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 >

第2部分

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第2部分

小说: 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华西经济发展过程,独具慧眼的吴仁宝有很多心得体会,形成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理论体系。比如,在用人体制上提出了著名的“好路、好车、好司机”的理论。好路,就是要有好的发展路子;好车,就是要有好的生产设备和好的员工队伍;好司机,就是要有好的干部。现在吴仁宝又对“好司机”做了重点阐述。他说:“什么是‘好司机’?就是要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吴仁宝的经济发展理论还被很多中小企业争相运用,并解决了很多问题。2003年,一家销售额达50亿元的企业集团曾向吴仁宝询问企业稳定的秘诀,吴仁宝了解了该企业的运营情况后,对他们说:“你们应该向我们华西村学‘开车’,我们提的是:现有的企业要开稳车,开足马力,狠抓效益;已经开工的新项目要开快车,早投产;未上马的项目要‘急刹车’。”这个“三车”理论一时在国内传为佳话。在吴仁宝的建议下,这家企业集团在当年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之前,及早调整,不仅规避了风险,而且实现了年度工业产值超计划40亿元!
  著名的丰田生产模式提出的“零库存”、“零应收款”被称为是第二次企业管理革命的标志。而华西数十年来一直是实现“零库存”、“零应收款”的典范。吴仁宝有一套销售的“钻石法则”:“薄利多销现钞,厚利欠款不要,勤进快跑多销,库存积压减少”。华西集团在这样的制度下,杜绝了库存积压,应收款也逐年走低,提出此战略的第二年,全村30多亿元的销售总量,应收款还不到1000万,后来基本实现零应收款,让国内的同行们赞叹不已。华西村的这一套销售法则,让海外一些投资者也深受启发。台湾一家客商把这套法则全盘抄录后,表示要带回去好好模仿。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华西村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和链式经营让华西的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作者序(2)
  除了经济上华西有一套独特的经验和秘诀,在文化上华西也有一套法则。
  一个组织的文化和领导人有着天然的联系,华西独特的文化,归功于吴仁宝无私忘我、兢兢业业、勤俭朴素、胸怀博大的个人品格。5000多万元奖金全数捐送给村民;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每天只睡五个多小时;别人住进别墅,而他自己还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的旧房子里……无数感人的事迹让华西上空荡漾着温暖。
  在华西的发展进程中,吴仁宝一直坚持实践和丰富“双富理论”——“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为此,华西成立了一个奇特的公司——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产品定位在华西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自此,落后青年变得积极上进,“黄赌毒”侵入不了华西,违法犯罪远离华西。
  在吴仁宝和吴协恩的精心经营下,华西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吴仁宝和华西村的一切,将改变无数人对“农村”的看法,也将改变无数人对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的视角。华西已经成为值得全世界的领导者、管理者、创业者瞩目的奇迹。
  走近吴仁宝,解密华西,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吴仁宝和华西实在不是用一本书能说完的。华西党委副书记孙海燕曾对我们说,华西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经济和文化都博大精深,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杰克?韦尔奇在他与妻子合著的《赢》一书中试图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赢?”,华西的伟大实践见证了来自草根的、真正中国本土化的“赢”。华西为什么会成功?《赢在华西》从根本的“赢之道”——华西独特的体制机制,到涉及品牌、管理、文化、培训、营销、投资等各方面的“赢之术”,我们试图呈现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解读,使读者从华西经济发展思路和经营管理方法中,学到拿来就管用的东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管理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管理无定式,这是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关键在于创新性地将其演变或改进,使其更适合自己,这才是成功的捷径,也是本书的目的。
  图书创作是一趟真正的“文化苦旅”,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写完《不过如此》之后对出版社说,“以后打死我也不写书了”。IBM前总裁郭士纳在出版《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后也心有余悸,“没有想到写书这么艰难,这是我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了。”虽然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但创作中我们同样饱经时而苦闷,时而豁然开朗的“情绪地震”。那段时期跌宕起伏的经历和苦乐相掺的滋味如今已铭刻在心底,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无论如何,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创作,本书终于得以付梓。现在回味起来,脑海中更多的是创作过程中自己为华西现象激动不已的场景,正是这种冲动,激励着我们痴迷地探索着种种华西现象背后的谜底。的确,华西富裕的背后是华西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有谁不会为之震撼呢。
  在此书付梓之时,首先要感谢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新书记吴协恩的倾力支持,热情接待我们,鼓励我们把华西的宝贵财富传递给每一个人;也要感谢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程先敏、缪华和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的严佳志、张学军、赵开军,以及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华西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讲述了很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提供了大量资料;要感谢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和著名记者、主持人王志,他们为我们顺利完成此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要感谢无锡市委宣传部的协调配合,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华西,了解华西。最后,要感谢为书稿采访、资料整理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彭征明、张国臣、张路、曾劼、谢子平、谢文辉、陈新华、李良忠、仲鹭勍和刘艳静等,他们是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师、《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老师、北大企业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老师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并作序题跋,令我们非常感动,在此特别要感谢他们。
  但愿此书能成为解读华西现象的开山之斧,能成为深刻剖析华西方略的引玉之砖,能成为你借助华西经验走向成功的铺路之石。
  刘世英冯治
  2008年1月于北京钓鱼台西

第一章 惊叹:不可思议的华西现象(1)
  在中国提起华西,可谓家喻户晓。它已经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典型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华西在人们印象中,依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人即便身临其境,也只看到表面的热闹,并没有取回可资借鉴的真经。华西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如何从一穷二白的穷村发展为全国的首富村?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华西集团如何能保持旺盛的持续发展劲头?华西集团独特的管理模式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华西。
  在华西,感觉不到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而觉得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有方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华西采访和调研的每一天,我们都被华西的种种现象震撼着。
  现象一一个村400亿的神话
  长江之畔,吴越福地。2003年,华西村——这个坐落在苏南江阴华士镇的小村庄,销售额达到106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百亿村。2004年,销售额又达到260亿元,2005年突破300亿元大关。2006年,华西村固定资产超160亿元人民币,全村销售收入超400亿元,向国家纳税7亿元!
  一个村,400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纯粹的数字或许不够直观,那么让我们拿几个具体实例作对比吧。蒙牛集团,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巨头,其液体奶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冰激凌销售名列前茅,快速增长的无菌奶业务更是无人能比。即便拥有如此骄人的成绩,2006年,蒙牛整体销售额也仅突破百亿元。也就是说,华西村一个村的年产值就相当于4个蒙牛集团的年产值。
  400亿,相当于东部许多地区一个县的产值,甚至相当于中、西部一个地级市的产值。
  现象二家家住别墅户户配轿车
  一走进华西,映入眼帘的是绿荫底下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如今的华西,家家住上了别墅。华西别墅是农家小院的升级,排列整齐,规划有序,美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让良田美景与现代化建筑居所完美结合,恰到好处。在室内的装修上,华西人也十分讲究,水电气俱全,不仅拥有高档灯具、整体厨房、真皮沙发、红木家具,而且连中央空调、背投彩电、电脑等现代家电也样样俱全。内有客厅、卧室、餐室、浴室、健身房、车库、庭院。
  华西住房舒适,出行更快捷。华西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环境比较优越,村内道路南北纵横,还配备了全电脑交通指示系统。现在,又建设了一条高标准的华西大道,与沿江高速公路连接,到沪、宁、杭三大城市最远的只要两个小时,从而为各地来往客商提供了方便。
  华西村民户户拥有小轿车,最多的人家有3辆,并且这些轿车多为奔驰、奥迪、捷达、富康、赛欧等车型。不仅如此,商务车、旅游车、公交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油罐车、家用车等各种用途的汽车应有尽有,成为数量、种类全国村级第一的“轿车村”。过去驾牛车的农民,变成了驾轿车的工人。
  现象三不是“农村”的“农村”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丈夫把秤妻收款,瓜果蔬菜皆是财”,“手牵耕牛,肩扛犁耙,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些一直是农民生活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但走进华西,你无法想象这里就是一个村庄。它不是一个村,因为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村相差太远。但它又是一个村,因为这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
  华西村是一个花园,一跨进华西村就仿佛走进了绿色的海洋,山青、水秀、田美,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龙砂山如一条卧龙盘踞在气宇轩昂的华西金塔下,砂山上的香樟、毛竹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在山间漫步,让人如浴春风。公路两边的山坡上一片绿色;山脊上是新建的万米长城、天安门、山海关等仿制的中国名胜古迹;山脚下仿制了世界公园、美国白宫、法国凯旋门、捷克别墅、英国肯特红屋、菲律宾别墅、意大利罗马别墅、奥地利维也纳画廊、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等各国名胜古迹,风情尽收其中。
  有山自然有水。龙砂山下500多亩的龙西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湖中莲荇交横,鱼跃鸟啼。一座座长桥盘卧在湖面,贯穿龙西湖:洛阳桥、姑嫂桥、赵州桥、五亭桥、将军桥,各地名桥汇集于此。
  山色葱茏,湖光潋滟,华西村就像一座大花园。
  然而华西不仅是大花园,还是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华西村内,偌大的发电厂昭示着这里的一片繁荣。随着车辆的前进,一排排整齐的厂房映入眼帘。“小住乡间寻旧故,片片厂房,难觅儿时路”是对华西巨变的真实写照。
  1994年,华西村组建了集团公司,成为国家级企业集团。如今,华西集团公司拥有西服、化纤、针织染整、炼钢、线材、热带、法兰等60多家骨干企业,1000多种产品,10000多个规格,创造出“华西村”牌和“仁宝”牌系列名牌产品,驰名国内外。“华西村”商标如今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第一章 惊叹:不可思议的华西现象(2)
  华西,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片现代化大集团的旖旎风光。不仅如此,华西还是一个美丽的城镇。
  夜幕降临,行走在华西,我们惊呼,这不就是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所要的“田园城市”吗?因为华西村的规划体现了朴素的“田园城市观”,即把华西村建成了一个“亦城亦乡”的乐园。金塔上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华西,整齐排列着的别墅群也在灯光中熠熠生辉。华西金塔宾馆拥有三星级宾馆的高标准配置和标准化服务,而南苑宾馆更是有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总统套房。既有乡间的宁静,又有城市的现代。
  龙西湖畔新建的10多条大道旁,崛起了一幢幢现代楼宇,商业购物中心、现代化写字楼一应俱全。如今,周边的老百姓说去华西,都说“进城”,华西的一切使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村级城市”。
  虽然中国绝大部分农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人们想象中的农村,依然是粗茶淡饭,讲究的只能是吃饱,营养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而如今的华西人,他们不仅讲究美味,还讲究营养和膳食结构。
  华西组建了自己的农民烹饪代表队,在一次国际大赛中,夺得了多枚金牌,成为此次大赛中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代表队。华西每年还会定期举办“中国民间民族菜肴文化节”,吸引大量的来宾。现在,他们吃的大米、肉类、家禽、水产品都是绿色食品。
  2006年,华西还从外面请来营养师,给华西家庭主妇办班,讲授烹饪技巧,以及营养搭配,力争做到华西家家饮食安全,营养均衡,从而实现华西人的健康长寿。
  现象四不是“农民”的“农民”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似乎是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贫穷,他们落后,他们愚昧,“稼穑转包当业主,皇粮辞去搞经营”。如今,华西把这些“常规”印象全打破了,因为你从华西村民身上,根本看不到这些影子。但他们在华西村出生、生活,他们仍旧是农民,只不过他们把“农民”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
  华西村农民是商人。华西产品有数千种,这些产品如何走向市场?靠的正是华西村村民。以前,他们埋头在田地耕种,如今,他们迈开双腿,把华西的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在华西,随便问一个业务员,他都能给你讲很多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