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的法规。巴菲特到底有没有减持中石油,只需核对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的信息披露资料就一目了然。
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上公布的资料来看,巴菲特第一次申报中石油是在2003年4月1日,持股量大约11亿股,占中石油H股总数1758亿股的631%。这部分股票实际上是从2002年开始慢慢累积的,由于2003年4月1日之前的原证券条例规定超过10%才需要申报,所以巴菲特当时不需要申报。2003年4月1日后,巴菲特发现自己悄悄购买中石油的计划即将曝光,所以加快了收集步伐,数个交易日内在17港元以下新买入了7%左右的股票,使持股比例上升到中石油H股总数1758亿股的1335%。其后,巴菲特增持中石油的消息被广泛报道,股价迅速上升,巴菲特就停止了增持行动。而到目前(2004年11月)为止,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上没有任何巴菲特减持的记录。综合判断,巴菲特在中石油上持股变动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巴菲特根本没有减持中石油,要么巴菲特违反了香港法规。笔者同时还查阅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监会申报的第一季度有关报表,也没有发现哈撒韦申报减持中石油的蛛丝马迹。
结论是巴菲特根本没有在2004年卖出其所持有的中石油。
查阅中石油,2003、2004、2005年年报的股东持股结果,充分的事实证明,巴菲特到2006年末仍旧没有卖出中石油,此时中石油的股价是11元,比巴菲特的买入价整整高出了7倍。
表4…1、4…2、4…3和4…4是中石油2003年、2004年、2005年年报,以及2006年中报中提供的股东持股情况,我们将其原图剪切出来,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巴菲特几年来的持股情况:
表4…1港股中石油2003年年报显示股东持股情况表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于2003年12月31日。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即香港法律第571章)第336条所规定须存置之股份权益及淡仓登记册所示,下表及附注所列之人士拥有本公司股份的权益或淡仓:
表4…2港股中石油2004年年报显示股东持股情况表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于2004年12月31日,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即香港法律第571章)第336条所规定本公司须存置之股份权益及淡仓登记册所示,下表及附注所列之人士拥有本公司股份的权益或淡仓:
表4…4港股中石油2006年中报显示股东持股情况表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于2006年6月30日,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即香港法律第571章)第336条所规定本公司须存置之股份权益及淡仓登记册所示,下表及附注所列之人士拥有本公司股份的权益或淡仓:
上面4张表中的Warren EBuffett就是巴菲特,表4…5是他对中石油的持股情况:
表4…5巴菲特从2003年到2006年中期持有中石油港股的情况表
年份
股数
2003
234776亿股
2004
234776亿股
2005
234776亿股
2006年 (中期)
234776亿股
在3年多的时间里,10亿美元成了80亿美元。这几年中,你可以看到,巴菲特坚定地持股,像植物人一样,对价格变化没有任何反应。而此时,某些媒体、专家却坐立不安,如履薄冰,他们不断地猜测和宣布巴菲特将要卖出中石油,人们试图猜测巴菲特的意图以便高抛低吸挣到大钱。此时亿万富翁巴菲特却无为而治,他正在为《更温柔地爱我》这首老歌填写新词,以便能为朋友比尔·盖茨的生日聚会助兴。
斗转星移,进入2007年。随着全球股市走牛,石油价格上涨,中石油股价持续上涨到2007年下半年,中石油的H股价格突破了12元,一个月后,股价又快速突破20元。与此同时,中石油在上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就创出了48元天价,此时几乎所有的市场分析都对中石油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渴望,人们称中石油为“亚洲最挣钱的公司”。而就是这时,巴菲特却不断地减持中石油, 2007年10月18日,巴菲特公开对外宣称,基于股票价格考虑,他已经将所持中石油234亿股H股全部卖出。不过,中石油H股股价自巴菲特首次减持始累计升幅超过50%,媒体因此认为巴菲特损失了100多亿。国内一些媒体据此声称巴菲特不完全了解中国,断言巴菲特对中石油的投资不是完美投资,甚至卖出是错误的。
2007年底,巴菲特来到中国,并接受了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解释了自己的卖出行为。巴菲特在电视专访中说:“中石油的业绩和经营极端依赖于国际油价,当国际油价在35美元的时候,我强烈地看好国际油价的未来,因此也自然强烈地看好中石油,我们对油价和中石油都充满了信心,因此我们坚定的持有中石油。当2007年后半年年,油价突破了75美元的时候,我们不能说油价就要跌,但是,对于油价的未来我已经没有在35美元的时候那么强烈的信心,我对油价的未来总体的把握不大了,持股信心不太强了,所以卖出了。”
巴菲特卖出中石油其核心理由是,决定中石油业绩的石油价格处于他没有把握、看不清楚、没有信心的价位,从而使得他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清仓中石油。巴菲特道出一个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不管这个公司未来是好还是坏,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充分把握,从而没有足够的持股信心,即便别人都非常的看好这个公司的市场,那么你也应该放弃,哪怕你放弃以后股价再涨10倍都没有错。因为,当你看不清楚、没有信心的时候,这时持有就不是理性了。巴菲特买卖中石油的真实案例证明:由于价格上涨使你不明白、不能理解的时候卖出是天经地义的,是长期投资核心理念的内在本质要求。
如果企业的价格在你持有的过程中,太过非理性的高涨时,也应该离场。下面通过我们卖出中国平安的真实案例,再次阐述在股价过度高估时必须卖出。2007年初中国平安在A股上市以来,我们就做了战略布局,在30~40元以相对大的比例持有中国平安。持有一段时间后,有了不错的回报。当2007年10月中国平安股价突破了140元之后,我们在140元时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思考和挣扎,决定卖出这个公司。虽然很不舍得,但当时我们认为那个价格是完全没有任何道理的,是不正确的,是严重错误的。中国平安在2007年不值140元,虽然我们在买的时候决定长期持有,至少10年,但是半路所以改变是因为它价格太过高估了,它本身不值那么多钱,但市场某种原因使它到了140元,所以我们就把它卖掉了。长线投资也是根据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做取舍的,在过度高估的时候应该卖出。当然也不能说某一只股票发生了大幅上涨就一定要卖出,但是如果股票的大幅上涨的确是反映了未来非常长久的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卖出才是价值投资者应该做的,不卖出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判断价格是否充分反映了未来10年的成长,这本身很难,但从原则上,过度高估后必须要卖出!
以下是我们发表于2007年10月的一篇 《减持平安,我心不安》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阅读,进一步理解过度高估后必须要卖出的原则!
减持平安,我心不安
平安的收益中有一部分是保费中直接提取的收入,另一部分用预收保费直接投资的收入,最近一两年来随着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带动了业绩的大幅增长,从而推升了股价的大幅增长。投资收益的增长是由于中国股市的整体性上涨造成的,这个增长是依赖于股市火爆,股市火爆这个增长条件不是经常性的,不是持久永远的。如果平安保险继续保持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客观必然的要求股市继续火爆,但是股市火爆不火爆谁又能知道呢?因此,平安保险未来业绩增收的环境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平安的业绩大幅增长存在着非经常性因素。
关于平安的投资收益能否长期保持这个问题,我们和平安的证券事务代表周先生沟通。我们问周先生平安保险在2006、2007年的业绩突增中投资收益的作用有多大,周认为投资收益虽然并不是业绩突增唯一的原因,但是投资收益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我们询问从长期来看,这个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会不会长期维持,周认为从长期来看,投资收益一方面是稳定为主,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的增长是一种平滑的增长,突变式大幅增长从长期来看不能维持,这是肯定的。平安保险公司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投资收益为47%,公司将47%作为长期投资回报率;而事实上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为9%;是目标收益率的2倍。
平安的投资比例中固定利息的债券投资占其投资份额的80%,而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占其总资金的20%。虽然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只能20%,但它波动幅度大,投资利润贡献率大,所以当股市发生突涨突跌时对平安总的收益影响非常大。
一个公司的业绩增长,如果它不是基于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确定的因素和条件,那么这种业绩增长就不应该大幅的推高股价。只有长期稳定持续的业绩增长,股价上涨才是符合基本价值理念的。
有很多观点认为维持平安保险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环境将长期持续,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好的投资控股集团,良好的内部管理加上持续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增长确定性毫无疑问。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平安的内部管理优势我们是百分之百认同的,但是认为环境将持续地维持2006、2007年的态势,我们不敢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判断这个问题,对于平安的外部投资环境到底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使我们非常烦恼,我们看不清楚而且自己心里对平安的投资环境又非常焦虑,加之价格大幅快速地上涨,所以我们减持了平安,从重仓持有改为常态持有。我们之所以减持,是因为平安的未来投资环境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地判断,同时我们认为平安140元的股价过度高估。
平安是我们非常看好的长期大牛股,从战略性投资和持有平安也是我们一个长期指导原则,现在我们策略性减持平安,心里也是非常的不自然。我们不能在自己看不清楚的情况下执行某种形式化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在不愿卖出的情况下卖出。投资是一门艺术,虽然投资的原理极其简单,但在现实情况面前选择确实很难。
总结长期投资的卖出原则,其核心是把现在的股价和未来10年之后比较,过度高估就卖,否则就不动;在看不清时坚持卖,当然企业基本面出现重大停滞失去产业成长性时也应该卖。
7、减持平安,我心不安
平安保险是凌通非常看好的一个公司;所以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的第六章专门对平安做了详细介绍。自从平安在A股上市以来,我们就做了战略布局,以相对大的比例持有平安,持有的这几个月来,有不错的回报,当平安股价突破了140元之后,经过思考我们在上周减持了平安,从战略大比例持有,降为一般性持有。
平安的收益中有一部分是保费中直接提取的的收入,另一部分用预收保费直接投资的收入,最近一两年来随着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带动了业绩的大幅增长,从而推升了股价的大幅增长。投资收益的增长是由于中国股市的整体性上涨造成的,这个增长,是依赖于股市火爆,股市火爆这个增长条件不是经常性的,不是持久永远的,如果平安保险继续保持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客观必然的要求股市继续火爆,但是股市火爆不火爆谁又能知道呢?因此,平安保险未来业绩增收的环境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平安的业绩大幅增长,存在着非经常性因素。
关于平安的投资收益能否长期保持这个问题,我们和平安的证券事务代表,周强先生沟通,我们问周先生平安保险在06、07年的业绩突增中投资收益的作用有多大,周强认为投资收益虽然并不是业绩突增唯一的原因,但是投资收益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我们询问从长期来看,这个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会不会长期维持,周强认为从长期来看,投资收益一方面是稳定为主,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的增长是一种平滑的增长,突变式大幅增长从长期来看不能维持,这是肯定的。平安保险公司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投资收益为4。7%,公司将4。7%做为长期投资回报率;而事实上06年和07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为9%;是目标收益率的2倍,
平安的投资比例中固定利息的债券投资占其投资份额的80%,而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占其总资金的20%,虽然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只能20%,但它波动幅动大,投资利润贡献率大,所以当股市发生突涨突跌时对平安总的收益影响非常大。
一个公司的业绩增长,如果它不是基于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确定的因素和条件,那么这种业绩增长就不应该大幅的推高股价。只有长期稳定持续的业绩增长,股价上涨才是符合基本价值理念的。
有很多观点认为维持平安保险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环境将长期持续,平安保险做为中国最好的投资控股集团,良好的内部管理加上持续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增长确定性毫无疑问。对此,凌通的看法是平安的内部管理优势我们是百分之百认同的,但是认为环境将持续地维持06、07年的态势,我们不敢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判断这个问题,对于平安的外部投资环境到底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使我们非常烦恼,我们看不清楚而且自己心里对平安的投资环境又非常焦虑,加之价格大幅快速地上涨,所以我们减持了平安,从重仓持有改为常态持有。我们所减持出来的资金,追加了酒类股票,之所以追加酒类是因为酒类的经营环境简单、确定,一眼就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况。在半年前凌通所持有的张裕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