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给企业主管101条忠告 >

第14部分

给企业主管101条忠告-第14部分

小说: 给企业主管101条忠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依靠没有了,那些仇恨积压已久的旧贵族们再也按捺不住复仇之心,立即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无处可逃,情急无奈,一下子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他估计那些旧贵族们投鼠忌器,一定不敢再对他施行攻击的,如果伤害了国君的尸体,那可是灭族的大罪。可那些疯狂的贵族早已失去了理智,什么也顾不上了,乱箭齐发,国君的尸体并没有帮吴起的忙。吴起的变法触犯了整个楚国上层统治集团的利益,只要这个集团还存在,他的悲剧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

  从处理官场的人际关系来说,吴起的遭遇也有一个可以吸取的重要的经验教训。吴起以为,有了楚悼王这样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他便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胆地去干他所想干的一切,而对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在政治舞台上,在官场上,没有永远不倒的靠山,像楚悼王这样地位的人,你将他作为一个孤注,将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有朝一日,他两眼一闭,呜呼哀哉了,你该怎么办呢?

  做人的艺术,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只在一棵树上上吊,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秦国时,吴起的悲剧又在商鞅的身上重演了。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便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声明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事小而赏重,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谁也没有干。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汉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搬了过去,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说话是算数的。接着便颁布了他的变法命令。

  颁行了一年多,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便想拿太子开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结果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鄙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商鞅奠定的基础。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他一继位,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

  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灭族。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鞅其人,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他的变法政策,为秦孝公以后几代秦国的国君(包括处死了他的惠文王)所信守,秦国因之而强大。

  但他长于谋国,拙于做人,他却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得罪呢?熟谙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老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观三,这样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商鞅却一步把棋走绝,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业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却是个失败者。 


40.打杂是磨练之道
  在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中,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挫折和磨难,正因为这些挫折和磨难,为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铺垫。

  有一个年轻人,新到民营企业上班,本来招聘时,和人力资源部、老板都谈好了,做销售总监,负责全盘的销售。而上班后,老板安排他暂时做总监助理,每天负责搜集报表、通知会议等杂事,总监由老板暂时代理。于是他就配合老板,拿着总监的工资,做助理的工作。直到三个月以后,和老板长谈了对公司的目标和计划的看法,才坐到总监的位置上,不禁长嘘了一口气。

  在这三个月期间,他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产生过很多想法。在民营企业中,把高能力的人低标准使用,看他表现实际的能力,然后再给相应的职位,这是很常见的举动。千万别想应聘什么,就得到什么。老板往往是先让你进来,等你没有了退路再提要求。更普遍的是,招聘来的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的都从最基层做起,或放在市场上,让他们自由竞争,然后选择优秀的人,为企业所用。

  其实对企业人来说,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打杂的事没人喜欢做,但在企业,打杂是难免的。老板喜欢让新进人员做杂事,有的精英就受不了了。于是造反或跳槽。其实想开一点,老板规定你从擦桌子、扫地开始,就是对你的磨练和考验,先磨掉你“大品牌职业经理”的傲气,也可以看到你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通过打杂,能让你更清楚地看企业,让你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以前商人入行,也要从学徒开始,要学三年以上,然后师傅才教真本事。这三年学徒,师傅要看你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要你从小事做起,培养你商人的品质。学徒期间什么都干,直到师傅认为满意了,心态调整好了,有强烈的求学欲望,这时候再教,不是顺理成章吗?这个时候,师傅的东西才体现出了价值。你刚来,他就巴巴地凑上去,就很容易被你看清了,很可能影响学习的效果。

  现在的老板也是一样。如果新人一上来就委以重任,不是对他很危险吗?损失的是老板呀。这样贸然用人,对员工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会降低你成功的可能。你在旁边打杂,边观察边揣摩,不是更容易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吗?坐到了位置上不就更从容吗?再说“吃人家饭就归人家管”,既然待遇不变,只是在考验你,在衡量你,让你适应岗位和公司,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连这个耐心都没有,那干脆走了算了。

  而且,对你来说,没有在高位上你的压力小一些,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总结一下,以前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收获?今后将怎样规划,可以对你更有帮助?多利用这个机会学习一下,也可以得到提升。

  所以,在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事业的低谷,在打杂的时候,不妨转个念头,心态平和了,才能为下一个高峰冲刺。 


41.做公司的灵魂人物
  主管应当善于让自己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中心。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多不见得好。可以做好例行工作的人很多,但在企业面临难关时,能有所贡献的人却非常少。而这种人,多半要在大事临头时,才能显示他们的价值。这时,单凭知识和经验并不够应付,更重要的是能够超越自己的利害得失,有‘舍命’以赴的气魄及洞察力。这才是真正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人。”这种人,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人物。

  人人都可凭平日积累的努力,成为这种灵魂人物。哪些人在公司里容易成为灵魂人物呢?

  IBM的最高行政顾问约翰·乔理认为,在任何机构里工作有成就的人都不会超出下面三类:开发人、执行人和协调人。在一个公司里,开发人的任务是开发新的产品,找到新的客户,从而扩展公司的业务并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执行人起着某种监督作用,比如说是公司的财务人员。这种人对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公司获得利润而不是损失。协调人来协调以上两类人的关系。让他们保持高效的和好的情绪。这一类人通常是管理人员。

  他还举例说:

  比如像IBM公司,只要公司投入运转,开发人就是那些新软件的发明人。执行人就是为了让全世界都了解这种新软件而做广告宣传的一类人员。协调人则是主管营销的副总裁。也许这种划分并不是那么科学,可是我们深信,了解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人会有莫大的好处。开发人在公司里如能尽量发挥,就可以尽快发展。执行人也可获得提升,但较前者慢。协调人看起来不那么幸运。但如果你干得出色,你也可获得晋升,因为前二者离不开你有效的协调工作。

  切记一点:什么都不是的人,要小心谨慎地过日子。在上司心中,公司有灵魂人物占据着大部分空间,这种人物最本质的一点,是他们对公司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而公司的存在与发展,更是上司日思夜想的事情。

  你是不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也表现在你如何对待公司人常见的做法跳槽上。这也是表明你对你的公司是否忠诚和信任的标志。

  “国际管理集团”的创始人马克·H·麦克科承认,在企业中想不断上升,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是你从一个公司跳入另外一个公司,这样螺旋可上升至顶点。对于那些精明、善交朋友、善于把在前一个公司所学到的本领在新公司中加以运用的人,这个途径可以考虑。这也是中国人常常提到的“跳槽”。另一个途径,是你在同一个公司内不断上升。这样,你几乎要终身伏案而做。实际上,对出类拔萃的管理人员来说,在大公司都有“快车道”。在大公司里,你几乎可以任意地随着公司的分部或区域性机构的变动而变动。这样,不管你是在潇洒地向上,还是拼搏地向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那么“跳”还是“不跳”呢?中国人毕竟刚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首先要排除一个误解:有些人认为只有那些总是“跳来跳去”的人才是最适应市场经济的,因为他们往往有雄心壮志,更富于冒险精神。

  马克先生指出这种想法的错误:业务中的许多决策都可能使你感到内疚,但对公司的忠诚终归是个不可少的美德。那些经常跳槽的人更富冒险精神的说法也要更正,也许他们也是在躲避风险,经常是,他们的馊点子快要败露时,他们跳槽了。在他们“光辉”的“跳史”中,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工作。

  但这并不是一概否定“跳”的正确性。有时候,你也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可是,千万不要盲目崇拜那些敢于跳槽的人,不要把他们当作英雄。

  与公司同行,你也能获得提升。上司更欣赏那些同舟共济的人。以跳槽来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是威胁上司的做法,未免过于轻浮,显然不是真英雄的本色。

  儒家文化中,更加注重与企业的感情。保持足够忠诚的人才能最后经过大浪淘沙显出真金本色。 


42.保持头脑镇定
  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形之下,保持着一个清楚的头脑;在人家失掉镇静时保持着镇静;在旁人都在做愚蠢可笑的事时,仍保持一个正确的判断。能够这样做的人,总是具有相当的稳定力,是一种平衡而能自制的人。

  容易头脑模糊的人,面临到突发事件,或一受到重大的压力,就要惊慌失措。这样的人是一个弱者,是不足付以重任的。

  在别人束手无策时知道怎样想办法的人,在别人混乱时仍然镇静的人,在大责任搁在肩上、大压力加在身上不会慌张混乱的人,才到处为人欢迎,为人重视。

  在各机关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其人在各方面的能力或许还不及别的职员,但反而会突然升上重要的位置。因为雇主的眼光,并不在意这个职员的“才华”,却注意着头脑清醒、理智健全、判断力正确的人。他最需要的是那种头脑清晰、实事求是,不但能空想,且能真正做事的人,所以他往往忽略那些大学毕业生、学者与天才。他知道,他的业务之安全、机关之柱石,就系于那些有正确的判断力、有健全的理智的职员。

  头脑清晰、精神平衡的人的特征,就是不因环境情形之变更而有所改变。金钱的损失、事业的失败、忧苦与艰难,都不足以破坏他的精神的平衡,因为他是有主见的。他也不会小有成功、小有顺利而傲慢自满起来。

  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之下,有一件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就是脚踏实地,即使跌倒也可立刻站起来,而不致失去平衡。我们应该在别人都慌张忙乱的时候,仍能镇定如常、思虑周详。这能给予我们以很大的力量,并在社会里占重要的地位,因为惟有头脑清楚的人,能在惊涛骇浪中平稳地驾驶船只的人,才是社会大众愿意付以重任、委以大事的人。动摇的人、犹豫的人、没有自信的人,临到难关就要倾跌、遇到灾害就要倒地的人,只是一个不经风雨的人,像年幼胆小的姑娘一样,只能在风平浪静之日驾驶扁舟。

  冰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失其恬静与平衡,真是我们的一个绝好榜样!不管狂风吹打得怎样厉害,不管巨浪冲击得怎样猛烈,它从不会动摇、从不会颠簸、从不会显出一丝受震荡的迹象,因为它的八分之七的巨大的体积,是没在水面之下。它的巨大的体积平稳地藏在海洋之中,非惊涛怒浪之势力所能及。这种水面下的巨大的隐藏力,这种伟大的“运动量”使得暴露在水面的一部分冰山,可以不畏任何风浪。

  精神的平衡,往往代表着“力量”,因为精神的平衡是精神和谐的结果。片面发展的头脑,不管其在某一特殊方面是怎样的发达,永远不会是平衡的头脑。一棵树木,假若将其全部的汁液,输送给仅仅一条巨枝,而使其他部分枯萎至死,它就决不能成为一棵繁茂的大树。

  理智健全、头脑清楚的人是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