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经济解释 张五常 >

第51部分

经济解释 张五常-第51部分

小说: 经济解释 张五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选择。但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例如有一个中间人,付钱买孩子的劳力时间,然后将擦亮了的光泽卖给我,投入与产出之价就分开了。这是第五章的一个重要话题,暂且按下不表。
    第一节:传统的工资理论
    传统的工资理论,择其要点而言,相当简单,而逻辑也够严谨。生产需要两种或以上的生产要素的合作,这里分析的是劳力作为生产要素,其它要素暂且假设固定不变。以一个图表的横轴作为劳力之量,纵轴是工资(wagerate)或是边际产值。在竞争的市场内,边际产值是边际产量乘以一个固定的产品市价。因为边际产量曲线的决策部分是向右下倾斜的,所以边际产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的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
    一个雇用劳力生产的商人,为了争取最高收益,雇用劳力之量是工资等于边际产值。这样看,边际产值曲线就是这个商人的劳力需求曲线了。像物品的需求曲线一样,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的。我曾经说过,消费物品与生产要素不一定有区别:吃饭之米与睡觉之床都协助生产,说是消费物品或说是生产要素皆可。所以若取简舍繁,物品与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不分彼此,只是前者的右下倾斜靠武断,后者的右下倾斜是边际产量下降定律使然。我们这里要分析的是使用生产要素的含意,所以读者要暂时忘却消费物品。
    上述的分析有三个变化,都不重要,略谈一下算了。其一是用固定的产品市价是基于有「完善」的产品竞争市场。如果产品有垄断性,或因为有交易费用而使市场不「完善」,这固定的产品市价就不能用了。增加了复杂性,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倾斜的。
    其二,上述的分析是假设产品市价不变及其它合作的生产要素之量不变。如果我们让市价及其它要素转变,分析就变得相当复杂,是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倾斜的。
    其三,工资在竞争下的厘定,当然与劳力的供应有关。上述的工资等于边际产值作为一个均衡点,是厘定了的工资。劳力的供应曲线无论怎样画都会穿过这一点,因为产品的市价已反映市场整体的需求与生产要素的供应。有垄断性的产品市场或有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会有变化,其复杂性这里不分析了。
    基于上述的分析,以下的四个传统的含意是比较重要的。
    (一)不同的生产要素,其分析大致相同。那是说,图表的横轴代表劳力还是土地没有重要的分别,虽然在下一节我会指出,劳力因为在性质上与其它生产要素有重要的不同,引起复杂而精彩的变化,但这些不是传统分析所关注的。
    (二)以横轴为劳力之量,工资乘以劳力的使用量是劳力的收入。但工资是平线一条,等于边际产值,工资之上的、边际之内的产值是其它生产要素的收入。如果这其它要素是土地,那么工资之上的边际产值加起来就是土地的租值了。这就是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如果只有劳力与土地两种生产要素的话,总工资与总租值加起来必定与总产值相等。
    (三)生产商人的决策,是任何产量都要把成本减至最低点,而这是收益极大化的先决条件。生产成本最低的情况,是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的比率与这些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
    (四)因为每个生产的人都意图把工资与边际产值看齐,同样的劳力,在不同的用途上会有同样的边际产值。其它生产要素也如是。但这是假设市场的运作不会受到交易费用或政府的干扰。
    上述是简化了的传统分析,其架构是可取的。然而,这分析的本身对解释行为的用场,往往受到真实世界有交易费用的限制。传统的分析大致上可用,但要理解合约的安排,以及不同的合约安排对行为的影响,这分析是不足够的。那是说,大致上,工资与租值等作为生产要素的回报厘定,传统的分析是可取的。但经济的行为并不限于工资与租值的厘定,或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少许的分配转变,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不重要,但却可以重要地影响其它的行为或现象,而合约的安排是其它现象中最重要而又精彩的。这后者传统的分析是忽略了。
    高斯于一九三七年发表的鸿文(R。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是含意合约安排的选择,但他可没有说出来。我应该是第一个明确地分析生产要素的合约选择的人,那是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的秋天在芝加哥遇到高斯时,我指出合约安排的现象非常重要,而又告诉他我重读他一九三七年之作,觉得其内容是我论文中所说的合约选择。他很高兴,过了几天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我那关于选择合约安排的文章,发表于一九六九年。是这篇文章,以及在《佃农理论》中我对传统佃农分析的详尽批评,触发了今天的合约理论、雇主与代办(principal…agent)理论,与博弈理论的卷土重来。但我那一九六九年的文章是被时间所迫而发表的。从那时到今天,我对该文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我把风险(risks)作为交易费用之外的一个决定合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不喜欢用「风险」这个概念,因为不知道风险要怎样量度才可以推出被事实验证的含意。当时我选择在真实世界可以观察到的收入变量(variance)作为风险的量度,明知逻辑上有问题。这是因为如果能预知收入的未来变量,就没有风险可言了。其它的风险量度,逻辑上比较可取,但无从观察,不能验证假说。我不是说没有风险这回事,而是在逻辑上无从以之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
    是的,一九六八年的严冬,在芝大的国际宿舍内,我三次把风险拿开,但也三次放回去。分成的农地租约(佃农制度),因为收成时要审查产量,其交易费用显然是比固定租金的租约为高。那为什么要选择分成合约呢?分担风险是当时我可以想出的唯一答案。芝大当时的劳力经济学大师路易士(G。 Lewis)见我为此坐立不安,屡次建议我选用鼓励生产为分成的理由。但固定租金合约,农民交租后可收取所有剩余,不是对生产更有鼓励吗?
    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今天在这里再论合约的选择,应该有点长进。但慢一点,让我先谈劳力之量的量度困难及其含意。
    (《经济解释》之八十三)
    第二节:选量作价与履行定律
    在卷一分析需求定律及卷二分析价格分歧、捆绑销售等项目时,我对「量」的阐释,以及「量」与「价」微妙关系,花了不少笔墨。那是我在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上作出的一点自己比较满意的贡献。转到生产要素,「量」的阐释及与「价」的关系更为重要,也要花上不少笔墨。好些有关的理念与需求定律的类同,但也有新的观点与分析。
    作为生产要素,劳力(labour,这里包括有知识的)有独特之处,触发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那就是劳力是人,而人作决策的脑子与工作的身体连在一起,不可分开而还能工作。一个容许奴隶的社会,作为生产要素奴隶与牲畜有相同之处。但奴隶毕竟比牲畜聪明得多,而更重要的是,奴隶是人,其脑子的想法、品味等皆与其主人类似,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行为是受到同样的理论约束,或起码经济学者为了科学的需要是那样看。
    不容许奴隶的社会,作为生产要素劳力与非劳力之分就更大了。脑子与身体连在一起,工作的意向由劳力自己取决,雇主不容易控制其使用,或不可以容易地保障劳力言而有信。在社会中,因为专业生产而交换极为重要,所以人与人之间既要竞争,也要合作。要是我们的社会像多个鲁宾逊的一人世界的组合,每个人自供自给,互不相干,人类早已灭亡。专业生产而交换,竞争而又合作,是生存之道。在没有私产的制度下,专业与交换可以由政府中央策划、处理。其交易费用的高昂我们说过了。以私产为竞争的局限,市场的机能就代替政府。以市场处理专业、交换、竞争、合作等事项,人与人之间的合约安排就成为分析行为的重点了。
    合约安排的厘定与执行,以及协助合约的法律、风俗等制度的形成,都有交易或制度费用。新古典经济学漠视交易费用,合约大可不谈。但若将合约摆出来,我们就不能不面对交易费用的现实。然而,上一节指出,如果单论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这包括因为交易费用而起的行业的收入分配重要的是边际生产理论(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不求精确可以不谈合约。但合约安排的本身是重要的行为,是这里要分析的重点。
    现在不妨细看传统上最常见的以工资雇用劳力。其含意的工资合约(wage contract)是以一个价购买劳力的时间。从图表上看,纵轴的工资是金钱或物品,是指一个时期的工资;横轴之量就远为复杂了。劳力之量传统有两种量度(measure,又称度量)方法,都是为了边际产量下降定律与收入分配的分析而设的。
    其一是鲁宾逊夫人(Mrs。 Joan Robinson)的发明。这位当年牛津大学的主将是个师级人物。她采用的劳力量度是以效率单位(efficiency unit)算。一个小时的工作,甲产出是二,乙产出是四,那么同样工作一小时,甲是一个单位,乙是两个。这量度是为了保存纵轴的同样工资,一个小时甲的所得只有乙的一半。骤眼看来,虽然量度单位不同,这效率单位与每件产品算工资一样:生产力高一倍,单位与工资多一倍。
    但夫人的「效率单位」有两个困难。其一是真实世界从来不用这种单位量度劳力。生产力升,工资也上升。不要以为我吹毛求疵,因为这牵涉到第二个困难:逻辑上夫人是错了的。在过后分析件工合约时我会指出,生产力高一倍,工资的提升会在一倍以上。这是说,同样时间,乙的产出比甲的高一倍,乙的效率单位应该是一倍以上,但究竟是多少,要看其它合作的生产要素的价值而定。这也是说,如果其它生产要素的价值有变,夫人的效率单位量度是不能成立的。真实世界不采用这种量度单位是不难理解的吧。
    传统的第二种劳力量度单位是可取的,但奇怪地少被行内重视。这是天然单位(natural unit)。这单位是劳力的时间,或同时间内的人头数字。当然,劳力的质量是要相同的,或起码其质量的分别微不足道。在真实世界中天然单位的量度是有被采用的,而不同的质量会有不同的工资。以下我们采用的劳力量度,是天然单位。
    这里我要提出合约与交易费用的关系的第一个重点了,我称之为「履行定律」(the law of contractual performance)。这定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任何量度都有(交易)费用,而生产要素合约的量度是为了算价或算工资。任何生产要素都可以用多种不同特质(property)量度,甚至可以像钻石那样,选几项特质量度而作价。然而,生产要素一般没有钻石那样名贵,选作量度而作价的特质通常不多。如果只选一项,其选择不是单看量度(交易)费用低,而是量度费用与这量度所带来的生产最高净收益。这样,在边际上,量度的费用会与收益相等。如果多加量度其它的特质会增加净收益,被量度而作价的特质会增加。
    第二部分是,被量度而作价的特质,出售者(这里指劳力)的意图是偏于虚报多量,但因为被量度了这意图很小。另一方面,没有被量度作价的特质,出售者(这里也指劳力)的意图是偏于虚有其表,或试行不明显地不履行合约或承诺。这是因为前者直接算价,后者之价只是间接的,可以不履行(或卸责)而无损的话,其意图是不履行了。要注意的是,不量度作价的特质并不是说不监管,只是没有直接地算价罢了。
    综合起来,履行定律是说,凡是被量度而作价的特质,监管费用较低。倒转过来,不直接算价的特质监管费用较高。换言之,合约一订下来,履行的主要困难是在于没有被量度作价的其它特质上。
    简单地说一下不同特质量度的劳力合约,就可以示范上述的履行定律。以每小时为天然单位算工资,散漫的行为要监管;以件工算工资,产品的质量要监管;以销售量算佣金,售货员增加雇主的其它推销成本要监管。是的,香港的大学,教师的评分以文章发表的数量算,劣作于是无奇不有!
    劳力之外的其它生产要素的合约履行也类同,只是没有劳力合约那样明显。后者是因为人头生在人身上!你把工具租给我用,作为工具的主人你也会遵守上述的履行定律。但工具在我手,用之不灵我立刻退还,你要不履行合约就没有像劳力那样大的空间了。
    这里有三点是要补充的。其一是若以时间为量例如工资以每小时算时间的本身并不是产品,只是一个委托(proxy)之量。这点重要,我们要到下一章分析公司(企业)的性质时才作详细的讨论。其二,以时间为量,每小时算、每天算、每月算、每年算等的含意略有不同。量度的时间单位越长,其边际的精确性就越模糊,越接近以「人头」算,而后者是「总括」(lump…sum)的付钱或工资形式。这里要注意的是,时间单位越长(越接近以人头算),履行合约的问题就越多,所以时间之外的其它监管就越复杂,往往需要量度其它特质来作价而加以协助。这带来要补充的第三点。那就是劳力的雇用,除时间工资外我们往往观察到其它特质的量度与酬报,例如奖金(又称花红,量度的特质是利润)、佣金(量度销售量)、小账(顾客衡量服务)、假日(量度资历)、医疗(量度健康)、股份选择权(衡量整体贡献)、退休金(量度资历)等。
    写到这里,我要略谈(批评)一下八十年代初期兴起的、今天还是时尚的「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wage theory),因为这理论与本节有直接的关连。
    七十年代中期,我以两个略为不同的版本发表了上一章提到的关于座位票价的文章。该文结尾处我提到香港置地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