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最合理的选择是承认杀人。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乙。因此最后的结果必是
双方都承认杀人,各被判 10 年。原本对双方最有利的结局(都不承认杀人,
各被判 1 年)却不会出现。这个结果与他们是否真的杀了人无关,他们即使
从未杀人,也会做出承认杀人的选择。“文革”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
策之所以能使一大批人承认自己的“罪行”,其奥妙即在于此。
囚犯难题具有极深刻的含意,它解释了何以短视地以利益为目标将导致
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可以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
政府三令五申不许国有企业乱发奖金。但对于某一特定企业而言,不论其它
企业是否乱发奖金,自己多发一点奖金总比少发有利。当每个企业部这样想
时,必定导致一切企业都乱发奖金,其结果是对一切人都不利的通货膨胀。
类似的一个例子是逃税。人人都希望有良好的治安,方便的道路交通,而这
些都要花钱。钱从何来?从税收来。可是人人都希望别人付税,自己则搭便
车。不论别人是否逃税,自己逃税总比不逃税合算,结果是政府流失大量税
款。实际上这已是既成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占的比例已降低了一半。这些例子与囚犯难题仅有一个不同点。囚犯难题
只涉及两个人,如果这种情况重复出现,甲乙二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
选择承认杀人改为不承认,处境就可改善。而后面的两个例子涉及到几十万
个国有企业和上亿个纳税人,他们之中的任一个改变决策丝毫无助于督促别
的企业和个人也跟着改变决策。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囚犯难题,它实质上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
说明。一般人对道德的理解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别人的利益。这种对道
德的理解的根本弱点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又是别人的别人,而且别人也是他
自己。因此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不是吗?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免费帮别人修自行车,在他的后面排起了
一个长队,排队的人都是来拣便宜的。因此只有一部分人存心占别人便宜的
条件下,才有可能让一部分人牺牲自己去为别人服务。而囚犯难题则确切地
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个人才需要克制自利的动机。道德就是这样产生的。它
要求每个人在公共秩序方面遵守规则,最终他本人也能享受到别人或全社会
为他提供的道德服务。一个人应勇敢地救助落水的人,因为不知哪一天他也
可能遭到类似的不幸。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交换同时有着两种
截然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交换本身是受自利动机的驱动,人们做生意都是
为了赚钱,这是完全正当的;同时做生意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这是受道德约
束限制的,它是反自利的。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
道德约束协同作用。每个人都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懂得哪些场合下应该自利,
哪些场合下应该受道德约束。
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以后,出现了两种规则的误用。连篇累牍的文章不
加区分地批评向钱看、咒骂金钱万能,要求继续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作为精神文明的支柱;又有大量毫无顾忌追求自利的行为,报纸上甚至鼓励
漫天要价着地还钱的半欺诈行为,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而来。看来我国经
济要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最困难的是
市场规则的建立,或者说,如何从囚犯困境中解脱出来。
商业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它能使一切从事交换的人得益。它不能依靠
某个人去建立,但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建立之后还需要
每一个人珍视它维护它。建立商业道德需要政府、学术界、教育界、宗教团
体等共同发起声势浩大运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特别是政府,它要带头不说
假话,诚实守信,杜绝贪污,严禁滥用权力,树立新的为百姓服务的宗旨。
从来没有一个腐败的政府能够带出一个有牢固商业道德的社会。我认为这是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小结:从表面上看,市场是一群追逐私利的人在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交易。但交易有其特定的规范,其基础是人权和市场规则,遵守规则却不能依靠自利动机。通过囚犯难题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市场规则,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领导出规范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