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职场谎言系列-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发现那个年轻人之所以专门针对自己,是因为自己顶头上司的缘故——显然他的顶头上司想让他走人,但是碍于多年交情,不好直接下手。我这个朋友对我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自己当初到这个公司,他的顶头上司也用了同样的手段,利用他的新人心态,把原来公司一位颇为能干而且有可能成为提拔对象的资深职员挤走了。我的朋友感到在这样“阴险”的顶头上司手下做事,实在毫无人生乐趣——“他就是那样一个人,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下,如果哪个手下稍微显山露水一点,他就要找这个手下的茬儿,不过他不是自己直接找,他通常会找一名急于表现自己的员工,让你们捉对厮杀,他站在一边拉偏架。我现在真后悔当初给他做了枪,我有什么必要替他去得罪人吗?”
是呀,你有必要替谁得罪人吗?也许你会认为正直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但实际上正直可以使你走得更远——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要成功,总要有很多人帮助提携吧?
已经有太多的人把职场描述为你争我夺的地方——好像一个人如果不心狠手辣就无法在职场获得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一句话,经常在电视上听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个人认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胸怀——2003年的时候我曾经和胡润合写过一本《财富情感》的书,书中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富豪榜上的“财富英雄”,虽然在那个榜单上也有很多人后来失败了,但是在写那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所写的那些上榜人物,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问题:朋友非常重要。
在我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总觉得应该“铁面无私”——在工作中哪能讲什么朋友呀?我们不是为了做事吗?但很多年后,我终于懂得事都是人做的,要想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人。工作中的问题矛盾可以用非常友善的职业态度去解决,甚至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但是切切不可直接伤害感情。因为你要想到人的一生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发展,你不要在一开始走得很猛,得罪一切能得罪的人,哪怕是你有一个支持你的领导,他暗示你或者鼓励你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不要这样做,你要知道对于你来说,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是困难的事,最难的就是“人脉”的积累。除了那些你实在讨厌的是非小人,你必须离得远一点的人外,你要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我一个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事,顶头上司喜欢玩弄权术,他今天重用这拨人冷落另一拨人,明天重用另一拨人冷落这一拨人,开始的时候他的心总随着顶头上司忽悠,后来他一想人生不过短短几年,何必要让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上司左右自己的心情?他使自己尽一切可能远离办公室政治,无论对哪一拨人都很友善,并且寻找一切机会和业内同行建立关系,关心行业动态,很快他在业内就小有名气,到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他说:如果当初我目光短浅,就盯着自己办公室那么一小块饼,整天在喜欢玩弄权术的领导指挥棒下搞窝里斗,就是斗赢了又有什么意思?大家都是自家兄弟,山不转水转,何必一开始就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把今后的路走窄了呢?再说,退一万步讲,争赢了也总归不就是那么小一块饼?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思科CEO兼总裁钱伯斯曾说过一句名言:“我认为好人才会赢”。什么叫好人?我理解就是厚道的人——厚道的人不是不得罪人,但是厚道的人绝不会把整治别人,让别人战战兢兢当做自己的人生乐趣。
无论你用什么标准衡量,钱伯斯都可以谈得上一个“好人”——虽然他不得已的时候也下手裁员,但是他毕竟曾发誓:决不裁人。据说,有一次,思科想收购一家众人都看好的公司,产品对路,价钱也合适,但购并后必须解雇员工。最终钱伯斯还是放弃了。因为这违背他的原则——他曾把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两条——一是远离客户,一是远离员工。我觉得如果你就职的公司,你的老板有钱伯斯的见识,那么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神速——一个好的老板一定是带领公司蒸蒸日上的老板,他们热衷于开疆拓土,而不是在企业内部弄得人人自危——大家抢一张越分越小的饼,那有意思吗?再多说一句,我觉得与其号召员工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和“没有任何借口”,不如号召老板学习钱伯斯如何善待员工如何进行人性化的现代管理。
业内人士都知道,钱伯斯的成功是硅谷神话的另类代表。硅谷流行这样的说法——“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要么你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而钱伯斯却两者都不是,一篇关于他的报道中说他“既没有参与创建现在所领导的思科公司,也不是一名工程师,甚至不了解思科产品中某些更深的技术细节。但是,思科在其涉足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占据第一或第二的市场份额;其股票在上市后持续飞速上扬,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
没有人会否认思科的成功和钱伯斯卓越的战略远见及优秀的管理能力有关——而特别具有讽刺性的事情是,思科是钱伯斯工作过的第一家成功的公司。1976-1982年,钱伯斯在IBM做销售人员;1982-1990年,他在王安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管理;1991年他才加入思科,担任高级副总裁——他是一个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领导,他认为前两家公司的衰败与陈旧而落后的管理思想有关——钱伯斯认为成功的要诀之一就是要留住热门技术领域的人才。
据调查,思科公司员工的自愿离职率只有6%,而之所以思科有这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专业人士分析这与思科的全员期权方案有关——思科40%的期权是发放给普通员工,而不是高层管理人士——一个普通员工,只要干满12个月,在股权上的平均收益是3万美元。
钱伯斯曾说:“我刚从商学院毕业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将会给所有员工发放期权,而其中有40%发给普通员工,我大概会说,这不是社会主义吗?但我现在知道,这是一个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结为一体,并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挑战的非常独特的管理方式。它非常有效。”
看见钱伯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了吧?当我看着那些业绩不佳一天到晚和员工过不去的企业主管的时候,我真希望他们能找一本钱伯斯的传记学习一下,找找差距——“2000年3月27日,思科总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虽然登上世界巅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为了这一刻,微软花了将近25年的时间才爬到现在的位置上,而思科仅花了16年的时间。”这段话我摘自一篇有关钱伯斯的文章,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见过许多很有前途的企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刚刚有点气色,马上就开始乱得一塌糊涂,如果你去问他们原因,他们就会说,我们是新企业,我们发展起来当然不能跟行业老大比了,我们还要学习,还要走弯路。这些话听多了,就给我一种意识,好象走弯路是必须的——可是看看钱伯斯,对于微软来说,思科总应该是新企业吧?但是人家是怎么做的?正因为是新企业,所以可以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
我读过一篇翻译过来的美国作家写的文章,题目叫“为什么思科的员工总是在微笑呢?”在这篇文章中,作家做了一道算术题:“如果你早在1992年时,就在思科工作了,并且是位高级系统工程师,大概分配有5000股票,如果你一直留着这些股票,那么到现在,它的红利都已经超过240万美元了,足够你在硅谷购置好几套房子了。”最后这位对思科感兴趣的作家说:思科的亿万富翁都成堆了,怪不得那些员工们天天乐呵呵的。据悉,1999年时,思科的雇员们一共持有价值4亿3900万美元的绩优股——他们中大部分既不是产品线经理,也不是副总裁或主管,而只是普通的个人投资者。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这样的平台施展你的才华——你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又怎样?至少心情舒畅,至少不用在今天担心明天是不是会被裁掉——一个只会裁员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看准了?你眼光有问题,没看准人的风险为什么全要员工承担?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职业成功,实际上是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平台息息相关的,如果你的平台不好,或者你的顶头上司差劲,或者你的大老板缺乏眼光任用小人,你很难得到你所追求的职业荣誉——你在那种地方工作,经常会被搞得灰头土脸,因为你常常发现你周围的人都是“挖坑”高手,他们不动声色的挖坑,而埋头干活的人稍不小心就容易掉到坑里,如果不手脚快点,就有被活埋的危险——这样的地方,我劝你不要久留,因为你呆得久了,你就会把“挖坑”当做一种职业生存的技巧——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恰恰相反,你在这方面浪费的时间越多,你离成功就越远——因为你所具备的这种技巧实际上与你所追求的成功完全是背道而驰,最多是使你免于被人埋而已,但不会使你脱颖而出,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你要知道,人在职场,任何时候,积累人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你缺少机会可以等,你没有好的平台可以找,但是如果没有人脉,没有人信任你,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梁凤仪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有人相信你,你就穷不了。”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商誉非常重要。而商誉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说你好,信任你,愿意给你介绍客户,或者愿意跟你做生意。同样对于一个希望自己成功的人来说,也是一样,你当然会有一些你不喜欢的人,但是你要懂得如何找到那些喜欢你的人——哪怕他们不是你的老板。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流”,假如把成功的人生比喻为“江海”,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流”是谁?我希望你哪怕是清晨荷叶上的一颗露珠,但是你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到河流中去,只要你的河流是奔向大海的,你就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自己——我愿意你最后真的能见到沧海,而不是像一些季节性断流的河床,在痛苦的蒸发过程中垂死挣扎。
请你相信我,我工作已经十年了——我眼见着许多千伶百俐的同学同事在奔向沧海的过程中误入企图——尤其当他们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当作人生惟一的沧海的时候,我看着他们在人生的雨季欢唱,但雨季过去,他们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入职场沙漠,四周是烤人的太阳,没有人能救他们,好容易他们看到一棵大树,但一跑过去就被迅速吸干。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很真实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我一个朋友,毕业以后到一广告公司创意部工作,创意部主任对她恩宠有加,经常是别人做一半的创意,拦腰截下给她做,她开始觉得不合适,但既然是领导安排也就恭敬不如从命。很快她发现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在办公室里没有人爱理她,她感到很苦恼。不久她的同事到创意总监处告状,创意总监问到主任,主任则说不过是“文人相轻”,因为她的创意常被客户采用,所以其他人妒忌罢了。事情到这一步,她对自己的主任简直是涕泪交零,就是下辈子做牛马她也愿意了。很快部门里其他的人相继辞职,主任招了一批新人——而她的日子就是从新人来了以后开始不好过的。她竭尽全力报答她的主任——主任交给她的活儿,她从来没有任何借口完成,她对主任完全忠心耿耿,主任几乎把大部分事务性的事都交给她,她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是她的主任则想来就来,不想来就给她打一个电话,让她盯着,如果大老板来她就撒谎说主任出去谈客户去了,她从来没有觉得不公平,她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新来的人中,如果有谁表现得太积极或者略带刺头,主任立刻下令让她去收拾人家,她有几次感到为难,但是看到主任的脸色,她就胆怯了。她不是不知道什么叫正直,她只是想要报答主任对她的知遇之恩。这样报答的结果就是创意部人才尽失——最后上面怪罪下来,你猜她的主任如何说?那主任把责任怪到我的朋友头上——主任说我的朋友——“她是一个妒忌心强的人,不会管理,所以能干的人都不肯与她合作,而她的TEAM里也都是一些创意比较差的人,尽管我有的时候有很好的创意,但是下面一做就走样。”
大老板说:为什么不炒掉她?
主任讲:我一直在给她机会。
于是,我的朋友只有更加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的主任为她争取到一个“留职察看”的机会,因为机会难得,所以她愈发努力,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一个创意不仅为公司赢得一个多年争取未遂的客户,而且还得了大奖,公司名利双收,但是得到提拔和加薪的却是她的主任,她依然籍籍无名。而这个时候,她放眼一望,她过去的旧同僚,被她挤走的那些人却都成长起来,他们以一种平起平坐的身份和主任在各种行业翘楚聚会上碰面,而且彼此都亲得不得了——她发现自己到了职场沙漠,她的主任是惟一的大树,她的命运只能是最终被她吸干;而她先前的同事,却找到自己的江海,即使这家公司不做,但是业内那么多家公司,总有同行为之推荐,而且有些大项目,一个人做不来时,也会大家招呼着做,更有几个“友邦公司”,他们一听到什么大项目,就联合起来去围标,无论谁中,其他人都可以分一杯羹——但这一切热闹都跟她无缘了,因为她把他们得罪了,没有人愿意和她共事,也没有人肯介绍机会给她,说起来就说她太独——她是真的独吗?我和她大学四年,相信我,她不是一个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