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 >

第12部分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第12部分

小说: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日本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 

各地派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 

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公 

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金属矿业事业团用政府提供的补贴费,在国外可能贮存有大型优质矿床的地区进行区域 

地质调查,查明有望的矿床赋存区后交矿业公司继续进行勘查。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发放 

补贴的标准是钻探和坑道工程补贴 1/2,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补贴2/3。矿业公 

司进一步找矿时,可通过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获得政府贷款。日本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进行 

地质调查也可以获得政府资助。 



    日本政府正是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自 

主建设了一批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4 



    正是由于日本在海外控制着庞大的资源,所以它才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出其不意地将中 


… 页面 47…

国陷入弱势境地。 



    2005 年2  月,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日本新日铁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上 

涨71。5%的协议,最终迫使中方不得不含恨吞下苦果。2008 年2 月18 日,巴西淡水河谷发 

表的声明显示,该公司与日本新日铁、日本钢铁公司达成的谈判结果为,大部分铁矿石的价 

格较2007 年上涨65%,这让正坐在谈判桌前的中方代表感到愤慨。 



    从2003 年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国 

家。但也正是从此以后,铁矿石价格似乎走上了不归路,几乎一年一个台阶。这难道仅仅是 

一种巧合吗? 



    按照人们的认识,像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其铁矿石的85%依赖海外进口),更应 

该喜欢铁矿石价格下跌才对。问题在于,早在多年以前,日本企业就走出去进行资源参股、 

收购,单就铁矿石而言,日本专门挑选储量大、铁矿石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矿 

参股或收购。无论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铁矿石大国,还是印度、加拿大等铁矿石的后起之 

秀,都遍布着日本资本的身影。这意味着,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企业将能够带来三大好处: 



    其一,日本企业可以从铁矿石涨价中分一杯羹。由于日本企业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已经 

成熟(日本三井集团一家就控股4528。5 万吨的铁矿石资源,占世界总贸易量的7。87%),它 

能从铁矿石涨价中获取丰厚利润。其二,将能削弱甚至挤垮中国部分钢铁企业,使日本钢铁 

企业因竞争性的减弱和钢材价格的提升而获取丰厚利润。其三,日本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多 

是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含量高,日本企业在这类产品的定价权方面非常强势,受铁矿石价格 

上涨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技术发达,日本对铁矿石的利用率为世界最高。更何况,日本 

钢铁企业更容易借助铁矿石涨价的借口提高产品价格。正因为这些因素,最近几年,日本企 

业连续在谈判中出损招,屡屡陷中方于被动地位。倘若基本面不发生变化,日本钢铁企业还 

可能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 



4。4、资源贱卖是中国最大的痛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边禁采自己的资源一边去全世界收购资源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资源 

成为它们蚕食的对象。 



    以前面提到的我国近年发现的仅有的几个世界级金矿为例,贵州省黔西南州烂泥沟金矿 

 (远景储量在150 吨以上)被澳大利亚澳华控股;辽宁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远景储量 

达300  吨)被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控股比例高达79%;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探 

明储量为150 吨),被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控股比例高达90%。6 



    而发达国家则一直严密地守护着自己珍贵的矿产资源。2005                        年,当中海油竞购美国优 

尼科公司(优尼科公司拥有美国稀土的第一大矿业—芒廷帕斯稀土矿山)时,美方提出的先 

决条件之一就是,中海油必须把优尼科公司下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山卖给美国公司。 



    美国何以对稀土矿如此重视? 



    原来,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高技术武器、高科技电子、激光 


… 页面 48…

等几乎都离不开稀土。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说:“中国拥有世界稀 

土资源的72%,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 

导武器。”在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击落“飞毛腿”导弹,稀土在其制导 

系统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美国芒廷帕斯矿山是美国最重要的稀土资源地,但美国在2001 年停止了芒廷帕斯稀土 

矿的开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也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 

转而从中国进口),一方面保护自己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和日本、韩国等国联手压低中 

国稀土的价格。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的价格竟然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稀土的成本! 



    中国的稀缺资源被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从1990~2005 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 

了近10 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信、 

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稀土企业的代表 

说,按照目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5%之间。就算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 

卖的也是土的价钱。 



    原因在于我国大量稀土在以最粗放的形式出口,而国内商家又相互压价。我国对稀土缺 

乏战略资源的统一调控,在战略资源的价格、产量、品类和级别上没有形成政府或协作组织 

型的宏观调控。目前由于缺乏宏观规范,大多出口产品的价格都几乎是买家说多少就多少, 

初级产品、粗放产品以不计环境成本的价格出售给了国外。7 2008 年上半年,中国对日本出 

口稀土9421 吨,占同期稀土出口总量的46。1%。 



    外国人拿着印着代表货币的符号换走了我们珍贵的资源,一旦将来我们资源短缺,想再 

重新买回,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假如人家根本就不卖呢?这已经从经济问题变成国家安全 

问题了。 



    专家痛心地表示,再过50 年,中国将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小国,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 

鄂博矿藏将在30 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将在20 年内被开采 

殆尽。而目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对稀土进行最严格的限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资源贱卖方式,那就是以资源为依托的低附加值产品。这种 

方式其实是在变相贱卖我国宝贵的资源,另外搭售了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初级产品以接 

近资源的价格被卖到国外,他们将这些初级产品精加工后加价几倍再卖给我们,我们靠卖资 

源和苦力赚的一点血汗钱,转一圈后就又回到外国人手里了,我们一无所获,还污染了环境、 

浪费了资源、牺牲了健康。 



    因此,资源被贱卖乃是中国最大的疼痛。 



    必须认识到,资源并不是可以无节制地浪费的。 

      很多人对2007 年煤炭供应短缺的状况记忆犹新。许多人至今认为,我国煤炭供应不 

足是生产不足所致,而没有考虑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即我国煤炭后备资源短缺问题。早 

在2004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范维唐和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就上书国 

务院,他们指出,按照“净有效量”(指真正能经济有效可供开采的资源量)测算,在1 万 

亿吨的煤炭探明储量中,净有效储量仅为1037 亿吨。以我国煤炭工业的现状为基础,每吨 


… 页面 49…

煤的采出率为30%,以净有效量1037 亿吨计算,可采出储量为311 亿吨。若以年产煤10 

亿吨测算,仅可保证31 年的产量;若以预测需求量来衡量,到2020 年,311 亿吨煤将全部 

采出。因此,两位专家建议尽快建立起我国的煤炭储备机制,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全 

国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 



    这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谬误:我们把最具有增值潜力的稀缺资源贱卖,换来最容易贬值的 

纸币储备起来,由此给中国带来的财富的损失和国家安全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 



    1994 年,中国外汇储备为516。2 亿美元,当时的黄金价格是384 美元/盎司,以购买力 

计算,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当于134 427 083 盎司黄金。 



    2008 年2 月,中国外汇储备为16 471 亿美元,当时的黄金价格在900 美 



    元/盎司以上,以购买力计算,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当于1 830 111 111 盎司黄金。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我国外汇储备从1994 年到2008 年2 月,增长了32 倍,而能够购 

买的黄金总量仅增加了13。6 倍!显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掩盖了其购买力下降这一现 

实。 



    重美元储备而轻实物储备不仅短视而且危险。中国应该转变思路,从储备货币向储备实 

物尤其是稀有资源(包括黄金)转变。 



    无论是从自身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为未来让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打基础的角 

度考虑,亦或是从升值的角度考虑,中国都应该加大稀缺资源尤其是黄金的储备量。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56。7%,德国为37。6%、法国为 

47。1%、意大利为47。8%、瑞士为38。2%、荷兰46。6%,这也凸显了黄金储备的重要作用。 



    而中国的年黄金产量已经超过了200 吨,2007 年达到了270。49 吨,仅次于南非,居世 

界第二位。2008 年中国黄金产量可能达280~300 吨。 



    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的黄金储备仍然是600 吨(相当于美国的1/14),没有增加,在我 

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仍然是美元。据悉,这里面有一个潜规则,有关部门储备美元 

等货币,一旦升值,就能获得部门利益,如果储备黄金则不能获得部门利益。这个制度漏洞 

所造成的中国黄金储备的减少不能不令人痛心。 



    次贷危机的恶化,使得海外一些资源类企业的市值大幅缩水,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 

走出去,积极收购或参股矿产资源,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好储备。倘若再不抓紧时机,趁着 

次贷危机后全球需求下降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机会,积极储备实体资产,在美元霸权 

机制下,天赐的良机就可能再次擦肩而过。 



    中国必须尽快觉醒:以最强烈的紧迫感保护资源(尤其稀缺资源)、储备资源,这是将 

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最重要保障! 


… 页面 50…

4。5、建立技术人才和知识产品资源 



      高科技是无形资源,却站在财富之巅。尤其是当某种技术仅为少数甚至某个国家独有 

的时候,这类资源就显现出珍贵、稀缺的特征,也代表着更强大的购买力。 



    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储备,与稀缺的自然资源一样,被一些国家置于经济安全的重要位 

置,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相关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以美国为例。2001       年,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当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 

18。3%,而这一比例到2006 年下降到9。1%,原因就在于美国对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的严 

格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圣明撰文指出: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 

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 

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制政策严 

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导致贸易严重失衡,贸易逆差与日俱增。如何解决财政和贸易 

双赤字问题?那就是靠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通过这样的虚拟 

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美国生产 

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这是多么“美好”的交换啊!8 



    我们的官员经常十分困惑: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拥有最多高技术产品和专利 

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最大的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市场,如果能发挥双方的优势,形成互补, 

一定可以对平衡中美贸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即使在次贷危机已经露出端倪的情况下,美国依然更严格地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 

口。 



    2007 年6 月19 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产业安全局发布了三项新规,即《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 

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管制新规所列产品“黑名单”涉及31 个大类和有关技术、软 

件的20 种产品。具体包括飞行器、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激光、光 

学感应纤维、数组天线、无线接收设备、认证软件、高性能计算机、电力系统合成器、贫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