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的机制,当选者既是股东代表,又是员工代表,把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紧密结合起来。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行股份合作制个案
淄博市周村区于1987年6月被山东省委确定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股份
合作经济试验区。1988年 4月,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立 4年来,始终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方向,逐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动因
股份合作制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早在 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就把土地、农具、资金等生产资料作价入社,收益按一定比例分红。供销社、信用社最初也是靠农民集资入股兴办起来的。这种集资联合的股份合作,对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惜的是,这些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深受农民欢迎的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很快就被高级社、人民公社取代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股份合作制失而复得。这绝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客观必然性。一是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普遍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原生产队、生产大队的集体财产,尤其是队办企业财产如何处置。农村合作化 30年的积累,是农村生产力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既不应分光吃净,也不能平调抽走,急需寻找一种能与农村经营体制变化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初步打破以后,为城乡经济能够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全方位、大跨度、多层次的联合创造了条件。这种联合,在初始阶段一般从扶贫和支农的观念出发,多是采取行政指令性措施促其联合,形同包办婚姻,往往是貌联心不和,需要奠定一个管理上联营、经济上联利、政治上联心的组织基础;三是在农村多经济成份、多生产力层次、多经营形式共存的条件下,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突破现有的格局,实现单一资本向联合资本的转化,就需要创造一种能容纳多种生产力要素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组织形式;四是在农村改革中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在继续发展中遇到了承包制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难点,如企业行为短期化,承包负盈不负亏,员工主人翁地位弱化,小型分散,资金短缺,技术管理落后等等。这些问题,要求在乡镇企业深层次的改革中,创造一种制度,达到改善和发展乡镇企业的生成、发展和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怎样解决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周村区从农村实行双层经营、变革经济体制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中得到了启迪,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进行商品生产,应以明确财产关系为核心,积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乡镇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把整体利益的要求纳入企业自我发展的冲动之中。也就是说企业通过一系列内外部制度的建设,做到:(1)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追求自身利益只能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维持企业的再生产活动是企业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企业必须在价值形式上实现自身生产经营的成果。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身所能获得的利益多少取决于利润的多少,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独立决策,并承担自身决策和行为的后果。(2)企业的所有权和财产组织形式必须适应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客观要求,消除生产要素流动和重新组织的制度性障碍。(3)企业必须能对市场价格、资金利率等经济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使企业的行为具备科学性和可调性。
(4)企业必须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积累率,抑制消费基金的过度膨胀。
用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积累率,抑制消费基金的过度膨胀。
股份合作企业,可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群体共有,合作经营,是社会化、具体化的公有制。它对内是平等的,对外是开放的,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强化企业积累,弱化企业风险;可以明晰企业产权,强化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可以实现企业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可以促进经济联合,实现乡镇企业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
这个区的长行村,自 1984年实行了股份合作制,不但用折股到劳的方法保护了改革前的集体财产,而且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吸引了 300多万元的社会投资和大量的新技术,多层次多形式的股份合作,促进了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该村集体积累由 1983年的 156万元增加到 1990年的 14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由 1983年的 500万元增长到 1900年的 6300万元,进入了全国乡村百强的行列。
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周村区就把推行股份合作制作为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有领导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
(二)股份合作试验的总体设想和操作要点
周村区改革试验的总体设想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将股份制引入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融合不同所有制,融通各种生产要素。按照“资金共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积累共有”的原则,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和基本规律,逐步由点到面,建规立制,进行乡镇企业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最终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不同层次、多种形式、通用可行的股份合作经济的组织制度,为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探索思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这一构想,共确定了六个方面的试验内容:一是明确企业财产权属,合理确定股权,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二是制定股份合作企业积累分配办法,合理确定企业利益分配顺序和分配比例,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相结合的机制。三是建立股份合作企业的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乡村行政组织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四是制定股份合作企业亏损破产补偿处置办法,建立盈亏共负、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五是健全各类股份合作企业的示范章程,为乡镇企业
实行股份合作发挥示范作用。六是建立股票市场,制定股票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财产的合理流动。以上试验内容除第六项因宏观制约尚未出台外,其他五项都已全面展开了试验。试验操作的基本要点是:
实行股份合作发挥示范作用。六是建立股票市场,制定股票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财产的合理流动。以上试验内容除第六项因宏观制约尚未出台外,其他五项都已全面展开了试验。试验操作的基本要点是:公平合理,确定股权。明确参股各方在企业财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是实行股份合作的基础。首要的一条是清理企业资产,按资产形成的原始来源确定股权。一般划分为乡村集体股、企业股、员工股和社会股四种股权。乡村集体股是指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投资形成的股份。它包括原社区范围内农民的原始投入,企业承包以前的自身积累,国家减兔税款,国家和地方所投扶持资金等形成的资产。企业股是指企业承包以后,企业留成部分形成的财产。起步阶段也可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划一部分作为企业股或暂作虚股,待分红后填平补实。员工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现金投入股,即员工集资、带资、承包抵押和其它形式向企业投入现金形成的股份;另一部分是劳动补偿股,即从企业股中划出一部分按劳量化到人的股份。这种股份只供劳动者享受,不准买卖、转移和继承,其最终所有权仍归企业或乡村集体。社会股是指从企业或本社区合作外吸收的股份,分社团投入和个人投入两种。社会股的范围包括城乡居民、国营、集体、联合体、私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在确定股份时,为了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可靠,采取不同企业区别对待的方法。新建企业按参股各方所投资产数量,确定股份,重点是对人才、技术、商标等无形财产进行认真的估价,一般是以技术转让费为基本标准;老企业清产核资的标准是以帐面原值减去折旧部分为标准,这样可以省去资产重估的麻烦。老企业股份的确定一般实行三七开,即企业财产的30%为企业股,70%为乡村集体股。企业股量化到人的部分,也是按员工的工龄、岗位、工资级别的不同比例折算。这种按比例作股的方法适合农村管理水平,各方都易于接受。对股权的管理,根据股份来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乡村集体股、企业股、员工股,实行盈亏共负、同担风险的方法;社会股有的是风险共担的基本股,有的是保息分红的优惠股,有的实行还本留股(即在企业盈利后先归还投资各方的股本金,然后再按股分红)和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退股,这在证券市场发育不全,股票无法流动转移的条件下,能增加外地社团和群众投资入股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增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按参股形式,大体划分为五种类型:(1)横向参股联营型。其特点是突破地区、行业的所有制界限,在隶属关系、财产关系和计划渠道不变的原则下,企业或科研单位等自愿以资金、设备、场地、技术等生产要索入股,联合办厂,按股分红,共担风险。(2)员工人股共营型。其特点是新企业以劳带资或以资代劳,老企业员工自愿入股形成的企业,由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群众共有的股份合作制。(3)财产折股合营型。其特点是,对原来的乡镇、村办集体企业,按财产的原始来源和积累多少折为乡村集体股、企业股和个人劳动股,使集体资产权属明朗化。同时员工根据量化到人的股份,再投入相应的现金股,以本股带新股,滚动增加。(4)农户参股合作型。其特点是一般由能人挑头,劳资双联,合作经营,对等分红。也有的是小户依附大户,劳资分离,按比例分红。(5)多元联合群体共有型。其特点是既有企业内部员工人股,又对外实行联合,并在一定范围内发行股票和债券,吸收社会投资。
2。2。乡镇企业无论是实行承包制还是实行股份合作制,都离不开乡村行政组织的直接扶持和管理。实行股份合作后,为了处理好企业与乡村行政组织的关系,实现行政行为规范化,周村区的做法是:①使股份合作制与现行的行政管理制相适应,乡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以乡村集体股代表的身份参加董事会,参与企业管理,以维护企业财产的权益;②在利润分配上,乡村集体按股份取红利,保证集体收入不减少,当年使用不完的作为乡村集体股扩股;
③乡村领导对企业服务,如跑项目、申请贷款、风险担保等,按软投入的办法,作为乡村的集体股,参与利润分配。这样就能得到各级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大力支持。3。正确确定分配比例,不断增加企业积累。企业利润的分配形式,是由企业财产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股份合作制是公有性质的企业,在分配中周村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配为辅,兼顾集体、企业和员工三者利益的原则,从宏观控制上制定了企业积累的最低限和按股分红的最高限两个标准。即积累的最低限不低于企业税后利润的。。 40%,按股分配息红相加不准超过股金的。。 25%,超过部分不兑付现金,只能作为扩股增加投入。这样,就能在企业利润分配中充分体现先积累后分配,先发展后享利的企业目的,使企业的发展得到保证。4。 股权的转移和亏损破产补偿。有股份就应该有股票。有股票就需要有市场。在我国股票尚未立法,市场一时不能建立的情况下,周村区针对试验中有股份无股票(大多数实行股金证),有股金无市场的现实,允许股权在企业和合作经济内部转移流动,允许企业之间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互相转移、兼并财产。同时利用国债交易建立了金融市场,为股票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为完善企业的风险机制,在试验中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文规定企业亏损立即停止分红,并首先由企业股和员工劳动股抵补:企业破产实行有限责任制,即按股份分担赔偿责任,由基本股赔偿。这样就建立起了分散风险和盈亏共负的机制,能实现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目标。5。稳妥对接,实现由承包制向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在承包制已经成为乡镇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合作制的平滑过渡,周村区的做法是,先从企业自有资产股份化和企业员工股东化开始,即先从设置企业股和员工股开始,实现确立股权、公平分配、民主管理的初步目标,建设一种资产上的股份制,经营上的承包制,劳动工资上的组合制这样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在承包制内部植入股份因素,使其在承包制的母体中孕育股份合作制,在全面释放承包制能量的同时,平稳地向股份合作制过渡。随着董事会的建立、章程的完善、股票的发行,建成较为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同时要保证乡、村两级的合法提留有增无减。方法之一是将现行税前列支的。。 10%的社会补助费和各种社会附加税如数上交乡村行政组织;二是确保乡村集体股分红兑现。这样,既能发挥承包制的作用,又保证乡村两级既得利益,使股份合作制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使其在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