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老子智慧校正"厚黑学"-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上一讲谈了人际交往中的“善”的问题,这一讲我们来讨论相反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厚黑学”问题。这厚黑学到底行不行,要不要,我们也用老子的智慧来剖视一二。
什么是“厚黑学”
现在一些人群很重视人际交往,有的人为了升官,为了发财,为了其它种种目的在钻研人际交往之道,但是又不是正儿八经地研究学习正道,而是喜欢“厚黑学”等,但是也不是真正地了解“厚黑学”,因此反而走了邪道,不仅没有利,反而对人有害。
那么什么是“厚黑学”呢?
“厚黑学”是李宗吾先生(1879-1944)提出来的。他是四川富顺人。早年进成都高等学堂学习数理,曾经加入过同盟会。民国初年,担任过省审计院的科长、官产清理处的处长,后来又做过富顺县中、绵阳省中的校长以及省里的督学和四川大学的教授。
1912年,32岁的李宗吾在成都《公论日报》发表“厚黑学”,引起轰动。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这一著作,还在再版重印,还是很畅销。
“厚黑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处世处事处理人际关系脸皮要厚、心要黑,一个是“厚”,一个是“黑”,再加上个“学”,那就是“厚黑学”了。
比如李宗吾分析曹操说,三国的英雄,首推曹操,他的成功,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了吕伯奢,杀了孔融,又杀了杨修,再杀了董承、伏完,还杀了皇后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黑真是达到了极点。李宗吾说“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再比如他分析刘备,他的特长是“全在于脸皮厚”;刘备依靠曹操,依靠吕布,依靠孙权,依靠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平生善于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李宗吾说:刘备和曹操,可以称为双绝。当看到他们煮酒论英雄时,一个心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两人相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位人物,卑卑不足道了,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再比如刘邦的成功,则是得力于他的“厚黑兼全”。如此等等,据说把“厚黑学”学深学透了,就能“混”出个人样来,这样才能“混”出个人生成功来。
李宗吾的“厚黑学”发表后,有人就指责这种学问是教唆。李宗吾有个自辩:他的“厚黑学”是“为了讽刺社会,让那些污吏劣绅”不敢“做出狼心狗肺事情”;是“基于厚黑哲理,来改良政治经济外交与大学制等等”。比如“日本以厚字来,我以黑字应之;日本以黑字来,我以厚字应之”,这叫“厚黑救国”。
因此,我想,读李宗吾的《厚黑学》要整体地去把握它,要有分析,有批判,有主心骨,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要了解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作者的写作心态以及他的理念指向。我们不要一看就学习在交际中要脸皮厚、心要黑,还有,可以加上去的,比如“手要辣”、“无毒不丈夫”等等啊!比如,李宗吾就说:“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这就是不能忽略的观点,还有他的有些出发点以及其学理的解说,也不是全无道理的。
我在这里不去整体分析评价李宗吾的《厚黑学》这本书,比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这样简单吗?真的像李宗吾先生说的“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一部廿四史中的英雄豪杰,其成功秘诀,不外面厚心黑四个字”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历史学成了什么“学”了?我们的历史学家又成了什么“家”了?
然而有一些人对于“厚黑学”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地去学、去搞那套“厚黑学”,而且只是从表面上去学脸皮厚、心黑,用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从这方面来校正一番。
比如现在常见媒体报导,目前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现象,不少干部认为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健全,对于正当晋升缺乏安全感,因此有许多怪现象,有迷信风水、官运,热衷于研究“厚黑学”等升官秘笈的,有费尽心机编织关系网的等。还有那些商家也有在研究“厚黑学”的,目的就是多赚些黑心钱。
这些情况,大家都听得不少了,因此我们要用《老子》的智慧来解析一下,惊醒一下世人。
一个历史典型
要说袁世凯,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窃国大盗,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可以说是一个绝妙的“厚黑学”典型。
他能够从河南项城袁家寨的一个无赖恶少一步一步混到“大总统”、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如果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一套本领,那可能吗?袁世凯如果从“厚黑学”上来说,那么他应当是顶尖“高手”了。
袁世凯从小不好好读书,但是他先跟随在南京做官的继父袁保庆,后来又跟从到北京做官的堂叔袁保恒,从他们那里听到学到不少做官、贪污腐败的本领,学到了官场的“厚黑学”,这就启了蒙,进了门了。
后来袁世凯从了军,并且跟随淮军统领吴长庆到了朝鲜。为了整肃军纪,更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袁世凯用自己的权力曾经把抢老百姓鸡鸭的几个士兵杀了。人人都震惊他的心狠手辣!
后来为了向上爬,他又投靠淮军头子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投其所好,溜须拍马。后来又为了往上爬,又投靠荣禄,他惯于不断找靠山,换靠山。
据说北洋军除了袁世凯以外,谁都无法驾驭。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他很会看风使舵处理人际关系,他又会面厚、心黑、手辣地处理人际关系。他是从天津附近的新农镇“小站练兵”后发迹,并飞黄腾达的,最后做到“大总统”。他把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办法研究得很透很透。他特别懂得投其所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小恩小惠、威胁利诱等等交际之道、驭人之道。
你看他,攀上李鸿章、攀上荣禄,后来又投机变法,参加强学会,还称康有为为“大哥”。当时有慈禧一派的“后党”,又有光绪一派的“帝党”,袁世凯兼顾两处的交往,脚踩两条船。到后来他背叛了出卖了康有为那些同党,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其实袁世凯还不仅脚踩两条船,还和洋人拉好关系,作为自己的后台。袁世凯能上上下下“处理好”关系。我们再来粗粗地梳理一下。
首先,他能“处理好”与慈禧以及高官的高层关系。比如就在慈禧太后逃亡之中,袁世凯还给她送去20万两白银和大批绸缎食物,孝敬西太后。荣禄死后,他又高攀庆亲王,第一次出手就是一张10万两的银票,后来每个月给他送银票,因此他要办什么事情,只要对庆亲王一说,没有办不成的。
其次,他能“处理好”与他手下一些重要将领的关系。比如他对于“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以及曹锟、张作霖的关系处理等都有一套办法。袁世凯的女儿曾经回忆,当时任师长的张作霖从东北到京城来谒见袁世凯,那时袁世凯的办公室里陈列着四块打簧金表。在谈话中间,袁世凯发现张作霖老是去注视离他身边很近的这四块打簧金表。袁世凯一看,心领神会,马上就送给了张作霖。这仅是一个细节,但是可以想到袁世凯的作为。
还有袁世凯为了控制冯国璋,就把自己的女家庭教师介绍给他。冯国璋与这位家庭教师结婚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这位夫人密报给袁世凯,冯国璋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冯国璋有个绰号叫“糊涂将军”,一点也没有委屈他。
再次,袁世凯能“处理好”与最底层的军队士兵的关系。一是谁不听他命令的就杀谁,谁当逃兵的抓回来以后就集合全体官兵当场杀头。二是谁听话,有功就赏官,奖钱。
每天早上出操,长官问:“咱们吃谁的饭?”
士兵齐声喊叫:“吃袁宫保(世凯)的饭!”
长官又问:“咱们应当替谁出力?”
士兵又齐声喊叫:“替袁宫保出力!”
据说在北洋军各营盘里供养着他的长生牌位,在相当于现在的每个班里,都供有他的肖像,朝夕焚香跪拜。所以士兵“但知道有袁宫保,而不知有朝廷”。
袁世凯的人际关系处理,如果和“厚黑学”一对照,那真是对上谱了,而且做到了极致。他用人际关系的“厚黑学”爬上了“大总统”的宝座。
但是袁世凯的“厚黑学”并不能蒙骗天下所有的人,当他面对真正的善人时就行不通了。比如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他还想用这种拉拢人、驾驭人的“厚黑学”去笼络当时很有威望的宋教仁。
袁世凯有一天看到来访的在唐绍仪内阁担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穿着的是旧西装。袁世凯很敏感,马上注意到这一细节,他问:“你的衣服穿了多少年啦?”
宋教仁不在意地说:“还是当学生时买的,已经有十几年了吧。”
袁世凯果然厉害,他派人暗中量到了宋教仁的体型尺码,暗中给宋教仁定做了一套西装,送给宋教仁,真的非常合身。袁世凯还送给宋教仁一本交通银行的五十万元的支票,由他日常使用。结果宋教仁也很厉害,他把西装留下了,把五十万元退还去,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对于你的衣服的赠送,铭感肺腑。这是长者的赐给,我不敢推辞。只是你惠赠的五十万元,我实在不敢接受。我将来退居下来,边耕种边读书,有钱也没有什么用处。原来的支票完璧奉还,希望你谅解。
宋教仁不吃袁世凯的那一套,袁世凯碰了钉子。袁世凯看到宋教仁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操守,软硬兼施都行不通的人,一旦当上了内阁总理那就麻烦了。于是袁世凯的下一步选择,必定会在脸皮厚、心里黑这条“厚黑学”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结果就是这样,大家知道,最后宋教仁被刺杀了。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说明袁世凯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狠手辣。他把刺杀宋教仁的任务交给警察头子赵秉钧,又由赵找到上海大流氓应桂馨,又由兵痞武士英去刺杀。后来内幕暴露出来后,袁世凯为了灭口,先派人毒死了武士英,又再次灭口暗杀了应桂馨,后来第三次灭口是对赵秉钧的。赵秉钧突然“食物中毒”,七窍流血而死。大家看看,袁世凯就这么厚黑狠毒!
但是袁世凯玩弄的“厚黑学”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全国人民明白真相后,也看清了袁世凯的狰狞面目,于是有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云南护国军起义等反袁倒袁的运动。最后在众叛亲离中,结束了他的“厚黑学”的人生。
袁世凯用人际关系的“厚黑学”爬上了“大总统”的宝座,还想做皇帝。但是,这样的“厚黑学”的高手,最后怎样了?还不是失败了,成为了不齿于人类的“窃国大盗”?
为什么?因为正如老子说的,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什么是善的,也知道什么是不善的。不善的人最后,有不善之报。结果大家都知道,一折“称帝丑剧”、一场“皇帝美梦”使得袁世凯遗臭万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了。
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说,这没有科学道理。其实,这里有道理,你作恶太多,你的对立面太多,你的敌人太多,人家不报复你吗?你还有好日子过吗?比如就讲一点,心理学家研究作恶的人,他有种负罪感,日子不好过。
我们来分析,像袁世凯每天这样处心积虑地作恶,害别人,骗别人,心里绷得紧紧的。特别到后来,全国一片讨袁声,自己的后院也起火了。他自己也知道手上沾满了鲜血,在倒行逆施。他恐惧、害怕,神经质、心理扭曲,惊慌失措、心神不定,忧心忡忡、晚上失眠。比如他听到街上喊着卖“元宵”,触痛了他的神经,认为是“袁消”,于是下令,不准叫元宵,要叫汤圆。他白天喜怒无常,晚上睡觉,听到一点点老鼠的声音,就闹着说有刺客。最后就在这样极度的情绪漩涡中一命呜呼了!
对“厚黑学”说“不”
看了袁世凯的人际交往,我们会想起来,有句关于人际交往中“善”的名言,是我们百姓最熟悉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历史悠久了,是《周易·坤》里的话。余庆,就是先代遗留下来的恩泽。意思是,多行善举使得这样的人家的后代必有福分。你看“行善”多好!还有一句话是对着说的,不过不太普及,那就是针对“积善余庆”反过来说,就是“积恶余殃”,积恶会给后代留下祸殃。
《周易》之后,老子又提倡了那么多的关于“善”的理念,我们可以感觉到,《老子》的理念也是从中华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中一路下来的,而且又是光大拓展了。
《老子》之后还有许多关于善的理念,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是从佛经《璎珞经》上来的。这也教导大家要善。
一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大都知道这样的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会报。”中华民族善的理念一直在传承着。大家还往往用这样的话来观察一些人生中的因果关系。这就是善的理念有深厚的历史血脉,断不了,也不能断!
我们再回过来看《老子》,通过前面的讲座已经知道在短短的五千言的《老子》中,老子常常讲“善”,讲“慈”,阐扬“善”、“慈”的理念,指点人们在交往中的“善的智慧链”,还向人们指出“上善若水”的高境界。
他是要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做善人,做慈爱之人,做上善之人,走这样的“道”,要做一个这样的得道的人。他要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境界,人生的境界。《老子》是对“厚黑学”说“不”的。
历史上曾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