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

第54部分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第54部分

小说: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在好年景隐瞒子公司利润以便在坏年景中提取的办法,看起来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稳定报告盈利能力的措施。但是更明智的看法是否定这种善意的欺骗行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新近规定说明了这一点,它要求对子公司的收益如实报告。报告每一时期真实的经营业绩和全部真相是公司管理者的责任;通过平衡繁荣期和萧条期的收益来推测公司的“正常盈利能力”,这是股东的工作。管理者即使出于保持收益稳定性的善意而窜改报告收益,也是无论如何应该受到批评的,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居心不良的篡改。
  应对损益帐户进行修正,以包括这类项目—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明显看出,只要有必要并且有可能,报告收益就必须受到修正,以便正确地反映所有子公司以及母公司的现期业绩。子公司通常被定义为一家由于大多数有投票权的股票被另一家公司拥有,而受到后者控制的公司。
  例:以路易斯维尔和纳什维尔铁路公司为例,它被视为大西洋海岸线铁路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51%的股本。因此,对大西洋海岸线铁路公司盈利能力的有效分析,必须充分考虑到它所拥有的路易斯维尔和纳什维尔铁路公司股份的亏损或未分配利润。不过,尽管太平洋联邦铁路公司持有伊利诺伊中央铁路公司和其他铁路公司大量股票,上述程序在这个例子中却不应是一个常规的分析方法,因为这些股份不足以形成控制权。
  但是过分教条地坚持将绝对多数股份的所有权作为母一子公司关系的标准也是没有道理的。
  例: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和大北部铁路公司各拥有芝加哥一伯灵顿一昆西铁路公司4。6%的股权。这种程度的控制已提供了将伯灵顿公司视为两家北部铁路公司的子公司的充分理由,在合并的基础上_进行分析也就理所当然了,即,在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和大北部铁路公司的收益报告中,编人伯灵顿公司业绩的适当比例。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家企业在另一家企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权益,在对前一家公司进行分析时,应该适当地考虑它在后一家企业的现期业绩中所占有的份额。
  修正方法的说明—对报告收益进行这种形式修正的方法,可以借用E…1…杜邦·迪·尼莫尔斯公司的例子加以说明。1932年,杜邦公司普通股的报告收益为19770000,对应于10872001)股股票,每股收益1。81这些收益中还包括了它所持有的大约为10000000股通用汽车公司普通股—代表了流通在外总股数的23—所收入的总计孚12500000的股息。不过,通用汽车公司在1932年不仅没有获得可以支付普通股股息的收益,而且在分配完优先股股息之后,每股亏损21美分。因此在合并的基础上,杜邦公司普通股1932年的收益必须扣减14600000,这一减项代表了它在通用汽车公司优先股股息分配之后出现的亏损中所占的份额。(它对应着这一年杜邦投资于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的帐面价值的减少。)对1929一1932年的4年情况进行的类似计算所得出的修正结果见下表:
年份
杜邦公司每股收益()
反映杜邦公司在通用汽车公司经营业绩中所占份额的凋整()
词整后的杜邦公司每股收益()
1932
1.81
…1.35
0.46
1931
4.30
…0.51
3.79
1930
4.52
+0.04
4.56
1929
6.99
+1.12
8.11
  
  通用汽车公司1931年的报告值得以赞许的态度加以关注,因为它包括了采用我们在这里和前一章中推荐的方法所进行的补充计算,即,扣除特别的和非经常性的利润或亏损,并加人通用汽车公司在非合并子公司经营业绩中的权益。报告所显示的1931和1930年的每股收益如下表所示:
  每股收益,包括了非合并子公司的非股息性利润或亏损
年份
包括偶生项目()
刨除偶生项目()
1931
2.0l
2.43
1930
3.25
3.04
  向统计机构推荐的程序—尽管这种程序看起来使报告复杂化了,但是对于每股收益数字一统天下所导致的普通股分析的过分简化的倾向来说,这是一种有益的改进。统计手册或统计机构在它们对公司的分析中很自然地突出了每股收益的重要性。不过它们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式提供更有用的服务,即当公司的报告看起来出现了以下几个不合规范或复杂的问题时,省略对每股收益的计算。
  1。偶生项目被计算在收益中,或本应抵减损益帐户的项目被用于抵减盈余。
  2。子公司的现期经营成果未能准确地反映在母公司的报表中。
  3。折旧和其他摊销费用的计算不合常规。
  由于母子公司关系而被歪曲的收益一利用母子公司的关系在报告收益中令人震惊地歪曲事实的情况不乏其例。我们在这里要列举两个来自铁路部门的例子。由于州际商业委员会制定的严格的会计法规看似能够可靠地限制虚报收益的做法,因此这些例子尤其发人深思。
  例:1925年,西太平洋铁路股份有限公司(corporation)向优先股支付了7。56的股息,laI普通股支付了5的股息。公司的损益帐户所显不的收益仅仅略高于股息分配额。这些收益几乎全部来自于它的经营性子公司—西太平洋铁路公司(pany)…所分配的4450000股息。不过,该子公司这一年本身的收益仅有2450000,而且它的累积盈余不足以向母公司支付大量的股息,以满足后者在这一年希望报告的收益总量。为了达到这个收益目标,母公司用心良苦地向经营性公司提供了总额1500000的捐赠,并立即以子公司股息的形式收回了这部分资金。捐赠款项是通过冲减盈余获得的,而作为股息回收的同一笔款子却被报告成了收益。通过这种迂回的策略,该公司得以宣称普通股“赚了”5,实际上真正可用于分配的收益仅为每股2。
  为了支持前文中所指出的恶劣的会计方法具有传染性的观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纽约一芝加哥一圣路易斯铁路公司(“镀镍”公司)在1930和1931年就仿效了西太平洋铁路公司在1925年的做法。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1929年镀镍公司通过一家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佩尔马凯特铁路公司—同样受镀镍公司控制—股份出售给了切萨皮克和俄亥俄铁路公司。这次售让总共获得了10665000的利润,镀镍公司将其贷计了盈余。1930年,镀镍公司需要抬高其收益,于是从盈余中提取了10665000的利润,将其返还到子公司的帐上,复又以子公司“股息”的形式收回了其中的3000000,并将它们计人了1930年的收益。1931年的损益帐户也包括了与此类似的2100000股息。
  一些公司出于一个被认为十分必要的目的而玩弄这些特别的伎俩,即,将收益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以保持公司的债券达到信托基金投资的法定标准。但是这些做法会导致和其他所有的误导性会计方法同样的结果,即,使公众误人歧途,并为那些“内部人”提供了不公平的利益。
  第34章折旧和类似费用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在深人分析损益帐户时,必须对扣减的折旧以及同类费用的数额给予特别的关注。这些项目与普通的营业费用有所不同,因为它们不表现为现期的相应现金支出。它们所代表的是,由于磨损、消耗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或资本性资产价值减少的估计量。具有这种性质的重要费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折旧(depriciation)、替换(replacements)、更新(renewals)或报废(retirements)o
  2。耗损(depletion)或消耗(exhaustion)o
  3。租赁物和租货物改良(improvements)的摊梢(amortiza…tion)。
  4。专利的摊销。
  所有这些项目都可以归人“摊销”这个大类,但有时我们将它们统称为“折旧项目”,或简单地称为“折旧”,因为后者是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词。
  有关折旧的主要问题—有关折旧费用的会计理论十分简单。如果一项资本性资产的寿命期是有限的,那么必须通过冲减寿命期中各年收益的形式提取储备,以逐步冲销该资产的成本。然而,公司的报告在计算折旧费用时,并不总是遵循公认的会计方法;不仅如此,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从会计技术性的角度看来合理的储备额,换到投资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显得不能满足要求。对于一个损益帐户的折旧处理,分析家可以问3个问题:
  1。这里的收益额是否已经扣除了摊梢费用?
  2。从标准的会计原则判断,所摊销的比例是否合理?
  3适用这些摊销比例的成本或基数,是否合理地反映了这些资产对投资者而言的公平价值?
  折旧费用代表了一种营业费用—有时,向公众报告的收益中没有扣除公司帐面上所记录的摊销费用。在讨论债券分析时我们曾经指出,这种做法在公共事业类债券的发行中已经成为一种令人头疼的普遍问题,我们还强烈建议债券的购买者放弃所有在收益中省略了如此重要的减项的债券。人们常常认为,折旧费用完全可以被忽略,因为它们仅仅是一种簿记项目,不代表真实的现金支出。这是对此问题很不正确的一种认识。折旧不只是一种帐面的概念,因为从更重要的意义上来说它记录了资本价值的真实减损,如果贷款人或所有者不想欺骗自己的话,他们必须为此计提足够的储备。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出于替换或补充资产的需要,公司会不断发生比折旧更大的现金支出,这使得折旧费用每隔一段时期就会被消耗或被抵消。因此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人们最终发现折旧费用和真实的现金支出联系在一起,它们与工资和租金一样,都是企业的真实费用。相对不太经常但也时有发生的情况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折旧储备中的很大一部分未被动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在计算时降低年费用的金额有时是合理的,我们会在后面解释其中的道理。不过一个总的原则是,充足的折旧备抵是计算出准确收益数据的必要条件。
  省略这种费用的突出例子—尽管在债券募集公告的计算中,折旧费用常常被省略,但是在提交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未包括这些费用的现象却相对比较少见。1930年以前城市服务公司确实采取了这种做法,但令人庆幸的是,这只是一个非常例外的情况。不过由于这是一个大型企业,并且拥有众多的小股东,所以这个例子特别值得一提。该公司连续多年通过它的财务机构向公众发售股票,但是在它的招股文件(salesliterature)和年度报告中采取的一贯政策是,以未扣除折旧和耗损费用的数字公布收益。该公司业务所在的两个行业—公共事业和石油—通常要求在总收益中计提相当大比例的资金以作财产摊销之用。下面列示了一个典型年份中该公司的一张简化了的损益帐户,它将说明城市服务公司在持续不断地向公众出售巨额证券时所提交的报告是多么具
  有误导性。
项目
1925年
1931年(附作对比之用)
总收入
127108000
177047000
折旧和耗损前净收益
40249000
63107000
利息和优先股股息
26628000
44942000
少数股东权益
2124000
2757《D
为普通股和储备留下的余额
11497000
巧408000
折旧备抵,等
12700000(估计)
18063000(实际)
为普通股留下的真正余额
赤字
赤字
每股收益的报告数字
3。05
0。42
每股收益的真实数字


普通股的市场平均价格
39
13
  *此处将折旧等储备估计为总收入的10%是合理的,所根据的资料包括:0)较大型子公司在它们的个别报表中所显示的1925年实际储备数额;(2)1930年和之后年份所公布的整个公司系统的储备数额;和(3)同一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所采取的做法。
  对申辩理由的批评—城市服务公司对于未将摊销费用包括在公司报表中的做法提供的辩解是,公司财产的价值增值非常迅速,因此没有发生任何实在的折旧。但是,无论发生了怎样的价值增值,它都将反映在扣除了正常的折旧费用后的盈利能力当中。实际情况是,如果计算了这种扣减的话,公司没有什么收益可供普通股分配的状况似乎已经延续多年了,这个事实足以否定价值增值的说法。在任何情况下,将增值的财产价值重复计人收益报表—一即,首先表现在净利润的增加上,后又因为资本价值没有净缩减而省略通常的摊销处理—是一个十足的逻辑谬误,这相当于“将一墩牌计算两遍”。’“这种错误的观念,或者是错误的报告方式,和前面所讨论的联合雪茄商店公司的做法如出一辙,后者将它自己所声称的租赁物价值增值的一部分加入了每年的净收益中,尽管这种增值效应已然反映在这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商店的利润增加上。
  另一种误导的做法—城市服务公司的会计方法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或许比公然在报告收益中省略折旧更为危险的处理,这种伎俩就是,将年摊销费用的一部分抵减收益,然后将剩下的部分直接冲减盈余。对于一位比较谨慎的投资者来说,他深知一张宣称没有设置折旧备抵的收益报表是不可信的。但是如果某些数据被称为“计提折旧后的”数据,他就不大会对折旧的问题进一步刨根问底了,因此,低估这些费用要比完全省略了这些费用的计算并承认这一事实更具有危害性。
  应该明确的是,除非出现了极端异常的情况,不然的话当年计提的任何折旧都必须冲减收益,而不能处理成“盈余的调整”。多年以来,城市服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将年度折旧备抵中的大部分从盈余中扣减,这使得损益帐户相应地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这种做法当然与城市电力和照明服务公司债券双联合同中的一个条款有关,该条款规定了每年应从盈余中扣减的作为维护和折旧费用的最低限额。这些显然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规定的要求,在实践中却被用作误导他们的工具。;子公司通过这种办法冲减的费用远远高于规定的最低限,而本来应该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