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

第7部分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第7部分

小说: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不同的分析方法。他也扩大了经理目标函数中目标的个数。但在扩大个数时,威廉森仔细地罗列了效用函数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他提出的假说,经理可以用3种确定方式之一增加其效用: 
    1.靠为所有者获取更多财富来增加薪金; 
    2.以牺牲所有者更大利益为代价,靠扩大销售和资产来增加其薪金; 
    3.在所有者财富与非货币的效用源泉(更大的办公室、更厚的地毯、送礼更慷慨、更宽松的人事政策等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威廉森与鲍莫尔不同。他采用的约束条件既包括最低的或可接受的利润水平,也包括资本市场约束。威廉森提出的证据表明,在运用于某种情况,如对利润税或一次性总付税所作的反应中,他的效用最大化解释比古典理论更好地预言了经理行为。在其他场合(如需求的变化和对销售税的反应),他的模型正如古典利润最大化理论一样可靠。 
    选择经理行为理论并不容易,经验上的发现也没有改变这一点。例如,威廉森声称阿尔钦-凯塞尔假说是他的模型的一个特例: 
    如果资本市场(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厂商的债权者)施加给管理人员实绩的约束条件较松的话,管理人员就更自由地随意行使厂商拥有的垄断势力。因此,尽管我们完全赞同阿尔钦-凯塞尔对非货币动机的讨论和他们用一般偏好函数代替利润函数,但我们还是认为,受管制行业只不过是一般情形的特例。这种一般情形是,由于存在着混合合并巨头或进入壁垒的缘故,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很弱。 
    但是,人们也可以说阿尔钦-凯塞尔理论是更一般的假定。威廉森注意的是范围很狭窄的薪金与“支出偏好”之间的权衡抉择,而阿尔钦和凯塞尔则列出了一个一般偏好函数,分析在各种约束情况下的行为,包括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竞争的情形。 
    重要之点不在于垄断性厂商和竞争性厂商之间存在着偏好上的差别,而在于用货币收入换取非货币收入方面存在着差别。如果有关价格或交换比例方面的差别给定的话,所购买的品种存在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顾一下表2.1便可知,不同多变量函数的变形相当多。在60年代和70年代,仿佛存在一场竞争,各路研究者都在寻找新的变量,将之放入效用函数中去。融合了这些不同的变量说明之后,利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尽管人们发现厂商规模也很重要。此外,像麦凯瑟(Mceachern)这样的研究者已经指出并证明,在所有者并不积极参与管理的公司里,所有权结构本身便是决定最高管理者报酬的因素。麦凯琴发现,这种报酬与盈利率的正相关性比它与销售收入的正相关性更强。 
    令人满意的行为 
    根据厂商行为的令人满意的行为理论,厂商给自己定了最低绩效标准,其目标是令人满意的利润率;可以假定,一旦达到这一利润率,厂商便会懈怠下来。令人满意的厂商行为理论的一个含义是,倘若可以赚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收益率的话,那么,厂商内部并不始终存在着使既定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最小的努力。换言之,存在着内部松懈。 
    对非利润最大化假定的批评 
    批评意见除了针对假定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问题外,还直接针对上述各种模型。一种批评意见认为,经理市场确实是存在的。每个厂商的管理班子都面临这种可能性:另外一些管理班子可以说服股东相信,如果让他们来控制厂商,他们会增加厂商的盈利性。如果存在股份公司经理人员的市场,那末那种急剧偏离利润最大化假定的管理者行为就不会被允许无限期持续下去。但是,很明显,控制股份公司管理人员的阻力越大,厂商便越是可能在一个非利润最大化空间里经营。 
    而且,批评非利润最大化厂商模型的意见还指出,不仅要考虑现有的股东,还要考虑潜在股东。应记住,资产价格是其预期未来净收入的贴现流量。如果涉及的资产是厂商的普通股,则它在市场上的价值或价格就是预期未来净利润的现值。因此,若当前管理人员的决策不能使长期利润最大,则该厂商股票的当前市场价格就会低于其他情况下的价格。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这一点,这样该股份公司就会成为提议接管者的猎物。一群投资者可能试图以目前的低价买下该公司较大份额的股票。用这个办法接管该公司后,他们就解雇目前的经理,委任新经理,从而增加预期未来收益率。这样股市又会上升。接管者得到的净值——资本收益——便增加了,因为他们现在拥有的公司股票卖价超过了当时的买价。因此,当存在接管股份公司的市场时,就有某些限制来约束非利润最大化行为。 
    经理偏离利润最大化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新经理接管厂商的交易费用。斯迈里(Smiley)估计,厂商股票的市场价值要降到低于其潜在价值13%左右,接管才成为可能。此外他还估计,由于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1968年修正案(威廉姆斯(Williams)修正案)严厉限制用现金投标出价和接管,因此就把投标出价的成本增加了27%。 
    调和折衷  非利润最大化假说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大厂商的经理可以经常公开地牺牲股东的利益来为自己谋好处。幸运的是,詹森(Jensen)教授和梅克林(Meckling)教授已经提出了一个严密的理论分析。他们指出,管理人员额外消费收入现象的出现及其程度与厂商价值最大化是不矛盾的。这两位作者认为,“代理费用”(agency oosts)阻止了纯粹追求利润最大的雇佣经理人员的存在。尽管如此,厂商的价值在扣除这些成本之后仍可最大化,这些成本是真实成本,相当于工资、原材料等成本。詹森-梅克林假说代表了一种很有前途的开端,即把各种主要的、又是经常相冲突的非利润最大化分析调和折衷起来。 
附录A:定价和产量决策 
即期行业定价 
    首先让我们来考虑即期(交易日,或极短期)的价格,此时时间不允许产品的供方作出调整。供给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假定该行业是任何一组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见图A2.1。   
    市场需求曲线由所有个别需求曲线水平加总而来。在即期(交易日)中,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均衡点Qo唯一地由供给决定,市场是出清的或均衡的,价格由市场需求曲线DD与SS的交点所决定(即价格Pe)。若需求增加到D’D’,市场出清价格就会增加到P’e,即均衡数量将仍是Qo。 
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无法影响所售商品的价格,而必须把价格视为既定。市场出清价格或均衡价格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交点决定。既然价格是既定的,因而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看上去就会像图A2.2中的dd。这里9美元便是“通行价格”(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均衡价格)。其价格弹性η=∞,即完全弹性。 
完全竞争者的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是单位销售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它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关:        
    在完全竞争行业中,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8,因此该等式变成:       
    因此,对于完全竞争厂商来说,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利润最大化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就最大。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边际收益与其需求曲线dd是一样的,它是在每单位9美元处的水平线。 
    短期损益相抵价格及停止生产价格 
    任何一条价格线都代表了完全竞争者的边际收益线,使利润最大的产出率总是位于价格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处的产量上。右图A2.3中,短期损益相抵点是E点,短期损益相抵的价格是P1,该价格正好补偿平均总成本。短期停止生产点为E’,短期停止生产价格为P2,它等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如果它不能至少补偿可变成本的话,厂商便无法继续生产。    
    市场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图A2.4表示市场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在图(a)中,市场需求曲线为DD,市场供给曲线为SS。它们相交于E点,市场出清价格为Pe,市场出清数量为Qe。Pe是图(b)中的完全竞争者面对的需求曲线。厂商边际成本曲线交dd于e点。由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利润最大的数量是qe。 
    长期均衡下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调整    
    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改变其工厂规模。在图A2.5中,若长期均衡价格为P1,工厂的最优规模不是由SAC1(短期平均成本)和SMC1(短期达标成本)络定的。因为,在该工厂利润最大的产出处q1,厂商不是根据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来生产的,该厂商会扩大工厂,直到其成本曲线由SAC2和SMC2 给定为止.使利润最大的产出率为q2,厂商根据LAC生产,单位利润从P1和C1间的纵向距离增加到P1和C2间的纵向距离。    
    长期竞争性均衡 
    经济利润会促使其他厂商纷纷进入该行业。在图A2.6中,若现有厂商获得了经济利润,进入该行业的现象就会出现。图(a)中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从SS转向S’S’,行业产量从Qe增加到Q’e;平均出清价格从Pe降到P’ee最终厂商就会发觉自己处于图(b)所示的境地。这时,在利润最大的产量Qe处LAC=LMC=P’e=SMC=SAC。既得不到经济利润,也无亏损。    
    长期供给调整 
    如同需求曲线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长期供给曲线会比短期供给曲线更有价格弹性。在图A2.7中,即期(交易日)供给曲线S1S1是垂直的,其价格弹性等于零。允许调整的时间越长,则它犹越有弹性,从S1S1移向S2S2等等。    
垄断定价和产出 
    单个垄断卖者面对的需求曲线也是行业需求曲线,它是向下倾斜的。在该曲线形成时,我们要假定垄断者对所有购买者的售价都是一样的,即不是歧视性垄断。 
    在图A2.8的图(a)中,我们画了一条线性需求曲线,沿着该曲线数量增加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减少。在需求曲线的中点,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边际收益等于零。在图(b)中,我们可以看到总收益的起点是零,在产出率为Q1时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到产出率为Q2、价格为零时降到零。在η=-1的产出率处总收益最大。 
    因此,从图A2.8中可清楚地看到,垄断厂商决不会在大于Q1的产出率处生产,因为此时边际收益为负。这等于说垄断者决不会在需求曲线DD的无弹性部分中进行生产。    
    垄断边际收益 
    垄断厂商决不会愿意在边际收益低于零处生产。因为即使生产成本为零,垄断者也总是可以减少产量,从而增加收益和利润。 
    利润最大化 
    不完全垄断时,利润最大化发生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处。在图A2.9中,即发生于产出率约为10处。(而且,边际成本曲线必须从下面同边际收益曲线相切。)    
    记住,完全竞争者总是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生产。如果垄断者长期平均总成本不变,他也可这样生产,使平均总成本最小。这样,垄断者便会在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生产。因此,纯粹的竞争和垄断理论之间唯一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区别是:垄断者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竞争者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者的供给曲线不存在 
    因为供给曲线的定义是与生产者会提供的任一给定产量相应的最低价格的轨迹,所以对垄断者这样的厂商来说,是不存在供给曲线的。在图A2.10中,我们画出两条不一样的需求线D1D1和D2D2,使利润最大的价格恰好相同,但垄断者供给的数量不同。因此,在垄断者供给的数量和价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联系。    
附录B:现值准则 
    在时间变比中利润最大化是指净值最大化,这等同于使所有未来利润的预期流量现值最大。为了了解什么是现值,我们来考察贴现和现值的计算。 
    从现在起1年后得到的110美元的现值是多少?这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如市场利率为5%,我们可用回答这个问题来指出现值:“今天我必须在银行中以某种市场利率存多少钱,从现在起1年后才会给我带来110美元?”或 
        (1+0.05)P1=110美元         (B2·1) 
    此时我们必须把P1放在一边。 
    解此方程,我们得到     
        P=110美元/1。05=104。76         (B2.2) 
    也就是说,当市场利率为5%时,1年到期后104.76美元累积成110美元。这样,现值公式就是 
        P1=A/(1+r)                (B2.3) 
    这里 
    P1=从现在起1年后被付给或得到的货币的未来值 
    A=从现在起1年后某数额的现值 
    r=市场利息率 
    较长期的现值 
    容易看出,现值公式指明了在未来时期所收到的美元的现值。如果付给帐户每年5%的报酬,每年按复利计算,必须在今天的户头上存入多少,才能从现在起2年后得到110美元? 1年后,先把P1撇开不说,就已增加到P1(1.05美元);第2年后该数额就会增加到P2(1.05美元)(1.05美元)或P2(1.05美元)2。为解出每2年结束时将增加到110美元的P2,设 
    P2(1。05美元)2=110美元    (B2。4) 
    解出P2 
    P2=110美元/(1。05)2=99。77美元 (B2。5) 
    因此,从现在起2年后被付给或收到的110美元的现值,扣除每年按复利计算的5%的年利率,等于99.77美元。换言之,若每年复利为5%,把99.77美元存在户头上2年后就累积成110美元。 
    贴现一般公式便成为     
                            (B2。6) 
    这里t是指未来被付给或收到货币的年份数。表B2.1给出了不同利率下,从现在起t年后得到1美元的现值。用来推算现值的利率常常称贴现率。 
    我们在例子中已详细列举了贴现率,它是储蓄时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