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女神的后裔—被抬得很高,被放到日本神谱中很高的位置上去,尽管她原来无疑是一位小神。
这个氏族最终取得对其它氏族的支配地位,其首领僭称是天皇时,日本帝国因此而诞生。此时出现的社会是封建制度的社会,里面残存着许多氏族制成分。日本贵族就是原来的氏族首领。但是,由于帝国是中央集权制,氏族组织就瓦解掉了。氏族组织被扩张的大家庭取代。大家庭是父系续谱的血亲群,由若干人组成,比原来的氏族小,亦不会跨越不同的阶级。社会由四个阶级组成。底层阶级叫秽多①,即被遗弃的人。这群人的起源尚不清楚。其核心大概是前帝国时期的战俘奴隶,不过它后来扩充到包括各种各样的被遗弃的人,罪犯,甚至偶尔还包括一些贵族。这些贵族是在礼节要求他们切腹自杀时没有勇气自尽的人。
①秽多(Eta)—从事最低贱职业者,如屠夫等。
秽多之上是平民,平民分为种植者、手工匠和生意人。从事种植的农民在经济上处于运气不佳的地位,因为谁都可以向他们征税,但是他们有社会威望。务农本身是光荣的职业。甚至连武士也可以改行务农而不至于失去他的武士身分。手工匠人比农夫的地位略低。
最初的时候,日本商人的地位低贱。但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锁国时期”,他们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在此期间,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来了。为了控制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氏族坚持说,每一位贵族都必须住在京城,要不就从本家派一位管家的成员住进京城。原有的封建经济是一种生产型的经济,现在它被改造成了一种奢侈的货币型的经济,因为贵族及家眷居住京城后,必然要用现金买礼节需要的奢华的衣饰,要用现金维持其威望所需的住宅。
日本历史上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行会和工联,它们主要在奢侈品制造业的较大的中心开展活动。组成行会的日本城市工人从来就不是一个驯服的下层阶级。如果他们觉得受到贵族的虐待,有组织的行会就要回击。由于城市中集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商人遂开始发财,而贵族则维持住了自己的威望。商人还逐步获得了威望。日本开放之前的一百年间,一位破产的贵族可以通过娶富商的女儿,做上门招赘的女婿而重新获得家产,成为富豪。日本人的家庭没有嗣子时,有招赘的习俗,即挑选一位有出息的年轻人为嗣子,让他改姓。即过去的一百年间,一些最富有的日本商人家族就是这样用招女婿上门的办法而建立起来的。
贵族构成世袭的武士阶级。因为贵族从农家娶来的妾所生的庶子也算贵族,所以贵族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地位最显赫的贵族幕府将军这一名号意为“凯旋将军’,它最初是天皇给北部戍边将军的封号,日本人与蝦夷人进行着没完没了的战争。后来,幕府将军成了僭越皇权的世俗统治者的名号。幕府将军之下是大军阀,名曰大名。大名之下又依附着较小的首领和武士。日本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权力过多地集中在上层。欧洲的骑士直接剥削自己领地上的农奴。在日本,赋税由大名征收,然后才由他们分配给下层的贵族。这就使贵族的高贵依附于大名。贵族家的长子继承父亲享受军阀赏赐的津贴。如果贵族家庭无子,它就会失去享受津贴的权利。失去了特权的武士组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叫“浪人”。他们在军阀的手下当雇佣兵。他们在对中国大陆的进攻中招之即来,他们许多人在国外服务。因此,数百年间泰国国王的卫队是由日本浪人组成的。
武士形成了自己的伦理准则,叫武士道。他们有独特的服饰,独特的社交礼节。他的护身甲由金属片做成,是用真丝仔细缠绕捆扎而成的。这样的铠甲能抗住刀砍—日本人的战刀只能用来砍杀。这种战刀能进入世界上加工最精湛的刀剑之列。将低碳钢和高碳钢逐层叠加,经反复锻打、折叠和焊接,就制作出了这种战刀。最好的日本战刀的叠合层多达两千。
日本人与西方接触后,封建制度强加于人的服从和自律模式证明是显然有利的。它们给日本民族提供了一群爱国主义的领袖人物。广大的民众经过训练愿意追随这些领袖。漫长的封建主义使日本人能够动员民族的精力,去吸收西方文化中对他们有价值的成分。无庸赘言,西方的军事战术是日本人最热心吸收的东西之一。
处在社会阶梯最上层的是皇族。皇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社会阶级。原来,皇族仅仅是最强大的贵族氏族之一的首领。后来,他们被认为是神的后代,于是皇族就带上了神圣色彩,并且与其它贵族家庭区别开来。虽然皇族的婚姻只允许族内婚,但是王子可以从其它贵族家族中纳妾。妾生的庶子,根据日本人按父系续谱的习俗,也被认为是具有神圣的血统,而且拥有皇家完备的权力。于是皇族的血统越来越扩大。每当幕府将军与天皇发生麻烦时;总是有许多王子可供利用,幕府将军可以遴选其中一位王子来取代难以挟制的天皇。常用的手腕就是逼迫天皇退位,要他让位于一位年轻而听凭摆布的王子。
日本最早的可以比较有把握确认的年代,大约是公元200年。日本在邪马台女王治下时入侵了朝鲜。我们了解这一年代,不是从日本的史料,因为当时日本尚无史吏,而是靠朝鲜和中国史官的记录。邪马台女王似乎是日本中部地区一位强大的统治者,她成功地团结了足够多的氏族,发动了这场大规模的向亚洲大陆的征伐。邪马台女王使一个大致是中央集权的日本与亚洲大陆发生接触。为朝鲜文化和中国文化流入日本铺平了道路。
公元284年,应神天皇从朝鲜请来一位圣人为顾问。这位谋士首次把汉字传入日本。然而,再过二三百年之后,文字才在日本牢牢扎根。只有等到七世纪时,日本才接受亚洲大陆的文化和学问,成为开化的国家。日本的第一座佛寺到公元600年才建成。它是在摄政王圣德太子督导之下完成的,圣德太子被称为日本佛教的始祖。公元645年,大化革新的发动者孝德天皇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的运动。这位发动改革的天皇还用过其它一些命号,因为日本的风俗规定,人出生时取乳名,长大之后取学名,还可能另有一个字号,人死之后还要取一个神名,如此等等。然而,无论用何名字,孝德天皇都认识到自己的人民不如亚洲大陆上的文明民族,他痛下决心有目的地改变这种局面。这一改革打上了日本人心理的印记。这种心理经久不衰地维持至今。日本人自古至今都愿意学习其它民族的思想和发明,从中得到实惠,虽然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态度和忠诚仍然是日本人的态度和忠诚。
孝德天皇不仅仅试图使自己的人民受教育受开化,而且努力重组氏族政治,加强中央政权,当然所谓中央政权就是他的氏族的政权。他还努力给平民以更多的认可和自由。在这次借用外域文化组织日本文化的改革中,日本人接触的主要是朝鲜人。在下一个世纪之中,日本人离开日本列岛走得越来越远时,他们才发现,文明的中心不是朝鲜而是中国,他们过去模仿的朝鲜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手翻版。于是,天皇就派遣若干使团去中国学习,就中国的各种制度写出报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独特的事件,是历史记录上唯一的壮举—除了若干世纪之后日本历史上一个相类似的事件之外。在这次派遣使团的壮举中,一个国家有意识地着手按另一个国家的模式改造自己的形态结构。遣唐使在中国羁留了20年左右。在此期间,他们遴选了各种各样最有出息的工匠,鼓励各行各业的工匠把漆器、瓷器、珐琅等技艺跨海带到日本。他们还请许多朝鲜和中国的学者到日本,甚至于劝说印度和印度支那的学者和工匠去日本。
于是,在七八世纪的日本发生了一场改造日本生活的运动,这次革新和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叶发生的革新相似。这两次革新对日本生活的重组,都以同样的心理需求为特征:感到自己太不如人,渴望赶上并超过世界各国。
按照中国的路子改造日本文化的企图,在某些方面遭到了失败。此时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和职业官僚阶层已在形成之中,在以后的一千年中,科举制度和职业官吏制将维持这一形式。虽然日本人试图把这一制度引进日本,但是他们的努力未获成功,因为日本贵族的主体仍然目不识丁。当时的日本学者为数极少,日本尚无文学和哲学,没有创立中国式文学和哲学的基础。在中国,封建贵族实际上在汉代之前已经毁掉了自己。在日本,封建贵族从未遭到毁灭,中央政府能控制封建贵族的时间非常短暂。结果,日本人委任官吏是靠“任人唯亲”,没有预选官吏的措施。既然日本人有强烈的对家族和氏族的忠诚模式,所以政府官职趋于世袭,趋于不考虑官吏的诚实和能力。
大化革新之后,把统治权集中于天皇一身的努力归于失败。经过几代能干的天皇之后,这条路线开始消亡。日本人用非常典型的方式去对付这次中央集权的努力,他们维持了天皇的傀儡地位,赋予他越来越多的神性,同时把中央控制权从一个大的氏族转向另一个大的氏族。自9世纪至19世纪,天皇被他的神性和围绕他的禁忌捆住了手脚。比如,天皇静坐时要一动不动,因为如果他的头转动,他眼观的方向就会发生地震。他的身体非常神圣,以至其头发和指甲只有在他睡熟后才能修剪。他的个人用品以及他触摸过的一切都是禁忌。皇帝每一次用膳的餐具都必须是新的,用过的餐具立即被毁掉。这是皇宫里使用劣质价廉装具的借口。
最初,世俗统治者对天皇很尊敬,可是后来他们的尊敬有所减弱。他们越来越把天皇看成是纯粹的象征。神圣的天皇与世俗统治并存的制度在源赖朝①的统治下固定成型,源赖朝担任幕府将军的时间是在1186至1199年间。当时两个大的氏族(平氏和源氏—译注)正在激烈交战,其余较小的氏族也卷进去参战。源赖朝为首的源氏战胜,于是他着手重组帝国,以便于他来控制。在此之前,日本人并不特别好战,氏族之间的世仇争斗当然是有的,然而自从源赖朝重组帝国之后,确定无疑的好战阶层出现了,因为这一次帝国重组还涉及到官职和俸禄继承模式的变革。这个好战的阶层统治日本,直至19世纪中叶日本的政治改革为止。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美国海军将领佩里②访问日本之后发生的。
①源赖朝(Minamoto Yoritomo,1147…1199)—日本幕府制度创造人,夺取了天皇政府管理地方行政的权力,成为日本封建领主的最高主宰,他建立的幕府叫镰仓幕府。
②佩里(Mathew Calbraith,1794…1858)—1853…1854年率舰远征,迫使日本与美国通商建交,日本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遂告结束。
1192年,源赖朝被授予幕府将军的称号。这一称号并不新鲜,但是在源赖朝之后,它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具有了军事独裁者的意思。源赖朝保留了天皇和京都的宫廷。但是,在没有摧毁过去的文职官吏制度的情况下,他建立了由他控制的军人政府。他与强大的佛教高僧讲和,在各省任命了军事长官和征税官。源赖朝是一位政治天才,他建立的双重形式的政府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叶,历时650年之久。
到十八世纪时,幕府将军也成了傀儡。另一个统治家族夺取了政权,另一个统治机构就建立起来了。在欧洲化和明治维新之前的两百年中,政府机构包括神圣的天皇,可他处于极端遥远的背景之中,并且被完完全全捆住了手脚;包括天皇之下的神圣的幕府将军,可他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捆住了手脚;然后才包括真正的统治者,他们是丰臣秀吉①的后裔。丰臣秀吉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事实上是极权主义的国家。这个政府给日本人的训练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做好了准备。
①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7…1598)—16世纪日本封建领主,曾打败所有的大名,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1590年),企图征服朝鲜、中国等地,1592年侵朝失败,1597第二次侵朝亦告失利。
首先抵达日本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他们1542年到日本,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日本和欧洲进行着少量的贸易。欧洲带来的两样东西对日本人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是火器和基督教。火器赋予封建贵族以新的力量,使他们取得了脱离中央政权的更大的独立性。他们原有简陋的木房被多少带有欧洲风格的石砌堡垒所代替,因为他们现在需要能抗御炮火的要塞。
耶稣会会士方济各。沙勿略是第一位到日本的基督教传教士。他1549年到日本,同时有几位耶稣会会士去相伴。传教士在日本人中立即得到了响应。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仪式与佛教的教义和仪式有相似之处。过去强有力的佛教僧人,那时正在失去对民众的影响力。日本人乐意转向新的精神领袖。这种新的信仰也受到中央政府的欢迎,因为它促进了与西方的贸易。沙勿略到日本后的一百年之内,据报日本已有200所基督教教堂和10万基督徒。封建贵族向罗马派驻了使节。有一段时间,看来日本可能会成为一个基督的国家了。
在此期间,日本出现了三位领袖人物:织田信长①、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②。织田信长是一位封建领主,他战胜了相邻的领主,成为京畿主宰。继之而起的是丰臣秀吉,一位出身寒微的人,甚至连武士都不是。在日本历史上,一位平民平步青云,爬到最高的位置,本人又没有一点神圣贵族的血统,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子。丰臣秀吉,以军事独裁统一了日本之后,也进行对外国的征服。他侵入朝鲜,把朝鲜视为通向中国的门户。他声称要以卷席之势席卷中国。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