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水浒乱弹 >

第5部分

水浒乱弹-第5部分

小说: 水浒乱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停滞的,并不足取;但N过大,英雄主宰历史,操纵群众,独享利益,是更需要警惕独裁集权社会,一个理想的公平民主社会应当是N值控制适当的社会。不过,别追问如何确定N取值,怎样控制,这超出了在下的能力,因为区区在下不过一俗人,就是说仅一李鬼而已。        
水浒乱弹之“失陷高唐州”    
  这一回,在下想说说柴进这个人。 
  若论及落草前在主流社会中的地位和等级,梁山上大约没有比柴进更显赫,更尊贵的了,因为赵宋的江山得自柴家,而柴进正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可惜的是,也因为这一层关系,柴进不可能有机会跻身政界,加官进爵,或至少混个一官半职,所以其显赫尊贵与权势无关,无非享受政府的优厚待遇,吃祖上的恩萌罢了。 
  仕途无望的的柴进“门招天下客”,和宋江一样走下层路线,也是一个行惠的社会活动家,与黑道关系密切,往来频繁,那梁山更是从王伦开始就与柴进有非比一般的关系。 
  不妨将柴进与宋江作个对比,按说以柴进的家世、财富和地位,哪一样都是身为小吏的宋江无法比拟的,说到急人之困仗义疏财亦不在宋江之下,可作为社会活动家,柴进的知名度和成就却远远不及宋江,这又是怎么回事?这是由屁股决定的,柴进是名门望族,社会阅历不深,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贵族气息,和在社会下层混迹的宋江不同,“江湖”不是柴进的生存环境,而是叶公画在壁上的龙。 
  不妨归纳一下:其一,柴进无知人之明,乏识人眼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怠慢武松了。武松在柴进府上养病的时候还不是一个打虎英雄,仅仅一般的江湖流浪汉而已,虽被柴进收留,却只能在走廊上烤火,柴进因何不喜武松?《水浒》说了,“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後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这就难怪柴进虽然“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却连一个得力之人都没有。 
  其二,柴进驭人无方,威望甚低。当初款待林冲的时候,他的枪棒教练洪教头到来,“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恭恭敬敬地参见,而这位教头“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更出言指责柴进:“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只这副反客为主,骄横跋扈的令人生厌模样就可知柴进平日的软弱可欺了。而柴进怂恿二人比武,其中的一个动机也是“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要借助于客人之手管教自己的教练,这柴进也着实可怜。 
  其三,拘于法理,不越雷池。柴进纵然与黑道打得火热,却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就立场而言从未站到草莽们一边。虽然他曾对宋江夸口说:“既到敝庄,俱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那不过是仗着丹书铁券,不会有身家性命的危险。而且,柴进收留在逃罪犯一般都不会太长久(时间一长不免泄露,呵呵),若真要身边发生的大案,比如林冲杀死陆虞候等三人,火烧草料场一案,“官司追捕甚紧,排家搜捉”。柴进也就只能表态“且住几时,却再商量”,林冲一开口辞行随即安排去处,赶紧打发走了。在柴进府上大概宋江待的时间最久,这也是因为郓城距离较远,宋江的案情也不算太严重而已。 
  西谚曰:“三代出贵族”,但中国不同,是“富不过三代”。论及义气这个最为江湖看重的环节,柴进或者连朱仝也比不上,其他诸如眼光、手段、谋略、厚黑、算计等等,柴进这位贵公子亦全不在行,跟宋江更是不在一个档次。柴进不像宋江那样怀有跻身上层,“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之志,他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注定了他难以成为黑道大孽或者造反首领,广交天下英雄,仅仅是他百无聊赖的贵族生涯中的一点刺激和点缀。 
  当强行坼迁的事居然也落到了柴进头上时,他犹在希望:“我家放著有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著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 反倒是李逵看得更明白:“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就不乱了!”有意思的是,柴进勾结黑道,窝藏包庇罪犯均能逍遥法外,却因为叔叔的房产问题而身陷囹圄。这不能全怪李逵鲁莽,因为“柴皇城被他打伤,呕气死了,又来占他房屋;又喝叫打柴大官人;便是活佛,也忍不得!” 即使李逵不曾出手,柴进一样可能被随便诬陷一个罪名关押,想从皇帝那儿讨得公道是休想。 
  尽管有先祖的丹书铁券,丧失了政治权利的柴家走向衰败,沦为新兴权贵的欺压对象和牺牲品是在所难免的事。那个过时了的优待特旨对实权派甚至连一点威慑作用都没有。“这厮正是胡说!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这就是权贵的回答。权大于法是集权社会的真理,昔日的荣耀不足为凭。失陷高唐州的可怜贵公子柴进却连这个也没搞明白。        
水浒乱弹之“误失小衙内”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泊,无论三教九流,王公草莽,无问亲疏,不分贵贱,来者皆是同甘苦共患难的手足弟兄。对饱受权势为尊的主流社会欺压迫害的江湖豪杰、落魄官吏士绅而言,这实乃是一个理想的公平社会,简直可比作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然而,这天堂并非人人都愿意接受,也有并不想进去的。比如朱仝就是其中的一个。 
  被“赚”上梁山的当然并非只朱仝一人,往前有秦明,往后还有徐宁和卢俊义,赚秦明和徐宁上山多少有些军事上的考虑,赚卢俊义上山则是政治上的需要(这放到以后再讨论),但朱仝就比较特殊一点了,一则他曾私放过晁盖、宋江,可算梁山的恩人;二则梁山人才济济,类似朱仝这样的人很多,也就是说,并非如徐宁那样为梁山所急需,三则朱仝不是也不会成为对梁山构成威胁的人物(像清风寨时的秦明);更重要的,朱仝尽管当时是待罪之身,本人根本没有丝毫上山入伙的意愿。 
  说宋江、吴用此举是恩将仇报或许有些过了,因为他们也是出自好意,一方面想为山寨网罗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报恩。山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但对朱仝的遭遇却跌落至谷底,为雷横顶罪被发配沧州,堂堂一条好汉竟然沦为了保姆,这有些让宋江等看不过去了,遂动了接朱仝上山共享富贵的念头既然是为了朱仝好,那就不管他是不是情愿了。当初为免纵虎归山,逼秦明至绝路,以“仁义”著称的宋江曾经做过惨无人道的屠戮之举,“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烧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亦间接杀了秦明全家。那么说来,如果只需要杀一个不相干的儿童就可以绝了朱仝的归路,让他感到天下虽大却唯有梁山才去得,则成本如此之低,做起来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逼上梁山”的好汉们有多种类型,类似朱仝这样被自己人陷害,怀着无奈和悲苦之情不得不行的,大约在108个之中也就他和秦明两个了。更何况,朱仝还有个心结,他和那个唤作“小衙内”的孩子已经建立起了感情,为此非要和李逵誓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甚至宣称:“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这迫使李逵反而回不得山寨,要“待半年三个月,等他性定,来取你还山。”当然,到后来朱仝是不是 “性定”,终于省悟到还是待在梁山泊更消遥自在,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水浒》并未交待。 
  假如朱仝仍在郓城当派出所长,不曾沦为囚犯,宋江或许未必会兴起这样的念头,问题在于朱仝落魄失意之后,宋江是不是就有权利或者有义务去“解放”他,带给他自由? 
  在下有个刚念书的孩子,每次孩子不用功或淘气的时候,在下不免会严加呵斥训导,事后则补上一句:“我这是为了你好”。但如果在下把这一简单的经验事实无条件地予以放大,并放之于集体和社会之后,会产生这样一种假定,即其他人都是不通世事的孩子,或受人蒙蔽的傻瓜,需要如在下这样掌握了真理,有智慧有头脑的大人去教育或帮助,把他们从盲目之中解放出来,明白真正的利益和目标何在,当然了,也有必要将他们未做到的或不情愿做的以纪律、规矩的形式强加到他们身上,否则便是任其堕落、无知和失去自由。再推而广之,在下更有义务为人类的自由幸福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样一来,在下不免陷于迷惑之中,不知道如此下去自己会成为先知、领袖还是疯子?当然最后一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不过假如在下乃是一个总统、主席甚么的,有权力亦有机会进行实践,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强加于人的话,那又会如何呢?呵呵,不需要再推下去了,古今中外事例已经多得没法统计了。 
  朱仝被剥夺的不仅仅是归路,还有他的意愿、情感和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哪怕他最后觉得“此间乐,不思蜀”,只能说明他习惯过来了,被成功改造了。因为他的生活及抉择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外在力量所决定,不是出自自己选择而是他人意志。古今的政治理念无不以自由平等为最高目标,却又无不演变成以自由的名义行“必要的”压制。在下想来,或许人间本无自由,只有对自由“干预到何种程度”之别吧。        
水浒乱弹之“曾头市中箭”    
  梁山形势大好,渐入佳境,可有一个理当最感欣慰的人却陷于郁闷之中。这人当然是山寨之主晁盖了。因为事无大小都是由副统帅宋江一手搞定的,无论梁山的制度、规划、出征,以及威名获得均出自宋江,与晁盖没有直接关系,宋江鞭梢一指,众弟兄蹈死不顾,山寨内外早已只知有宋,不知有晁。宋江才是事实上的第一把手,晁盖则差不多成了供在山上的一尊泥菩萨,仅仅享受一点香火供奉而已。 
  终于有那么一天,一直稀里糊涂的晁盖忽然“大怒”,他按耐不住,要亲自出马重建威名,夺回正在丧失的领袖地位。 
  事情的起因为曾头市夺走了段景住欲献上梁山的一匹千里马,更耐人寻味的是,那马是献给宋江而不是晁盖的,“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然而,这一回晁盖终于觉得脸上挂不住了,也省悟到了他在梁山上的实际地位。出征前晁盖对宋江说:“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晁盖终于明白了,他虽然拥有权力的标志和形式,宋江才占据了权力的实质,才是梁山实际上的真正领袖,所以晁盖说“我今替你走一遭”而不是说“我必得亲自走一遭”,正是对此中现实的猛省和无奈认可,二是晁盖无心也不愿就此放弃,“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则暗示以后我俩得轮流出马才行,权力和荣耀不能全让你一个人独占了。 
  出兵曾头市的二十个晁盖亲点头领也有些意味。林冲、刘唐、三阮、白胜、杜迁、宋万都是梁山的旧部,呼延灼、徐宁归降不久,连同杨雄、石秀、孙立等也均还非宋江嫡系,黄信、燕顺、邓飞、欧鹏虽是由宋江、花荣带上山的,但三打祝家庄以后就不很受重视了。大致上可以说,这二十个头领除张横可能只算是拉拢对象之外,其他都是晁盖心目中重建自己的威望势力,和宋江分庭抗礼,进行权力对峙的班底。只可惜吴用已被拉拢,公孙胜不关心政治,省悟太迟的晁盖已经失去核心决策层的支持了。 
  攻打曾头市一役中,晁盖表现的极为急躁,多次“大怒”,这是由于他太急于重新扬名立威,急于重掌实际权力的心态使然,而这就让他适得其反,不仅立威不成,反中敌计,落得中箭败亡的下场。 
  从晁盖的个性看,他和宋江不同,当非热衷于权力的谋略者,亦不曾怀有什么样的政治理想和宏图大志,只是一个守规则讲道义的草莽英雄或造反首领而已,并不具备领袖素质和政治家视野。权力意志淡泊的晁盖在不知不觉中大权旁落,威信流失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即使没有宋江出现,没准吴用也会窥觑其头把交椅的,一个领袖需要如宋江那样具有多重人格,“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马基雅维里语)。即使晁盖真的打下了曾头市,已落下风的他一样会在与宋江的权力争夺中败下阵来,还会败得很惨,因为他心不够狠,手不够毒。宋江可以为身后名而毒杀对自己最忠实的李逵,晁盖做得到为地位的动摇和潜在的威胁除去看起来忠心耿耿的宋江吗? 
  晁盖在弥留之际,终于没有把权力移交宋江。“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一句“莫怪我说”意味深长,意思是:“抱歉,我改主意了,权力不能交给你。” 因为有本事“捉得射死我”的人无论是谁都肯定不会是宋江。其实山寨第一人的位置早就为宋江占据,在攻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就已经明白过来了,但他并不甘心,对权力的渴望往往是在即将或业已失去之际才会强烈眷恋,所以他欲用新的接班人来制约住宋江的权力,那也正是他原本想做的事。 
  这不是出于对宋江的怨恨,也不是担心宋江能力不济或把梁山带往另外的方向(晁盖本无政治上的志向),而是临终前的晁盖忽然想明白了一个名利场上的真理,再套句马基雅维里的名言来诠释,就是:“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晁盖的遗嘱是他权力意志和政治谋略的苏醒,可惜这来得有些迟了。        
水浒乱弹之“活捉史文恭”    
  在下有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