问道:“那下一步的训练计划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吗?”

    “现在基本的队列和风纪训练已经进行完了,下一步就要开始兵器使用和战术训练。困难吗?主要还是各级营官队长的能力不够,我们从各京里带来的这些校尉们基本上是没上过战场的,经验差,而且怕苦怕累,遇到阵仗恐怕还得怕死。而从民工中选拔出来的这些队长、伍长什么的,技战术素养也很差,要培养起来也有难度,这些中间的将校无力,队伍带起来就很费劲。”

    “恩!”赵强思索了一下说道:“我看这样吧,你在训练中选择那些不怕苦、勇敢、比较机灵的士兵,加上各级将校单独组成一个训练营,白天各司其职,随部队训练,晚上组织在一起专门培训带兵打仗的经验和知识,在这些人里考察选拔进步快、有能力的人逐步提拔起来,对于那些怕苦、怕死的将校该撤换的就撤换。”

    “是!对了,兵部为我们拨发的兵器已经运来了,您要不要看看。”尚大勇问道。

    “哦!走看看去!”

    尚大勇带着赵强来到了兵器库,库里分门别类的堆放着成捆的刀枪、皮甲、弓箭等兵器,一律是崭新的。赵强看到旁边兵器架子还摆放着不少东西,不知道是什么,走过去就近观看,尚大勇跟在身侧给赵强介绍:那些地瓜似的铁皮蛋子叫手雷,就是用铁皮包了火药,点火后扔出去,近距离杀伤敌人;那种挑在木竿上的方布包叫火药包,布包里面是火药和铁沙,点燃后用木竿甩抛出去,杀伤敌人。兵部还特意给民团配备了100支火铳,是比较原始的火枪。介绍完这些兵器的情况,尚大勇说道:“兵部够意思,给我们民团配的这些兵器比给前线部队的还好,就说这火铳吧,只有洪大帅的亲兵卫队和火器营才有,那些参将、游击们都没有。”

    看到有这么多兵器,赵强很兴奋,冷兵器时代居然还有这些个东西,不错!他抄起一把火铳问道:“这东西好使吗?要不咱们试试。”

    “行啊。”尚大勇带着赵强来到操场,吩咐一名亲兵给赵强演示火铳,那士兵添上火药和铁沙,点着引信,向三十米外的一个箭靶射击,只听轰的一声,火铳喷出一股火舌,铁砂飞溅着打到靶子上,那靶子摇晃了几下,并没有倒下,赵强走近观察,只见靶子被打得满是麻点,却无一处被打透,他不禁摇头,这么近的距离,才这点威力,不禁有点失望。尚大勇看出赵强的心思,在旁边说道:“这火铳在近距离作战还是有些作用的,声势大,对付没有盔甲保护的步兵很有效,如果上百支火铳一起放,一下可以杀伤一大片,再用刀枪上去格斗,先就占了便宜。”

    赵强点点头,心道:“这些破玩意对付李自成那些农民军还可以,估计对付满清八旗就差点儿了。看来武器这东西还得自己想想办法。”























    第二十六章 建军(三)

    这一天,刑部的官员将赵强在监狱里挑选的那几个人押解到了特区,移交给赵强,其中包括从东厂大牢里挑选的原在袁崇焕手下当副将的那个李刚和原东厂首领蒋雨泉。赵强对李刚和蒋雨泉二人非常看重,他给李刚单独拨了个小院,还给配了仆人照顾;由于蒋雨泉身份特殊,他将蒋雨泉安排住到了自己的府里最里面一进的院子里,由家人照顾;其他的都是些文官,除了一个留在民团当了书办以外,其余的都交给田精明去安排管理。

    赵强虽保出李刚,但彼此没有见过面,相互也不了解,所以第二天上午,赵强就身着便装,独自来到李刚的住处,他想摸摸这个人的底。李刚的院子里很清净,仆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偷闲去了,院子中央是一株泡桐树,枝叶茂盛遮出一片阴凉儿,赵强见房屋的门开着,就径直走了进去。李刚正盘腿坐在炕上看书,见有人来,从容的下炕,冲赵强抱拳问道:“这位小哥尊姓大名,此番登门不知有何见教呀?”

    赵强上下打量着李刚,见这李刚四十多岁,个子很高,一身粗布袍褂,面庞消瘦,浓眉大眼,眉宇之间透出一股书生气,倒象个教书的先生,赵强也抱拳笑着说道:“不敢当,在下赵强,特地登门来向李将军讨教。”

    “赵强?您是赵大人!”李刚警醒过来,赶忙跪倒在地,叩头说道:“犯官李刚叩见赵大人,谢大人搭救之恩。”

    赵强赶紧扶起李刚,口中说道:“将军不必多礼,此番请旨将将军从牢里要出来,是想借将军的力,帮我训练民团,今后要仰仗将军的地方可多着呢。”

    李刚将赵强让到炕上坐下,给赵强倒了茶,问道:“赵大人,您刚才提到的民团是怎么回事?”

    “是这么回事——”赵强将自己奉旨创办特区,又组建民团的事情讲了,包括尚大勇前期练兵的情况也说了。

    李刚初出牢狱,对外间的情形还不是很清楚,对于特区和民团这些事情既新奇,又陌生,他认真的听着,不住的点头,赵强讲完,李刚说道:“如大人所言,这尚将军练兵颇为得法,待这民团练出来,怕比正规的官军还要强些。”

    “恩。”赵强得意的点点头,问道:“据我所知将军当年在袁督师麾下当差,也是久经战阵,可否给我介绍一下满清军队的情况?”赵强内心里一直把满清作为自己的假想敌,所以对此很关心。

    “是。”李刚见提到袁崇焕,神色一黯,接着说道:“犯官当年跟随袁督师在关外作战,对满清的军队有些了解。这满清的军队共分八旗,军队的首领由旗主担任,八旗士兵作战勇猛,精于骑射,很是彪悍。他们大多是骑兵,所以擅长流动作战和远途奔袭,而且往往不带过多的辎重粮草,随战随夺,战术机动灵活。他们作战一般以掠夺财物和人口为主,轻易不对一地实施占领,所以每攻占一地,往往要抢光杀尽,边境百姓身受其害。不过这些都是当初的一些印象,我在狱中这么多年,如今情形恐与当初有所不同。”

    赵强沉思片刻,问道:“清兵如此强悍,那么当初袁督师屡败他们靠的是什么?”

    “清兵虽强,却也有弱点。他们以骑兵为主,而且皮甲厚重,在平原作战有优势,但在山地、密林作战就不行了,骑兵动作虽快,但是不利隐蔽埋伏,在计谋的选择上就受了限制。他们不带粮草,所以不能久战,一遇坚城久攻不下,就会浮躁以至军心动摇,如果看准时机进行反击往往能得手。当年袁督师就是依靠关口城坚,消耗敌人实力,屡屡挫败清军。而且袁督师善于用兵,会利用山地丛林打埋伏,还有就是有红夷大炮相助。”

    “红夷大炮?”赵强问道。

    “是!当年朝廷从海外购买了几十门红夷大炮配给给边关。满清骑兵什么都不怕,就怕红夷大炮。这红夷大炮炮火能及三四里远,威力惊人,一炮过去就能杀伤一片。而且满清的战马一遇到火炮攻击,就会惊得四散狂奔,将士兵摔下马来,清兵一旦失了马匹,那就成了瘸腿羊,任人宰割了。”

    “哦!原来红夷大炮这么厉害!”赵强说道。

    李刚一番分析介绍,条理清晰,深刻透彻,赵强听了,心中叹服:“这个李刚还真是有两下子,看来我是没有挑错人。”他对李刚一拱手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受教了。”

    李刚客气的说道:“哪里!犯官蒙大人施救,得脱牢狱,愿听从大人驱策,尽绵薄之力。”

    “好!我说李刚,咱们现在一块共事,彼此不用客气,你也别老犯官犯官的了,我听着别扭,到了这里,你就是朝廷的官员。我这人你处久了就知道了,没什么本事,就是好交个朋友,耍个小聪明儿什么的,没有那么多的事儿。你踏踏实实的在这儿干,保证不让你吃亏,过个一年半载的,我亲自到皇上那里去给你请功,免了罪名,最好再官复原职,你就又可以去带兵打仗啦。”

    “多谢大人提携,下官一定努力办差,为大人效力。”李刚恭敬的说道。

    赵强觉得跟李刚说话甚是投机,想既然是真又本事,就得赶紧起用,他站起身对李刚说道:“你刚到这里来,还不熟悉特区的环境,不如我们一起出去转转,边走边聊如何?”

    李刚也起身说道:“遵命。”

    两人出门来到街上,街道两边的店铺都已经开张营业了,客人进进出出的生意很红火。赵强一边走,一边给李刚介绍特区建设的经过,他先带李刚参观了自己的宅子,看到高大厚实的院墙和把角的敌楼,李刚笑道:“呵呵,赵大人,您这个宅子建的如此坚固,就是一座城堡啊。”

    赵强也笑道:“这虽说是我的宅子,但是里边可以藏兵、府衙和官库也建在里边,不牢固不行啊。”

    两人又到交易市场转了一大圈,里边人头攒动,交易兴旺,赵强一边走一边将贸易市场的情况和自己的生意经讲给李刚听,李刚也甚感新奇和钦佩。二人转到了军营,操场上热火朝天,喊声阵阵,士兵们正在以队为单位训练,有的在射箭,有的在格斗、有的在比划着刀枪。尚大勇一身戎装,腰中挎着宝剑,在操场上巡视,不时的停下来指指点点,给士兵们做示范。

    赵强指着尚大勇对李刚说道:“你看,那家伙就是尚大勇,怎么样,练的不错吧。”

    李刚看着操场上训练的士兵若有所思的说:“尚将军果然是个人才,这么练法,对付山匪暴徒是绰绰有余了,就是拉到西北前线,也比那些官军要强些。”

    赵强感觉李刚的话里有话,歪着头问道:“我说李刚,咱们说话别藏着掖着的,有什么不妥你就直说。”

    李刚不再客气,侃侃说道:“尚将军练兵很有章法,我看这些士兵队列齐整,一招一势的也很规矩,将来再增加一些实战的经验,那么这支队伍的作战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对阵那些农民军,肯定是够了。但恕我直言,这支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