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十训-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项措施是从内部治假。
第三项措施,通过新闻媒介大力曝光,唤起消息者警惕假冒伪劣。
第四项措施,在包装上加上防伪标记。
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1991年销售额从1990年的1.5亿元一下子降到5000万元。
李照林作为总经理,失败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但他没有退却。他组织厂里几十人,买了专车,配备了步话机,一套人马在西安城没黑没白地打了一年假,有时还动员了市里政法部门的力量和企业一起打假。钱花了不少,“太阳锅巴”落山的趋势仍阻挡不住。1993年竟亏损700万元。
厂里许多职工和干部泄气了,认为末日已经来临。但是李照森没有灰心,也没有听之任之,更没有打退堂鼓。李照森是一个善于对自己的经营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企业家。
李照森和他的领导班子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10月份开始是锅巴销售的淡季。他们也认识到把产品积压的原因归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是错误的。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中站起来就不是失败。李照森决定一切从头开始,从谷底起步。他开始寻找新的“亮点”,重新开发新产品。
1994年,太阳集团又选择了最容易下手的方便面作为突破的重点,生产了“三高面”,但又失败了,净赔120万元。
1994年11月,突破重点又转到婴儿营养品“助哺宝”。但由于己无钱支付大额广告费,李照森只能放弃,只能认赔。
实践证明:到处撒芝麻盐是走不通的。市场总是要打,李照森又想起了虽日落西山,却余威不减的“太阳锅巴”,他决心重新开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1995年初,经过新策划、新包装,太阳集团决定首先拿出200万元打开天津锅巴市场,得手后再开辟上海市场。4月,锅巴在天津卷土重来,正赶上世乒赛的良机,“太阳锅巴”又火遍津城。可好景不长,11月份来临,广告一停,锅巴市场又陷入萧条,李照森只得又放弃了。
如果我们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坚强毅力也就自然产生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太阳集团的产品“八珍牛肉甜辣酱”近几年销售相当不错。李照森多年积累的经验使他认识到,甜辣酱很有出路,前景看好。
吸收“太阳锅巴”的教训,李照森认为“八珍牛肉甜辣酱”名字应该改。经过反复筛选、推敲,最后起了一个既有传统文化背景,又有民族特点的名字“阿香婆”,这个名字暗示着李照森将要成功,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阿香婆”一上市就在京津地区市场畅销起来。到现在“阿香婆”仍攻势不减,不知道和没吃过“阿香婆”的城市人恐怕不多。1996年1至7月份,太阳集团还亏损690万元,8月份扭亏为盈400万元,9月份创利税近千万元,10月份利税达1500万元。
屡败屡战的李照森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带来的压力,从“太阳锅巴”到“阿香婆”,他既学会了开拓市场,也学会了运作和驾驭市场。
日本有人说:“当你跌倒时,不要空手站起来。”跌倒是坏事,但如果你能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失败中学习致胜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当你学会如何反败为胜时,你就能领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本田宗一郎说:“我现在的成功完全是从过去的失败中获得的。我的工作就是全部失败的连续。”失败是一种心态,它可以是“不行了,我真的不行”,它也可以是成功的垫脚石,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它。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只有屡败屡战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善于捕捉市场变化
1922年,以难民身份进入希腊国土的奥纳西斯双手空空,身无分文,工作找不到,栖身之处亦无着落,真是度日艰难。趁着在一条旧货船上打工的机会,当船刚停在阿根廷首都港口的时候,奥纳西斯开溜了,从此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创业生涯。
在阿根廷,奥纳西斯在一家电话公司当了名焊工,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还经常通宵达旦暗无天日地加班。在穷困中泡大的他舍不得花一分钱,不久他便积蓄了一笔钱。随后他从事烟草生意,很快资金丰厚了,他的经营头脑和眼光也随之成长和尖锐起来,他发现要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掌握一个诀窍到其他人认为一无所获的地方去赚钱。当他稍稍站稳脚跟欲再度发展的时候,震骇世界的经济危机袭来了。在充满了恐慌的灾难之中,奥纳西斯以他过人的勇气和眼光,把他的财力投之于在危机中被普遍认为最不景气的行当海上运输。要知道当时全世界的贸易陷于瘫痪,而海上贸易濒临死亡:1931年的海运量仅是1928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当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被迫出售产业时,奥纳西斯了解到该公司的6艘货船出售,这些船在10年前的价钱是每艘200万美元,而现在只卖2万美元。奥纳西斯急匆匆地赶到加拿大,买下了这6艘船。这种孤注一掷的投资令人惊异,而他却深信值得这么干,一旦时势变化,投资会赚回来,利润也会源源而来。
果然,二次大战爆发了,形势要求运输业复苏并发达。一项明智而果断的投资见效了,6艘货船顿时成为活动的金矿,奥纳西斯骤然变为一个拥有“制海权”的希腊海运巨头。别人不干的,他干了,别人赚不到钱,他赚了,而且赚了个够!奥纳西斯除了有钱有势,还向多方位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久,他把自己的企业总部迁到了美国纽约。
二次大战后,当别人又对海运业忧心忡忡、举棋不定时,奥纳西斯又以他的明智和魄力投资于油轮,其资产增值的速度是惊人的:二次大战前,他的油船的总吨位是1万吨,而到了1975年时他己拥有45艘油轮,其中15艘是20万吨以上的超级油轮!这时与他身为难民的1922年相隔了53年,就是这个当年的穷小子、日薪23美分的奥纳西斯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富豪之一。除了上述的那些轮船、油轮,他还拥有几家造船厂、100多家航空公司以及众多的地产、矿山,财产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之巨!
市场竞争犹如汪洋大海,风平浪静是罕见的,而狂风恶浪才是正常的。面对狂风恶浪的险峻环境,有的商人成功,有的商人失败,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经营者,又有其个性的原因。但研究表明,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诀窍在于不断地积极创造市场。创造市场有以下4条策略可供采用。
1.知道怎样“制造需要”,就能不断地“制造机会”、创造市场。
2.经营者要善于发掘潜在市场,创造市场,发展经营业务。
3.“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市场亦如此:很多需求本来是没有的,是积极创造市场的经营者们,创造了一个个新的需求、一个个新的经营机会。
4.为了创造市场、赢得机会,主动向危机挑战,并积极承担风险,这是经营者的职责,也是经营者的必备素质。
当今西方企业管理中,流行这样一个原则:经营人员在一年内,允许而且必须犯一次以上的“合理的错误”。之所以允许,是因为“合理”说明了此人能力是合格的,只是不可逆转的因素而导致“错误”;之所以必须,是因为没有“错误”,则意味着此人缺乏创造市场的积极性,缺乏适应险峻的市场环境的能力。
英国经营专家马洛从众多衰败企业的案例中,归纳出以下8条原因:
1.未能适时采取行动。许多管理者在陷入困境时,大多在等待外在条件的好转,以致坐失时机。
2.未能警觉财务状况的变化。管理者认为企业财务状况总是稳定的,但事实是,市场一变化,企业财务状况也随之迅速变动。
3.未能找出真正的病因。企业产品销量下降,仅从外销上找出路,却不去寻找真正的原因。
4.由设计工程师全权负责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或改进不能只交给设计工程师,因为工程上的优势并不能保证顾客一定会接受该项产品。
5.缺乏适当通路。当传统的销售通路已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时,就要去发掘新的通路。
6.止于至善。环境是动态的,至善境界通常不能维持多久,因此,管理者应不断地开拓。
7.未能预测未来以及时采取行动。
8.基层不合作。许多问题刚出现,第一线员工经常第一个嗅到征兆气息。因此,激励基层人员的士气,求取他们的合作,永远是主管人的第一需要。
密切注视市场态势,善于寻找和创造机会,是许多经营者成功的原则。经营者应当知道:经营是动态的经营,而快速应变是经营者面对竞争挑战,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做出相应变化,这样才能夺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也自然会带来旺盛的财气。
善于发现是成功之路。
在经商活动中,“发现”是一种独特的本领,它可以帮你发掘潜在的市场,也可以为你找到隐藏的资金,更可以为你铺就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
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犹太商人哈默之所以一生总是成功,奇迹般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实业,除了他精通经营、启用人才等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高瞻远瞩,有着比常人更高一筹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所以,他总是在人们还没有预见到的时候就发现问题实质,因而抓住机遇紧紧不放。这点对于我们现在的企业经营者来说,不能不说是很重要的一条,因而提高我们经营者的素质,增强我们的调查力和分析能力,对于我们每个经营者来说抓住机遇施展才华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机遇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认识,擦肩而过后悔晚矣!
美国已故著名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是传奇般的人物,这位1898年出生在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后裔,远在上大学时就显露了经营才能,那时他在哥伦比亚医学院读书,他父亲经营的药厂一直不景气以至于濒临破产,哈默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销售工作不利,于是他从加强销售工作入手,撰写宣传广告,派出得力人员带着药剂药品挨家挨户拜访医生和药房,终于打开销售局面,使药厂起死回生,后来竟赢利上百万。1921年,哈默应列宁的请求帮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复苏经济,他在以自己公司全部家当换回一间野战医院的全套设备、一辆救护车和大量药品送给苏联后,发现那里正在闹饥荒,需要大量粮食,但是裘皮很多,他马上给纽约的哥哥哈利打电报,要他迅速收购一百万蒲式耳小麦运到彼得格勒,苏联给了哈默价值一百万美元的裘皮和一吨鱼子酱,哈默因此发了大财,列宁在接见他时说:“苏联要使自己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也需要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哈默后来成了美国对苏联的贸易代理人,在苏联一住就是十年,他组织大量毛皮出口到美国,又将美国的卡车和拖拉机引进苏联。除此之外,他还获准在苏联开采石棉、开办机器厂等。哈默在苏联期间,发现苏联的铅笔虽然质量低劣,但却供不应求,他立刻在苏联办一家铅笔厂,后来这个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他还发现苏联国内有着大量罗曼诺夫王朝的古玩、绘画,他一一收购,这些后来使他在1931年回国以后出售净挣一千万美元以上。1932年,纽约州长罗斯福出马竞选总统敏锐的哈默立即看出,始于1920年的美国禁酒法将被罗斯福废除,届时将需要大数量的酒桶,他当机立断向苏联订购几船白橡木桶板,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工厂。次年,罗斯福真的当选为美国总统,推行“新政”,废除禁酒法,酿酒厂一个个建立起来,急需酒桶,此时哈默酒桶厂正好投产,当大量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时,立刻被酒商高价抢购一空。与此同时,他也做酿酒生意,但是他深入调查发现,威士忌销路很好但却得用谷物酿造,他便和化学工程师艾森伯格合作,利用廉价的土豆做低品位的金币混合酒,味道和威士忌差不多,售价却便宜很多,很受市民欢迎。后来,他发现美国经济已趋于好转,人们消费出现追逐名牌趋势,他立刻在肯塔基州用谷物生产一种名叫“丹特”的高级威士忌,并投巨资做广告,两年后“丹特”牌威士忌便成为美国第一流名酒,年销量一百万瓶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很难吃到好牛排,哈默发现养牛能挣钱,他以650万元卖了他的酿酒厂,又开始他的养牛业。他先以2.75万美元购买“野蛮王子”种公牛,在场内大量繁殖其后代,光是每年拍卖“野蛮王子”的牛犊和怀胎母牛就得到100万美元收入,他的位于“纪影岛”的黑安格斯种牛养殖场也很快发展起来,牧场优良,牛舍现代化,管理人才荟萃,事业很快发展起来。后来,他又以十万美元高价,买下年仅八岁,因交配过度而致阳痿,但精液仍富有生殖力的美国首屈一指的“埃里克王子”种公牛进行人工授精,三年内繁殖了一千头后代,他因此也成了养牛业中公认的领袖。
一次偶然机会,哈默听说创立于二十年代的西方石油公司濒临破产,急需资金,他认为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石油行业肯定大有前途,这是投资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向西方石油公司注入五万美元资金进行钻井,将来利润对半分,此举不担风险,因为当时美国规定如不出油可减税。结果用这五万美元钻出的两口井都出了油,其中有一口还是高产井,尝到甜头的哈默雄心勃勃地向石油业推进,他购买西方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一年后成为公司总裁。由于哈默经营得法,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也从每股十八美分涨到每股一美元。哈默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