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斯抒情诗人的故乡,
只是为了呼吸一下这片土地的清新空气,只是为了看看美丽的奥卡河如何流
淌。
清新的空气仿佛告诉我:谢尔盖。叶赛宁永远活在世上;碧蓝的河水仿佛告
诉我:这就是诗人心中抒不尽的篇章。
当年,康斯坦丁诺沃村庄园主库拉科夫的女儿丽吉娅。伊万诺夫娜。卡申娜
曾与叶赛宁有过一段恋情,后来还成为叶赛宁同名长诗《安娜。斯涅金娜》女主
人公的原型。为此,卡申娜在康斯坦丁诺沃的这座祖居,成为十月革命后该村保
留下来的惟一一座地主庄园。如今,已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而为配合叶赛宁诞
辰100 周年的纪念活动,已被粉刷一新,正准备恢复当年卡申娜生活在其中的设
施和原貌,使参观者感受到长诗《安娜。斯涅金娜》女主人公的生活氛围。经过
整修和内部装饰的卡申娜故居,即将以新的面貌向参观者开放。我们在二层的客
厅驻足,负责这一博物馆的中年妇女向我们介绍,当年叶赛宁常常被邀请前来做
客的地方就是这里,面前的这架油光乌黑的钢琴正是卡申娜借以抒发内心情感的
工具……
为纪念叶赛宁诞辰100 周年,俄罗斯联邦梁赞省特制一枚金属珍藏纪念章。
它的正面是诗人浮雕像,背面是叶赛宁赞美祖国的诗句和俄罗斯典型的田园风光,
凹凸突出,富有立体感。梁赞省年轻的省长亲自将纪念章赠予我们出席“国际学
术讨论会”的每一位代表。不消说,这是最为珍贵的礼物!
在六天的时间里,我有机会和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各国代表广泛接触与学
术交流,结识了不少新的国际朋友,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扎哈罗夫、尤索夫、科舍
奇金、古谢娃、卡尼约夫、南斯拉夫的西比诺维奇和日本的扇千惠小姐等等,这
些学者都是叶赛宁诗歌创作研究领域里硕果累累的专家。
这次学术讨论会结束之后,我又被莫斯科州塔尔多姆地区召开的以“两个谢
尔盖,两个朋友”为主题纪念叶赛宁诞辰100 周年、克雷奇科夫诞辰106 周年的
隆重会议。在三天的时间里,除了学术会议、圆桌会议,还有参观访问,最后是
告别宴会和舞会。那热情友好的待客氛围,那认真探讨问题的学术空气,令我情
不自禁地想到了50年代……
两次学术会议期间,我所接触到的各国代表都对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怀有深
厚的感情和兴趣,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庞大科研队伍以及广泛深入研究的课题范
围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赏。而会后的三天时间里,我接触了不少普通俄罗斯居民,
深深感到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关注,为中国人民取得的
成就由衷地高兴。
此次俄罗斯之行,虽然行色匆匆,浮光掠影,却也深深感到对我来说属于第
二祖国的明显变化:克里姆林宫墙外的马涅什广场昼夜施工的地下商城已接近尾
声;在地铁入口处和地下通道等公共地方再也见不到前几年司空见惯的乞讨,老
人和残疾人了;阿尔巴特街也已井然有序,不像往年那样喧闹和嘈杂;百货公司
里商品琳琅满目;食品店里也见不到昔日排队的长龙;卢布与外币的汇率很少波
动,人们宁肯持有卢布,
对美元似乎无动于衷……“三M ”公司曾使千百万俄罗斯居民上当受骗,人
们已不再相信千奇百怪的广告宣传,不再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利用节假日和休
息时间开车到别墅的房前屋后去培植或收获瓜果蔬菜……
当我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CA—910 从莫斯科机场起飞升上夜空时,
我又一次通过舷窗俯瞰这座光辉灿烂的城市,默默地向她告别,并祝愿伟大的俄
罗斯人民永远幸福和平安!
1995年 11 月叶赛宁年谱1895年10月3 日诞生于梁赞省库兹敏乡康斯坦丁诺
沃村。父亲(1873—1931)是店员,母亲(1875—1955)是农民。
叶赛宁是长兄,两个妹妹是卡嘉和舒拉。
1897年因父母不和随母亲到毗邻的马托沃村外祖父季托夫家住。
1900年靠一部残缺不全的《圣经》开始读书认字。
1904年随母亲返回康斯坦丁诺沃,上本村小学读书。
1909年小学毕业,考入斯帕司。克列皮克教会师范学校。
1910年迷恋诗歌创作,写出一系列纯朴诗篇。
1912年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去莫斯科,在“文化书店”当职员,参加苏里科
夫文学音乐小组。
1913年到绥汀印刷厂当校对员,结识安娜。伊兹里亚德诺娃,与其一起旁听
沙尼亚夫斯基大学的课程。
1914年随着《白桦》一诗的发表登上诗坛,引起人们的注意。
1915年赴彼得堡,拜见勃洛克。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
1916年应征入伍,随军用卫生列车赴前线。
1917年二月革命后脱离临时政府军队。结识《人民事业报》打字秘书季娜伊
达。拉伊赫,并与其正式结婚。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8年与拉伊赫一起在莫斯科定居。女儿塔吉雅娜诞生。诗集《天蓝色》、
《变容节》、《农村日课经》相继出版。
1919年与马里延戈夫等人一起发表意象派宣言。
1920年妻子拉伊赫离家出走,儿子康斯坦丁在慈善机构“母子之家”诞生。
与《贫民报》编辑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相识。发表重要论文《生活与艺术
》。
1921年出版诗集《无赖汉的自白》。与拉伊赫正式离婚。与美国舞蹈家伊莎
朵拉。邓肯一见钟情。
1922年与邓肯结为伴侣,两人联袂出访欧美诸国。在柏林与高尔基和阿。托
尔斯泰会晤。出版《叶赛宁诗集》第一卷和诗剧《普加乔夫》。
1923年从国外返回莫斯科。在《消息报》上发表国外见闻《铁的密尔格拉得
》。与邓肯关系破裂。结识女演员米克拉舍夫斯卡娅,创作组诗《无赖汉之恋》。
1924年参加列宁的葬礼。在普希金诞辰125 周年群众集会上朗
诵献诗《致普希金》。出版诗集《小酒馆式的莫斯科》。
1925年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索菲娅结婚,不久与其感情破裂。出版诗集
《苏维埃国家》和《苏维埃俄罗斯》。完成长诗《黑影人》。去列宁格勒,住进
“安格里杰尔”
旅馆,留下血写的绝命诗,自缢身亡。灵柩运回莫斯科,安葬在瓦冈科沃墓
地。
主要参考书目《叶赛宁文集》1 —5 卷,“文艺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62
年。
《叶赛宁文集》1 —6 卷,“文艺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80年。
Ю。普罗库舍夫:《叶赛宁的青年时代》,“莫斯科工人”出版社,1963年。
И。施奈伊捷尔:《同叶赛宁的会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
1965年。
文集《回忆谢尔盖。叶赛宁》,“莫斯科工人”出版社,1965年。
П。尤申:《叶赛宁的诗歌》,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66年。
Е。卡尔波夫:《叶赛宁书目》,高校出版社,莫斯科,1966年。
Е。纳乌莫夫:《谢尔盖。叶赛宁》,“列宁格勒”出版社,1973年。
С。科舍奇金:《谢尔盖。叶赛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
1974年。
论文集《叶赛宁与当代现实》,“现代人”出版社,莫斯科,1975年。
А。沃尔科夫:《叶赛宁的艺术探索》,“苏联作家”出版社,莫斯科,1976
年。
论文集《谢尔盖。叶赛宁》,“现代人”出版社,莫斯科,1978年。
M。罗伊兹曼:《我所记得的叶赛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1978年。
Е。纳乌莫夫:《有争议与无争议的问题》,苏联作家出版社列宁格勒分社,
1979年。
Ю。普罗库舍夫:《谢尔盖。叶赛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
1979年。
B。捷缅季耶夫:《诗人世界》,“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1980年。
А。库里尼奇:《谢尔盖。叶赛宁》,基辅大学出版杜,1980年。
Н。艾维托夫:《三诗人》,苏联作家出版社列宁格勒分社,1980年。
《苏维埃俄罗斯作家。诗人》第8 卷,“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86年。
Ю。普罗库舍夫:《对俄罗斯的沉思》,“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1988年。
А。马尔钦科:《叶赛宁的诗歌世界》,“苏联作家”出版社,莫斯科,1989
年。
戈登。麦克雅:《邓肯与叶赛宁》,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玛利。台斯
蒂:《没有讲完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7年。
《叶赛宁诗选》(顾蕴璞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邓肯的最后岁
月》(苏音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情海遗恨》(胡真、杜承南、
赵佩瑜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