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毛泽东谋略 >

第32部分

毛泽东谋略-第32部分

小说: 毛泽东谋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知识分子反而没有知识,而大字不识的人反而很有知识?
毛泽东作了个比较,知识分子的阶级立场比起工人农民来,“前者动摇,
后者坚定;前者暖昧,后者明朗。”

工人农民说啥样就啥样,并且说一不
二。知识分子往往要看一看,要想一想。“墙上一蔸草,风吹两边倒,可见
你知识不多。在这方面,知识多的是工人,是农民里头的半无产阶级(贫下
中农)”。

罗隆基不是讲无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不能领导他那个小资产阶级的大知
识分子吗?毛泽东说:“我看,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就是大字不
认得几个的工人、农民,也比他罗隆基高明得多”。

“什么孙大雨那一套,

 

他们一看就知道不对。”

知识分子不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他们在反右斗争中扑腾跌了一跤。毛泽
东说,这“很必要”,使他们受教育。”“知识分子不受严重的挫折是教育
不过来的。”

他们在跌了一跤后才懂得:“还是要听文化不高的无产阶级的话,在农
村里头要听贫农、下中农的话。”

决定大局,决定大方向的,是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和领袖,而不是他们这些“文化人”。
知识分子翅了几千年的尾巴终于被打下来了。现在他们该虚心接受改造
了,把自己改造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否则没有出路。
毛泽东及时向知识分子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他们原来只专不红。
现在“要红,就要下一个决心,彻底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建立无
产阶级的世界观。
毛泽东告诫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根本的改造,但“这并不要
读很多书,而是要真正弄懂什么叫无产阶级,什么叫无产阶级专政……为什
么一定要共产党领导等问题。”

这一转变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毛泽东教导,要完成这一改造,除了
读些马列的书,更重要的是要和工人农民混在一起,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
感情。
他说:有一件事情,可以考知识分子,就是跟工人、农民一道,看谁跟
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打成一片,即划上等号,才算改造好了。
费孝通曾经找了200多个高级知识分子做朋友。毛泽东建议:“你可不
可以改一改呀?不要搞那二百个,要到工人、农民里头去另找二百个。……
真正的朋友是在工人、农民那里。”

工人农民中的朋友也要有个选择“在农民中,不要轻易去找富裕中农做
朋友,要找贫农、下中农做朋友。”“贫农、下中农辨别方向非常之清楚。”
在工人中,”要找老工人做朋友”,“老工人辨别方向非常之清楚”。

毛泽东逐步为知识分子指明了一条改造自我的道路:向老工人,向贫下
中农看齐。或曰“知识分子劳动化”。
知识分子有点纳闷,他们受了几十年的教育,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好
不容易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现在竟要去向大字不识的工人农民学习,产生一
种自卑感,觉得几十年的教育不如不受。
毛泽东说,这是因为你还没有改造的自觉性。如果你彻底抛掉自我,感
到自己无知,觉悟到自己需要改造,那么你就不是越改造越自卑,而是“越
改造就越觉得需要改造。”

如果你到了“越改造越觉得需要改造”的地步,那么你就可以和老工人、
老贫农划上等号了。因为老工人、老贫农正是“越改造越觉得需要改造”的
人。
到了这一步还需不需要改造?当然还需要改造,因为改造是无止境的。
不过,到这时,你可以自觉改造了,而不需要别人强迫了,随便怎么改造你
都将乐意接受。
等到“从旧社会过来的”那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完毕,不再
留下任何痕迹以后,新一代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是否也要改造呢?
毛泽东在50年代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认为有了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

 

分子就好办了,但到了60~70年代,他感到工农家庭出身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也有改造之必要,因此便有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
教育的运动。
城市知青,主要是工人家庭比身的知青,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从贫下中农家里脱毛出来的知青也要回乡接受送他们上学的父兄的再教育。
这一切说明知识分子之所以有改造必要,不仅与其阶级出身有关,而且与知
识本身有关,他们之所以需要改造就是因为他们有那么一点知识,要是没有
知识,他们同样可以教育别人。“四人帮”把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推向极端:
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越少越革命。
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原件)
②《毛泽东选集》第273页。
③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  1957年1月。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年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⑤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1957年1月。
⑥⒃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1957年7月9日。
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
日。
⑧⑩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1957年7月。
⑾1958年1月2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⑨⑿⒀⒁⒂: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  1957年10 月
13日。

 

7?12  从“新村”到“公社”
1919年,毛泽东说:“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七年(1918
年)春季,想邀数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因
他们多不能久在湖南,我亦有北京之游,事无成议。今春回湘,再发生这种
想象,乃有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而先从办一实行社会说本位教育说的
学校入手。此新村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旁的新社会连成一块为根本理想。”
毛设想新村学员每日4小时必修课,4 小时工作。工作事项是实际的生
产和生活,且需在农村进行,以养成乐于农村生活之习惯,便于消灭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新村财产公有,设生产、消费、储蓄诸部,没有贫富
差别、个人私财和商品交换。新村内还设有公共育几院、公共疗养院、公共
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
剧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等等。
时人曾称此种”工读新村”,为“新社会的胎几”。可惜当时的社会条
件不允许这个“胎儿”出世。毛泽东遗憾了一阵子后,下决心“另造环境”,
投身于建党活动,发动群众进行阶级斗争,上山打游击,农村包围城市。到
1949年,“三座大山”推倒了;到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了;  1957
年又挫败了反社会主义势力。于是,环境造好了,只等“胎儿”降生。
1958年秋月,毛泽东乘着“大跃进”的热浪巡视全国各地。在河南和山
东,他从群众的斗争热潮中发现了一件新生事物——农村人民公社,这不就
是他梦想了几十年的新社会生活吗?他欣喜万分,情不自禁他说了句“人民
公社好”。
“人民公社好”,好在哪里?毛泽东说“它的好处是,把工、农、商、
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便于领导”,是人民公社的第一大好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既是
一级基层行政单位,又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组织,还实行全民武装。公社社员
“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纪律化”。整齐统一,步调一致,活像一
座兵营。毛泽东凭着他统率千军几十年的经验,知道这样的人民是再好领导
不过了。公社把党、政、军、民几大要素合在一起,据说这样做,将为国家
对内职能的逐步缩小乃至消失开辟道路。
毛泽东把人民公社构想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公社里面,
工业、农业和交换(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学)是反映这种物
质生活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全民武装(兵)是为着保卫这种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这种构想除多出一个“兵”,其余的内容与毛早年的“工读新村”
毫无二致。据说,这样的公社,为逐步缩小以至最后消灭“三大差别”开辟
了道路。
毛泽东说,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一大二公”。全国平均4。5千户为一
社,还有万户社、两万户社乃至县公社,公有化程度比高级农业合作社提高
近30倍。原农业合作社的一切财产都交归公社,多不退,少不补,社员的自
留地、私有房屋、牲畜、林木等等一律充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统分统配,
用不着商品交换,货币也成为多余的形式。据说,这样做,不仅彻底割断了
资本主义尾巴,还为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为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
过渡开辟了道路,同时还有利于大兵团作战。北戴河会议期间,毛泽东印发
了《张鲁传》,把中国古代五斗米道教的一些社会措施跟人民公社一一对比。

 

在他心目中,中国农民梦想了数千年的大同圣域已经变成现实了。
在欧洲历史上,“公社”和“共产”两词同源,所谓共产主义也就是公
社主义,所谓公社,就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毛泽东在山东一声“人民公
社好”,全国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公社化了。河南更快,只花20天。公社化运
动很快诱发了人们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幻想。毛泽东不失时机的提出可
否先由一个省进入共产主义的问题。由点到面嘛,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
建成,共产主义为什么不能首先在一省建成?果然,山东范县立即在万人大
会上宣布1960年进人共产主义。河北徐水更快,几天之内就成立了徐水县人
民公社,宣布要跑步进人共产主义。
徐水县根据毛泽东“既然吃饭不要钱,将来穿衣也可以不要钱”的精神,
对全县人民搞供给制,实行吃穿住用诸方面“15包”,这一创举引来40 多
个国家成千名外宾前来参观,他们要看看中国的共产主义“奇迹”,赫鲁晓
夫也来了,他看了看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
肉。赫鲁晓夫还要求毛泽东“对对表”,怎么早革命40年的“老大哥”还没
有进入共产主义,晚出世40年的“小弟弟”却捷足先登?毛泽东不得不考虑
这个问题,他说,即使我们已经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也应当由苏联先进入共产主义,不然苏联脸上无光。如果我们先进入怎么办?
还是挂社会主义的招牌,行共产主义的实际。
不久,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不少问题。毛泽东及时领导了八个月的“纠
左”,纠正两个急于过渡(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过
渡到共产主义),还批判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以及”一吹二
压三许愿”的浮夸风。但是毛泽东从没有想到要收起“人民公社”这面“红
旗”。这是他梦想了几十年的社会理想啊!新生事物的成长总是有曲折的。
他批判了“观潮派”,“算账派”。国家计委一位副主任贾拓夫在一次会上
说:“危险的不是算账派,而是当家的不算账”。“社会主义,恩格斯讲从
空想到科学,我们一年来是从科学到空想。”毛泽东称他是个“反对派”,
至于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毛泽东用了一句来回敬:“不须放屁”。

 

7?13  “冷眼向洋看世界”
民主党派、知识界、工商界,这三部分所谓最不安份的势力在1957年的
反右斗争中,被毛泽东几下子摆平了。从此,党外再没有人敢于唱对台戏了。
可是,过不多久,在庐山会议上,又跳出个“彭大炮”彭德怀,他架起“机
关炮”和“迫击炮”,“向党的总路线、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举行
猖狂进攻”。毛泽东惊讶地发现:阶级斗争跑到党内来了。
当年跟随毛泽东过雪山草地、转战陕北的彭大将军,自以为功高盖世,
又与毛泽东是同乡(彭在党内最后改口喊“主席”,原来一直呼“老毛”),
别人不好说,不敢说的话,他可以说,因此在庐山会议上,就大跃进、人民
公社中出现的问题,向毛泽东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毛“不建立集体领导,
只建立个人权威”;由于1957年整风反右以来一连串的胜利而“得意忘形,
脑子热了一点”,”听不进反面的东西”;什么“算账派”、“观潮派”等
帽子,“对于广开言路有影响”。“因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与人民
利益相违背的事在一定时候也可以做到”;“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
紧张”,“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他认为毛有弱点,声称
“思想教育不能代替经济工作”,”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说毛”
在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时,总还没有像处理炮击金门、平定西藏叛乱等政
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他指责说,毛“把战略口号当成当年的行动口号”;
人民公社搞早了,“高级社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就公社化”;要“纠
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要困难些”;“左的一来,压
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其根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
毛泽东从遵义会议以来,从未经受过如此严厉的批评指责,他的权威又
一次受到严重挑战。但是,不管是应付挑战,还是主动挑战,毛泽东从来是
不会输的。他说:“国内挂着共产主义招牌的一小撮机会主义分子不过捡起
几片鸡毛蒜皮,当作旗帜,向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举行攻击,真
是砒蚌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他“冷眼向洋看世界”。看了一会儿,他令秘书们把彭德怀在“神仙会”
阶段畅所欲言的七次发言整理出来,又将彭德怀写给他的私信加上“彭德怀
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一起印发与会同志参考。估计大家“参考”得差不
多了,他瞅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