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成长股-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经验中学习的晶体管事业可能有异常明丽的未来。虽然华尔街大部分人的看法不一样,我却觉得该公司的管理阶层面对通用电器(Gene 司EleCtric )、RcA 、西屋(W ' lj 乓少OUse )和其他巨型公司的竞争,至少能打成平手,甚至可能更占上风。很多人批评我把资金拿去冒险,投人一家小型的“投机公司”。他们认为,面对巨型公司的竞争,德州仪器势将身受其害。
买进这两支股票之后,短期内的表现殊不相同。年内,德州仪器增值相当可观,摩托罗拉则比我的买进成本低5 %到10 % ,表现很差,; ,位大客户对它的市场走势非常恼火,不顾直呼其名,只称它是“你帮我买的那只火鸡”。令人不悦的价位持续了~年多。等到金融圈慢慢了解摩托罗拉通讯事业部门的投资重要性之后,再加匕首次有迹象显示半导体即将当红,这支股票开始有不俗的表现。
买进摩托罗拉的时候,我是和· 家大型保险公司联手。这家保险公司让摩托罗拉的管理阶层晓得,他们也对我一首次拜访获得的结论感兴趣。这家保险公司也大量买进摩托罗拉的股票之后,不久便把整个投资组合送到纽约一家银行做评估。除了摩托罗拉,该行把他们的投资组合分成三类:最具魅力、魅力一般、魅力最差。但他们不肯把摩托罗拉放到任· 类中,理由是这种公司不值得他们花时间伤脑筋。因此,他们对摩托罗拉不予置评。可是那家保险公司一位高级主管二年后告诉我,虽然华尔街的评价那么不好,在那之前,摩托罗拉在他们255
发展投资哲学
的投资组合中,表现比其他每一支股票要好!如果我没有那套“共年守则”,则在市场走势不佳及一些客户的批评下,恐怕也没有那么坚强的信心,抱牢自己的摩托罗拉股票不放。
每个原则都有例外的时候… … 但不多
我是不是曾经根据三年守则卖出股票,后来因为那支股票大涨而悔不当初,但愿没把股票卖掉?其实,我只根据三年守则而卖出持股的次数不多。这倒不是因为我买进的股票很少出现当初买进时所期待的高涨幅。绝大部分时候,由于我继续研究调查整个情况的其他层面,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得我改变对某支股票的看法。但是在相当少数只根据三年守则而卖出持股的例子中,我记不起来曾有“次因为后来的股市走势,而悔不当初,但愿没有卖出股票。
我是否曾经违反我自己的三年守则?答案是有,但只有一次,而且是在很多年后才这么做,时间接近70 年代中期。三年前,我买了数量不多也不少的罗杰斯公司( R 卿。CO 卿ration )股票。罗杰斯专长于某些聚合体化学产品,我相信他们即将开发出各种特有的系列产品,营业额将增加不少,但不是只县花一现一两年便消失,而是会持续很多年。但三年结束的时候,这支股票的价格下跌,盈余也减少。可是当时有几股力量发挥影响力,我觉得这一次应该忽视自己的标准,使它成为“守则的256
从经验中学习
例外”。其中一股力量是我对该公司总裁诺曼· 葛林曼( N ( ? Gree 〃 ? )的强烈感觉。我深信他具有非凡的能力,有决心度过难关,而且还具备另一种东西,我觉得对聪明的投资人来说,很有价值:他非常诚实,绝不隐瞒一再出现虽然不会使公司倒闭,但会叫他尴尬的坏消息。对他的公司有兴趣的人,他总是设法让他们除了知道有利的潜力,也知道正在发生的所有不利事情。还有另一个因素影响我很大:该公司盈余那么差的主要原因,是罗杰斯花了不成比例的资金在单一新产品的开发上。这种产品似乎有非常明亮的前景。结果公司的资金和人力都从其他也很有潜力的新产品抽调出来,投注在它们上面的资金和人务较少。该公司最后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放弃对那项产品的所有努力,之后不久,情况便变得相当明朗,其他几样前途很好的创新开始开花结果。但是这得花点时间。在此同时,该公司未能达成许多持股人的期望,导致股价大跌。和营业额、资产或任何正常的获利能力比起来,股价跌到很荒谬的水准。这似乎是金融圈左转,我该右转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不管有没有三年守则,大幅提高了我自己和客户的持股,但有些客户不耐多年来的苦候以及对该公司的业绩不满,在某种程度内,对我的做法很感优虑。像这样的例子常常出现的情形是,一旦情势逆转,会变化得很快。随着整个情况明朗化,大家知道盈余改善不只是一两年的事情,相反的,强烈的迹象显示这将是未来好几年高成长的基础之后,股价继续扬升。
257
发展投资哲学
试验性抓取市场进出时机
但以上的事情,把我的故事讲得快一点,因为在30 年代,我还得从错误中尝试摸索,学习成长,投资哲学才慢慢成形。在我四处寻找各种方法,希望从普通股赚到钱之际,我开始看到,研究食品机械公司,可能带来一样很有价值的副产品。这家公司很多业务依赖水果蔬菜罐头业,为了确定我买进食品机械公司的股票买得对,我无意中了解很多影响水果蔬菜罐头公司兴衰的因素,) 这个行业的周期性很强,因为整体效益状况变动不定,而目.异常的天气也会影响特定的农作物。
总之,随着我慢慢熟悉罐头业的特性,不免想到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方面的知识?但我不想像食品机械公司那样做长线投资,只想短线进出加州罐头制造公司( califo 而a Packing 。卿ration )的股票。加州罐头制造公司那时是家独立公司,也是规模最大的水果蔬菜罐头生产商。从大萧条的谷底到那个年代结束,我曾经三次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每次卖出时都获有利润。
表面上看起来,我好像做得蛮不错的。但是几年后,我试着分析我在事业上做过的聪明和愚蠢举动之后,这些行为愈看愈蠢,原因稍后解释。它们花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大可用在别的事情上面。全部赚到的钱相较于所冒的风险,和我买进食品机械公司为客户赚到的钱,以及其他场合中,采取长期投资的做258
从经验中学习
法,抱牢很长的时间获得的利润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此外,我看了很多短线进出操作,包括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在内,晓得连续成功三次之后,只会使得第四次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和我看到一些前景不错的公司,买进同等数量的股票,并抱牢很多年比起来,短线进出的风险高出很多。因此,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目前的投资哲学已经大致成形,于是我做了事业生涯中相当珍贵的一个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到长期投资赚取厚利。
锚株必较,机会飞掉
1930 年代我学到,或者至少部分学到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前面提过,我曾准确预测到1929 年开始的大空头市场,但一点好处也没得到。这个世界上,所有正确的推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则投资股票毫无利益可言。我第一次经营事业时,恰好碰到大萧条的谷底,即使-点点的钱,也非常重要。可能因为这段经验,或者因为我的个性,创立事业后,我发现自己每每为了“1 / 8 美元或1 / 4 美元”计较不己。懂得远比我多的营业员一再告诉我,如果我相信一支股票几年内会上涨成目前价格的好几倍,那么我是用10 美元或10 万美元买进,根本无关紧要。可是我还是继续下限价单,纯粹根据个人随便做出的决定,不管其他理由,绝对不肯以10 万美元以上的价格买进。这当然是很荒谬的行为。我观察到,除了我之259
发展投资哲学
外,还有很多人的这个投资坏习惯根深蒂固,可是有些人不会这么做。
随便限定价格的潜在危险,因为另一个人犯下的错误,终于叫我看清楚。记忆中宛如昨天的事情:当时我恰好走过旧金山一家银行前面的人行道,于是顺道去拜访r 、一位相当重要的客户。我告诉他,我刚拜访过食品机械公司,前景实在好得不得了,我觉得他应该再买一些股票。他十分同意我的看法,并询问那天下午的收盘价。我说是34 好美元。他给了我一张数量很大的委托单,说要以33 %美元买进,绝对不能讽刺地此数。接下来一两大,股价在他的买价之上不远处波动起伏,后来一直没跌下来。我打过两次电话给他,促请他提高买价1 / 4 美元或1 美元,这样我才能买到股票。很遗憾地,他答道:“不,我要买的价格就是那样。”几个星期内,股价涨了50 %以上,而且股票分割之后,该公司的股价一直没有掉到接近他可能买到的价位。
这位绅士的行为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自己同样愚蠢的行为却没这种效果。我慢慢克服自己的这个缺点。我十分清楚,一个人如果想买很多股票,绝不能完全忽视1 / 8 美元或l / 4 美元的差异,因为只要买进一点,其余买到的股票价格就会上涨很多。但绝对大部分的交易来说,坚持一点小小的价格差异不肯放弃,可能得不偿失。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买进股票时已完全克服这个坏习惯,但卖出股票时只能部分克服。去年我不肯以市价卖出,而限价下了一张小卖单,结果因为差l / 4 美元,无法260
从经验中学习
成交。写这段文字时,股价己比我下单时低35 %。在我的限价和目前的价格之间一半的地方,我只卖出部分持股。
261
第三章哲学成熟
就我的投资哲学成形的历程来说,二次世界大战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早在1942 年,我便发现自己扮演一个很不习惯的角色,在陆军航空兵团当地勤官,处理各种商业相关工作。前后三年半内,我替山姆大叔那不是很有价值的服务,只好把自己的事业放置一边。最近几年,我常说我为国家做得很不错。不管是希特勒,还是日本天皇裕仁都没成功地派遣一人攻进我的防地。我的防地在阿肯色州、德州、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总之,穿着山姆大叔的制服,做各种事务性工作的这段期间,我发现,几乎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我得轮流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有时,该做的事很多,根本无暇想起我的和平时期事业。有时则闲得发慌。事情没那么忙的时候,我发现,详细规划快活的日子来临,我不用再穿制服时,要如柯壮大我的事业,和从短期的观点思考个人的生活及不得不面对的军队问题比起来,不会那么无趣。这段时间内,我目前的投资哲学慢慢变得更为具体。这个时候,我终于想清楚,前一章所说的加州罐头制造公司股票的短线进出操作做法,不会有太大的前262
哲学成熟
途。
同时,我做成另外两个结论,对我未来的事业相当重要。战前我服务各式各样的客户,不管大小,目标各异。我的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寻找与众不同的公司,未来几年将享有高于一般水准的大幅成长。战后,我要限制自己经营一小群大户,目标只集中在高成长的投资对象。从税赋的角度来说,高成长股对这些客户比较有利。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战后化学工业会有一段高成长期。因此,复员后我的优先要务,是从大型化学公司里面找出最具吸引力的公司,而且我管理的资金,主要的持股将是化学公司。我当然没有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做这件事,但事业重新开张后的第一年内,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凡是对这个复杂行业非常了解的入,能找到的都找了他们一谈。这些入有:经销一家或多家大公司产品线的经销商;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他们和化学业内入土很熟;甚至找到一些大建设公司,因为他们替各式各样的化学制造商兴建厂房。这些入后来都证明是极有价值的背景资讯来源。有了这些资讯,再加上分析一般的财务资料,只花了约三个月的时间,便把选择范围缩小到三家公司里面的一家。此后,步伐放慢,决策做起来较为困难。但是到了1 叫7 年春,我确定我要的是道氏化学公司(。理Che 而司叨mp 川y )。
合众为一
从许多前景不错的化学公司里面,选上道氏化学,263
发展投资哲学
理由有许多。我相信--一列举有好处,因为它们可以清楚地说明我在少数公司里面,到底找些什么样的东西,才肯把资金投人。开始认识道氏公司的入员之后,我发现公司已有的成长,又反过来在很多管理阶层创造出一股激昂的热情。整个组织弥漫着将来还会成长得更快的信念。和任何企业主管第一次见面时,我最爱问的问题是,他认为公司面对的最重要长期问题是什么。向道氏公司的总裁问这个问题时,他的答复令我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在我们成长得很大时,必须抗拒强大的压力,不要成为军队冲样的组织,而且维持非正式的关系,让不同阶层和不同部门的入员,继续以完全非结构性的方式彼此沟通,同时不致造成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我完全同意该公司其他一些基本政策。道氏限制自己生产的化学产品线,必须有合理的机会,在这个领域成为最有效率的制造商,原因是数量较多、化学工程设计较好、对产品有更深人的了解,或者其他原因。道氏深深了解,富有创意的研究,不只是跑在前头,也是维持在前头所必需。道氏也强烈认识到“人的因素”之重要。特别是,公司有一种感觉,觉得有必要尽早找出才能不俗的入才,把道氏特有的政策和作业程序灌输给他们。如果表面上看起来才华洋溢的人才,在本职上做得不好,则尽一切努力,给他们合理的机会,尝试去做可能比较适合他们个性的其他事情。
我发现,虽然道氏的创办人赫伯特· 道(He 击峨伪w ) 博士已于约十七年前去世,他的信念仍深受员工敬重,264
哲学成熟
经常有人向我引述他讲过的一两句话。尽管他说的话主要是针对道氏公司的内部事务,我却认为至少有两句话同样适用于我的事业;除了适用于道氏化学公司的内部事务,也适用于找到最理想的投资对象。其一是’‘绝不要摧升没犯过一些错误的人,因为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