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通货膨胀真相-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哲学家朋友慷慨解囊,为他赎回自由,人类哲学史必定改写。
柏拉图或许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然而,更为不幸的是,柏拉图倡导的货币理论和政策主张(国家全面掌控货币发行权,以货币贬值来征收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在两千多年之后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变本加厉。今日,通货膨胀再度波涛汹涌,普天之下概莫能外。事实迫使我们追问:人类能否摆脱柏拉图货币哲学的困扰?人类有可能摆脱通货膨胀吗?
通货膨胀乃是危害人类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最大病魔之一。数千年以来,它频繁爆发、反复无常,像瘟疫一样,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它吞噬人们积累的财富,剥夺人们宝贵的工作,终结人们幸福的生活;它让无数人堕入失业、赤贫、饥寒交迫和无家可归的黑暗深渊;它让无数省吃俭用的可怜家庭顷刻之间一无所有;它曾经毁灭煊赫荣耀的帝国,颠覆数之不尽的政权,开辟专制之路,点燃战争烽火。革命导师列宁有言:摧毁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它发生通货膨胀。凯恩斯雄辩地写道:“若要推翻目前人类的社会基础,破坏它的通货体系乃是最精妙、最有效的方法。”
有鉴于此,探索稳定通货的理论基础、寻找治理通货膨胀的善策良方,就成为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曾经否认货币稳定的重要性。经济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众说纷纭的学问,经济学家之间似乎没有多少一致的观点。然而,遏制通货膨胀、维持通货稳定,却是所有经济学家的高度共识。不同经济学派之间的分歧所在,乃是通胀治理和通货稳定的战略和策略。数百年来,围绕货币的功能和本质、通货膨胀的根源和传导机制、人类货币体系演变的经验教训、未来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众多经济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呈异彩。其中,奥地利学派以其深刻的哲学底蕴、严谨的逻辑演绎、鲜明的政策主张独树一帜,风格别具。
起自门格尔的奥地利学派;群星灿烂,大师辈出。门格尔之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庞巴维克——现代利率理论的主要奠基人;熊彼特——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开拓者,企业家和创新、创造性毁灭等诸多理念,皆源自熊彼特;哈耶克——20世纪的大思想家,思想涵盖经济学、历史、哲学、法律、政治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1974年荣获诺贝尔奖;米塞斯——20世纪的大思想家,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其主要著作《人类的行为》为西方思想传世经典。
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经济思想,举其大者,约有数端。其一,基本理念秉承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尤其深受以斯密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影响,捍卫个人经济自由,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个人经济活动。其二,门格尔创立主观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客观价值论或成本价值论,重新规划了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庞巴维克和费雪继承了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发展和完善了利率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三,重视知识和信息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关键作用。哈耶克1945年所发表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是当代信息经济学之滥觞。其四,摒弃英美主流经济学所奉行的静态均衡理念,强调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的创新和发现过程。其五,倡导历史分析方法和逻辑思辨,认为从个人行为最基本公理出发,即可推导出整个人类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经济政策所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正是上述基本思想的直接推论。奥地利学派认为:货币乃是人类市场交换活动“自发自在”的产物,是人类自发自在经济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府完全不应该控制货币。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明确指出:“政府控制货币是造成货币体系不稳定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交换媒介呢?”此外,奥地利学派总结人类历史的基本经验,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政府控制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主要隐患或威胁就是通货膨胀。”哈耶克有一句名言:“不论何时何地,通货贬值都是政府行为的后果。”米塞斯说:“政府干预货币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将货币贬值的历史。政府试图避免货币贬值的各种恶果的努力,无不以失败告终。”
奥地利学派既反对通货膨胀,也反对通货紧缩。然而,奥地利学派始终将避免和反对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通货膨胀确实要比通货紧缩危险得多。如果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错误,那么通货膨胀便是更容易犯的错误。”奥地利学派还坚决主张:为了对抗或避免通货膨胀,政府必须停止对货币体系的干预,将政府和货币体系严格分离开来,让自由市场的竞争来决定货币的种类和货币供应量。为了从根本上排除各国政府独断专行,操纵本国货币体系来制造通货膨胀,奥地利学派倡议全盘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是改革以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世界货币制度,重新回到商品货币自由市场或金本位制。
罗斯巴德的这本书,就是奥地利学派货币政策哲学最清晰的入门著作。罗斯巴德是20世纪后期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米塞斯的忠实追随者。该书最大的特点是:观点简洁鲜明、直接了当;叙述生动有趣、平易近人。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读者就能深入理解当代人类为什么会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亦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奥地利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是否可行。罗斯巴德秉承奥地利学派的优良传统,始终从个人决策和个人福利角度来考察货币历史和货币体系。读者阅读本书,好像是自己亲自体验历史一样,没有丝毫隔膜,因为罗斯巴德所叙述的事实,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知道货币体系出了问题,却无法用轻松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担忧和愤怒,罗斯巴德替我们做了。他的论述清新、自然、质朴,同时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罗斯巴德直指通货膨胀问题最本质的核心:人类的货币体系存在根本缺陷。假若我们不能从基本制度层面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全人类的通货膨胀速度就将越来越快,终至无法收拾,紧随而来的就将是货币崩溃和跨国经济大战。他郑重呼吁:“除非以切合实际的金价回到古典金本位制,否则国际货币制度注定会在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来回摇荡。每个制度都会有一堆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后运作不良终至解体。”
你可以不同意回归古典金本位制,你可能认为罗斯巴德的建议根本不可行,但你却无法否认罗斯巴德所提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罗斯巴德的著作只写到20世纪70年代初。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公然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单方面撕毁国际协议),人类货币体系从此进入真正毫无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时代。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所制造的通货膨胀和货币金融危机,远超人类以往一切时代。① 我曾经简要总结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类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和基本出路:
当代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基本困难或矛盾有三。其一,美联储实际上是全球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理应对全球负责,其他国家理应对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具有制约力量,然而,美联储既不愿意对全球经济负责,其他国家也没有任何制约美联储货币发行的机制,遂造成全球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如滔天洪水般泛滥,导致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最为频繁的金融危机。
其二,全球汇率浮动或汇率动荡,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货币自我创造或全球货币发行的倒逼机制,汇率浮动或汇率动荡内在地不断放大全球货币供应量,推高全球性通胀预期,增加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然而浮动汇率却符合美国利益(尽管是短期利益),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遗余力地鼓吹浮动汇率,是对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稳定最大的威胁之一。
其三,不受约束的全球储备货币(美元)发行机制和浮动汇率,共同催生了毫无节制的所谓金融创新,导致人类史无前例的“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建立在脆弱预期之上的虚拟经济体系(诸如眼花缭乱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市值总额高达数百万亿;数之不尽的对冲基金和各种私募基金时刻从事着风险极高、杠杆倍数极大的金融交易),时刻都有崩溃的可能,而虚拟经济崩溃可能对真实经济活动造成毁灭性打击,因为虚拟经济体系崩溃,将摧毁现代经济赖以运转的信用体系,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必然反过来极大地减慢真实经济活动。只有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才能真正认清次贷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非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背离”,乃是人类经济体系面临的最大困扰和最大威胁。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如果人类无力改革今天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它是一个完全的非均衡体系),那么,人类将永远处于“高通胀预期、高名义利率、高频率金融货币危机、低真实经济增长”以及“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背离”的痛苦状态,类似次贷危机的各种金融货币危机将以更高的频率、更猛烈的冲击力持续发生。
人类经济的基本出路是:彻底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机制和稳定的货币汇率体系(直至全球单一货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摆脱“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背离”所必然伴随的金融货币信用危机和总体经济危机。
正是从这个最基本的意义上,罗斯巴德的著作和奥地利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值得我们再一次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向松祚
经济学家
如果有一本书出版四十多年之后还有人不断再版,还有人在不断地读,并从中获得启示,这本书一定是经典著作。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莫瑞…罗斯巴德1963年出版的《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就是这样一本书。
罗斯巴德这本书讨论的是货币问题,实际上是他自由主义思想在货币问题上的反映。我们知道奥地利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在经济领域,他们反对政府的一切干预——从计划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甚至与他们同属于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所主张的控制货币量的简单货币规则。这里不禁使我想起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罗斯巴德与哈耶克同属高举自由主义思想的奥地利学派,然而罗斯巴德的自由主义思想比哈耶克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货币问题上,罗斯巴德的货币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到无政府主义,他认为如果货币还是有“政府管理”的话,那么货币的“政府”就是黄金。
自从纸币出现之后,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通货膨胀,有些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货币量发行过多,这已成为经济学家的共识。我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政府概念在经济领域已经超越了国界。谁充当了世界的政府,谁就应当承担起世界货币管理的责任。如果这个政府从本国的利益角度出发,通过“出口”货币在国际上配置资源,那么还不如把这个政府印钞的权力交给黄金来管理全球的货币制度。用黄金来制约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欲望,以此来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
货币思想上升到货币学说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货币理论,脱离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罗斯巴德研究货币问题的年代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当时实施的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的间接金本位制已经运行了20年。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美国人想甩开黄金的束缚,不再承担无条件兑换黄金的责任和义务。美国人的动向和意图被一个在美国的欧洲人所识破。这个欧洲人担心一旦美元与黄金脱钩,不但欧洲各国货币陷入无序波动状态,而且美元也会变成攫取欧洲财富的工具。这个欧洲人就是罗斯巴德。罗斯巴德将美国人一贯推行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引入到他的货币理论体系中,以他独立的学者身份坚定地断言货币必须实行自由化,自由化的货币一定黄金化。
罗斯巴德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由于完全信用基础的货币取代黄金成为本位货币,货币供应量将超越以黄金为载体的实物供应量的制约,将出现汇率的持续波动、债务的急剧增加、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政府救市,以及对货币和信贷进行更集中控制的政治方面的冲动。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科学性的试金石。尤其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无不验证了罗斯巴德四十多年以前预测到的景象。
首先,让我们看看债务的急剧增加。脱离黄金体系的信用货币开始无节制地膨胀,信用货币是货币发行政府对货币持有人的负债。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前,全球储备货币约为380亿美元,而如今全球储备货币超过5万亿美元,增长了130多倍;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着最大比重。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如石油、黄金以及重要的初级成品和原材料,都以美元计价。全球2/3的进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和计价,全球70%以上的对冲基金以美元计价。各国政府或货币当局为了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外汇市场实施干预时,所使用的干预货币仍主要是美元。在计算比较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进出口额以及外汇储备等重要经济指标时,通常还是将它们折合成美元。据此,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元本位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美元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世界货币”。
2007年美国人膨胀的负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