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至少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主人公到边境执行任务,按上级的命令是能带回人就带回,不能就地解决,而目标是在一家旅馆的楼上的房间里,而且有多人把守。为接近目标,最安全的路径是通过排污沟来靠拢。
排污沟里连屎带尿,当然让人难以忍受,晚上还要继续潜伏,忍受着恶臭听着镇上热闹的声音等待,主人公选的地方是个脚楼下,巧的是楼上竟然是个淫窝,不时传来女人的呻吟和男人满意的声音,此时,主人公告诫自己:耐心是种美德,需要忍受煎熬等待最佳行动时机,当然,后来行动很成功。
其实投资理财何尝不是这样。任何的成功都需要耐心,1、需要耐心地进行全面学习与训练,军训时看过《西点军校女学员》的片子,知道军训的苦,而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日后执行任务时稳操胜券。
2、机会的捕捉需要耐心,一是要耐心寻找目标,二是要弹无虚发。没选好目标就开枪,等于白费,发现目标就匆忙开枪,击中的概率就大大降低。我长期研究价格运动规律,知道无论是周期性机会还是结构性机会,往往是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会遇到。
所以在经过前期多次失败后,让我懂得不可贸然出手,宁可错过,不可做错。我现在操作极少,甚至1年都不会动一次。
十、95其它事
之一、遇民间高人。不是每个有本事的人都会出名,我看过影视演员刘佩琦的访谈,他早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但直到不惑之年才走红,他说他在一个县城见到过一位演员,功力非同小可,可惜无缘出名。由此可见,神州大地总是藏龙卧虎,民间有高人无数。
在股市早期的散户大厅,我就遇到一位,他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数学老师,凭着自己的智慧,用不多的本钱稳扎稳打,财富数值稳步攀升,后来在2000年前后,用股市中赚的钱大概100万左右在风景优美的黄金地角买了一套房子颐养天年,而那套房子后来至少又升值3倍以上。
记得是1995年夏天的时候,在散户大厅里遇到这位老师,没事的时候我会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老师不是很热情,但也是有问必答。因为327国债的事,我知道了中经开,知道那是当时股市期市中当仁不让的老大,因此对中经开特别感兴趣,其中一次老师对我说:你不是一直对中经开感兴趣嘛,现在就有一只股票,是中经开做主承销,肯定会有大行情。
我连忙问是哪只?老师说:四川长虹,它要配股,三家国内最大的券商为它做承销。于是我就跟着他买了。这里要说说四川长虹这只股票,它是中国股市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当年中国经济的一面旗帜,在它之后,好像还没有哪一只股票对大盘能够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
四川长虹的方案是先配股后送股,10配3转配7,转配部分暂时不能流通。我大概是以10…11元之间的价位买进,后来进行配股,配股后不久,上证所修改了规则,从四川长虹开始,配股后股价计算不再除权,因为配股价低,所以明显对承销商有利,参与配股的人也跟着受益。这只股票自从买入后就开始涨,一直涨到10送7除权前的19元左右。
10送7后,中经开将转配股中的送股部分一并卖掉,这明显存在违规嫌疑,因此被停牌近3个月。后来复牌是在那年11月了,期间大盘一路下跌,长虹复牌自然也就跟着开始下跌,我当时感觉是好股票被糟蹋了,也把它出手了。在这只股票上我的收益应该超过50%,但留下了遗憾。
遗憾之一是,没有把转配股买下,那时看不到转配股可以流通的时间,觉得如果买了要占用资金,也可能结婚要用到这笔钱,因此就没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后来长虹96、97连续两年10送6,98年10送3派5。8元,2000…2001年间转配股就可以上市流通了,在经过多次送转后转配股上市的价格还在10元以上,而当时转配价格只有7。5元。遗憾之二,我95年冬天卖出后,长虹走了一个经典的大圆底形态,那是主力吸筹的经典走势,到97年的时候,最高涨到66元,如果我当时不走而是一路持有,那么收益要超过10倍。
现在回头来想,当时那位老师选四川长虹,也是在谋势。
第一,那是一个电视机走入百姓家庭的时代,长虹有效地抓住了这个时代,市场份额长期占据占头把金交椅;第二,当时为其承销配股的是中经开、申银还有其它一家券商,那是实力最大的三家券商,尤其是中经开,那时是市场里的混江龙,所以本次承销只会成功不会失败,这是趋势。大树底下好乘凉,只要跟着这些大券商走,胜算的把握极大。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最后,跟着高人做的四川长虹这次投资经历还让我在日后走上价值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之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5节
看书自学。在经历上述那些投资过程后,我发现自己本身根本不具有成功投资者的素质,于是暗下决心要加倍学习。
那时不似现在,没有互联网,证券类的图书也很少见。所幸散户大厅里遇到一位大姐手里有一本台湾著名证券分析专家张龄松的《股票操作学》,于是就借来狂读。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那本书借来后我是夜以继日地读,甚至是通宵达旦,也根本感觉不到疲劳。
记得那应该是一本4、5百页的书,我只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全部读完,而且绝大多数的内容都能记住。除喜欢书里的技术讲座外,其开场白《希望》也给了我特别深刻的印象,那里面说人生总是充满希望,而股价也是对公司业绩未来预期的反应。书的后面对台湾股市的走势回顾也让我印象颇深,知道中国人好赌,因而股市波动巨大,换手率奇高,能从书中的描述中深切感受到大牛市时的喧嚣与大熊市的沉闷。
最后,还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股市的热爱。总之那本书是我学习技术分析的入门之作,从中受益匪浅。
参加学习班。
95年冬天的时候,在散户大厅有看到有股票学习班在招收学员,因感觉自己知识不够,就报名了,具体报名费是多少现在已记不清,大概在2、3百元之间,学习时间好像是一个月,晚上学习。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那时大概40多岁,肥肥胖胖,很福态,江湖上传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杨百万。老师的经历说起来也比较传奇,他是偶然接触到股票,因为喜欢就向单位请长假去了上海,参加了学习班经过相对系统的学习后开始操作在当时看来是很大的资金,尤其是在原始股上发了财。
我们班当时报名学习的人有散户,也有大户,大概有3、4十人的样子。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就讲,你们要好好学习,因为学者多于牛毛,成者凤毛麟角,这是一般规律,我敢说你们将来功成名就者寥寥无几,但每个人要争取成为寥寥无几中那一个,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要当凤毛和麟角。因为老师有实战经验,白天又跟着老师在大户室看盘,所以进步很快,老师对96年的行情特别看好,因为他预测到要降息,而他当时在上海学习的结业论文就是关于降息与股市波动关系研究,跟着老师我们抓住了96年的行情,买了中国嘉陵(600877),那时没有家庭轿车的说法,但摩托车很时髦,包括济南轻骑在内的摩托车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都是绩优股,中国嘉陵在96年推出了10转增10的方案,让我们在这只股票上的盈利应该超过80%。
记得当时老师还用自家的电话个上市公司打过电话了解公司经营情况,那时没有手机,电话费奇贵,老师用自家电话为大家服务,也属难能可贵。
参加那个学习班最大的收获,还属认识了一位在券商的朋友,他在券商的研究部工作。这位朋友我们到现在一直来往,我很珍惜这段友谊。
认识这位朋友后,有时我会到他的办公室里去跟他聊聊股票,其中一次一位报社的财经记者来这家证券公司办事,最后到这位朋友的办公室咨询股票的事情,他把他的每一只股票打出来让我们给看看,朋友和我自然要点评一番,也许是他觉得我的点评有那么一点水平,于是提出来让我每周五在报纸上写一篇关于股市和个股的文章,我当然乐于接受,于是从此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并由此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这已经是96年的事了。
之三,大户室辛酸事。
有钱就是好。在散户大厅,要下单还要花钱买单子,填好后从柜台上递给工作人员,有时要排队等待,甚至会耽误行情。
而要了解信息,还要到报纸张贴栏上去看,可能会有很多人挤在一起。但在大户室就不一样了,除下单方便外,还人手一台电脑,可以随时分析行情,中午还有免费午餐提供。那时每天晚上要在坐标纸上画K线图,因此需要参数。
这样我不得不每天收盘后找电脑抄数据,有时会跑到大户室里去,为此遭遇过不少的来自大户和工作人员的白眼,甚至有一次被人赶了出去。后来跟着老师在一家营业部的大户室,到午饭时间人家都有券商提供的午饭,而自己却要出去买饭,那种感觉不好受。总之那时很羡慕那些在大户室里的有钱人。
95其它事之四,严冬。
05年的冬天,对于股市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严冬,上证指数从1052一气跌到512,跌去了一半,那时还是T+0交易,那些频繁参与交易的股民,损失远不止一半。春节以前,大户室里一个老师以前的留着胡子的学生,来跟老师告别,说要清户,再也不动股票了,算下来赔了两套房子的钱。
老师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他说不管是什么了,走就走了。还有一个搞汽车运输的,以前家里养了4辆车,后来看炒股票来钱快,就把车卖了来炒股票,结果到这个冬天亏到只剩一辆车的钱了,还好他比较有数,无论如何也要把最后养家糊口的钱保住,于是撤出资金,重买了辆车去干老本行去了。这是我在那年冬天亲眼看到的令人压抑的景象。
之五,师友。
在以前的帖子里我说过初入股市时我有幸遇到过3位好老师,今天说说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师。之所以称之为师友,是因为他始终给我特别亲切的印象,尽管年龄比我大概大15岁,但总是很亲切的喊我的名字里的后两个字,就象在家族中叔辈招呼晚辈。
那时大盘波动剧烈,听听他的分析心里总会踏实一些。师友也是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而且我们的单位离得很近,收市后我们经常一起边走边聊,也是在边走边聊中,让我悟到不少的东西。师友是一位十分活跃、幽默而专心致志的人,长于技术分析,最擅长数浪,一旦他出现在大厅,常常要高谈阔论,而前面总会聚集一堆的听众,在那个时代,他几乎就是那个散户大厅里的精神领袖。
师友总是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分析,看得出也是十分乐于这样做,分析与演讲对师友而言几乎就是一种享受。师友这么多年的股海沉浮好像没赚多少钱,但他一定是从中体会到了做股票的乐趣,热爱炒股而感觉其乐无穷,师友从中收获的,可能更多是精神财富。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次,我跟师友在楼上看到开户的人排起了长队,我说开户的人可真多,师友道:这都是来捐款的。
师友说话既幽默,又一语中的。
之六,东方电机故事。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探索和变革中进行,1995年时尝试过竞价发行、现金申购等等方式,在东方电机(600875,现在叫东方电气)发行时,采用了每个账户申购100股的办法,那时发行时只要能填上单子,就可获配100股,每股发行价4。1元,而上市一开盘就12。98元,最高18元,当日收盘16。91元。因此只要获配,就可稳赚1000多元。
我记得当时申购时特别拥挤,我是用手紧紧把着柜台玻璃的下边,才没被挤出去,最终获得100股,后来开盘不久就卖出,赚了1000多元。
在东方电机发行之前,我没事在大厅里逛的时候,看到过一班班的大学生由班长带队来开户,后来知道那是一位大学老师出钱组织学生来开户的,这位老师后来在一级市场上赚了上亿的钱,2001时又买了大片的地,赚得盆满钵满。实在应该佩服人家的眼光。
之七,四药股份。
大概在95年10月…11月间,我买过四药股份(600849,现在叫上海医药),价位应该在8…9元之间。那时的流通盘只有1500万股,属于小盘股。
我记得买过后进行过一次配股,而且有转配,因为总数不多,就把转配股也买下了,那是我唯一买过的转配股。后来把能流通的部分都卖了,转配股不能流通,只得留下。98年市场流行重组,四药股份实施了增发方案,集团借机上市,并改名上海医药。
第6节
增发实施时间是在98年的8月,因为98年3月取得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按规定是不允许再买卖股票的,公司也为此专门下了文件,于是我的账号就再也没动过。四药股份的增发方案规定原股东可以优先按比例配售,证券公司的人比较负责,通过查帐号告诉我可以优先配售,让我别忘了。我打开账户一看,股数比原来多出不少,原来是97年实施了10转5。
后来增发过后,99年又10送3转2,2001年10转1。7,2003年10转5,2006年10转2,期间几乎每年还有分红派现,2000年又进行过一次配股,转配股部分我一直到2007年次高点的时候卖出。上海医药是我到目前为止持股时间最长的股票,可能如果不是制度安排,或者买得太少,也不会持有那么长的时间。最后到底比初始投入赚了多少倍我没仔细算过,但投资上海医药的经历让我明白,尽管中国股市投机性强,但长期持有会赚钱的,而且一定是成倍得赚,尤其是那些小盘股。
现在深市有中小板,将来还会有创业板,我想这里面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