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高。尽管QFII的额度日益放大,但与迅速扩容的股市相比,还远远不成比例。因此,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国外资本流入对股价的拉动作用还不突出。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这种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中国的股市会受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影响。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连载部分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1)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
投资秘诀
机械工业出版社从2005年7月开始,大牛市并没有给广大股民带来足够的收益,牛市不赚钱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话题。本书上篇将给出牛市赚钱的撒手锏,帮助广大投资者把握十年大牛,赚足,赢够。从2007年10月开始,股市走入震荡市况,虽然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都一直长线看牛,但是短期内的调整不可避免。政策是导致股市“走猴”的最关键因素,本书中篇将与投资者一起把握政策动向,获取最大的利润。从2008年1月开始,股市开始大幅度下跌,习惯于牛市“鸡犬升天”的“追涨派们”突然陷入了迷惑和恐惧中。本书下篇将告诉投资者必须以价值投资为最佳视角,像猎豹一般静待猎物出现。牛市、猴市和熊市,不同市道,不同获利策略。本书将帮您找准股市核心,赢取超人利润!
从2005年7月开始,大牛市并没有给广大股民带来足够的收益,牛市不赚钱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固守基本分析的海归派机构投资者,还是有着五年以上股龄的老股民都望牛市兴叹,对于错失飙涨行情,要么不知所措,要么捶胸顿足。本书将揭秘牛市不赚钱的原因,并且给出牛市赚钱的撒手锏,那就是骑牛相马的超级大牛战法,帮助广大投资者把握十年大牛,赚足,赢够。
从2007年10月开始,股市走入震荡市况,虽然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都一直长线看牛,但是短期内的调整不可避免。而2007年11月底到2008年初的调整震荡大多来自政策层面的影响,比如再融资、增发、大小非解禁、新股上市、基金限制和开闸、印花税、专户理财、H股回归、港股直通车等政策不断导致股市上冲下洗。无论是忠于公司基本面的机构投资者,还是擅长短线操作的国内土鳖派投资者都无法把握“政策市”,价值投资、技术分析一遇到特色因素就力量全消。本书将向投资者传授震荡市获利的最大秘诀。政策是导致股市“走猴”的最关键因素,让我们一起把握政策动向,获取最大的利润。
从2008年1月开始,股市开始大幅度下跌,习惯于牛市“鸡犬升天”的“追涨派们”突然陷入了迷惑和恐惧中。巴菲特式的投资者、彼得·林奇式的投资者开始大展身手。牛市适作技术投资,熊市适作价值投资。本书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为投资者展示熊市中购入“价廉物美”公司股的最佳法则。好公司,是质量好的公司,是能带来持续收益的公司;好股票,是市盈率低的股票。作为熊市中的投资者,必须以价值投资者的视角为最佳视角,像猎豹一般静待猎物出现。
本书分为三大篇,分别以牛市、猴市和熊市为背景,讲述技术面分析、政策面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获利策略。
上篇介绍牛市中的获利秘诀,着重介绍牛股、黑马股和涨停股的特Preface
点,并且具体介绍如何寻找超级大牛股,如何寻找最具潜力的黑马股,如何抓住涨停股。在牛市中,资金流向和技术形态分析是关键,所以成交量和价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牛市中的获利秘诀是“技术面分析”。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连载部分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2)
中篇介绍猴市(震荡市)中的获利秘诀,着重介绍政策因素导致的股市大幅度震荡,比如从货币政策(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股市上涨等)、财政政策(印花税率变化等)、股市的直接调控(股改、基金发行审批等)等角度阐述如何根据政策变化来进行股市操作。猴市中的获利秘诀是“政策面分析”。
下篇介绍熊市中的获利秘诀,着重介绍下跌趋势中的操作原则,那就是公认的价值投资法则,以公司质量和股票价格作为两大衡量因素,追求“价廉物美”。熊市中的获利秘诀是“基本面分析”。
目前的股票投资类图书要么以技术分析为主,要么以基本分析为主,都忽视了中国股市的最大特色,那就是政策市,也就是政策主导下的猴市,本书则提供了猴市中的专门赢利策略。另外,股票投资类图书在讲述具体的操作策略和技巧时,都忽略了其中的背景,也就是该策略和技巧的适应环境和有效的前提。本书认为没有绝对正确的操作策略,只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况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在牛市中不要死抠价值投资,在猴市中不要忘却最大的庄家——政府,在熊市中不要一味沉迷短线获利。
总之,本书将技术分析、政策分析和基本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读者争取最大化的利润,这就是考虑到了中国内地股市特色后提供的实战技术。
作者
2008年7月>>Contents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