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子。为此他列出了五条宣传纲领:
(1)实行《总理遗嘱》,唤起民众,一致抗日。
(2)实行民族主义,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3)实行民权主义,人民有抗日救国的绝对自由,通过民选,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各级民主政府。
(4)实行民生主义,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发
展农工商业,改良人民生活。
(5)实行蒋介石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
之责任”的宣言。
又是”总理遗瞩”,又是“总统宣言”名正言顺,合理合法。蒋介石天
天把”总理遗瞩”、“三民主义”挂在嘴边上,共产党如今也在实行,你还
有什么话可说呢?
毛泽东抱怨:“这些都是国民党自己宣布的纲领”,“但是许多共产党
员还不知利用它们作为动员民众孤立顽固派的武器”。
①
为什么国民党的纲领可以用来对付国民党中的反共顽固派?这当然不只
是国民党和反共顽固派不是一回事,当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反
共情绪正处在“高潮”之中。
“总理遗嘱”、“总统宣言”和“民族主义”三条都是抗日的内容。共
产党也要抗日,也在抗日,而且抗日的愿望和决心胜过国民党。如果你抗了
日,而不大加宣传,不扩大影响,这不是有利于反共顽固派吗?或者,你抗
了日,也在宣传,但用了另外的语言,而不是使用“官方”许可的语言,使
人听了认为你的抗日宗旨是另一回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造成被动吗?
毛泽东知道,除了抗日这一点外,其他的,国民党都不能实行,都不会
允可。但是事在人为,话由人说。民权主义中自由和民主两个东西,是国民
党不想要的,但是它们都可以与抗日联系起来,以抗日的名义出现。废除苛
捐杂税、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诸项,也是国民党不愿意听到、不愿意见
到的,但这属于总理民生主义。国民党是总理开创的,现在还挂着总理的肖
像,总不能禁止宣传总理遗嘱吧。
在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口号下谋取共产党想得到而国民党不肯给的民
主自由和劳农利益,这样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剥夺了反对者攻击的口实,
何乐而不为?正如毛泽东所说:“根据这些纲领去做,我们是合法的,顽固
派反对我们实行这些纲领,他们就是非法的了。”
②
被动变成了主动,非法
变成了合法,这就是政治斗争中宣传谋略的功能。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710页。
8?3 宣传舆论阵地,虽看不见硝烟烽火,
但同样充满战略策略
宣传舆论阵地,虽然看不见战场上的硝烟烽火,但仍然充满着战略策略,
因为这是一场争夺合法性、争取主动性的战斗,选择能够征服民心、左右舆
论的口号,至关重要。
1957年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打开了话匣子,讲
整风,讲反右,讲多快好省,双百方针,中苏分歧,讲着讲着,讲出一个战
略口号和策略口号问题。其文筒洁明快,生动表现出一个政治策略家的精明
练达,不妨照录如下:
“还有和平过渡的问题,我们同赫鲁晓夫他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
无论那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有两条:第一条,和平;第二条,战争。
第一条,共产党向统治阶级要求和平转变,学列宁在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
间那个时期所提的口号。我们也向蒋介石提过谈判和平的问题。这个口号,
在资产阶级面前,在敌人面前,是防御的口号,表示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便于我们争取群众。这是个主动的口号,是个策略性质的口号。但是,资产
阶级决不会自动地交出政权,它要使用暴力。那末,第二条,你要打,你打
了第一枪,我只好打。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战略口号,你说一定是和平过渡,
那跟社会党就没有差别。日本社会党就是这样,它只有一条,就是永远不搞
暴力。全世界的社会党都是这样。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地还是要两条:君子动
口不动手,第一条;第二条,小人要动手,老子也动手。这样的提法,就没
有弊病,都管到了。不然,就不行。现在有些国家的党,比如英国共产党,
就是只提和平过渡的口号。我们跟英国党的领导人谈,老是谈不通,他们当
然骄傲了,他说和平过渡怎么是你赫鲁晓夫提的?我早已经提了!”①
①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1957年10月9日。
8?4 从“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到“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政治宣传必须选择适当的口号,既能征服舆论,又对自己有利。
能为舆论接受的口号,并不都是于己有利的口号,有的对自己有利,对
敌方不利;有的对敌人有利,对自己不利。高明的政治家,必须善于利用对
自己有利的口号,回避对自己不利的口号。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经过长征大撤退,力量损失惨重,而蒋介
石还在不断进剿。但这时出现另一形势:日本人打进中国,继“九?一八”
事变后又有华北事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于是毛泽东提出“中国人不打中
国人”的口号,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这个口号妙就妙在打人的
人和被打的人都是中国人,但又是两种极不相同的中国人,前者指蒋介石,
后者指共产党。两者有过长时间的生死较量,并且当时在继续较量。蒋介石
力图在日本大举进攻之前,一举消灭尚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免去“内患”。
但是外敌当前,“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将了蒋介石一军,这个口号把
蒋介石的“剿共”手脚捆住了,哪有中国人自己打自己而不去打外国侵略者
的道理?蒋介石也是中国人,你这个中国人为什么要打其他的中国人而不打
正在侵略中国的外国人?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主张所有
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对外,因此比蒋介石更得人心。中国共产党不仅有了
存在的理由,而且可以把许多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的中国人团结在自己
抗日爱国的旗帜下。
法国共产党曾提出“一切经过共同委员会”的口号。共产国际不明中国
情况,让王明把这个口号搬到中国,要中国共产党“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这个口号听起来似乎是强调统一战线中的各党各派要搞好团结合作,不要各
行其是,以利共同抗日,一致对外。但是,就像内战时期“中国人不打中国
人”的口号只利于共产党不利于国民党一样,这个口号在抗战时期只利于国
民党而不利于共产党。毛泽东明察秋毫,立即觉察到这一点。他说,法共提
“一切经过”,是因为社会党方面不遵守共同委员会的决议,依然干他们自
己的。故共产党有提出此口号以限制社会党之必要,并不是提此口号以束缚
自己。中国的情况不同。我们提这个口号,如果是要求国民党“一切”都要
“经过”我们的同意,那是办不到的,也是很滑稽的。国民党那时是执政、
当权的党,我们提“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只意味着“一切经过国民党,一
切经过蒋介石”。这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捆起来,不利于共产党放手发动群
众,壮大人民大量。
①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是共产国际强加给中
国共产党的,王明不过是个传声筒。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这个对中国共产党有
害的口号,但他并没有批评共产国际,他只是批评了王明。这样他既坚持了
独立自主的统战政策,又保持了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巧妙地回避了他的另一
个上级对他的指责。与此同时,他积极支持林彪去莫斯科养病,而当林彪1942
年初从苏联回国时,他又让林彪先不要回延安,径直从西安去重庆见蒋介石,
做点统战工作。林是蒋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又直接从苏联而来,毛泽东这样
安排当然是会令蒋介石满意的。
①《毛泽东选集》第504页。
8?5 通过投诚的敌人向敌人作宣传
政治宣传对内可以鼓舞士气,对外可以瓦解敌军。对付武装的敌人,毛
泽东历来主张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双管齐下。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感召政策就是一种政治攻心战术。
国民党军队中有个高树勋,因为他是西北军的旧部,一直受蒋介石集团
的排挤、歧视、打击、监视、限制,我军利用高和蒋之间的矛盾,多次对高
进行争取转化工作,结果生效,1946年10月高树勋正式宣布起义投诚。
高树勋被毛泽东的政治宣传感召过来了。这对其他还没有放下武器的敌
军又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材料。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树勋运动”。人民
解放军将高树勋起义的通电、谈话等等印成传单,用一切方法对国民党军队
广为宣传。结果有力地动摇、瓦解了敌军的军心,推动了国民党军方的罢战、
怠战、反战、厌战情绪。国民党内部时有起义部队站到共产党方面来。
1949年初北平的和平解放也是军事压迫加政治攻心的结果。北平守将博
作义宣布起义后,毛泽东又将傅部人员全部送回尚未解放的绥远去。傅不明
其故。毛泽东解释说:蒋介石国民党不是一贯宣传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
妻吗?他们到了绥远,可以现身说法,共产党对他们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
其人格;可以帮助在绥远的人学习学习,提高认识。结果,几个月后,未费
一枪一弹,绥远问题就解决了。
利用投诚过来的敌人向未放下武器的敌人现身说法,宣传我党我军的政
策,这比我们直接去作宣传更有说服力,更能动摇敌人的军心。
8?6 “不知道蒋氏字典中的‘反动派’三字作何解释”,
于是毛劝蒋介石修改其政治学字典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刚刚以联共抗日的条件换得性命离开西安,
惊魂未走,便在洛阳发表了一个声明,即《对张杨的训词》。毛泽东把它称
作”中国政治文献中一篇有趣的文章”,并写了《关于蒋介石申明的申明》。
蒋介石已经成了被赶上架的鸭子,但他不得不为自己挽回丢失在西安的
面子,于是他在声明中称西安事变系受“反动派”包围所致。这“反动派”
指什么是很清楚的,可是蒋介石含含糊糊,对他所谓的“反动派”究系一些
什么人物不作说明。所以毛泽东需要再声明一下。毛泽东针对蒋介石的“模
糊法”而采取“明确法”,即指出蒋所谓“反动派”实指什么,然后揭明蒋
肆意攻击革命势力的实质!
“不知道蒋氏字典中的‘反动派’三字作何解释”。毛泽东写道:“西
安事变的发动,确系受下列数种势力的影响:(一)张杨部队及西北革命人
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二)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三)国民党左
派势力的发展;(四)各省实力派的抗日救国的要求;(五)共产党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六)世界和平阵线的发展。”
蒋氏“反动派”三字的外延清楚了。于是毛泽东接着说:“蒋氏所说的
‘反动派’,不是别的,就是这些势力,不过人们叫作革命派,蒋氏则叫作
‘反动派’罢了。”“因此,我们劝蒋氏将其政治学字典修改一下,将‘反
动派’三字改为革命派三字,改得名副其实,较为妥当。
①
”
蒋介石本来想用“反动派”诬指共产党。但经过毛泽东的指证,共产党
只是促进西安事变的六种势力之一,并且放在第五位。张杨部队、国民党左
派、各省实力派都在共产党方面,难道这些人都是“反动派”吗?如果蒋介
石把这些势力看作“反动派”,那就不仅是继续与共产党为敌,而且还把他
统治下的张杨二军、国民党左派、各省实力派以及全国人民和世界和平阵线
都推到对立面去了。
①《毛泽东选集》第227页。
8?7 毛从理论到实践再一次挫败了蒋“限共”、
“溶共”的政治算盘
从某种意义上说,蒋介石1949年军事上的失败是由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政
治上的被动造成的,而毛泽东从抗战一开始就握有的政治主动权则为中国共
产党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在积极抗日的同时也动员了大量人民群众。
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已有相当发展。蒋介石觉得不
妙了,这样抗下去,不是自取灭亡吗?
于是,蒋介石乘着日军攻势减弱的当口,连续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想趁早把共产党的势力压下去。他不能等到日本打跑后,又出现一个更难对
付的敌人。
蒋介石这样做明明是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他很快给自已的反共政
策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统一政令。不能在一个政府内有“两个政党、
两个主义、两个领袖”,只能有“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共产党的合法性又受到威胁,照这“三个一”的逻辑,共产主义的旗帜
应该收起来,因而共产党没有存在的理由,毛泽东必须服从蒋介石。
此时,毛泽东正忙于延安整风,他也想趁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把共产党
内部的事情办好,加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以图将来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
大计。现在,怎样攻破蒋介石的“三个一”呢?
这“三个一”不那么好对待。中国当时的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上
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点无法否定,否则,共产党就会失去很多朋友,
在民族革命中变成少数派,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愿意抗日,但不愿意
接受共产党的共产主义革命。
可是,承认现阶段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既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那就应当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来领导,
而不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来领导。这正是“三个一”要表达的意思。
然而,毛泽东有办法,因为拥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他首
先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分为二,一半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半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