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1867-1960)-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 年夏季之前一直非常稳定地保持在该水平上。当战争临近尾声时,对汇率不久将
会返回正常水平的预期使法郎价格于 !%!# 年 !! 月再次上升到了 !#& 〃+ 美分 ( 法郎。!〃#
图 !+ 作为图 % 的 !%!* 年后的一个延续,清晰地表明战时的相对价格水平没有大幅
图 !’ 美国净国际资本流动和单边的转移支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及购买力平价
注:以公历年显示。资本流入,减去单边转移支付用虚线描出。黄金外流用虚线描出表示正值。
资料来源:表 …。 *。
!〃# !〃#%#& 〃#’ ()#*+〃;… 。+〃+%/+%0/,/0123 04 506728029 04 :;7 797267,!%*〃,?& )+’;/20@8,1#+*;#〃+%)#〃2
3)2’ 。+〃#’〃;’,A0=& B,??& ;’—+’&
!〃#
!〃!
第 ! 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
〃!
!!!!!!!!!!!!!!!!!!!!!!!!!!!!!!!!!!!!!!!!!!!!!!!!!!!!!!!!!
偏离资本和黄金的流动。美国资本输出和黄金流入的绝对数量之和远远大于 〃’() 年
以来的任何一年。相对于国民收入,战时大多数时间内资本和黄金流动是 〃’*& 年以来
任何一年的 % 倍之多。并且正如所预料的,根据汇率变化调整后的美国对英国的价格
指数比率,在整个战争期 间 比 自 南 北 战 争 以 来 的 任 何 一 年 都 要 低( 对 比 图 * 和 图 # 可
知)。此外,资本运动和价格比率呈现出了相似的变化模式。
在当时的汇率下,即使英法没有实施汇率管制,大量从美国输出并主要流入英国和
法国的资本,也会使 英 法 两 国 维 持 相 对 于 美 国 及 自 身 历 史 水 平 来 说 较 高 的 国 内 价 格。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实施管制并且考虑到国内的价格变动,资本输出将会使本
国货币的美元价格高于之前其与美国的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汇率水平。如果没有美国的
资本输出以及向美国运送黄金的综合作用,仅凭汇率管制能否使英国和法国的进口减
少到足以使国内价格和本币的美元价格保持在当时的水平,这一点是令人质疑的。国
内价格和本币的美元价格两者之一可能不得不降低。
基于之前经验的计算表明,在不考虑汇率管制影响的情况下,资本和黄金的流动足
以解释英法两国较高的国内价格(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可以说明汇率较战前水平没
有大幅下降的原因)。!〃# 这个估算并不足以证明汇率管制对此并无任何作用,但至少说
!〃# 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对资本和黄金流动相对于国民生产 净 值 的 数 据,以 及 美 国 物 价 相 对 于 英 国 物 价 的 数 据
进行了计算( 如表 +; 所示;为了与 〃’*〃—〃#〃& 年的数据有可比性,没 有 剔 除 〃#〃—〃#〃# 年 的 资 本 流 动 数 据 中 的
误差和遗漏项;为了与 〃#〃#—〃#() 年的数据有可比性,〃#〃—〃#〃# 年不包含在表 +; 和图 〃* 中)。
〃… 我们首先确定资本和黄金数据的主要波峰和波谷的日期如下:
波! 峰 波! 谷
财政年度 〃’*% 年 财政年度 〃’*’ 年
财政年度 〃’’’ 年 财政年度 〃’#’ 年和公历年度 〃’#’ 年
公历年度 〃#)# 年 公历年度 〃#〃& 年
! ! 然后我们计算记录的资本和黄金流动从一个转折点到下一个转折点之间的差额、调整后的相 对 价 格 比 率 对 数
间的差额( 为了适用于财政年度,我们把两个 相 关 的 公 历 年 度 的 比 率 平 均 ),以 及 后 者 与 前 者 的 比 率。 基 于 表 +;
系列数据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变! 动
资本和黄金流动的变化
(〃)
相对价格比率对数的变化
(%)
(%)。(〃)
(&)
财政年度
〃’*%—〃’*’ / (… *& / )… )((* )… ))##)
〃’*’—〃’’’ 0 … *1〃 0 )… )1&’ )… )〃〃&%
〃’’’—〃’#’ / 1… (# / )… )1 )… ))’〃
公历年度
〃’#’—〃#)# 0 &… 1% 0 )… )(#% )… )〃#11
〃#)#—〃#〃& / 〃… 〃(* / )… )%)* )… )〃**1
! ! 在最后一列记载的数字,得出的加权平均数是 )… )〃&〃*,其权重是变化的持续期。
资本和黄金流动从公历 〃#〃 年到公历 〃#〃( 年的变动是 / *… &()。它与 )… )〃&〃* 的乘积,即 / )… )#(#,等于在先
前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预计到的调整后价格比率的对数的变化量。实际的 变 化 量 是 / )… )’(。因 此,根 据 之 前 的 经
验,调整后价格比率的下降幅度将会比实际超出约 〃 2 ’。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上面最后一栏中对公历 〃#〃 年到
〃#〃( 年的记录将会是 )… )〃〃*,恰好在早期经验数值的范围内。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 我们再计算从 !&’! 年到 !(!) 年购买力平价 〃、资本流入和黄金流出 # 及时间 之间的多元关系。结果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是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 …)是 〃 关于其他变量的回归,( )是 # 关于其他变量的回归。在( )中求解
〃 得
〃 * + ()! 。’ + 。! #’; + #! ;!。。 ( …)
在一系列非常宽泛的假设条件下,( …)和( )约束了 〃 和 # 之间的“ 真实”关系,这一真实关系应当采用无误差数据,
并考虑其他影响两者关系的变量。
然后我们用( …)和( )去估算 !(!〃 年到 !(!( 年的数值。实际数值和估算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购买力平价
实际
采用如下数据计算
( …) ( …)
!(!〃 !#%0 。 !#)0 〃 !#;0 )
!(!; &(0 ! (%0 ’ ’’0 ;
!(!。 &〃0 ! &&0 ; 。〃0 (
!(!’ &。0 ) (#0 % 。(0 )
!(!& &。0 ; (。0 。 。’0 )
!(!( &&0 ; (%0 % ’〃0 )
实际数值在两估算值之间并且十分接近两个数值中较高的那个。所以这种计算方法得出了与第一种方法同样
的结果。
明它们的存在并没有使得价格与资本流动间的关系与之前经验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尽管货币存量在 !(!〃 年至 !(%# 年间持续增长,然而增长的因素却不尽相同,具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 年 〃 月 。 日美 国 参 战 前;( % )在 美 国 积 极 参 战 期 间,政 府
支出远远超过 税 收 时;( ) )在 接 下 来 发 生 的 价 格 暴 涨 期 间,政 府 收 入 等 于 或 超 过 支
出时。
图 !& 概括了 货 币 存 量 变 化 的 主 要 因 素,表 !# 概 括 了 它 们 在 上 述 三 个 阶 段 的
作用。
;0 %0 ! 美国中立阶段
第一阶段的起点和终点都极其鲜明。它开始于欧洲战争爆发时,并结束于 !(!’ 年
〃 月 。 日美国向德国宣战时。我们采用 !(!〃 年 。 月和 !(!’ 年 ) 月的统计数据来分别
考察该阶段开始和结束时的情况。在不到 ) 年的时间内,货币存量上升了 〃。1 ,批发物
价指数上升了 。;1 。实际收入和货币流通速度也上升了。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内,
价格在 !(%# 年 ; 月达到顶峰( 这一阶段没有在表 !# 中单独列示),货币存量进一步上
升了 〃(1 ,批发物 价 指 数 也 上 升 了 ;;1 。实 际 收 入 和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的 变 化 较 小。因
此,美国参战的时点不仅大致处于战争爆发和战后价格达到峰值时的中点,也大致处于
货币扩张阶段的中点以及价格上升阶段的中点之后。
在 中 立 期 ,货 币 存 量 变 化 的 计 算 异 常 简 单 :(#1 的 总 量 增 长 归 因 为 高 能 货 币 的
!〃#
!〃
第 ! 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
〃!〃
!!!!!!!!!!!!!!!!!!!!!!!!!!!!!!!!!!!!!!!!!!!!!!!!!!!!!!!!!
增 长 ;其 余 的 〃&’ 归 因 为 两 个 存 款 比 率 的 适 度 增 长 ,而 高 能 货 币 的 变 化 中 又 有
()’ 是 由 于 黄 金 存 量 的 增 加 引 发 的( 见 表 〃& )。 因 此 ,这 完 全 是 一 次 黄 金 引 发 的 通
货 膨 胀 。
图 !〃# 货币量及其直接决定因素
注:阴影部分表示商业衰退期;非阴影部分表示商业扩张期。
资料来源:表 *+〃( 第 ( 栏)和表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表 !&’ !%!( 年 # 月—!%)& 年 * 月期间三个阶段时的价格和货币存量的变动,及货币存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阶 段
!%!〃 年 & 月至
!%!’ 年 ( 月
美国中立期
战争或战时赤字期 战后价格顶峰期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整个时期
月份数 (( #+ #& !) !# ’!
变动百分比:
!; 批发物价指数 &* #( ## ## #( !〃’
#; 货币存量 〃* !) #’ #& !& !!*
(; 高能货币 〃+ (( (* !# !+ !+’
年变动百分比:
〃; 批发物价指数 !) !# % !( #! !*
*; 货币存量 !〃 !+ !! !* !* !(
&; 高能货币 !# !’ !〃 ’ % !#
货币存量的变化中各因素变化所贡献的比例( 总变化 … !; ++):
’; 高能货币 +; %+ !; ’# !; #* +; 〃) +; &+ +; %*
); 商业银行 存 款 与 库 存 现
金加上联储银行存款的
比率
+; +( +; (〃 +; #+ +; !( +; #& +; !(
%; 商业银行 存 款 与 公 众 持
有通货的比率
+; +’ 。 +; %) 。 +; 〃# +; (’ +; !〃 。 +; +’
!+; 比率的相互作用 + 。 +; +’ 。 +; +# +; +! +; +! 。 +; +!
!〃#
第 ! 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
〃!&
!!!!!!!!!!!!!!!!!!!!!!!!!!!!!!!!!!!!!!!!!!!!!!!!!!!!!!!!!
( 续表)
阶! ! 段
〃#〃 年 ’ 月至
〃#〃( 年 & 月
美国中立期
战争或战时赤字期 战后价格顶峰期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 年 ’ 月至
〃#%+ 年 * 月
整个时期
高能货币的变化中各因素变化所贡献的比例( 总变化 ; 〃… ++):
〃〃… 货币黄金量 +… )( +… + +… + 。 +… 〃 。 +… *〃 +… %’
〃%… 联 储 对 公 众 和 银 行 的
债权
+… 〃* 〃… % 〃… %’ 〃… 〃… 〃 +… )(
〃&… 其 他 固 定 资 产 和 法 定
货币
。 +… +% 。 +… %) 。 +… &〃 +… +& +… 〃+ 。 +… 〃&
! ! 各行资料来源:
第 〃 行:!〃#%&〃’() *(〃#〃’#,〃##,/… &…
第 % 行:表 01〃。
第 & 行:表 21&。
第 —’ 行:以连续复利计算:各时期变量的自然对数的变化除以月份数再乘以 〃%++。
第 (—〃+ 行:正如附录 2 第 ( 部分描述那样计算。货币存量、存款和通货,表 01〃。高能货币和存款利率,表 21&。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后精确值可
能不等于 〃… ++。
第 〃〃—〃% 行:如附录 2 第 ) 部分描述那样计算。各月月末的黄金量,来自于 +(;…〃;。 (;/ 0%;1(&2 *(〃#〃’#,第 *&’ 页,加上每月由联储扣除的 %… )(
亿美元,〃#〃—〃#&& 年,我们对其进行了补正( 见第 ) 章,脚注!〃#);通过 34567581956:8/;:66 方法进行季度性调整( 见 5=6 3456758 ?8@ A?;;B 956:8/;:66,
*1(#%;() 3/45#61;# 72 8)1’&%;〃’ 9%6:51& 01;%/#,C:D EF;7,C29G,H:I485I?》 J?/:; 〃%,〃#*))。联储对公众和银行的债权:联储信贷和所持有的美国
政府证券,来自 +(;…〃;。 (;/ 0%;1(&2 *(〃#〃’#,第 &(&—&( 页,通过 34567581956:8/;:66 方法对每个数值进行季节性修正,并且从前者中减去后者。
第 〃& 行:用 〃… ++ 减去第 〃〃 行,再减去第 〃% 行。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存款 通货比率
在中立期,居民持有的存款 通货比率的上升速度基本与之前相同。存款 通货比
率仅使货币存量上升了 % ,并不是因为在绝对数量上它的重要性比之前下降了,而是
因为高能货币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存款 准备比率
一个小疑问是,为什么从 !&!〃 年 !’ 月到 !&!( 年 月存款与准备金( 库存现金加上
商业银行在联储银行的存款)的比率没有像战前一贯的特点那样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特
别是考虑到《 联邦储备法》降低了数量可观的准备金要求。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由于
与货币量有关的比率( 存款 高能准备金比率)和与个人银行有关的比率不同。《 联邦储
备法》不仅降低了准备金要求,而且改变了持有准备金的形式。在法案通过前,中心储
备城市( 纽约、芝加哥、圣·路易斯)以外的国民银行能在其他具有储备代理人资格的银
行中以存款的形式,持有大量的法定准备金。!〃# 该法案最初规定所有的准备金最终都须
是库存现金或在联储银行的存款,我们把这两者都计为高能货币。法案提供了一个过
渡期,即在联储银行成立一年后开始,在此期间以存款形式持有的准备金以 ) 个月为一
期逐渐提高。因此,高能货币与 活 期 存 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