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励志]不要为小事生气 >

第15部分

[励志]不要为小事生气-第15部分

小说: [励志]不要为小事生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发生争议的场合,往往那些叫得最大声的人被认为是最有道理的。    
  罗伯特是卡耐基同一时代的成功学家,在他第一次掌管营业小组时,有一个推销员总是用激烈的言词或动作来对抗不遂他心意的人或事。为了不触犯那个推销员,大家对他都抱着“不做不错”的心理。后来罗伯特发现,团体中的一些人也会常犯这个问题。他们发怒、咆哮,于是那些本性温驯的人就会屈服。    
  经过了解,罗伯特明白了,他们正是想用愤怒来使罗伯特产生畏惧感。    
  于是,罗伯特告诉他们,他们在愤怒的时候所要求的任何事情,他都不同意。从那次以后,他们就相处得很好。    
  当然,有时大声争辩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然而多数人最终会尝到孤立的苦果,造成其他人远离他们。    
  愤怒及发脾气并不能博得他人合作。不要让自己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同,而养成失去控制的习惯。当然,这也不能代表你不可以愤怒。你可以生气,可以发怒,关键是要保证你的发怒不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当别人使你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时,不要一开始就生气,更不能玩命似地跟人家较劲。应该放松自己,仔细想想,多花点时间没关系。不要让别人控制了你的情绪,沿着你自己的车道一路前进,你可以听一些音乐,看到愁眉苦脸的人就笑一笑。    
  如果你正在发脾气,或者在愤怒的情绪下工作,这时,你就应该分析一下使你愤怒的原因,然后尽量避免使自己深陷于那些痛苦之下。    
  其实,所有愤怒的情绪都是你自己引发的,如果你放任自己于愤怒的情绪中,或许还会使别人感到愤怒、生气。    
  有一个太太曾经总结说:“有一段时间,我发觉,我们夫妻两人彼此已经渐渐养成向对方发脾气的习惯。我们的婚姻生活变成充满责怪与仇恨,彼此都不能忘记前嫌。于是,我们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而这就是使事态好转的转折点。为什么不保持温驯和顺的态度?虽然我们并不十分鼓励这样的做法,但这总比暴跳如雷、乱发脾气的后果要好得多。”    
  实际上,环境并不会使你生气,生气只是你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愤怒的反应。生气也不是因为别人激怒了你,而是因为你对别人表现出生气的反应。某个人正在对你做出可怕的事情,这是使你对其产生愤怒情绪的最大原因。别人正威胁着你,对你无礼,忽视你的存在,或者正伤害到你脆弱的自尊,可能这也是你生气的原因。生气是你的一种自我保护情绪。在气愤当中,你变得更强壮、更有战斗力。生气或许会使一个胆小鬼鼓起勇气与恐龙搏斗,但这种行为没有多少好处。    
  如果愤怒对于你来说是随时都会爆发的常态行为,那么你就应该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它,让它发泄出来。也可以与对方讨论,找出原因,但不能用偏激的方法来处理它,否则会越来越糟。    
  如果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愤怒情绪,那么你的处理态度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些情绪堆积在一块,然后一次把它发泄掉,好比是把气球涨满后放飞掉一样。    
  情绪潜能专家鲍勃就有过一次这样的体验。    
  鲍勃18岁的女儿告诉他:“爸爸,我从来没见过你发脾气。你肯定也有生气的时候,可是你不将它发泄出来,藏在心里,肯定对你不好。”他当时想了一下,也许是对的。后来,有一次,某件事情使他发怒,他大大地发了一顿脾气,他让每个人都看到他因生气而扭曲的面孔———大声咆哮的样子。    
  对他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是不对的。他说:“我感觉自己有点愚蠢,因为自己好像失去控制。虽然发怒并非不可原谅,但关键是如何让怒火冷却,否则它还会继续燃烧,并且还会越烧越旺。”    
  当你表现愤怒的举止时,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你表现得越愤怒,愤怒的感觉就会越浓,并且这种感觉会持续很久。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博士曾经说:“如果另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举止。与此同时,你的行为表现是什么样,你的感觉就是什么样。”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使自己感到快乐,你就要表现出快乐的举止;你希望自己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也应该很有成就。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而印证你行为的一种反应就是情绪。    
  所以说,当你表现愤怒的态度时,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因此,找机会来发泄愤怒的做法并不会让愤怒的感觉离开你。如果你让别人看到你发脾气,那只会让别人看你的笑话而已,并不能发泄出自己的愤怒。    
敏感所毁灭的    
  利己之心使我们受到迷惑,只有正义的希望才不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卢梭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文艺界持久不断地讨论著名诗人普希金的死。有人说普希金之死是一个阴谋,背后的主使正是沙皇;有的说普希金被戴“绿帽子”已是既成事实,因此他非常生气;也有的说法国军官丹特士根本没有勾引他的妻子冈察洛娃,完全是诗人敏感多疑……无论如何,诗人妻子的外遇成为诗人的“家丑”,而且不断地扩散,已经不仅仅是“外扬”的问题了。那些不怀好意者别有用心、添油加醋地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希望通过这些来刺激诗人的自尊心。怀有敌意的人还不断地制造他妻子的“绯闻”,不断地为制造谣言、拨弄是非的人提供“素材”。还有一些人做得更为过分,竟给普希金寄来一封极其卑鄙、恶劣的信件,声称授予他“乌龟”称号。    
  激情满怀的普希金不能忍受这种侮辱,愤怒的火焰慢慢充满了他的心胸。    
  他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自己的名誉。作为丈夫,当他的荣誉遭到污辱时,只有用决斗才可以洗刷名誉的耻辱。普希金真的是忍无可忍了,向丹特士提出决斗。普希金的朋友不同意他的想法,丹特士也声称,他追求的是冈察洛娃的姐姐,并不是冈察洛娃。但诗人普希金却有着不可动摇的决心,他决定要以自己的行动,在人们面前维护自己名誉的纯洁。他义无反顾地说:“小子,别小看我,你以为我不会生气啊!”    
  按照普希金的要求,决斗如期举行。决斗前,诗人还在忙于写作,一切似乎显得从容不迫。这纯粹是一场“秀才遇见兵”的决斗,其结果可想而知。才华横溢的诗人,走完了自己38年的生命历程。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心境:人家一扬眉,你就觉得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一撇嘴,你就认为人家讨厌你了;别人说的话本没有什么敌意,经你一扫描,矛盾就出来了;别人在说自己的悄悄话,你就怀疑在说你的坏话。    
  虽说我们不会像普希金那样因为敏感而丢掉生命,但是陷入过于敏感的心理误区的人,仍然会活得很累。他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敌意”,又要抚慰自己由此产生的痛苦,自身消耗是非常大的。而且,过于敏感对人际关系的损害也是很大的。若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友谊的深化;若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关系;若发生在恋人之间,则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永远无法做好摆脱它的准备。    
天才在愤怒中陨落    
  天才经常孤立地降生,有着孤独的命运。天才是不可能遗传的,天才经常有着自我表现摒弃的倾向。    
  ———黑塞    
  虽然怒火的宣泄或许会使你一时地解除或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给你带来一时的安全感或者是痛快感。但你却不能忽视它的一个直接后果——伤害。那种发泄方式是以身心受伤害为代价的,当把所有的不满付诸行动后,伤害就会随之而来。    
  甚至还有一些人因一时发怒损害自己的生命,实在令人可叹;也有一些名人因愤怒而一朝陨落,尤其令人痛心。非欧几何的创立者小波利亚就是一颗陨落的新星。    
  1831年6月,小波利亚把自己的论文《绝对空间的科学》寄给大数学家高斯,以征求高斯的意见。但不幸的是,论文在途中被遗失了。1832年1月,小波利亚再寄去一份,高斯收到信和附录后非常吃惊。同年2月14日,高斯给老波利亚回信说,小波利亚具有极高的天赋,但他又说:“我不能称赞这篇论文,因为称赞他等于称赞我自己,这一研究的所有内容,你的儿子所采用的方法和所达到的一些结果几乎和我在30至35年前已开始的个人沉思相符合。”并表示“对于我自己的著作,虽然才写好一小部分,但是我的目标本来是终生不想发表的,因为大多数人对这方面所讨论的问题抱着不正确的态度,我不想听到某些人的喊声。现在,有了老朋友的儿子能把它发表出来,看到它不会同我一起被湮没,这让我感觉非常高兴”。    
  许久不见高斯的回应,这令小波利亚感到极其失望。更加悲惨的是,小波利亚始终被蒙在鼓里,他对高斯所做的一切毫不知情。尽管高斯并没有发表关于非欧几何的论文,但他仍然认为,高斯这位“贪心的巨人”已经有意无意地剽窃了他的成果,剥夺了他创立非欧几何的优先权。一位堂堂的数学大师竟然如此的卑劣,小波利亚悲愤交加、痛心疾首、郁郁寡欢。这无论对他的身体还是他的心理都是极大的打击,使他的身心受到损害,严重地阻碍了他进一步研究的精力与欲望。    
  1848年,小波利亚看到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于1840年用德文写的、载有非欧几何成果的小册子《关于平行线理论的几何研究》之后,他更加恼怒,怀疑人人都与他作对,决定抛弃所有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发誓不再发表任何数学论文。    
  在挫折、悲愤、贫困之中,小波利亚于1860年1月27日由于肺炎发作在马洛斯发沙黑利悄然去世了。一颗新星就此过早地陨落了!    
  这一事例让我们有了些疑问,难道名人的火气比普通人更大吗?名人的确在情绪和心智上比普通人表现得更激烈一些,同时他们又往往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有了坏情绪就要及时地疏泻,尽快转移,这非常重要。生气最忌讳的就是压抑与强化,而小波利亚正好犯了这个忌讳。    
生气付出的惨重代价    
  人是他自己生命的主宰,人也是他自己死亡的主宰。    
  ———博尔赫斯    
  生活就如同走路一样,不可能总是平静如水、一马平川,遇上坑坑洼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些人遇上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怒不可遏,其结果不仅得罪了他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自己雪上加霜,又增添新的烦恼。生气不但危害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周围的人际关系。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可是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掩盖不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常常有一些人为了一点小事而放弃自己的生命,难道说凶们就真的走投无路了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发生在现实中的例子。    
  有一个19岁的高二男孩儿,因为考试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被母亲训斥了一顿。他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由于儿子一夜未归,心急如焚的母亲怀疑他出了事,在深深自责的情况下,竟服毒自杀。在母亲的尸体刚刚火化后,人们又发现男孩儿也服毒自杀了。    
  冀阳和郭远都在汽修厂上班。有一次,冀阳邀请厂里几位朋友到自己的家里打麻将,郭远一家三口都去了冀阳家。大人打麻将时,郭远11岁的女儿芳芳在旁边玩耍。麻将打到晚10点还没有结束,芳芳就在一旁睡着了,郭远的妻子就要求回去。这时,郭远向妻子请示:“老婆;让我再打几圈嘛,我手气正好,等会儿再走吧。”不料一时分心的他点了对家一个满牌;便责怪妻子影响自己打麻将。于是,郭远与妻子争吵起来。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直至动起拳脚。一旁熟睡的女儿被吵醒后,看见父母打斗,吓得大哭。女儿恳求父母不要打架了,夫妻二人不顾女儿的哀求仍继续吵着……几分钟后,在众人的劝说下,夫妻俩停止打架,却发现自己的女儿不知道去哪儿了。    
  他们赶紧到附近寻找,却找不到女儿的踪影。夫妻二人赶回家中;依然不见女儿身影。接着他们拨打110报警。派出所民警也四处寻找芳芳,也没有找到。    
  直到第二天,一个晨练的老人在河边发现了芳芳的尸体,报了案。此时夫妻俩后悔莫及,可是一切都无法再挽回了。    
  看了上面的两个例子,真的让人很心痛,两个花样年华的少年就这样去了。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一些挫折,如果跨不过这个坎儿,就很可能会发生上面故事中的悲剧。事实上,只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这些悲剧是能避免的。    
  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呢?    
  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头脑冷静,理智对待。要善于控制和理顺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正如人们所说,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不智者以情绪控制理智。    
  第二,做人要胸怀宽阔。心胸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古人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高瞻远瞩,善于宽以待人,不要鼠目寸光,尽在琐碎小事上纠缠不休。    
  第三,要善于积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和朋友谈心、写信、打电话诉说自己的不幸,或到僻静的地方痛哭一场,或把自己胸中的怨言和不满写在日记上,都可以起到积极发泄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性格暴躁易发火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它与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有宽容之心,得让人处且让人,不要与人争名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