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神韵"(下) -王 毅-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找到了我的生命意义,找到了我认为最适当的我人生存在的那个天地。归隐二十多年,他并不是对时事根本不关心的。他还有这种“猛志固常在”,借用古代神话人物来表达自己那种对社会不能忘怀,想有所作为。他心理意识的某一个方面,他还是有这个的。鲁迅先生提示了我们这一点,但是我觉得凭心而论,陶渊明的基本状态,还是自由而恬静的。我们不必把鲁迅先生揭示出来的这一面,说成是陶渊明心态的基本方面,我觉得那样讲也违背了鲁迅先生的本意。人本来就是多面体,陶渊明不是彻头彻尾的隐士,他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一面。但是就他的基本状况来讲,还是自由而恬静的。因为他诗作的主题,他绝大部分作品表达的是这么一种心理状态。这么一种人生状态,所以陶渊明的诗歌,后来就成为大量的诗人、理论家、批评家所评说的对象。光是在唐代诗人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他的,就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这些都是唐代非常好的诗人。他们都在学陶渊明,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陶渊明的诗歌,那么一种在宇宙、自然、山水韵律之中去感受生命之隽永。这个东西所以谁都可以被他所触动,包括那些对审美并不太重视的宋代的理学家们,也喜欢陶渊明。这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我们从玄学作为一种哲学一路讲过来,它对美学的一种影响,以及玄学本身体现在玄言诗,然后这种玄言诗又转化成为山水诗,山水诗中的几位代表诗人,最后归结为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足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陶渊明,这么一位大诗人身上。
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这么说,魏晋神韵就来自魏晋名士,没有魏晋名士就没有魏晋神韵,真名士自风流。魏晋名士从他们的人到他们的文,像王教授刚才讲到的有气、有味、有韵、有致、有神等等。他们那种旷达的、豪放的、自由的这么一种人生况味,还是我们今人多少所欠缺的。如果魏晋风度、魏晋神韵真的像嵇康的《广陵散》一样,成为了遥远的绝响,那该是多么可惜。最后让我们感谢王教授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