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 >

第4部分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第4部分

小说: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文字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幸言中。2008 年11 月,美国对花旗银行的拯救,意味着金融危机新一轮恶化的开始。 

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11 月25  日发布的报告称,在全美约8500 家商业银行和 

储蓄机构中,2008 年三季度有171 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位居1995 年以来“问题银 

行”数量之首。美国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2008  年第三季度的利润,已经从2007  年同期的 

270 亿美元滑落到17 亿美元,降幅高达94%。 



    如果把实体经济作为一副多米诺骨牌,那么,排在最前面的无疑是汽车行业。2008                                 年 

10 月开始,美国汽车业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浮出水面,这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结果, 

它预示着次贷危机正快速向经济危机过渡,次贷危机最坏的时期不是在过去,而是尚在延续。 



    花旗银行与美国汽车业的困境,是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带来了什么恶果? 


… 页面 13…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抽象的学术问题,它是具体的甚至是可触摸的。远的不说,我们 

可以感触得到的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外贸出口增速的急剧下降、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通 

货膨胀,无不与次贷危机息息相关。 



    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有一点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得到:中国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做出 

反应的激烈和敏感程度超过了美国的实体经济。这是为什么? 



    在次贷危机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美国就开始采取措施,避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 

无论是大规模减税,还是降息政策,都是呵护其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而在同期,我国相应的政策调整相对滞后,在美欧消费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企业开始感 

受到紧缩寒流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财政政 

策,加之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本身就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非常脆弱, 

使得我国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的反应超过了美国和欧洲。 

    与中国有着同样教训的国家,并不在少数。 

    次贷危机以席卷世界的影响力,给人们发出了一个最明确和清晰的警示:在全球化的今 

天,在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人,即使守护着自己的财富 

寸步不离,也无法确保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不被掠夺。当然,有被掠夺者,就一定有掠夺者, 

这是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只是当掠夺者隐藏起来,以比被掠夺者更痛苦的扮相出现在世人 

面前时,人们由于本能的同情而忽略了真相和陷阱。 

    次贷危机,犹如《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当美丽的羽纱褪去,丑恶、污秽、阴毒、血腥;; 

一一裸露出来,让人惊恐并战栗。 



    对美国而言,次级债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精巧的设计把全世界许多知名金融机构都拖 

下了水;;次级债衍生品在关键时候发挥了绑架作用,当涵盖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阵容豪 

华的救援队一遍遍地去美国救火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火势究竟有多大。只是当近 

万亿美元注资无法产生效果,他们才惊愕地发现:由次级债衍生出来的创新产品,已经掘出 

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而这个无底洞就是作为一个超级大坟墓而存在的,再多资金也填 

不满!无论承认与否,次贷危机已经深深地在世界肌体上打上了痛苦的烙印。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战争过后,美国的经济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都 

会有一次飞跃;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都变得更强大。这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纳斯达克最火热的时候,全球的资金都去淘金,结果,纳斯达 

克泡沫破灭,无数资金灰飞烟灭,而微软、思科、英特尔、Google、甲骨文、苹果电脑、戴 

尔等IT  巨头,早已借助淘金者提供的廉价资金实现了腾飞。当它们成长为世界级巨人时, 

美国以更强大的姿态傲视世界。 



    次贷危机也一样。在次贷危机中,还不起贷款的是美国的买房人,而处在这个链条终端 

的埋单者则是全世界。 



    这正是次贷危机的微妙之处。 



    当次贷危机像瘟疫一样,冷酷地步入我们的生活时,无论是安排投资、消费、生产、研 


… 页面 14…

究,还是规划养老、教育等事宜,或是保护与捍卫自己的财富与尊严,我们都需要对这一危 

机的本源及未来趋势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以房价为例,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信用丧失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紧缩骤然转 

变,资金将加快从高估值、泡沫比较严重的领域撤离,这必然导致房价的暴跌。 



    2007  年10 月,笔者对中国股市和楼市做出两个重要判断:一是认为股市将在当年10 

月初达到历史高点,并从此步入下跌轨道,因此,明确发出空仓呼吁;二是认为2008 年及 

以后,中国房价将处于震荡阶段,主要表现形态为成交量的萎缩,然后,逐渐演变成深幅下 

跌—直到这个下跌周期完成。 



    对次贷危机的分析和把握,是笔者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之一。 



    是的,如果把次贷危机作为现代金融战争中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度外,也不可 

能置身度外。其实,即使您不认同金融战争的说法,那么深入了解次贷危机的真相,也会让 

您有豁然之感,对自己的经济活动大有裨益。 



    次贷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现在,我们需要一步步找出次贷危机的制造者,以及他们从中 

牟取的巨大利益。 



2。2、大掠夺让国家破产 



      次贷危机正在从金融领域打开一个劫掠财富甚至摧毁一国经济的巨大缺口。 



    从1994 年12 月爆发的墨西哥危机,到1997 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 年的俄 

罗斯金融危机,到1999 年的巴西经济危机,到2002 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再到2007 年爆 

发的越南金融危机,危机一直在频繁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找寻的答案。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许多国家都在灾难临头时,求救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等机构,屈辱地接受不平等的条款。当危机过去,这些国家也难以恢复往日的风采。 



    这次的次贷危机,让冰岛不幸成为一个面临政府信用破产、国家经济濒临破产边缘的国 

家。 



    在最暗淡的时候,冰岛克朗兑欧元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就贬值了约80% ! 



    惨烈之至。但冰岛仅仅是一个开始—不仅仅指这场次贷危机。而冰岛孤立无援、四处求 

救碰壁的悲壮身影,更是令许多国家心有余悸!冰岛为何成了孤家寡人?本书将解读这一问 

题。 



    冰岛银行业曾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因证券市场的繁荣而迅速成长,现在造成的经济损 

失达全年GDP      (190 亿美元)的9 倍之多。 


… 页面 15…

    冰岛股票交易所运营商 OMX             Nordic  Exchange 在股指计算中将冰岛最大的三家银行 

Kaupthing Bank、Glitnir 和Landsbanki 的股价减为零之后,在无力偿还债务和陷入流动性危 

机的情况下,这三家银行被政府接管。 



    冰岛政府被迫支付巨额资金来保障信贷,因此,冰岛求助于西方国家,遭到拒绝后,又 

求助于俄罗斯,而经济学家们确信,冰岛政府最终还只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帮助其重 

新恢复金融稳定,相应的,它也必须像昔日那些陷入金融危机中的国家那样,屈辱地接受苛 

刻的条件。 



    昔日强烈反对加入欧盟的冰岛,在孤立无助之际,怀念起了“组织”。 



    2008 年10 月13  日,冰岛女外交部长英伊比约格·索尔伦·吉斯拉多蒂尔在当地报纸 

撰文称,从短期看,冰岛需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而从长期看,冰岛必须考虑加入欧 

盟、接受欧元,以得到欧洲央行的支持。 



    冰岛的困境,只是金融战争中的一个环节,幕后的博弈者试图以冰岛为“小白鼠”,看 

到对方出的牌。但面对种种不确定性风险,欧盟最终选择了退守一隅。 



    次贷危机犹如海啸,最脆弱的部分必然首先被摧毁。冰岛的困局告诉我们,现在,战争 

的主角、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工具,已经变成金融而非笨拙的枪炮。同时,摧毁一国经济主 

权的主角,已经变成尖端的金融人才而非勇猛的大兵。 



    冰岛虽然是次贷危机中第一个面临国家经济破产风险的国家,但它也仅仅是众多多米诺 

骨牌中的一块,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最后一个会是谁,但我们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的典故。 



    欧盟正是次贷危机制造者瞄准的目标之一。 



    欧元是当今唯一能够挑战美元的货币。截至2007 年1 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 

入欧盟,欧盟经历6 次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涵盖27 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 亿、GDP 高达 

12 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冰岛或许只是一个被当做试验品的“小白鼠”,下一 

个目标正是冰岛要加入的欧盟。当2005 年,法国提议用欧元作为石油支付货币时,美元与 

欧元主导者的摊牌时刻已经渐渐到来。 

      冰岛的弱点,在欧盟其他国家一点也不存在吗?或者,欧盟国家不存在其他的弱点 

吗?作为一个联合体,它的结构终归是脆弱的,彼此之间的信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旦某 

个国家成为猎物而身陷次贷危机的泥潭,这个被打开的突破口是否会成为金融战争的一个开 

局? 



    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切知道结果,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未来,冰岛 

的悲剧将重演,一些国家可能沦为经济上的附庸国—尽管它们主权仍存。 


… 页面 16…

    有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章节会进行详细探讨。 



    大政府的形成加大世界的变数 



    2008 年9 月7  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美国政府接管陷于困境中的两大房贷巨头 

房利美和房地美,计划向其提供多达2000 亿美元的资金,并提高其信贷额度,随后,“两房” 

的监管机构联邦住房金融局将接管这两家公司。 



    9 月16 日晚间,美联储与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 )达成协议,美联储接 

收AIG 集团80%的股权,向其提供850 亿美元贷款,AIG 的全部资产都将被用于贷款抵押。 



    这是两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美国在救市过程中的国有化运作,不仅充分展示了市 

场经济成熟国家政府在危机中强势的干预能力,更预示着大政府时代的来临。今后的世界历 

史,甚至都有可能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但是,许多人只注意表面的信息,而忽略了其内涵 

和动态的外延部分。 



    对美国接管两房及之后的相关救市事件,有两个人给出了很有趣的评价:一个是委内瑞 

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另一个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查韦斯批评乔治·布什对美国私人金融公司进行预算支持的决定,认为“布什同志开始 

走向社会主义”。梅德韦杰夫说布什的救市如同实行金融社会主义,他认为,美国、欧洲等 

国家将金融公司国有化和强力干预市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被彻底放弃,“金融 

社会主义”在全球流行。 



    的确,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出台救市措施,但是,查韦斯与梅德 

韦杰夫主要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做出判断的。笔者认为,类似美国的这种强力救市绝非意味着 

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是意味着一个在未来将令人心生畏惧的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大 

政府的出现。美国的救市意味着一个大政府的诞生,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世界历史进程,都意 

义重大。 



    在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下,人们信奉一个基本原则: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小政 

府是最好的政府。一方面,小政府效率高,便于公众监督;另一方面,小政府给社会带来的 

负担小,社会资源配置更容易在市场内在力量的作用下趋于合理。正是受益于这种模式,英 

国人在长达200 余年的时间里,称霸全球。 



    美国从英国那里继承了这种模式。但是,从罗斯福开始,政府的强力干预走向前台。为 

了应对始于1929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新政”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的政 

府干预经济的理论。 



    须要指出的是,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新政”,与小布什政府和美联储所主导的国家接管 

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市场失灵后的强力修复,而后者则是政府直接接管,让政府的有 

形之手直接插入经济体中,从而催生出一个更强势的政府。 



    事实上,罗斯福“新政”改革的过程,也是联邦政府权力迅速扩张的过程。当时,罗斯 


… 页面 17…

福把经济界、学术界的知识精英聚集在华盛顿,作为政府的智囊,这为大政府下的美国迅速 

崛起奠定了强大的智囊基础。也正是从罗斯福的大政府开始,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