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五) >

第61部分

曹禺全集(卷五)-第61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迅速地进步的人就是那些以来日的不断提高的水平,随时向我们严格要求的
人。

从我们的笔锋下,确实写出不少次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类庄
严的词句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身体力行这个伟大的道理。“忘我”这两
个字是很容易写的,但做到它,就需要一个伟大的胸襟,永远高贵,毫无自
私自利的打算的思想和感情。对一个真实的人,世上没有比发现自己表里不
符,言行不一,再难堪、再痛苦的事情了。做一个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称
号的人,我们随时可以遇见真挚、透明的燃烧着青春的火焰的青年人。他们
那对发亮的眼睛是如此赤诚地期望着你,使你禁不住问一下自己:“我的灵
魂是否如此完美,确能称得起是他的灵魂的工程师?”如果真有一个直率的
人当面问我们:“你就是那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吗?”我们是否都
能毫不犹豫地答复“我就是”呢?

如今,人民需要我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在努力完成这样艰巨的任
务的同时,我们难道不需要以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
要求一下自己么?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过程中,我们难道不深深觉悟
到,党的文艺队伍应该整顿么?我们已经明白了,有了纯洁的党的文艺的队
伍,才能彻底完成党的文艺的事业。但事实上,我们当中不是还有一些人保
存着严重的自由主义的倾向,浓厚的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使今天的文艺领
域中还遗留下那种野蛮的现象:对美好的新生力量不够关心,对旧的丑恶的,
甚至是反动的事物不够憎恨么?历史证明:只有那完全属于人民,把个人的
幸福、快乐,以及个人的生命完全和亿万人民的斗争事业时时刻刻地紧密连
在一起的作家,才能和人民一道完成社会主义的革命事业,才是人民永远怀
念着的作家。历史也多少次证明:那些脱离人民,脱离政治,缺乏对新事物
的强烈喜爱的人,必然会堕落在腐朽的个人主义的泥坑里,被时代所淘汰!

是时候了,正因为广大的群众已经不能满足于我们已经达到的成就,需
要我们在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就更应比以前百倍深
入地学习党的光辉思想,十分具体地体会到党的领导的深厚的力量,要下定
决心以党性原则在创作上、在生活行动上、在思想感情上不断要求自己,永
不懈怠地锻炼自己。我们知道,没有丰富的生活的知识,是不能创作出好东
西的,可是今天,我们也明白另外一个重大的真理:没有认真学习过马克思
列宁主义,没有巩固的坚强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在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没有
党性原则,那是决定创作不出好东西的。


是时候了,正因为六亿人民已经以空前的力量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国
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光明大道上胜利地走了一半,我们作为今天的文艺
工作者是必须在生活实践里和亿万人民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万分
紧密地结合在二起。我们必须站在这亘古未有的巨大的经济、文化的进军的
前哨,我们必须在这种惊天动地的伟大建设的火热斗争中充分认识到:这是
一场无所不在的不断增强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我们必须深刻地体会在斗争生
活里无数有强烈党性的人物,他们是怎样在党的伟大的领导下,以无限的精
力、意志和智慧,和群众一起战胜了那旧的落后的势力,建成了移山倒海的
事业。只有充分了解在这样斗争里的深刻的冲突,心里洋溢着党性的精神和
感情,我们才能十分深刻地写出在这富有历史意义的斗争里成为胜利者的卓
越的人物。

是时候了,在全国英勇的工人和农民正在不断以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任
务的行动来庆祝一九五五年举国欢腾的国庆的时候,我们大家应该认真地考
虑一下我们创作的问题了。

一九五五年十月
(原载《北京文艺》1955 年第10 期)


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

这两年来,出现了不少青年的文艺创作者和青年作家们,他们写出大量
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报道,反映了祖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
斗争中各方面的生活。这些同志们的政治热情像火一般的炽烈,对于当前的
斗争生活又那样的熟悉,对新人新事的感觉也十分敏锐,因此,写出来的东
西,绝大多数都亲切动人,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歌颂人民中的英雄,
抨击、讽刺今日的渣滓。他们的活泼犀利的笔锋所及之处,不只感动了千百
万城市和农村的读者,推动了我们的建设,给我们的生活添了光彩,同时也
给新中国的文艺远景开辟了无穷尽发展的道路。

在这些新人当中,我们不敢说哪一个一定会成为将来的伟大作家,但是
我相信我们朝夕盼望着的充满社会主义精神的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的作
家,会在革命的千锤百炼中,在这支广大的强健有力的队伍里逐渐生长出来。
我深深感觉到这是出色的新的一代,每当我们传诵着一个青年作者的一首新
诗,一篇小说,一个剧本,一本长篇,我们时常鲜明地听到我们的时代欢乐
地前进的声音。这些人是在最近几年里涌现的,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青年
的文艺作者们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培养和教育,那只有在党一直鼓励和发展创
作的方针指导下,才能得到的。

这些青年人优秀的作品有一个特色给我印象最深,那就是,在他们的作
品里出现了精神饱满的正面人物。看得出来,这些正面人物不仅是作者深深
熟悉的,并且给了作者以深刻的影响,打动了他们的心灵,也提高了作者的
政治觉悟。一个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都应该熟悉,但是在今天,对我们,最
重要的任务是更应该熟悉今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很多青年作者有丰富的斗
争经历,他们对革命工作的热忱和他们在革命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党性,就
保证了他们在写正面人物的时候,有了坚实的基础,正面人物在作品中逐渐
有血有肉地成长起来,正说明我们的青年作者们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日益高
贵、成熟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其次,今天青年创造者的作品充满了有生活气息的、生动活泼的语言。
搜集、选择、运用人民生活中的语言是极其辛勤的劳动。我们年轻的作者们
已经开始懂得掌握语言的特色,已经习惯于这种艰巨的劳动了。在大多数作
品里,罗列一些无性格、不真实、空洞、琐碎的语言的习惯已经逐渐得到改
正了。在剧本的对话里,我们已经可以亲切地感到人们的声音笑貌,有些是
那些活泼如生,神气十足,使人闭起眼来,仿佛就活在面前。

然而我还想谈几句关于写作的话,正因为在这些成千上万的新的青年人
的作品当中,也有一些作品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文艺作品的完美是古往今
来多少大艺术家们竭尽心力,用不可想象的巨大劳动换来的。在今日中国的
文艺作品当中,正如同读者屡次反映给我们的要求,提高写作的水平是我们
文艺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我们的作品还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对我们文艺工作来说,犯了
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就是“罪过”。公式化概念化的造成有时因为自
己的懒惰或者偷巧,有时也许因为作者自己的不勇敢,看见了真实的事物却
缺少足够的勇气打破写作上现成的公式,作活生生的描写。我们当中确实有
这样的人,他在写的时候也觉得写得不够真实,但是由于上述的几种原因,
他会想,“这毛病不大,顶多是公式化而已,但是如果独创呢,也许会创出


错误来。”因此便走上刻板,十分不感动人的写作道路上去。独创性是异常
可贵的东西,但是作品中有它的独创性并不是说可以推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世界观和生活中必然的规律,更不是说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忘记今日生活里人
民群众在思想、政治和道德上的一致性。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谁都知道,
是不真实的描写。公式化概念化给予我们最大的厌恶是违背了生活的规律,
是一些不肯深人生活,不肯切实掌握毛泽东文艺方针的人们才造出来的东
西。如何能够打破公式化概念化的写作现象呢?除了应该不惜用大量的劳动
使自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事物外,更需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修养,能够深入地分析这些千变万化,极其复杂的生活中的真实。

有些观众告诉我:“我们经常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问题,为什么你们
在舞台上还和我们一模一样地开会,讨论问题呢?”一个作家应该比一般的
人对生活懂得多,看得深,但是有时,我们从舞台上看见的仅仅是生活中一
般人所看见的,我们感觉不到作者从生活的斗争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尖锐而深
刻的思想。我们的舞台上以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精神为内容,同时能激动人心,
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东西还不够多。共产主义的道德和情感应该是永远歌颂
不完的主题,但是有些入脚下却还拴着一个绊脚石,那就是简易而行的,提
笔就来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写作方法,这是我们为了中国文艺的远大前途,继
续要努力克服的障碍。

我时常觉得在我们脑子里,装了许多文学写作上的教条,比如:语言应
该丰富、生动,人物应该鲜明、深刻,作品是深刻的人物形象支撑起来的。。
等等。这类话本身不错,也有它一定的提醒作用,但是毕竟这还是条文规矩
之类的东西,认真说,对作家们,这些条文是用处不大的。除了坚持地用巨
大劳动认识生活,刻苦写作以外,我想比较对我们有直接用处的是我们脑子
里活生生的文学典范,我指的是中外古今——包括“五四”以来和解放以后
的———切伟大作家所刻画的那些千千万万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社主
义的经典著作里面所描写的那些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应该经常活在我们的脑
子里,像多年和自己一同战斗着的战友们那样熟悉。这些人物将会给我们一
些思想感情上的启发,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完美的形象给予我们在创造人物
上的标准。自然,经典著作中还给我们其他文学因素的标准,比如,语言,
结构,风格等等。这些标准会使我们具体地体会到什么是深刻的,什么是有
内容的。

这些活生生的典范我们愈熟悉,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就愈会感觉它们给予
我们的无限的好处,它们会经常地提醒你,你所写的哪一句是好的,哪一句
是不好的。我们逐渐会感到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尺度,而这种尺度比文学
规范这类书里所写的“深刻”,“自然”,“真实”,“优美”,“朴素”。。
等等名同给我们更大更切实的帮助。中国有一句老话:“大匠给予人规矩,
不能予人巧”。“巧”大概指的是才能吧,也许指一切创造中难以言传的千
变万化的传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能力吧。无论如何,创作中的“巧”是大有别
于刻板的“规矩”;它是需要学习写作的人自己从许多源泉中——譬如,深
人生活,思索,探讨,学习“大匠”们创作中的“巧”妙之处——在艰苦的
劳动的过程里心领神会逐渐得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完全熟悉了这些伟大的活
生生的典范,我们将体会到这个“巧”字具体的是怎样讲。伟大作家的才能
无疑问地会启发我们的。

我是一个写话剧的,我深深感觉到戏剧比起其他的文艺形式来,有它独


特的限制。这种限制使我知道戏剧究竟不同于小说、散文,它的容量是有限
的,但是它同样的可以表现深刻的思想。我们当中有这样的作者,他企图在
一出戏里表现出很多的思想,时常把主题弄得过分复杂,人物、故事也因而
要排得很多。舞台上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常常使观众眼花综乱,忙不过来,
对戏里一个一个的思想和问题不能有一点从容的心情好好地接受。戏演完
了,观众感觉到:“我受了一场很大的教育。”但是,谁也说不明白他自己
究竟得到了什么。

有时我们对主题的选择太轻易,仿佛别人随便告诉我们一件动人的事
情,我们就可以立刻从中想出一个主题来加以发展。有时甚至于弄得更简单,
先找着了一个巨大的思想,便搜集许多事情附加上去,很快地演化成为一个
作品。事实上,确实有些好的作品的开始是大致经过这个路子,所以我并不
是说这样开始就一定是错问题是在我们对于主题和现实关系的认识。主题永
远不能像一个招贴,能粘在现实上面的。每一个戏的主题都有它的独特性,
那是根据那个戏的具体发生的内容而发展出来的。主题是个有生命的东西,
它是从我们所十分熟悉的,并且日夜思考着的现实的土壤里生出来的。它是
灵魂。一个人有胖有瘦,有好有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极特定的思想面貌。
主题的深刻性往往在于它准确地反映出我们在戏里表现的真实,正如同一个
人的思想面貌比他的鼻子、眼睛或者习惯、癖性更能说明他的特征似的。

我觉得在我们写戏的时候,第一,不要在一个戏里塞进太多的主题,弄
得头绪纷繁,无从理会。第二,要在创作的工作中,即深人生活和对生活进
行深入思考的过程里,让主题从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事件里
逐渐有机地长出来。不要匆匆忙忙抓住了一个主题就写,并且扼住它,不许
它生长变化。

一开始先写些独幕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近产生许多优秀的独幕剧
本,主题鲜明,戏里有足够的地方借性格、故事合理的发展,反复引申、发
挥主题的深刻性,使作者的意图很有力地传达到观众的心里,这是很大的优
点。在戏剧的创作里懂得如何集中火力,射中一个目标,就会省下了一些不
必要的人物,多余的片段、场景,也可以使观众的精神更注意你所要说的东
西。

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就要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