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 >

第5部分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国内竞争。这个对世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地区仍然把自己孤立于正在改变世界其他地区的全球化力量之外。

未来15年,中东这个异数会让整个世界更加充满危险。在中东地区,未来最可能出现的变局就是,沙特王室大厦倾覆,或者是其几个邻国发生宗教叛乱。即使国际社会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最终能够平息这些零星叛乱,而且那些王室专制政权也能保持稳定,石油也会越来越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痛处。由于美国的撒旦形象在中东地区深入人心,很自然地,北京、伯恩、德里等都会尽可能地撇开美国,单独发展与这些石油输出国的外交关系。中国同伊朗、俄罗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及其他石油出口大国,积极建立长期合作的庞大关系网,这就是最早发出的信号。几年之内,通过此类协议与合作,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仅可以深入南亚,也会到达中东、俄罗斯及部分中亚地区。

尽管眼下美军在伊拉克处境不妙,但是,不管是打全球化的算盘,还是打石油的算盘,对中东地区,美国都会更深入地插足其中。为了切身利益,美国一定会全力保证亚洲地区石油自给,并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石油。如果说建立并管理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已经超出美国的能力,那么,不管采用什么办法,美国一定都会不遗余力地维护整个中东地区的政局稳定。从印度洋到太平洋,再到大西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美国海军这支全球唯一的“蓝水舰队”(Blue…water fleet”)不停游弋,保护着海上石油运输的安全。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科技研发平台,美国也得动员庞大资源,用以开发石油能源的替代产品。

第一章 全球大蓝图 两个变数

    未来15年,还有两个难以预测的发展变化,可能影响各国的发展进程和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当然,这两个变数并非决定未来的结构性力量,也无法确切预测其最终结果,而且现在看来其可能的影响力也还很小。第一个变数就是,恐怖主义与###原教旨主义日益增大的政治能量。人们通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这是十分危险和极其错误的。虽然说当代很多恐怖分子都是###教徒,并且多数###原教旨主义分子也和恐怖组织一样排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及其首要推动者美国而来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观,但是,绝大多数###原教旨主义者根本不是恐怖分子,而像哈马斯和真主党那样组织严密的极端恐怖暴力集团的成员,反而不是原教旨主义分子。而且,过去10年来,很多大的恐怖活动根本就不是宗教原因引起的,不管是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发动的汽车爆炸袭击,日本奥姆真理教对东京地铁乘客实施的沙林毒气攻击,希腊“11月17日”暴力组织制造的恐怖袭击,还是西班牙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惯用的恐怖行径,其实都和宗教无关。

未来15年,中东及亚洲地区大多数恐怖集团的攻击目标主要集中在国内,对欧洲、日本、美国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他们会图谋动摇甚至摧毁以色列,尽管得逞的可能性极小。这些组织应该会步北爱尔兰共和军和哥伦比亚游击队的后尘,最终走向和平与发展,不会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和地缘政治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拥有数千追随者的基地组织与此迥然不同,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全球攻击目标,那就是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另外还要加上石油输出国。不过,以往纪录表明,除非恐怖组织旷日持久地渗入一个国家内部,否则难以真正改变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像911事件这种单一的局部攻击,并不能对美国的宏观经济和国际地位造成影响。基地组织或类似集团,要想给美、日、德、英等西方大国造成广泛深入而又旷日持久的损失和打击,进而改变这些国家的发展进程,核攻击或剧毒生物攻击是其唯一可能的攻击方式。当然,这种可能性甚低,恐怖组织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但是鉴于美国在严格控制全世界,尤其是前苏联地区的核材料扩散方面甚少作为,这种攻击并非毫无可能。领导调查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的唐·克拉克(Don Clark)指出:如果基地组织再次得到某个国家的支持,比如通过###原教旨主义分子接管巴基斯坦政权,那么,他们具备核攻击能力的可能性就会急剧增大。

同样都是未来10~15年影响整个世界的变数,###原教旨主义的表现又有不同。尽管它既无野心、也没能力,致使全球化进程和地缘政治演变的滚滚车轮脱离轨道,但是,可能发生的足以警醒地缘政治战略家们的戏剧性一幕是,原教旨主义分子接管巴基斯坦政权。如果发生这一事变,基地组织恐怖分子至少可以利用原教旨主义力量得到临时性的国家保护,从而获得核武器。核武恐怖可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势力的一张王牌,完全可能演变为改变人类文明的历史事件,所有发达国家的生活状态和自由权利都可能因此生变。

不难想象,会对全球造成实质影响的另一幕场景就是,###原教旨主义分子接管沙特阿拉伯。原教旨主义分子在伊朗掌权,世界各国虽然幸免于难,但是由此导致油价飙升,肯定人人都已受到影响。虽然说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比上世纪70年代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地位比伊朗更为重要,况且,全球化又带来了石油消耗的急剧增加。未来10年,不管什么时候,沙特石油出口一旦停顿或锐减,都将给全球经济的繁荣增长带来浩劫。受影响最大的,也许还是中国政权的稳定,因为中国领导人一直坚信,可以通过经济不断增长来保持稳定。然而,即使利雅得(沙特首都——译者注)真的出现原教旨主义政权,全球化进程也不会因此改道,这个政权一样会在短期内设法恢复石油输出,伊朗就是最好的例子。

科技进步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另一个变数,与恐怖主义形成一阴一阳之势。毫无疑问,到2015或2020年,信息技术将会胜任很多今天难以想象的任务,积极推广、普及信息技术的国家,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富强;许许多多的病痛会因医学进步而终告消除;不计其数的生产工艺会被纳米技术改变,千千万万新产品也会由此产生。

科技发展进程也会受到这里所讨论的社会、经济、政治变化的影响。为应对人口变迁,改进老龄人口医疗技术,提高工作人口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新技术将会跨越国界,在不同文化之间迅速传播,其迅猛程度比20世纪###十年代计算机的快速普及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唯一超级大国的独特地位,美国无需担心匹敌对手的挑战,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竞赛时期不同,在军事研发方面的投入将会减少。

科学技术有时也会成为一个令人沮丧的变数,因为要准确预测其发展轨道无异于猜谜。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保罗·阿利维萨托斯(Paul Alivisatos)和日本先进科技研究所的饭岛澄男(Sumio Iijima)这些一流纳米科学家,的确成功预见了纳米技术将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阿利维萨托斯开创了纳米半导体晶体研究领域,饭岛首次发现了碳纳米管),由此可以开发、生产丰富的清洁能源。但是,在其他科技领域,10年前预期取得的重大突破却没有实现。目前,许多卓越的科学家正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 Genome Sciences)首席执行官威廉·哈兹尔廷(William Haseltine)博士、牛津大学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教授等人都预期,通过基因筛查、干细胞6技术进步及广泛应用“神经芯片”(植入人体内部的集成电路,含有经过筛选或改变基因的细胞组织)等技术手段,在10年之内最终治愈囊肿性纤维化、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综合症等疑难疾病。但是,20年前,这个领域的先驱就希望在10年内找到癌症的治疗办法,不过迄今尚未成功。没有人可以自信满满地描绘出哪怕是5年后的科技发展图景,准确展望科技进步将会对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产生怎样影响,实在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见和想象能力。尽管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详细特征和潜在影响几乎全然无知,但是,科学技术一定会取得重大进步,并对经济发展产生根本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章 全球大蓝图 人口变迁、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变化的汇聚效应(…

    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这些变化因素的单独作用,而是它们的综合效应,这也导致政府对各种变化因素很难分头应对。先说人口变迁,从现在到2020年,享受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的欧洲老龄人口数量每年都会增长近3%,而工作人口的数量却在逐年下降,日本也一样面临此消彼长的夹击压力。这些国家的人口变迁风暴来得如此迅猛,以至于到2020年,日本和欧洲的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工作人口的一半以上。由此带来的问题远未结束,在欧洲和日本,将于2025~2035年期间长大成人的少年儿童规模萎缩速度甚至比工作人口还要快,他们可是日后从事生产、纳税养老的依靠力量。

在人口变迁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与多数欧洲国家将会陷入恶性循环,国民生活水平必然会逐步降低。除非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路线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变化,否则难免出现连年经济增长缓慢、生产收益匮乏的局面,这就使得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来减轻负担的做法成为不可能。更可能的结果是,养老支出与医疗花销在全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自然就会造成税收提高、投资减缓,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20年法国的经济增长仅能达到1。5%,这还是假定未来10年法国在竞争力和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不会因为全球化推进而继续升高的结果。无独有偶,德国最优秀的预测专家也告诫说,2020年德国的经济增长也就刚刚能够达到1%多点,届时德国的公共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支出将占到GDP的18%,这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目前财政收入的80%。

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会给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和日本人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量制造业和服务业岗位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稳步转移,留给发达国家两个选择:一是提高国内那些不能转移、无法交易的服务业的生产力;二是力争成为技术创新基地,进而发展新产业。二者都需要大量社会资源和政治变革作为支持,这看起来已经超出了当今日本和大多欧洲国家正常的经济、政治承受能力。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必须具备改变传统工商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自发动力,还要有更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倒是不成问题:尽管总是要比美国晚一两年,但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和日本在IT技术领域的投资跟美国不相上下。然而,他们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生产力回报,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强势工会不能接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工人大规模解聘下岗、职位重组。对欧洲和日本而言,实现高储蓄、高投资也是个棘手问题,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再加上税收负担不断提高,因而导致多数居民的收入与储蓄不断萎缩,而35~55岁年龄段上储蓄能力最强的那部分人口数量又在慢慢减少。

欧洲和日本看起来也不具备推动创新的政治、经济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不仅依靠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切要素,还要依靠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直接支持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态度。在今天的日本及大多欧洲国家,一如几十年来的情形,既有企业受到地位不断下降的传统上层社会以及规章制度和非正式关系网的继续保护,而创建新企业几乎仍然会被看作离经叛道之举。在英国,不允许新的临街店面开张,因为会破坏方圆半英里的绿色环境空间。在法国,新雇员即使技术娴熟,工资收入也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并且18个月内不能被解雇。长期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把资本市场当作解决财政赤字的融资平台,而不是为创立新企业服务。在日本与欧洲的文化观念之中,充斥着对既有企业的偏爱。在美国,崇尚的是比尔·盖茨、萨姆·沃尔顿(Sam Walton)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在日本和欧洲,人们似乎更敬重那些祖辈创建工商业帝国的世家望族,诸如法国的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家族、意大利的阿涅利(Agnelli)家族以及日本的丰田家族。

第一章 全球大蓝图 人口变迁、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变化的汇聚效应(…

    现在依然看不到变化的迹象。就在距今不足五年之前,法国应对失业问题的办法不是放松管制,鼓励创业以增加就业机会,而是把法定退休年龄降低5岁。想想看,这会给养老金的长期成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啊,而且由于推行35小时工作周制度,法国人的工作时间又比其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缩短了14%。1997年,法国通过了允许私人揽储法案,但其遭到的抵制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一直无法实施,不得不于2002年宣告废止。类似地,技术不熟练的年轻德国人如果参加工作就会丧失很多好处,他们失业时的税后收入反而比上班要高。德国最近也通过了一项新法案,禁止企业非因“个人原因”解雇工人,而这些个人原因自然不包括企业技术升级之后的工人重组计划。

在全球化进程中,法、德等国将会发现自己步步失利,因为人口变迁已经给他们的财政预算造成巨大冲击。为满足老龄人口期望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财政需要,欧洲各国和日本政府不得不削减其他福利。如果削减其他福利不具有政治可行性——事实已经如此——他们只好提高税收。但是,由于工作人口不断减少,再加上全欧洲高达45%的平均税率已经令人痛苦不堪,税收如果再提高,还有谁会乖乖缴纳?这些国家的最终选择只能是年复一年越筑越高的财政债台,而高额财政赤字必将挤压投资、减少流通,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