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第17部分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17部分

小说: 生活中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区别仅仅在于终有一天你会再次将它出卖。 

    小结:说明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不同投资有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投资者的风险、获 

利和资金注入方式。投资者的分散决策决定了整个经济结构朝什么方向调整。 

                23.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上) 


    美国号称首富之国,其人均产值,除掉某些年份低于瑞典、瑞士、日本、 
挪威外,经常名列世界首位,今天我们来讨论财富的确切意义是什么,它的 
生产又是如何被统计出来的。 
    经济学中的财富未必一定指物质财富。所谓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 
括非物质财富,如商誉、信息、专利发明和各种服务。而且物质财富也并非 
指物质本身,因为稍具物理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物质既不能被生产也不能 
被消灭(除掉涉及原子核的反应)。所以生产物质财富只是改变物质的理化 
特性,移动其位置,改变其排列和组合。而物质财富的消费也同样是这些性 
质转化的过程。以吃东西为例,精美的食物被细心地焙制出来,成为价值很 
高的产品;它们被吃下肚去,最后成为屎尿汗等各种排泄物。从化学元素组 
成看食物和排泄物并无多大差别,他们的差别只能用经济学中价值的观念来 
概括:食物具有价值,排泄物则没有价值。因此生产是生产价值的过程,消 
费则是耗掉价值的过程。如果再要问,价值是什么?答复是有用而稀缺的东 
西具有价值,它的高低或大小在竞争性的买和卖中形成。为了满足喜欢打破 
砂锅问到底的人的要求,经济学建立了效用理论或价值理论,它经得起最严 
格和吹毛求疵的人挑毛病。但它的事实依据却极简单:消费者按自己的价值 
判断承认共同形成的市场价格。因此价值可以用价格表示。 
    生产财富就是生产有用而稀缺的东西,不论这东西具有物质形态或非物 
质形态。美国是首富之国,其确切含义是美国人享受的这些有用而稀缺的东 
西比别国的多。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生产 
出来的财富中具有物质形态的部分占的比例在降低,而非物质形态的部分比 
例在增加。这个规律不但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证实,也在别的许多不同 
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同样得到证实。例如在低度发达程度的国家里农林牧渔常 
占总产值的 1/3 以上。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天气影响丰收歉收, 
这对一年的国民经济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美国农林牧渔业的产值不到生产 
总值的 3%,只有国防开支的一半。尽管如此,美国还出口大量小麦和玉米, 
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供应国之一。 
    从事非物质生产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通讯、金融和保险、商业、各种 
服务行业(旅游,政府提供的服务如治安、救火).医疗和教育也在内。这些 
部门是否独立地创造出了财富,还是靠创造物质财富部门的职工养活的,是 
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当物质部门的产值占绝对大部分,非物质部门 
只占小部分时,后一种看法曾经占过上凤。即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对交 
通、服务等部门有需要,因而从他们创造的财富中分出一部分给非物质生产 
部门,以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眼务。但现在在发达国家里,非物质性的产值已 
超过了物质性产值。例如美国非物质性的产值已达生产总值的 50%,物质性 
产值则只占 42%,这就很难说前者创造的价值是从后者分出去的,因为部分 
不可能太于整体,总体上看,少数人创造的价值不可能大于多数人创造的价 
值。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类似的有趣现象,几百年以前人们普 
遍认为只有金银才具有价值,一块面包并不具有价值,因为它被生产出来旋 
即被消费掉。大约在 200 年前认识有了大变化,逐渐懂得劳动可以创造价值。 
但当时经济学界的普遍看法是只有农业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行业,工业只是 
附属于农业的一个次要的“服务”部门.连经济学奠基人,其学说至今还有巨 

大影响力的亚当·斯密也持有这种看法。只是到了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过 
程,后进国家在总结他们的经验时才发现,工业部门的发达才是一国致富的 
必由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无工不富”。今天我们面临的一场新争论 
是服务业是否能独立创造出财富来。如果我们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工 
业化以后要继续提高生活水准必须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我们就应制定一个 
积极扶植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政策。 
    现代经济学承认非物质生产部门也独立创造价值,它与第一产业(以自 
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如农、林、渔、矿业)、第二产业(即加工业) 
并列为第三产业。当人们吃饱穿暖以后,更多的需要转向旅游、保健、教育、 
文艺欣赏等方面,而且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前两种产业的效率,所以第三产业 
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生产总值,是不是将市面上出售的商品的价值相加就能得到呢?没有那 
样简单。因为有些商品被买去作为原料用以制造别的商品,别的商品的价值 
中包括这些商品的价值,所以把它们的价值统统加起来有些价值就被重复计 
算了。例如用电炉炼钢,钢的价值中包括了炼钢用电的价值,如果把这两者 
相加,电的价值就被重复计算。为避免这个毛病,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必须 
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区分开来,只将最终产品的价值相加。最终产品是指 
将被消费掉的,亦即价值即将被消耗的产品。它们包括消费品、基建投资用 
品和出口品。而中间产品则指将被买去做进一步加工,其价值还将继续增加 
的产品。服务业的特点是它的价值在创造的同时被消耗掉。它必定是最终产 
品,因为它不可能储存或转移,去作进一步加工。医生治病、出租车司机开 
车、消防队员灭火都具有这种性质。 
    假设某人受雇于人,修饰园子里的草坪,并得到 50 美元作为酬金。这 
50 美元就是该人创造的价值,理应列入国家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事实 
上 50 美元是私相授受,没有任何记录,所以在国家统计中也无从表现。这类 
不列入国家统计的产值称之为地下经济。每个国家都有规模不等的地下经 
济,因为这种交易逃避了税收,美国政府禁止这种做法,但无法完全避免。 
再一种情况是自己修饰自己家的草坪,这用不着付钱,更不可能进入国家统 
计。不仅修饰园子,一切家务劳动都是创造价值而无法计量的部分。它们应 
该计人国民产值,然而又不可能计入。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加 
上 1/10 以计入剪草坪的劳务(美国人每一两周便要在自己的园子里剪一次 
草,以保持整齐)。同样地,农民种地产粮又自己磨面,最后做成面食消费 
掉,这些产值理应列入国民生产总值,虽然统计上有其困难。在美国这种情 
况很少,因为农民都在市场上买主食和副食。这是分工发达为群众提供的利 
益。对我国而言,商品粮在粮食总产量中占的百分比很低,其余的部分都是 
农民自己消耗掉了。统计总产值时必须对此加以修正,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 
误差。 
    出租住房是一种服务,因此租金应计人生产总值。我在波士顿祖了一位 
老太太的一层阁楼,一年租金是 5400 美元,但她供我两顿饭食,此外她还要 
为住房维修、保险、折旧等支付成本,所以她的净收入估计只在 3000 美元。 
这笔钱是应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部分,而且她还要为此而支付所得税。但当 
我搬走之后,如果她不再出租而自己使用,就出现了与前面说的自己动手修 
理园子相同的情况,即相当于自己出租给自己。当然她不必为此而交所得税, 
但在国家统计中规定要对此作出修正,即把因自己住房而未付的租金计人生 

产总值。 
    将全美国一年中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产值相加,再加上提供服务的价 
值,得出国民生产总值。此数在 1990 年已达到 5.5 万亿美元,粗算起来约合 
每名美国人(包括男女老少)2 万美元。但这并不等于每个 4 口之家一年有 8 
万美元可用,因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要减去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减去 
公司利润中未作红利分配的部分,减去各种税收,才得国民的可支配收入。 
此数在 1990 年已达每人 1·4 万元。 

    小结:劳动能创造价值,资本和自然资源也有助于价值创造;非物质生产也有益于社会。文中 

强调了经济学意义的生产是生产价值而不是生产物质。说明为了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应将最终产 

品的价值相加,这样才能避免重复计算。 

              24.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下) 


    美国是一个人人买、人人卖的社会。我的房东雇人来修饰园子,自己又 
给人熨衣服;我朋友的太太送孩子去游泳池花钱学游泳,星期天花钱学钢琴, 
自己晚上去餐馆配餐赚钱。他们所有的进账和出账都通过市场,通过钱的流 
通。照外行人看来,这样一个社会你赚我的钱,我赚你的钱,彼此抵消之后 
没有剩下多少。然而应该看到在彼此赚钱的同时彼此提供了优质的商品和服 
务。自己有钱去让别人赚,但享受了别人的服务;自己的钱又是从别人那里 
赚来,但赚这些钱并不容易,你必须为别人制造出满意的商品或提供满意的 
服务。上文谈到,有人以为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财富,服务业只是瓜分了他 
们创造的财富。这种想法错就错在没有看到,服务业赚钱的同时也提供了服 
务。他们购买别人的商品和购买别人的服务没有什么两样,同样都是在被别 
人赚钱。但决不是自己的钱平白无故地被别人分掉。一个人或者从事物质生 
产,或者从事非物质生产,总要创造财富才能获得报酬。然后他又用这笔收 
入去购买别人生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这个简单的事实为我们指出了计算一国生产总值的另一条路,即计算总 
共生产出了多少财富,或者说,百姓一共赚了多少钱,而不是一共花了多少 
钱(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从一国的总量来看,赚的钱正好等于花的 
钱。一般人以为赚的钱不等于花的钱,二者的差是储蓄。这在家庭会计中是 
对的。但在国家会计中家庭开支是消费,而家庭储蓄则是建设投资。家庭储 
蓄表面上只是一张储蓄存单,在美国还可能是股票、债券,总之只是一纸文 
件,此文件的背后实际上是机器、厂房、矿山、铁路。所以就实物而言,生 
产出的一切货物或服务,或用于消费,或用于建设,要不就是用于出口,此 
外没有别的去向了。 
    要问百姓创造了多少财富或赚了多少钱,首先要解决百姓除了通过劳动 
赚得工资还有什么渠道可以赚钱。换句话说,除了劳动,还有什么因素可以 
“创造财富”? 
    经济学的研究指出,资本和自然资源可以起到和劳动类似的作用,因此 
可以认为他们也能创造价值。同样的劳动,当有机器帮助时可以生产出更多 
的产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机器可以替代劳动,而机器是资本转化的,所以 
说资本可以“创造”价值。同样,较好的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埋藏较 
浅的或品位较高的矿藏,也都可以帮助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这个意义 
上说,自然资源也可以“创造”价值。因此,劳动、资本、资源称为生产 3 
要素,只有这样分析才能完全地理解价值的来源,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像科 
威特这样的国家何以如此富有。 
    生产要素能创造财富的确切意义是,当它们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时, 
能使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动力、辅料等,通过形态的转化增加他们的价 
值。例如,在美国买一瓶墨水大概要花 2 美元。但制造一瓶墨水所用的化学 
品、玻璃瓶、包装盒等原材料加起来只值 0.8 美元,其余的 1.2 美元是因为 
投入了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如工厂用地)而创造的财富。要素创造财富 
的另一种解释是,要素是没有成本的,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却能获得财富。 
它的成本和它所创造的财富无关。如果使用它的成本和它创造的财富一样 
多,这意味着它不能创造新的财富。 
    土地资源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成本。劳动力的维持则需要成本,这是指吃 

饭、穿衣、住房、教育等开支,但这些开支并不是因为使用劳动力而引起, 
它本来就需要开销的。而且这些开销和它能创造的价值无关。作出伟大贡献 
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食物格外精美。作为资本的机 
器、厂房在使用过程中有磨损和腐蚀,但同时有资本折旧在补偿。当它们最 
后报废时,折旧基金可以保证买一套新的设施。所以说资本的使用除了折旧 
外并没有其他的成本,而折旧是和作为投入的原料同样看待的一种开支。资 
本本身使用到最后仍原封不动地存在着。 
    生产要素可以创造出财富,谁有权使用生产要素谁就能够得到财富,因 
此就出现了对生产要素使用权的争夺。在市场经济中这个问题通过市场竞争 
来解决,即谁出的价格高,谁就有权使用生产要素。结果生产要素就出现了 
价格,劳动的价格是工资,资本的价格是利息,资源的价格称为租金。要注 
意,要素的价格是使用要素的代价,而不是占有要素的代价。工资是在一定 
时期内使用劳动的价格,而不是把劳动者买来当奴隶使用;租金是一定时期 
内使用土地或其它资源的代价,也不是买卖土地的价格:同理,利息是一定 
时期内使用资本的代价。所以要素的价格都是指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