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 >

第8部分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第8部分

小说: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谜,离不开国外中国观的反馈信息。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这类信息,为读者打
开了一个理解中国的新维度。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喻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美国革命的传奇是福吉谷。法国革命的
传奇是摧毁巴士底狱。俄国革命的传奇是攻占彼得格勒的冬宫。中国革命的
传奇则是中国红军的长征。

作者认为20 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
途的事件了。作者用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事件的始末及其深远影
响。他认为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多
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史记》

司马迁著,岳麓书社出版。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历史发展的一部总结性的记录,对这一长时期的整个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发展,作了概括而又详实的叙述。它不
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基础,而且是兼具异常丰富的思
想内容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更是一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的宝贵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

《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二部)

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原是《剑桥中国史》的第12 卷和第13 卷,由美国著名中国学专家、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编。本书叙述的是1912 年至1949 年期间中华民国的
历史,是国外学者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成果的结晶,不但为读者提供了广泛
的资料,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值得人们重视的历史研究的视角。

《美国扩张与发展史话》

[美]卡罗尔·卡尔金斯主编,王岱等译,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译自美国读者文摘出版社1975 年出版的《美国史话》一书,主要
讲述了美国领土扩张、经济发展以及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进程。其中
还涉及到一些美国在国外的战争。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美国的历史充满了
惊心动魄的故事,美国的人民体现了不断进取的精神,读者将从这里看到一
个与中国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家历史,并引发出自己的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册)

杜石然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其它事物一样,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
性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正是由过去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研究和了解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借鉴历史、温故知新
的作用。而这部书作为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通史,当会给读者许多教益。

(本部分提要书目由李咏梅、梁丽明、黄伟林撰写)


文艺美学

[综合导读]

文艺美学的书很广泛,它们包括那些研究文学、艺术和美的规律的书。
美学曾经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比较深奥。文学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们侧重
于从文学论著的角度来谈谈阅读问题,相信这样对读者会有举一反三的效
果。

爱文学的人很多,爱文学理论的人很少。

许多作家都公开地表示过对文学理论的不以为然。绝大多数文学读者则
视文学理论为无物。他们觉得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激动人心的抒情象征
已经足够,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枯燥无味的解释和评说。

这一切并不妨碍文学理论的存在,甚至不能阻止文学理论一天天的成长
壮大。

凡存在必合理。文学理论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我以为,文学理论至少满足了人类的一种理解欲望。人类的这种理解欲
望不仅仅停留在快乐感性的层面,它还努力向智慧理性的层面延伸。

文学早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存在。文学理论则要对这种存在作一番阐
释、分析、探究和评说。

人类有许多文学的读者,但也有一批乐于对文学的功能、内涵、形式结
构、方法类型进行思考的读者。这些读者在作这些思考的时候,自然会希望
读到有关这些思考的书。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上,文学理论的书已有许多。中国有《文心雕龙》、
《诗品》、《人间词话》,西方有《诗学》、《诗艺》、《艺术哲学》等等。
这些著作已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堪称本学科的权威之作。
阅读这些著作,对全面深入了解文学自然大有益处。

除了经典文学理论家撰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外,我觉得经典作家撰写的文
学理论著作尤其值得一读。英国小说家佛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德国诗人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前苏联作家巴
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乃至
中国诗人艾青的《诗论》、小说家王蒙的《当你拿起笔》、王安忆的《王安
忆小说讲稿》等都是特别能给人启发的文学理论书籍。这些著作的好处在于
作者既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又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它们讲述的文学理论,常
常显得更真切、更透彻、更合乎创作实际。

还应该指出的是,对文学理论著作的阅读,应该建立在阅读文学作品的
基础之上。有读作品的经验,才能有读理论的收获。只读理论,不读作品,
这种理论不可能在你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事实上,我们读文学理论著作,也
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世界中,文学作品显
然占据第一位的位置。

最后要补充的是,以上我们所说的文学理论,用的是狭义的文学理论概
念。广义地看,文学理论应该还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好的文学史可以作
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向导;好的文学批评则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
活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史著作培育的是我们的学养,我们
将获得丰富的经典知识;阅读文学批评启发的是我们的识见,使我们保持充
沛的创造活力。

(黄伟林)


[导读书目]

《谈文学》

朱光潜著,开明书店1946 年5 月第1 版,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

文学的特点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数学物理,有公式可依、定律
可循。因了这一特点,许多谈文学的书就容易流于玄虚,常常是洋洋万言,
给人模糊含混,难以捉摸的感觉。相比之下,朱光潜的《谈文学》,努力做
到“切实”二字,以求实的态度对待务虚的文学,确实把握了文学的脉搏,
感应了文学的律动,于文章得失,创作甘苦方面,道出了诸多内行的见解,
知音的心得。

比如,朱光潜特别强调文学的趣味。他认为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
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到的
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显而易见,朱光潜是把趣味问题作为文学的核心问
题来看待的。在他的心目中,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
趣味如此重要,又如此玄虚,那么,怎样才能习养而成呢?如果没有切实的
途径,所有关于趣味的谈话就显得轻浮飘渺,大而无当。所幸,朱光潜指引
了习养趣味的途径,他表示,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
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
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这是一条相当切实的途径,也是一条十分
正确的途径,它同时还表明文学趣味的养成仍然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在这里,
作者写作的求实态度和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尊重都体现出来了。

求实的态度和纯正的趣味使作者能超越人云亦云的局面,表达自己独到
的观点。批评界常有一种宽容的说法,即写作和欣赏各自独立,写作的平庸
并不妨碍欣赏的高雅,所谓手低而眼高。朱光潜却以自己的经验为据,指出
了这种说法的自欺欺人。他认为:你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写作的甘苦,对于
旁人的作品就难免有几分隔靴搔痒。很显著的美丑或许不难看出,而于作者
苦心经营处和灵机焕发处,微言妙趣大则源于性情学问的融会,小则见于一
字一句的选择安排,你如果不曾身历其境,便难免忽略过去。

朱光潜是研究美学的学者,标举高尚纯正的趣味,体现其眼高;朱光潜
又是擅长说理文的高手,朱自清称他能近取譬,深入浅出的本领是他的特长,
可谓手亦不低。可以说,朱光潜的作品,手高和眼高是和谐统一的。在《谈
文学》一书中,专门辟有《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
等章节来谈写作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在文章的结构布局、文字表现
诸方面,确实功力深厚,经验老到。《散文的声音节奏》一节,强调白话文
必须念着顺口,要自然、干净、明朗,能够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
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这无疑是很高的标准,而以这标准去对照朱光潜的文
章,也分明衬出朱光潜说理文的语言已臻较高境界。

朱自清说朱光潜的文字“像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他像谈话似的,一层
层领着你走进高深和复杂里去。他这里给你来一个比喻,那里给你来一段故
事,有时正经,有时诙谐;你不知不觉地跟着他走,不知不觉地‘到了家’”。
这里所谓“到了家”,大概指的是读者已同意和接受了朱光潜的美学道理。
由此可见,朱光潜以美文论美学,的确实现了学术和文章兼美。


(黄伟林)

《谈美》

朱光潜著,开明书店1932 年11 月出版,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即一批大作家、大
学者专门为青少年写作,作家中如冰心、叶圣陶,学者中如朱自清、朱光潜。
这些名家为青少年写的作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成为影响几代
中国人的传世之作。

冰心的《寄小读者》、叶圣陶的《稻草人》、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朱光潜的《谈美》就是这样的传世之作。

朱光潜曾在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德
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做过14 年的学生,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抗战
期间曾担任过四川大学文学院长和武汉大学教务长,之后又回到北大,继续
做西语系教授直到逝世。可以说,朱光潜一生都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围墙内,
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人物。

虽然做的是西语系教授,但朱光潜研究的却是美学,他的《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著作都是在文艺学、美学领域影响极大
的书,他本人更是中国20 世纪屈指可数的影响最大的美学家之一。以这样的
学养和身份,朱光潜还专门为青年读者写了一系列著作,如《给青年的十二
封信》、《谈美》、《谈文学》等。

作者自称《谈美》是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也是《文艺心理学》的
“缩写本”。《文艺心理学》是专门写给研究美学的人读的,《谈美》则是
与青年读者就美这个话题作的谈心。作者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
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
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
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
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从这段叙述写作动机的发言,我们得知,朱光潜并不把美学问题当作纯
粹的学院学术问题,而是把美学问题和现实人生紧密联系起来。于是,美学
在朱光潜的工作中就有了类似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意义,即通过美学研
究,来改变中国的国民性。用朱光潜的话说,谈美是为了免俗。什么是俗?
俗就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
求,俗就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怡情养性就是怡养美的人情、美的人性。

显而易见,这种谈美的方式与我们通常所见学院人士谈美的方式迥然不
同。前者是亲近读者,切入人生的,后者是拒辞读者,疏离人生的。

《谈美》不仅有亲近读者的动机和方法,更有吸引读者、征服读者的内
容。《谈美》一书由15 节组成,这15 节又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谈美感和
美,二是谈美的欣赏,三是谈美的创造,四是谈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表面上
看四个部分各自独立,自成一格。但仔细品味,却发现前面三个部分是第四
部分的铺垫,第四部分是前面三个部分的升华。原来,朱光潜把人生态度分
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
美感态度求的是美。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作为一个美学


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的《谈美》专心谈的是美感态度,对美感态
度作了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阐发。然而,朱光潜注重的是全体人生,而非
局部态度。他专门开辟“人生的艺术化”一节,探讨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在
这一节里,他令人信服地证明:至高的善也是一种美,科学的活动仍是艺术
的活动,于是,“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就这样,真、
善、美在美的巅峰得以融合,人生和人生态度在美的极致中得以圆满。

当我们厌倦了许多美学著作的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当我们看穿了许多
美学家信口开河的虚无空洞,这时候读一读朱光潜的《谈美》,感受其中的
流畅生动、博学雅趣、细腻贴切和精警透彻,我们可以感觉到,学院里也有
真情趣,学者笔下也有好文章。

(黄伟林)


《美的历程》

李泽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