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胡雪岩全传(三本合集) >

第227部分

胡雪岩全传(三本合集)-第227部分

小说: 胡雪岩全传(三本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先生上午去看了罗四姐,下午由古应春陪着他,坐了马车去观光,一圈兜下来,乌先生自己提出要求,想到古家来吃晚饭,为的是谈罗四姐的亲事。

    “我跟她谈过了,她说她的意思,七姑奶奶都晓得。不过,既然我是媒

    人,她说有些话,要我跟七姑奶奶来商量。“

    “是的。乌先生你说。”

    第一件,将来两家是不是当亲戚来往,现在暂且可以不管。

    不过,她的女儿,要胡太太认做子女儿,将来要到胡家来的,下人要叫她‘干小姐’。“

    “胡太太的儿女,还要叫她妹妹。”七姑奶奶补充着,极有把握他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第二件比较麻烦,她说七姑奶奶答应了她的,要我请问七姑奶奶,不晓得是啥办法?”

    “办法是想到一个,不过,还不敢作主。这个办法,一定要胡大先生点了头才能算数。”

    “是的,做媒本来要双方自己愿意,象七姑奶奶这样爽快有担当,肯代胡大先生作主,真是难得。”乌先生可说:“不过,先谈谈也不要紧。”

    这件事很有关系,七姑奶奶心想,倘或自己说错了一句话,要收回或更改就不漂亮了,不如让她丈夫去谈,自己在一旁察言观色,适时加以纠正或者补充,比较妥当。

    于是古应春便在她授意之下,讲他们夫妇这天清早商量好的办法。讲得一点不错,七姑奶奶认为无需作何修正。倒是乌先生的态度,让她奇怪,只见他一面听,一面锁紧眉头,她不知道这是乌先生在用心思索一件事时,惯有的样子,只当他对这样的办法还不满意,心里不免大起反感。

    于是等古应春讲完了,她冷冷地问:“乌先生觉得这个办法,还有啥欠缺的地方?”

    “不是欠缺,我看很不妥当。”

    这就连古应春都诧异了,“乌先生,请你说个道理看。”他问“何以不妥当。”

    “胡大先生现在是天下闻名的人,佩服他、赞成他的人很多,妒忌他、要他好看的人也不少。万一京里的御史老爷参上一本,不得了。”

    “参上一本?参胡大先生?”

    “这我就不懂。”七姑奶奶接着也说,“犯了啥错?御史要参他。”

    “七姑奶奶,请你耐耐心,听我说……”

    原来乌先生的先世是杭州府钱塘县的刑房书办,已历四代,现在由乌先生的长兄承袭,《大清律例》是他的家学,对“户婚律”当然亦很熟悉,所以能为古应春夫妇作一番很详细的解释。

    他说,以“兼祧”为取“两头大”的借口,是刁俗如此,而律无明文,不过既然习俗相沿,官府亦承认的,只是兼祧亦有一定的规矩,如俗语所说的“两房台一子”,方准兼桃,这在胡雪岩的情形,显然不合。

    “你们两位请想,即称‘胡大先生’及有‘胡二先生’,好比合肥李家,有‘李大先生’李瀚章,就一定有‘李二先生’李鸿章。胡大先生既然有兄弟,就可以承继给他无子的叔伯,何用他来兼祧?”

    “这话说得有道理,‘胡大先生’这个称呼,就摆明了他是有兄弟的。”

    古应春对他妻子说:“兼桃这两个字,无论如何用不上。”

    “用不上就不能娶两房正室。一定要这么办,且不说大清律上怎么样,论官常先就有亏了,这叫做‘宠妾灭妻’,御史老爷一本参上去,事实俱在,逃都逃不了的。”

    一听这话,七姑奶奶吓出一身冷汗,“真是亏得乌先生指点,”她说,“差点做错了事情,害我们小爷叔栽个筋斗。”

    “筋斗倒也栽不大,不过面子难看。”乌先生又说:“讲老实话,胡大先生还在其次,我先要替罗四姐想一想,倘或因为她想坐花轿、穿红裙,弄出来这场麻烦,胡老太太、胡大先生一定很不高兴,说风凉知的人就会说:‘一进门就出事,一定是个扫帚星。’七姑奶奶你倒想,罗四姐以后还好做人?”

    “乌先生,你想得真周到,见识真正高人一等。”七姑奶奶由衷的佩服,“而且人家本来不知道罗四姐是啥身分,这一来‘妾’的名声就‘卖朝报’了。”

    “卖朝报”是句杭州的俗话,还是南宋时候传下来的,老百姓的名字忽然在“朝报”上出现,一定出了新闻,“卖朝报”的人为广招徕,必然大声吆喝,以至大街小巷,无人不知。如果胡雪岩因为“宠妾灭妻”而奉旨申斥,上谕中就会有罗四姐的名字。清朝的“宫门抄”就是南宋的“朝报”,所以七姑奶奶的这个譬喻,十分贴切。

    “是啊!”乌先生说,“那一来,不但杭州上海,到处都知道了,真正叫做‘求荣反辱’。我想我只要一说明白,罗四姐一定也懂的。”

    “是,是!”古应春忽忙接口,“那就拜托先生跟罗四姐婉言解释。只要讲一层讲通了,我想我们的这个媒就做成功了。”

    罗四姐自然能够体谅其中的苦衷,但总觉得快快有不足之意,不过对七姑奶奶极力帮她讲话出主意,非常感激,因而也就更觉得可以说知心话,所以反而拿乌先生向她解释的话,来跟七姑奶奶商量。

    “四姐,我想劝你一句话,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要收缘结果好,才是真正的风光。你不是心胸不开阔的人,不要再在这上头计较了。”七姑奶又说:“我当你陪嫁的奶妈,送了你去,你看好不好?”

    江浙风俗,富家小姐出阁时,贴身的侍女、哺育的乳母,往往都陪嫁到夫家,而且保留着原来的称呼。罗四姐听七姑奶奶用这样的说法,表示就算委屈,她亦愿意分担,这份情意,求之于同胞姐妹,亦未见得必有,应该能够弥补一切了。

    “七姐,”罗四姐眼圈红红他说:“我也不知道前世敲破了多少木鱼,今生才会认识你。”

    “认识我没有啥了不得,倒是你嫁我们小爷叔,真是前世修来的。”七姑奶奶说:“做个女人家,无非走一步帮夫运,天大的本事,也是有限制的,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我们小爷叔的本事,现在用出来的,不过十之二三,你能再把他那七、八分挖出来,你就是女人家当中第一等人物,何在乎名分上头?”

    听这一说,顿时激起罗四姐的万丈雄心,很兴奋他说:“七姐,我同你说心里的话,我自己也常在想,我如果是个男的,一样有把握创一番名堂出来,只可惜是个女的。如今胡大先生虽说把个家交给我,我看他倒也并非一定只限制我把家当好了就好了,在生意上头,如何做法,他也会听我的,我倒很想下手试一试。”

    “是的。”七姑奶奶很婉转他说:“不过,这到底在其次,你出了主意,是好的,他一定会听,那就等于你自己在做,并不一定要你亲自下手。照我看,你的顶大的一桩生意是开矿,开人矿。这话你懂不懂?”

    “不懂。七姐,”罗四姐笑道:“你的花样真多。”

    “我是实实在在的话,不是耍花佯。我刚刚说道,你要把我们小爷叔没有用出来的七、八分本事,把它挖出来。如果你做得到,你就是开着了一座金矿!别的都算小生意了。”

    罗四姐先当七姑奶奶是说笑话,听完了细细思量,方始逐渐领悟,庄容说道:“七姐,你的这番道理我懂了。不过,以前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想到要逞自己的本事,现在才晓得,我要逞本事,一定要从胡大先生身上去下功夫。”

    “对啊!”七姑奶奶高兴地拍着手说:“你到底聪明,想得透,看得透。”

    除了“迎亲”的花轿以外,其余尽量照“六礼”的规矩来办,先换庚帖,然后下聘,聘礼是两万现银,存在杭州阜康钱庄生息,供罗四姐为老娘养老之用,当然还有一座房子,仍旧置在螺狮门外。罗四姐在上海的新居,亦已过户在她名下,七姑奶奶所垫的房价及其他费用,自然是由胡雪岩结算。

    聘礼最重首饰,只得四样,不过较之寻常人家的八样,还更贵重,新穿的珠花、金刚钻的镯子、翡翠耳环、红玉簪子,其实是罗四姐自己挑的。胡雪岩关照古应春,请七姑奶奶陪罗四姐去选定了,叫珠宝店直接送到上海阜康钱庄,验货收款。

    “四姐,应春昨天跟我说:你们情同姐妹,这一回等于我们嫁妹子,应该要备一份嫁妆。这话一点不错。”七姑奶奶说:“我想,仍旧你自己去挑,大家的面子,你尽管拣好的挑,不要客气。说老实话,几千两银子,应春的力量还有。”

    罗四姐心想,只要嫁到胡家,将来一定有许多机会帮古应春的忙,借为补报,所以不必说客气话。不过,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多破费,因而这样答说:“七姐跟姐夫这番意思,我不能不领。不过,东西也不在乎贵重,只要欢喜就好,你说是不是?”

    “正是。”七姑奶奶说:“先挑木器。明天你空不空。”

    “空。”

    “那就明天下半天。仍旧到昌发去好了。”

    昌发在南市,是上海最大的一家木器行,罗四姐新居的家具,就是在那里买的,“好!就是昌发。”罗四姐说,“今天家里会有客人来,我要走了。”

    等七姑奶奶用马车将她送到家,罗四姐立即关照老马,另雇一辆马车,要带小大姐到南市去办事。

    到得南市在昌发下车,老板姓李,一见老主顾上门,忽忙亲自迎了出来招呼:“罗四小姐,今天怎么有空?请里面坐,里面坐。”

    “我来看堂木器。”

    “喔,喔!”李老板满脸堆笑,“是哪里用的?”

    “房间里。”

    所谓“房间里”是指卧房,首要的就是一张床,但既称“一堂”,当然应该还有几椅桌凳之类,李老板便先间材料,“罗四小姐喜欢红木,还是紫檀?”

    “当然是紫檀。”

    “罗四小姐,你既然喜欢紫檀,我有一堂难得的木器,不可错过机会。”

    “好!我来看看。”

    李老板将她领入后进一个房间,进门便觉目眩,原来这些紫檀木器,以螺甸嵌花,有耀眼的反光,以致眩目。

    细细看去,华丽精巧,实在可爱,“这好象不是本地货色。”罗四姐说:“花样做法部不同。”

    “罗四小姐,到底是顶瓜瓜的行家,”李老板说:“一眼就只透了。这堂木器是广东来的,广东叫酸枝,就是紫檀。光是广东来的不稀奇,另外还有来历,说出来,罗四小姐,你要吓一跳。”

    “为啥?”

    “这本来是进贡的……”

    “进贡的?”罗四姐打断他的话说:“你是说,原来是皇帝用的。”

    “不错。”

    “李老板,”罗四姐笑道:“你说大话不怕豁边?皇帝用的木器,怎么会在你店里?”

    “喏,罗四小姐,你不相信是不是?其中当然有个道理。你请坐下来,等我讲给你听。”

    李老板请罗四姐在一张交椅上坐了下来,自己在下首相陪。他很会做生意,用的伙计、徒弟亦很灵活,等罗四姐刚刚坐定,现泡的盖碗茶与四个高脚果碟,已经送了上来。罗四姐存心要来买木器,生意一定做得成,所以对昌发的款待,但然接受,连道声谢都没有。

    “罗四小姐,请你先仔细看看东西。”

    她原有此意。因为所坐的那张交椅,小巧玲珑,高低正好,靠背适度,一坐下来双时自然而然地搭在扶手上,非常舒服,本就想仔细看一看,所以听得这话,便低头细细赏鉴,工料两精,毫无瑕疵。

    看完交椅,再看椅旁的长方套几,一共三层,推拢了不占地位,拉开了颇为实用,一碗茶,四只果碟摆在上面,一点都不湿得挤。

    “东西是好的。”罗四姐说:“不过花样不象宫里用的,宫里用的应该是龙凤,不应该是‘五福捧寿,。”

    “罗四小姐,你驳得有道理,不过你如果晓得用在哪里,你就不会驳了。

    宫殿有各式各样的宫殿,何止三宫六院?看地方,看用场,陈设大不相同,通通是龙凤的花佯,千篇一律,看都看厌了。你说,是不是呢?“

    “话倒也不错。那么,这堂木器是用在哪里的呢?”

    “是要用在圆明园的……”

    “李老板,你真当我乡下人了! 哪个不晓得,” 洋鬼子把圆明园烧掉了。“

    “烧掉了可以重造啊。当然,真的重造了,这堂木器也不会在我这里了。”

    据李老板说,有班内务府的人,与宫中管事的太监,因为洪杨起义已经失败,捻军亦部打败了,不足为患,因而怂恿慈禧太后说:“再过三,四年,皇帝成年,‘大婚’、‘亲政’两桩大典一过,两宫太后应该有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大可以将颐和园恢复起来。大后‘以天下养’,修个花园,不为过分。”

    慈禧太后心动了,十二、三岁的小皇帝更为起劲,风声一传,有个内务府出身、在广东干了好几任肥缺的知府,得风气之先,特制酸枝嵌螺甸的木器进贡,而在由海道北运途中,事情起了变化。

    原来这件事,在私底下已经谈了好几个月,当政的恭亲王大不以为然,不过不便说破,只是在两宫太后每天例行召见时,不断表示,大乱初平,百

    废等举,财政困难,意思是希望慈禧太后自动打消这个念头。

    哪知恭王正在下水磨功夫时,忽然听说有定样一个知府,居然进贡木器,准备在颐和园使用,不由得大为光火,授意一个满洲的御史,肿列这个知府贪污有据的劣迹,狠狠参了一本,恭王面请“革职查办”,慈禧太后不便庇护,准如所请,那知府就此下狱。贡品自然也就不必北运了,押运的是那知府的胞弟,将木器卸在上海变卖,是这样归于昌发的。

    “木器一共三堂,一堂客厅,一堂书房,都卖掉了。现在剩下这一堂,前天有个江西来的候补道来看过,东西是欢喜得不得了,银子带得不够,叫我替他留十天,他没有下定洋,我就不管他了。罗四小姐,你要中意,我特别克己。”李老板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