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追求卓越 >

第10部分

追求卓越-第10部分

小说: 追求卓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激励不但能够调整行为,还能提升自我形象。先看一个负面的例子。假设我们因为“没有好好接待顾客”而受到惩罚,我们不会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改善,甚至可能因此学会干脆躲避顾客。以斯金纳的话说:跟惩罚有关联的是“顾客本身”,而非“接待不周”。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跟我们说,某个“神秘顾客”赞美我们“秉持XYZ公司最优良的传统,妥善处理琼斯女士小小的抱怨。”这样一来,效果就截然不同。从斯金纳和我们本身的经验来看,这下子员工可能会努力不懈,找出更多的琼斯女士来好好接待。这名员工学会了可以获得赞赏的具体(正面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满足了人类提升自我形象的渴望。
  亨氏旗下成功的冷冻食品公司奥丽达有个很有意思的做法,也就是利用正面激励的方式鼓励研发人员更勇于冒险和积极学习。该公司审慎地界定所谓“完美的失败”(perfect failure),每回只要有这样的失败发生,就大肆予以褒奖。他们认识到,所有研发工作都有风险,想要成功,唯有不断进行尝试,管理层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鼓励员工大量尝试,以及从尝试当中吸取经验,就算失败也值得赞扬。对于明显失败的提案,他们会立刻喊停,并不会对员工施以处罚,他们甚至还会对此营造一种正面的感受,以免失败的事项一直拖下去,导致成本暴增,最终令员工的士气大受打击。
  正面激励带有禅学意味。它会让好的事情逐渐聚集而来,而非甩掉不好的事情。商业界跟其他领域一样,重点在于注意力,也就是如何分配时间的方式。所以管理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人把注意力投注到理想的方向(譬如“多花些时间在顾客上”)。要做到这点,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我们试着通过正面激励,让人们逐渐注意新的活动。这是温和的塑造过程。否则我们也可以用“牵牛的方式”,努力甩掉不理想的特质(譬如,“不要老待在办公室里填表格”)。斯金纳认为,这种方式的效率比较差,只是短期内看不出来。当你努力甩掉不好的特质时,对方会明确或是暗地里反抗:“你要我别待在办公室,那我就不待在办公室,不过我去了酒馆,而不是去拜访客户。”“聚集好事情”的方式会自然而然产生扩散的效果,正面激励的行为会逐渐占据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根据定义,有些比较不理想的事情(谁会在意究竟是什么事情?)会开始逐渐消失。根据我们的筛选流程,逐渐消失的是我们希望以正面激励的行为取而代之的事情。使用方法不同,差异也会很大。如果只靠时间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会引起反感),我们可以选择把重要性较低的项目淘汰,那我们就不可能自我欺骗,试图做比较不理想的事情(试图加以甩掉)。所以回到禅学的方式,正面激励是迎合潮流,而非逆向操作。
  一般的观察结果是,大多数管理者都不太了解正面激励的价值。许多人根本就不重视,有些人则是鄙夷、贬低,或是认为这种做法有损其男子气概。卓越企业的例证充分显示,持这种看法的管理者会适得其反。卓越企业的管理者不但懂得正面激励的价值,还知道该如何管理。
  如斯金纳所说的,执行激励的方式比起激励的次数要重要得多。
  第一,激励应该具体,纳入越多信息越好。譬如,我们发现,卓越企业常见以活动为主的目标管理系统(“在7月17日之前让洛克威尔(Rockville)的工厂上线”),而不是以财务为基准的目标管理。
  第二,“立即”正面激励。IBM的沃森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如果观察到员工有值得嘉奖的表现,会立刻开张支票给对方。我们经常发现这类当场奖励的做法。譬如在福克斯波罗(Foxboro)公司,创业初期技术突破对公司的生存极为重要。有天晚上,有个研发人员拿着成功的产品原型冲到总裁的办公室。总裁对这项杰出的解决方案感到惊讶不已,心里想着应该如何予以奖励。他弯下腰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摸来摸去,终于抓到一样东西,他躬身把东西交给这位研发专家,说:“给你!”他手里抓的是一根香蕉,这是他当时唯一能够找到的奖励。从那时候开始,小小的“金香蕉”胸针就成为福克斯波罗奖励研发成就的最高荣誉。我们在惠普还听到一个小故事:有一群营销部门的人以匿名方式送了好几包开心果给卖出新机器的业务员。
  第三,回馈机制的系统应该考虑到可实现性。重大的成就并不常见,所以系统应该对小小的胜利也予以奖励。卓越企业经常会彼此交换好消息。
  第四,由高层主管的意见回馈虽然无形,但是受到高层主管的注意却具有极高的意义。想想看,高层主管的时间如此宝贵,这种鼓励的力量说不定最强大。
  最后一点,斯金纳指出,定期奖励会逐渐丧失影响力,因为人们会开始期待这样的奖励。无法预期、偶尔的奖励效果最好,这就是走动式管理的力量所在。此外,小小的奖励往往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因为优厚的奖金往往引发钩心斗角,对于众多得不到但又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人并无激励作用。记住,我们都觉得自己是赢家。在推出产品的项目小组里,哪个人不认为自己才是让新产品问世的真正功臣?象征性的小奖励会成为正面的激发动力,而不是负面钩心斗角的焦点。
  有许多学者延伸斯金纳的激励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利昂•;费斯廷杰的“社会比较理论”。他于1951年提出假设:人们最常通过和别人相提并论来评估自己的表现,而不是根据绝对的标准来评估。(其实,这段话可以回溯到1897年,诺曼•;特里普利特在一项控制性实验里观察到,自行车选手“竞相比较谁骑得比较快,而不是看表”。)我们也发现许多卓越企业采用社会性的比较,譬如定期的同事评估(德州仪器、英特尔以及德纳管理系统的主流)、让大家都可取得比较绩效的信息(业务团队、生产小组等等),以及故意造成内部竞争(譬如宝洁的品牌经理人)。1955年,麦克弗森年轻时,因为告诉工厂员工他们的销售业绩和获利以及他们和其他工厂的比较成绩,而差点遭到开除。后来在1972年,他当上德纳的董事长后参观一家托莱多的工厂,这家工厂开设于1929年,经理和员工从未看过有关公司绩效的信息。很遗憾,这样的故事并非特例。我们希望在真空环境下激励员工。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说应该以“激励”这个主题作为研究卓越企业的起点。斯金纳的研究的确重要,如前所说,大多数管理理论和实务很少运用他的研究发现。不过我们相信,出色的表现主要来自内在动力。表面上,自我激发和激励理论的概念有许多地方都彼此抵触;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两者其实配合得很好。罗切斯特大学的爱德华•;戴西经过一再的实验之后表示,唯有营造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的条件,才能产生持久的承诺。戴西发现,简单来说,人们必须认为工作本身值得去做,才会真正地积极投入(此外,他还发现,如果定期对某个工作提供奖励,反而会降低员工对这份工作的承诺)。
  管理者没有充分运用正面激励理论,或许不足为奇。真正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充分发挥内在动力的力量。卓越企业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以工作本身的价值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德州仪器和德纳都坚持各个小组和单位都应该自定目标。
  几乎所有的卓越企业都秉持少数几个关键性的价值取向,然后赋予员工相当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是能配合这些价值取向的计划,都可以放手去做—找出自己的方法,自行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行动、意义和自我控制(1)

  行动、意义和自我控制
  行动胜于空谈的道理人尽皆知,不过人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一般人的行为看来,好像只要宣示政策就等于已经执行了。有人不服气地说,“可是我好几年前就以质量作为第一目标啊!”管理者无法亲自去开起重机,不过他们可以采取行动。他们做的是别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他们的行动会展现出他们注重的优先要务是哪些,而这样的力量远远超过言谈。上面所说的案例里,该公司总裁的下属后来解释老板的话:“他当然重视质量。他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在乎质量’。只不过他什么都注重。他一年宣布两次‘我重视质量’,但是却以行动表明‘我重视产品交货’,而且是一天两次”。另外一个案例里,某高科技公司总裁把振兴公司的希望都寄托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并且(对证券分析师)公开宣称,公司正在这样积极进行。可是从工作日志和电话记录来看,他花在新产品上的时间只占全部时间的3%。尽管如此,他还一直问我们,为什么连他最亲密的盟友也不相信他以产品开发为先。
  有趣的是,心理学界长久以来对于这个模糊的领域一直争辩不休。其中主要有两个学派,一个主张态度(信念、政策、声明)在行动之前,也就是“先说再做”模式。哈佛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掌握这派学说的精髓,他说:“人们比较可能做到‘有感而发’,却不易做到‘知而后行’。1934年有项突破性的实验则激发出正好相反的论述。这项实验结果指出,对外宣称的信念和行动之间几乎没有关联。
  拉皮尔是一位教授,他在1934年和一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及其妻子一起在美国旅行。他们投宿了66家旅馆或是汽车旅馆,去了184家餐厅,只有一家旅馆或是汽车旅馆拒绝他们,而且他们在餐厅从未遭到拒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寄信去这些旅馆和餐厅,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待中国客人(当时美国强烈排华),92%的人都回复说不愿意。拉皮尔和随后的许多研究人员都把这项研究结果解读为:行为和态度之间存有重大的不一致性。几乎所有业主都表现出愿意接纳,只有在回信时,才透露出不肯容忍的态度。
  同样的道理,所谓“得寸进尺法的研究”显示,以渐进的方式获得对方的积极承诺有多么重要。有人做过一项实验,要加州帕洛阿尔托地区的居民在自己窗前竖立一个小小的交通标志,随后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在院子内竖立一个更大的广告牌,结果发现,那些一开始就同意在窗前竖立交通标志的人,多半会接受这项进一步的要求。可是一开始没有被问到是否愿意在窗前竖立交通标志的人,95%都拒绝在院子里竖立大型广告牌。
  这项实验的意义十分明显:就算是一小步(朝着你要他们走的方向),唯有让人们采取行动,他们才会逐渐赞同这件事情。此外,行动之后的肯定过程,也能够进一步激励人们行动,所谓行动,就是不断公开赞扬过程当中跨出的每一小步。“做事情”(大量的实验、尝试)会引领出迅速有效的学习、调整、扩散以及承诺,这也是卓越企业的标志。
  此外,我们的卓越企业显然是从行动当中摸索出战略,而不是根据战略展开行动。研究战略流程的顶尖学者詹姆斯•;奎因针对领导者在塑造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做了一番探讨,其方法并非根据数据、以分析为先的程序。他列举领导者主要的工作,其中包括扩大了解、建立意识、改变象征、支持新的论点、调整战略并测试部分解决方案、扩大支持力量并克服反对力量、鼓励弹性并加以组织、推出实验并有组织地等待、争取员工的承诺、澄清公司的重点、管理各个联盟以及正式化承诺(如授权“推介人”)。领导者的角色可说是协调者和肯定者:在行动当中找出可行的路径并且加以调整(通常是在已成事实之后),将其塑造成可以通往新战略的持久承诺。简而言之,领导者要创造意义。
  顶尖的数学家罗杰•;彭罗斯表示:“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感官创造出来的幻觉。”不过我们这些可怜的平凡人仍勇敢地(有时候是绝望地)在人生的白板上印刻意义。如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神话的魅力》(On the Uses of Enchantment)里所说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只是活在当下,而是对本身的存在具备真正的认知,那么我们最大的需求,也是最困难的成就,就是找出人生的意义。”贝特尔海姆强调,神话和迷思在塑造人生意义上向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研究卓越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发现,很多人在解释自己公司的特质时,经常用到故事、口号和传奇。我们访问过的企业,从波音到麦当劳,全都具有丰富的逸事、传奇和神话。这里说的是真正的神话。现在常将IBM沃森的事迹挂在嘴边的人,大多没有见过这个人,或是对他当时的处境有任何直接的体验。最近有两个大约30多岁的惠普工程师花了整整一个小时跟我们大谈“比尔和戴维”(我们后来很惊讶地发现,这两位工程师都没有见过公司创始人,自然也不曾和他们谈过话。在这个时代,沃森和美洲银行詹尼尼的传奇色彩,让他们成为一般人难以取代的神奇人物。尽管如此,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神话和传奇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传达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
  文化的主导和连贯,对卓越企业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这点在卓越企业之间毫无例外。文化的力量越强,越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就越不需要政策手册、组织图和详细的程序与规则。在这些公司里,员工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因为公司的价值观非常明确。我们有位同事研究的某大公司最近抛出一连串合并案。他说,“你知道吗?问题是所有的决定都没有前例可循。高层主管被一大堆细微的决定给烦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公司文化。”
  卓越企业则正好相反,因为具备丰富的神话,所以共同价值观非常明确。惠普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发挥创意,宝洁每个员工都知道产品质量是必要条件。奥斯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