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

第15部分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第15部分

小说: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楼如高达200米的京广中心附近,也出现过大风中行人行走困难、被风吹倒等现象。再如1972年,位于美国波士顿的一栋大楼,建成后没多久,就受到大风的侵袭,楼体表面的玻璃由于经受不住大风的吹蚀,一块块开裂掉了下来。从那时开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才逐渐意识到风对城市建筑的危害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开始研究探索风的运行规律,找出风对大楼楼体破坏的原因。这种破坏,实际上就是一个风压的问题,就是当风吹到一座建筑物的迎风面时,会对迎风面产生一个压力,而在背风面产生一个负压力,在这个压力下,玻璃就不堪重负,时间长了就开始破裂,最后粉碎。找到原因后,科学家们开始着手于提高楼体抵御大风吹蚀的研究,除加固设计外,还要对大楼整体的受风面以及不同高度、不同方向所受到风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大型建筑项目由于空调、取暖、照明等能耗过大、产生大量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热平衡关系,而加剧了城市热岛现象。要想在大楼建成之前,掌握这些信息,需要借助于风洞实验,在风洞实验结果的帮助下,城市建筑设计者们就可以在施工之前了解到设计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    
    


城市气象灾害昏天黑地的尘暴雾灾

    尘暴的人文视角    
    “解落三秋叶,能开五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人描写风的一首谜语诗,每句都不乏气候和物候的要素。风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天气要素之一。春风和煦,风清月明,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景致;“风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陆游诗),风则是一种灾害。风发脾气的时候,漫天黄沙,吞没农田,毁坏道路,影响人民生活,“沙尘暴”已成为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气象灾害。    
    风为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风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性工具。倘若地球上没有风,水汽就无法输送到大陆,陆地将很少有降水,久而久之,河川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也会日益枯竭。与此同时,因为没有风,高低纬度的热量不能交换,热带地区将更加炎热,寒冷地区也将愈趋寒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异常醒目的标题,隆重推出了关于沙尘暴问题的一组文章,如《沙尘暴——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沙尘暴的杰作——黄土高原》等。这些文章根据环境化学、海洋生态学、大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世人“一步步勾勒出沙尘暴的另一幅面孔”即“生命万物的忠实朋友、改善环境的可靠帮手”。可见,对人类而言,沙尘暴“也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这些文章还进一步把沙尘暴提到“自然规律”的高度来看待,认为沙尘暴“不但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而且无法根治,大的气候趋势不可违背”。     
    在诸如沙尘暴这类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中,人类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一种自然过程,尘暴的发生确实有着不容否认的自然原因。《尘暴》的译者侯文蕙教授指出,我们在分析2003年北京没出现尘暴的原因时,不能单纯地将其归功于人工治理的成就,还要看到雨水确实多于往年,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忽视自然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片面化、极端化、淡化甚至无视人类的影响和作用,恐怕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长期从事中国沙漠考古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景爱研究员概括道:“土地沙漠化,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沙漠化的二重性。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着重强调沙漠化的自然性,而忽视了沙漠化的社会性,很少从社会的角度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结果治理沙漠化的成果往往又被人类活动所抵消。这是过去治沙活动没有扭转沙漠化恶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沙漠研究中心主任邹学勇教授,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尘暴的二重性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在风的作用下,对草原的人为破坏(如过度畜牧、开垦田地等)必然加重扬沙现象。沙尘暴的产生固然有自然的原因,但更是人的因素所致,近代工业化以来尤其如此。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缓解因人口增长造成的人地紧张关系,中苏两国在上世纪中叶都曾大幅度开荒,出现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一是迷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自然规律,只看到短期利益而盲目建设。这是当前应该吸取的教训。     
    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进行“探索沙尘暴”科学考察,考察结论认为,人为破坏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专家介绍,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已成为近年沙尘暴的新动向。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异常气候作用于沙尘源是主要原因。虽有自然的、种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与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植被被毁、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展有很大关系。多年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工作经验表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沙漠面积广阔,极易出现沙尘暴天气。同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加上还存在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创造了条件。    
    随着人工影响天气水平的日益提高,总有一天,人类会让风“变乖”,使之只能做好事,不会做坏事,为人类的文明立功。    
    雾灾:温柔的杀手    
    城市雾害是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出现几率高、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它的踪影,都能领教它的危害,尤其在城市中,近年呈增加趋势。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雾灾比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几率要大,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空气中尘埃、气溶胶离子等增加,容易形成雾天,降低低空能见度。近几年,每到10~12月,当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经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大雾天气,给城市公路交通、民航、重大活动及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回想当初的“雾都”伦敦,工业化致使城市整日被大雾笼罩。而北京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70万辆。据专家介绍,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炭黑,会促成水气凝结成较大颗粒,最终形成大雾。人们担心北京成为“雾都”,将20世纪北京城区能见度和雾日(含轻雾)的五年平均值变化比较,发现90年代前期与50年代后期相比,能见度减少4公里,雾日数增加42天,70年代后期开始雾日数猛升,能见度锐减。    
    雾给人的感觉是温和的,没有狂风暴雨那么刺激,甚至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殊不知,在朦胧的背后,每一次大雾,让都会整个城市付出惨重的代价。    
    2004年4月1日,由于大雾弥漫,约50~60辆汽车在加利福尼亚州15号州际公路上发生连环相撞事件,至少造成24人受伤。15号州际公路是洛杉矶通往拉斯维加斯的主要公路,撞车事故最初开始于当天早上6点。消防官员称,在不足两英里的一段路程内发生了至少4起事故。为处理事故,15号州际公路向北车道被迫关闭了数小时。    
    据北京市交管局提供的数据,在中型雾天,全市至少会出现十几起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由此带来的直接损失达上百万元。在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低于50米就要封闭道路。暖雾一般形成于早晨,会赶上上班高峰,其破坏能力相当明显。除了加重交通拥堵之外,局部地区还会形成交通瘫痪,其经济损失很难量化,大约会有数千辆车被“晾”在公路上,工时费、能源消耗,按每小时20元价值计算的话,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超过几百万元。1994年11月18日~19日两天大雾,造成首都机场200个航班延误,40个航班取消,滞留旅客2万余人。1990年2月13日~17日的连续大雾,造成161起汽车相撞事故,并造成京津唐供电网大范围“污闪”,51条输电线中掉闸147次,严重影响京津供电。有人给大雾造成的损失算了一笔账。根据统计资料,在全国范围内,一年下来大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加在一起,会高达20亿元左右。以汉城奥运会共用8亿美元为标准,我国大致四年的“大雾损失”就可以举办一次奥运会了。    
    在冬天,雾和逆温层同时出现会加剧大气污染。大雾弥漫时,大气污染物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城市气象灾害无孔不入的雷击灾害

    雷击重灾区从农村转向城市    
    随着电视、电脑等电器在城市普及等原因,城市雷击事件开始频发。雷击灾害的重灾区,正在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雷击发生频繁是2004年夏季气象灾害的一个显著特点,共造成至少141人死亡。其中6月死亡30人,7月死亡50人,8月死亡61人。    
    2004年7月20日晚,一阵电闪雷鸣之后,汉口舵落口临汉江边的一座大型仓库遭到雷击,仓库内线电话和红外线报警系统瘫痪。江城2004年以来已发生雷击事故30余起,致4人死亡、3人受伤,一些居民及单位房屋损毁、网络瘫痪、通讯中断。这些雷击事故主要集中在使用电子产品的场所,电器遭感应雷击占80%。2004年4月25日江城某高校校园网络遭雷击,4月29日全市大范围电脑网络系统遭雷击。    
    1992年4月27日,南昌江西医科大学遭感应雷击,160门程控电话有120门被毁。同一天,江西财经管理学院200门程控电话全部被毁。1992年5月1日,长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门程控电话、6台计算机和多台彩电因感应雷击被毁,损失100多万元。1992年6月22日,北京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室遭感应雷击,大型和小型计算机网络中断,多台计算机接口被破坏,计算机系统工作中断46小时,经济损失20多万元。1993年4月21日,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前夕,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大楼遭感应雷击,楼内控制程控电话的电脑被破坏,损失数万元。    
    江西省是雷电灾害多发区,年平均落雷17万至20万个,每年发生雷电事故180至200起。全省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近百人,损坏变压器、家电、通讯设备、网络设备上千台,并造成建筑物被毁、火灾事故以及部分地区停电、停水、信息网络瘫痪、通信中断,经济损失近亿元。长沙地区是雷击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近50天,长沙市每年发生雷击灾害100余起,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2004年雨季以来,云南省雷击事件已发生数十起,全省16个地州市无一例外,雷击已导致14人死亡,20余人受伤。此外,雷击还使云南数百台计算机、网络、监控器等电子设备和家电损坏。云南省是遭受雷击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大部地区年均雷暴日在80天左右。每年雨季的5~10月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季节,滇西、滇南的不少地区年均雷暴数甚至超过100百天,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是全国两个年均雷暴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雷都”。    
    专家分析指出,社会普遍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是造成雷击损失严重的主要因素。一些群众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雷雨来时甚至将孤立危险的茅棚、亭子、大树、屋檐等当作避雷的“安全场所”,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更为严重的是,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云南全省应装而未装防雷装置或防雷装置安装不完善的建筑物高达50%以上,已安装防雷装置但检测不合格的竟占30%;云南全省目前纳入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的建筑物不足30%,一些单位安装的防雷装置长期无人管理。    
    现代城市缘何雷灾频频?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且楼层越来越高,楼内大量钢筋和电气设备形成了引电场;通信网络设施日益增多,使产生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几率大大增加。另外,少数单位防雷意识淡薄,应安装防雷器的设备和场所未按技术规范安装好,也产生大量安全隐患。为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和普及防雷知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的防雷设备、设施,应经常进行检测,以防患于未然。    
         
    富兰克林也无可奈何的感应雷    
    200多年前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防避“直接雷击”具有盖世之功,而对“感应雷击”却无能为力。    
    雷电引起的雷击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的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类,直接雷击声光并发,咄咄逼人,老幼皆知。而感应雷击悄悄发生,不易察觉,后果严重。直接雷击与感应雷击破坏的对象不同,前者主要击坏放电通路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后者主要破坏电子设备。    
    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反应装置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一台电子设备招引感应雷击的通道主要有:天线、馈线引入、电源线路引入、信号线路引入。信号线路的种类很多,高频信号传输线路、程控电话线路、电脑数据处理线路等等都可能引入强大的雷电信号而击坏电子设备。接地线路也会引入。对于建筑物中电子设备群体来说,引入感应雷的通道主要有:建筑物中一切电子设备的天线、馈线、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线都是建筑物的进雷通道;出入建筑物中各种电源线路及建筑物内部“长”距离信号线路;具有公共接地的建筑物中的一切金属管道,在直接雷电流流经其上时,其周围产生的磁场涡流在金属表面感应出来的雷电冲击波;雷电放电时,在金属表面感应出来的雷电冲击波;直接雷击落雷点建筑物的雷电高位冲击;直接雷击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