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 >

第23部分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第23部分

小说: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巴彻勒终于同意了遣返。回国后,1954年3月5日,美军司令部对巴彻勒以“通敌罪”送上了美国军事法庭。


双方战俘遣返纪实(3)


  
  随后,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不顾朝中方面的极力反对,印度部队于1月22日午夜撤出了对北营战俘的看管,致使北营战俘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
  1月26日,拒绝遣返的南朝鲜、美国、英国战俘在板门店举行记者招待会,说明他们拒绝遣返的理由,并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协助他们解决在朝中方面居住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和中国红十字会请求朝中方面给予他们居住的权利。对这一请求,朝中方面表示了同意。
  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也有一些小插曲:一些西方记者(其中有美联社、国际新闻社、美全国广播电视公司的记者和摄影师,还有伦敦每日快报的记者。)在英国《工人日报》记者温宁顿和法国《人道报》记者贝却迪巧妙安排下,带进了非军事区板门店松谷里,去探望了这些拒不遣返的战俘。在记者招待会上,伦敦《每日快报》记者罗素·斯帕对唯一的一名英国战俘康德伦说:“如果你愿意回到我们祖国的话,现在是走的一个最好机会。吉普车就停在外边,来吧,请上车!”但这位曾在1952年11月17日“战俘营营际奥运会”文艺晚会上的活报剧《度假中的哈特利》的表演中堪称一流的主要演员康德伦,却毫不犹豫地笑着说:“不,谢谢!”一位《美联社》记者也专门找着一名美国战俘詹姆斯·L·温纳瑞斯振振有词地说:“美国政府承诺:如果你改变主意立即回国,可向你保证年薪6万元。”温纳瑞斯笑了笑,也是斩钉截铁地说:“谢谢,我不回去!”在随后几天里,温纳瑞斯又接连收到美方两份通知:“你父亲病逝,请你回美奔丧”;“在日本东京有你家寄来的很多东西,包括《圣经》,请你来取”。温纳瑞斯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还是不改初衷。他对同伴们说:“墨索里尼曾就大言不惭地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便会成为真理。’然而,林肯却有一句至理名言:‘你能在一定时间内蒙蔽所有的人,或永远蒙蔽一些人,但你却不能永远蒙蔽所有人。’现在我们已经觉醒了,我们要到中国寻找理想,走社会主义道路”。(在1952年“战俘营奥运会”上,康德伦是治安队队长、温纳瑞斯是治安队副队长)
  在记者招待会上,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印度蒂迈雅将军同《志愿军报》记者交谈时感叹道:“把今天松谷里(朝中一方所设置)的解释,同东场里(美方所设置)的解释相对照,你们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
  对此,温宁顿和贝却迪合著的《十足的背信弃义》一书中,引述了美联社的一则报道:“国防部高级官员承认……停战条款赋予了拒绝遣返战俘的自由选择,但开始没有料到共产党手中的美国人……”原先没料到的事却发生了,怎么解释呢?只好说:“被强迫扣留住了。”其实这正是美国人对别国战俘的做法。进而评述说:21名美国战俘和1名英国战俘在开城的记者招待会上向报界发布的两个《拒绝遣返声明》是美国当局“心理上的自食其果”。这就是汉语中常说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月28日,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将325名南朝鲜战俘、21名美国战俘、1名英国战俘移交给中国和朝鲜红十字会,由红十字会协助他们安居于中国和朝鲜。
  拒绝遣返的21名美俘和1名英俘的名单如下:
  美俘:霍华德·G·亚当斯(运动会播音员、演员)、克莱伦斯·C·亚当斯(运动会垒球队员、拳击手)、贝尔、阿伯特·C·贝尔霍姆(运动会记者、摄影师)、里查德·柯敦、鲁弗斯·E·道格拉斯(运动会拔河、橄榄球队员)、哈罗德·M·邓恩(运动会演员)、傅秋纳、葛瑞斯、希阿瓦撒·霍金斯(运动会垒球、橄榄球队员)、裴特、若希、埃里克·V·斯金纳(运动会演员)、苏利梵、坦尼森、詹姆斯·G·维内理斯(运动会奥委会委员、演员)、魏布、莫里斯·A·威尔斯、威廉·C·怀特(运动会演员)、罗伯特·威尔森(运动会足球队员)、詹姆斯·L·温纳瑞斯(运动会治安队副队长)。
  英俘:安德鲁·M·康德伦(运动会治安队队长、体育表演队员、演员)
  1954年2月24日,拒绝遣返的21名美俘和1名英俘由开城到达安东,在火车站上受到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安东分会的代表以及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会。后到山西省太原市学习中国历史、有关法律等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和掌握有关知识。此间,美国人道格拉斯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于1954年6月8日在太原去世。1954年8月,来中国的21名战俘中:有5人到山东省济南市山东造纸厂当工人,12人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4人到武汉大学学习,学成后在郑州市和武汉市安排了工作。当时中央确定,由中国红十字会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所需费用由外交部支付。
  1955年至1966年间,有15人先后回美国,1人回英国,3人去第三国定居。惟有温纳瑞斯、霍华德2人一直在中国生活,但仍保留美国籍。他们2人于1963年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后又回山东造纸厂总厂继续工作。1978年6月,温纳瑞斯经山东省外事办公室推荐,被山东大学外语系聘任为英语教授,于2001年12月病故,享年79岁。1979年霍华德被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聘任为英语教授。他们两先后与当地女工结婚,均生儿育女。2人还先后多次回美国探亲。(1980年6月17日,《合众社》记者奎格报导:先后回到美国的15人,均被开除军籍,而且被称为“通敌分子”。)


双方战俘遣返纪实(4)


  1976年,是美国建国200周年,温纳瑞斯在这一年第一次回美探亲,专程看望了日夜思念的已年届八旬高龄的母亲和三个妹妹,并用10个月时间应邀走访了美国50个州的47个州,演讲了六七百场,每一次演讲,他有几句话总是极受听众的欢迎:“1943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为废除《排华法》致函国会说:‘国家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总统下令解除战争贩子‘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职务;1951年5月17日,杜鲁门总统又作出了以‘停战换取和平’的重大决定。这是两项英明决策,顺应了全世界人民的期望,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美中两国重归于好,这是美中两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全世界人民也为此而高兴。”,“中美关系早就应当改善了!为了改善中美关系,我比尼克松总统先走了二十年。”,“战俘营奥运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来到中国以后,一直生活在世界伟人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给我的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这一辈子最爱读的书就是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他还为美中友协主办的刊物《新中国》撰写发表了两篇特稿:《由敌人变为朋友》、《深深扎根于两个国家》。在这次回美探亲期间,美国精神病学专家鲍尔·劳林格,特邀詹姆斯·L·温纳瑞斯来家做客,专门安排了为期四天的专题采访后,在《洛山矶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洗脑:真相大白”学术论文中写道:在朝鲜战争中,“对美国人心灵上最沉重的打击”,却并不是来自亚洲人,而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俘虏的美国现役军人。因为这批人中,“75%的人,被俘期间在某些方面与敌人合作过。更糟糕的是:居然有21名美国人,决定根本不回家了,而选择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行为该怎样解释呢?总要找个说法吧!于是,美国军政当局和美军心理学专家们,提出了一种不寻常的解释,即所谓的中国人的“洗脑术”。但是,“根据我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表明:这种解释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因此,这个洗脑的名目,也该随着麦卡锡主义、亚洲侵略和在凄凉多事的50年代所产生的各种谬误,一道被搁置一旁了”。
  1977年,美中友协全国大会为了表达对温纳瑞斯回美访问的感激之情,特意给这位美中友好的民间大使寄来了一封有万人签名的感谢信。感谢信条幅长达近四米,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原文如下:
  敬爱的老温同志:
  第四届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全国大会向您致意!美中人民的友谊鹏程万里。
  您的来访给我们带来了您的宝贵经验和您对美中友谊的坚定信心,并将使这友谊更加前途远大,更加辉煌。
  您的朋友们向您亲切地问好!
  落款:万人签名
  然而,美方在遣返战俘过程中却违反协定,处处刁难、限制与阻挠朝中红十字会人员的活动。他们不按规定
  在翻译和通信问题上提供方便,而是设置种种障碍,限制接近战俘。比如:巨济岛战俘营无理规定,联合红十字会小组不得进入任何营地。朝中红十字会代表只能隔着100米的铁丝网观看战俘。更为严重的是,美方竟威胁朝中红十字会代表的人身安全。1953年8月9日,朝中红十字会代表在巨济岛遭到美方催泪性毒气的袭击。8月13日,美军士兵在临津江桥用枪撞击中国红十字会代表潘芳的胸部和腿部,蛮横地阻止对朝中被俘人员的慰问。8月21日,朝中红十字会代表在巨济岛向战俘分发慰问品时,遭到美方武装人员的殴打。对上述违反停战协定的事实,朝中方面要求进行调查。美方却矢口否认,进行抵赖。8月21日,军事停战委员会决定邀请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派小组进行调查。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接受邀请,随即派出3个视察小组进行调查。同时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协调组也进行调查,情况完全属实。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在小组调查报告中指出:美方之所以对联合红十字会工作加以种种阻挠与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方深恐代表接触后,将进一步暴露美方违反停战协定和日内瓦公约,虐杀迫害朝中被俘人员,并强力阻止他们要求遣返的不可告人的事实真相。
  此时,美方已认识到联合红十字会小组的活动,不利于他们强行扣留朝中战俘。9月7日,美方指使美方红
  十字会代表奈德林片面宣布解散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协调组,终止联合访问。这再一次暴露了美方所谓人道主义的假面具。
  美方在朝中方面的坚决斗争下,从1953年8月5日到9月6日为止,共直接遣返了朝中被俘人员75801名
  (其中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70161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5640名)。
  1953年9月10日,美方开始将所谓不直接遣返的朝中方面被俘人员送至非军事区板门店东场里(称为南营)移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印度部队看管,到9月23日共移交朝中被俘人员22604名。美方交出的人数,同朝中方面根据各种有关材料得出的实际数字相差很多。1953年9月21日,朝中方面提交美方一份98742人的朝中被俘人员名单,要求对方交待这些人员的下落,而美方一拖再拖,经再三催促,直至1954年5月13日美方才交待,其中27000人在停战前“逃亡”,22000余人移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37900余人已作为平民处理。朝中方面表示不能接受,并要求美方对此作出诚实的交代。此后,一直没有下文。


双方战俘遣返纪实(5)


  9月21日,毛泽东在给李克农并告崔庸健、彭德怀的电报中,即尖锐地指出:
  “如果一切都按美方原有安排,保持特务控制,解释工作将极难进行,职权范围将无法实施,中立国的中立性与公正立场将受到极大影响。”随着朝中方面解释工作的开始,美方阻挠和破坏解释工作的活动越来越猖狂。
  10月3日,志愿军被俘人员张子龙惨遭台湾国民党特务的杀害。因为张子龙坚决要求遣返,特务们先是对他
  吊打、火烧,最后竟剖腹,挖出他的心肝,强迫战俘和他们一起吃,并威胁战俘说,谁要求遣返谁就和他的下场一样。11月12日,李承晚集团特务又杀害4名坚决要求遣返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美国、李承晚集团、台湾国民党特务对要求遣返的战俘的迫害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仅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印度看管部队就发现9起类似谋杀案。据美国陆军战史的记载,在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印度部队看管期间,朝中被俘人员共死亡38人。
  10月6日,毛泽东在给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解释工作“是一个严重斗争”,“在斗争上
  则必不可放松”。希望志愿军代表团“切实掌握,步步抓紧”。“对解释代表须做充分教育,使之彻底领会他们去到东场里即是走向战场,绝不要激动惹事,更不能胆怯退却,或对外示弱,……”。
  根据规定,对不直接遣返的战俘的解释工作应在9月25日开始,但由于美方拖延修建解释营场,致使解释
  工作推迟到10月15日才开始。
  朝中方面坚决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隔离战俘解散特务组织,将经过解释的战俘与未经过解释的战俘隔离看
  管。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以解散特务组织有困难,“战俘代表”拒绝隔离等理由,拒绝朝中方面的合理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方面一面揭露美方阻挠战俘解释工作的行径,一面抓紧时间向被俘人员进行解释工作,
  尽量使更多的被俘人员得以行使被遣返的权利。朝中解释代表利用广播,播送《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告被俘人员书》、《朝中解释代表向志愿军被俘人员的讲话》,打消被俘人员的顾虑,使他们知道有行使遣返的权利。
  然而,已于1953年10月接替克拉克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赫尔,在12月23日发表声明:立即终止对战
  俘的解释工作。并声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