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 >

第2部分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第2部分

小说: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是当代人缓解压力、增强定力、开启智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减压:现在的人成天到晚都在说自己很“忙”,很“累”,很“郁闷”。禅可以将这些东西一扫而光,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增定: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面对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时,把握不住自己,心神杂乱,恍恍惚惚。禅可以把我们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让我们滚滚红尘得自在,大风大浪不翻船。

开智慧:为了各种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枪暗箭,那不叫智慧,小聪明而已。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最根本的智慧,这种智慧对宇宙人生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打开了这个最根本的智慧,就是打开了慧眼,打开了天目。 


第4节:一 一杯水中的智慧(2)

1?明心见本性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悟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由于有了妄想执著,而不能让这原本就具有的佛性充分地显示出来。

禅的宗旨,也正是要唤醒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沉睡的佛性,使我们获得一种觉悟的生命,充实的生命,自在的生命。

【拈花微笑】

禅的出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时,大梵天王来到座前。这个大梵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他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花,行礼之后,退坐在一旁。释迦牟尼拈起了这朵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没说。据说当时前来聆听释迦牟尼说法的人有很多很多,可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面面相觑,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对大家说:“我有纯正的禅法,清净的禅心,现在,我把它传授给大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安详的拈花,会心的一笑,就这样,禅,在拈花微笑的诗意氛围中诞生了;禅,从师父的心上传到了弟子的心上。它的传承,没有机械的形式,没有语言的唠叨,有的只是心与心的相印。因为禅是活泼的,它超越了形式;禅是微妙的,它超越了语言。

释迦牟尼把禅传给了迦叶的同时,也把金缕袈裟和钵作为信物传给了他,所以后来禅宗习惯上把禅法的传承叫做“衣钵相传”。迦叶是西天禅宗第一祖,代代相传,传到达摩大师时,成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从西印度来到东土,将禅传到中国,达摩也被称为中华禅宗第一祖。达摩之后传了五代,传到了六祖慧能的时候,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达摩大师是到东土传扬禅的第一人,被称为禅宗东土初祖。他有一句著名的诗偈,叫“一花开五叶”。“一花”指从释迦牟尼传承下来的禅法源头;“五叶”指禅宗之流变,即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后来,临济宗又衍化出黄龙、杨岐二派,所以又叫做“五家七宗”。

【十六字真言】

禅的十六字真言是: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不立文字”,就是不拘泥于文字,它强调要体悟语言文字之外的意义。禅宗有一部著名的书叫《指月录》,就是用手指和月亮,来比喻文字和真理的关系。真理如同月亮,语言好比指向月亮的手指。见到了月亮,就要忘了手指,不要执著于文字。这就叫“见月应忘指,归家罢问程”。

“教外别传”,是指禅的传承与佛教其他宗派传承不同,有着独特的方法。禅宗注重的是拈花微笑式的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禅师往往用行棒行喝、竖指擎拳、开单展钵、穿衣吃饭等方式,来传达最为精深微妙的禅意。

“直指人心”,禅的一切机锋、语言、方法,都直截了当地指向人人本具备的觉悟之心。禅师们的种种努力,都是让我们回到生命的本源,回到那个没有受到污染的清澈纯洁的生命的源头。

“见性成佛”,当我们见到了我们的本心本性,我们就获得了觉悟,我们的生命就是觉悟的生命,我们也就成了觉悟的佛陀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看一则禅学中的经典寓言。

【商人的四个朋友】

从前,有个商人,结识了四个朋友。他对第一个朋友言听计从,给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第二个朋友,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商人对他非常看重,想尽种种办法维持和他的关系,并带着他在人前炫耀,以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洋洋得意。对第三个朋友,商人的态度较为平淡了一些。但因为这个朋友料理事务的能力非常强,商人对他也很满意。唯有对第四个朋友,商人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想要带其中的一位朋友前去,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问第一个朋友,第一个朋友说,我们只能共欢乐,不能共患难,我没有陪你出远门的义务。商人很是伤心,问第二个朋友,第二个朋友说,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也都对我很好,所以我也不会陪你前去。伤心的商人问第三个朋友,第三个朋友说,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送到门外后,我就要返转身来,因为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伤心的商人这时终于想到了第四个朋友。出乎他意料的是,第四个朋友什么话也没说,就陪他一起上路了。 


第5节:一 一杯水中的智慧(3)

在这样的一则禅的故事里,那位商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他要去的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死亡的国度。这则故事的主旨在于说明:当我们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到底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什么东西?

第一个朋友,是衣食之友,是我们的肉体。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围着肉体打转,满足一己的感官享受,但到最后,这具肉体并不能随我们而去。所以清代乾隆皇帝说:“未生之时谁是我?合眼朦胧我是谁?”——我们的父母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在哪里?有朝一日永远闭上了眼晴的时候,“我”又在哪里?

第二个朋友,是名利之友,是我们的财富、金钱、地位。我们辛辛苦苦地追逐,惟恐稍不努力,这些东西就会离我们而去。《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第三个朋友,是亲属之友,是我们的妻子、同事、伙伴。在我们的生命中,与这些朋友相聚共处,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缘分。但是,当我们离别这个世界时,他们并不能随我们同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即使是最亲爱的夫妻之间,当大限来时,也还是各人的生死各人了,更何况其他的人。

第四个朋友,是心灵之友,是我们的心灵、感受。我们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的,是这颗干干净净、清清纯纯的心灵。只有它和我们生死不离,不抛弃,不相离,但我们偏偏忘了它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固然要善待我们的身体,善待我们的金钱、名利、财富,善待我们的亲人、同事,但是,我们更要善待我们的心灵!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停下匆遽的脚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应对第一、第二、第三个朋友,而偏偏忽略了第四个朋友。而这第四个朋友,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这则经典的禅学寓言,指明了禅学的根本目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认识了这第四个朋友,就是明白了本心,见到了本性。正如慧能大师所说:

“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冷暖自家知

“悟”含有“心”和“我”两个意义,就是“我的心”,意指“我心中感觉到”,或“我心中体验到”。

在禅的里面,是非常注重体验的,这种亲身的体验,就是《六祖坛经》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什么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呢?当我们在喝同一杯水的时候,我说烫,你也说烫,虽然我们都在说“烫”,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我来说,可能是60度的水我才说烫,而对你来说,可能是45度的水你就说烫。虽然我们都在说烫,但到底它的温度怎样,只有自己才知道。毛泽东说:“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禅河深处探到底】

临济的禅风向来以峻厉著称,临济禅师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定上座的,也很有临济禅的峻厉风格。有一次,定上座在桥边碰到三个游方僧人,其中一个人问他:“什么是禅河深处,须穷到底?”

定上座听了,就一把抓住这个人,要把他从桥上扔到河里去!

其余两个人见了,连忙劝他:“请您不要生气,这位师弟刚刚出道,还不知临济禅的厉害。”

定上座这才停下手来,说:“要不是看这两位的面子,今天一定要让你亲自到禅河深处走一趟,让你自己‘穷到底’!”

每个人的禅河深处,需要每个人去探到底。禅需要我们透入生命的至情至性去加以体验。各人的生死各人了,各人的田地各人耕,只有透过自己亲身体验,我们的生命才会发生惊喜的改变。 


第6节:一 一杯水中的智慧(4)

圆悟克勤禅师的得意弟子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的禅师。大慧宗杲的门下,有一个和尚叫道谦。他参禅多年,却没有发现禅的奥秘。宗杲派他出远门去办事,道谦非常失望。他想,为时半年的远行,对自己的参禅有害无益。

道谦的同门宗元禅师很同情他,说:“既然你这么不开心,我陪你一起去好了。我想我可以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没有任何理由使你不能在路上继续参禅啊。”于是,他们结伴远行。

两个人风餐露宿,好不辛苦。一天晚上,道谦向宗元诉说了自己长久以来苦苦地参禅却一直不能悟道的苦恼,并请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能帮助你的事,我会尽量帮助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没办法帮你的,这五件事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五件事,宗元说: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不能代替你吃饭、喝水,你必须自己去吃饭、喝水;当你想大小便时,你也必须自己去做,这四件事我一点也帮不上你。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这席话立即打开了道谦的心扉,他顿时感到快乐无比!原来,参禅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啊。

于是,宗元说:“我的事已做完了,再陪你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你就一个人继续前行吧。”

半年之后,道谦回到了原来的庙里。大慧宗杲在半山亭远远地看见他,高兴地说:

“这个人连骨头都换了!”

当我们“连骨头都换了”的时候,就会对生活的禅河,别有一番独特的感受。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有一首歌曲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曲,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近年来热播电影《一轮明月》,讲的就是这首歌的作者。这位作者是谁?他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

弘一大师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著名的教育家,叫夏丏尊。

有一天,夏先生来拜访弘一大师。当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小碟咸菜,心中不忍,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在喝。

夏先生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

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当时,夏先生听了,非常感动。

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不论是咸是淡,都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样的心境,就是悟道者的心境。

冷暖有冷暖的温度,咸淡有咸淡的味道,贫富也有贫富的滋味。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通过奋斗,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豪。在国际上有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在华人圈有胡润富豪排行榜;甚至还有畅销书收入排行榜。这些排行榜成了大家所关注的对象。

但是,是不是物质的拥有,就一定和心灵的快乐成正比呢?

是不是你拥有了财富,也就拥有了幸福呢?

我有一个做企业的朋友,为了让儿子体会到贫穷生活的艰辛,就带儿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他们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找了一户看起来很穷的人家,住了三天三夜。

回来后,富豪想这下可让儿子体会到贫穷的滋味了,就问儿子:“怎么样,谈谈这一次的感受吧。”

儿子很高兴地说:“我觉得那一户人家的生活实在是太棒了!”

父亲一听就糊涂了,心想这是咋回事啊?

只听得儿子眉飞色舞地讲:“通过这次体验,我发现他们家要比咱们家富有得多。你看,咱家只能养一条狗,还要有养狗证;他们家可以养一窝狗,没人管。咱家只有一个小游泳池;可他们家的前面却是一条河,向东望不到头,向西望不到尾。咱们家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家每天晚上都有满天的星星!”

听完儿子的话后,父亲就不吭气了。这时候,儿子摇着父亲的手,说:“老爸,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咱们家是这么穷!我看你也别当什么董事长了,干脆到乡下去当一个快快活活的农民去吧!” 


第7节:一 一杯水中的智慧(5)

富豪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所引以为豪的物质的富有,并不代表心灵的幸福。对贫穷和富有,各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这件事上,孩子的感觉更像金子那样灿灿发光,而自己以前所感觉的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