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货币与银行学 >

第1部分

货币与银行学-第1部分

小说: 货币与银行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币银行学
(第二版)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可以说货币是我们最常见的事物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它,都能完整地回答诸如:货币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把货币看作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从讨论货币的概念着手,来探明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处于等价形式的等价物的使用价值成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具体劳动成了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使得商品如绵羊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例如: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为了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人们首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其结果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例如:
(四)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这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1)扩大商品流通
     2)节约现金流通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第二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
(二)货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二、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二)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三、关于“货币面纱观”
     货币能否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呢?
       大卫?李嘉图和萨伊等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工具,是覆盖在经济活动上的一层面纱。“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魏克赛尔认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水平发生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虽然货币数量在长期内主要影响物价,但短期而言,货币数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出。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定义有两种理解,一是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二是从经验统计上定义货币。前者从理论上回答:货币是什么;后者从经验统计上显示:什么是货币。
       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现金和存款都是货币,并根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货币定义。
       所谓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最广义货币中还包括那些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这种定义货币的方法。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下:
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量看作是实现的交易总额,而把货币存量看作是某个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

案例——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3、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4、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思考题
1。货币的职能都有哪些?货币在发挥各种职能时各具有什么特点?
2。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不同层次货币定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章小结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部的货币与商品的对立。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并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派生职能。
3。货币在宏观经济中具有提高资源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4。货币在微观经济中具有推动生产发展,实行经济核算和实现收入分配的作用。
5。根据经验统计,货币可分为M0、 M1和M2等多个层次, M0和 M1为狭义货币, M2为广义货币。货币还有存量和流量之分。

第二章 货币制度

      自从产生了货币,货币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最初,黄金和白银以条、块形式充当货币。由于交易时须称量,鉴别以及分割,使得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存在较大的不便。随后出现了标明重量和成色的金银条块,这种铸币的雏形的流通范围有限。最后,当国家以自己的权威集中铸币以进一步推动商品交易的发展时,真正的铸币就出现了。
       所谓铸币,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用一定重量的金属,以一定的形式铸造以后,并标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是最早出现铸币的国家。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的特征:
    1。铸造权分散。这和封建制度有关。
    2。铸币不断贬值。即铸币重量减轻,成色降低。
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对货币制度提出三个要求:
1。要求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统一的标志就是把分散的货币铸造权集中起来由国家垄断。
2。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本条件是币值稳定。
3。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货币流通的弹性是指货币流通规模适应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能进行扩张和收缩。
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四个: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如果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是金本位制度。用白银就是银本位。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铸币。
      本位币的基本特质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
        2。本位币可以无限法偿。
        3。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辅币与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铸造辅币一般用不易磨损的铜、镍、铝等贱金属。辅币按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国家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有三个规定: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2。规定辅币有限法偿。
        3。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四)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以及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纸币制度。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产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到了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一)平行本位币制
      平行本位币制就是金币和银币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市场比价进行交换。其缺点是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会导致商品双重价格比例的波动,不利于商品交易。
(二)双本位币制
      双本位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