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

第4部分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4部分

小说: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早年曾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主
要是以小提琴为其专业的,此外还兼学对位法和作曲法。从音乐学院毕业以
后,他便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的乐队中担任小提琴演奏员。 l900 年,22
岁的赛拉芬开始了他作为指挥家的新的艺术生涯,这一年,他担任了费拉拉
歌剧院的指挥,在此后的儿年里,他又先后担任了托利奥歌剧院以及罗马的
雷阿列歌剧院的指挥。在这段时间里,赛拉芬作为一名颇具才华的青年歌剧
指挥家,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而他本人的指挥艺术活动也开始繁忙
起来。1902 年,赛拉芬有幸成为指挥艺术泰斗托斯卡尼尼的助手,他从这位
伟大的艺术大师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这对他后来成为杰出的歌剧指挥大师
来说,实在是大有益处的。到了1907 年,赛拉芬又将他的指挥艺术扩展到了
国外,这一年,他首次在英国指挥了闻名于世的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再一次
向人们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一流歌剧指挥家的杰出风采。 1909 年,由于著名
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赴美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斯卡拉歌剧院便一
眼选中了年轻的赛拉芬,从这一年开始,赛拉芬便走上了这个大名鼎鼎的神
圣歌剧院的指挥台,担任了该院的首席指挥。1924 年,他又远涉重洋,来到
了美国,担任了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他在美国整整工作了11 年,直到
1935 年才回到了祖国意大利。回国以后,他立即便以罗马和米兰为中心,大
力开展了他的歌剧指挥事业,在回国的同一年,他就应聘担任了罗马歌剧院
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并一直干到了194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则
更加广泛的在意大利以及欧美各国的歌剧院中往来,不断地指挥各种风格的
歌剧演出,后来,他又在1962 年84 岁高龄时担任了罗马歌剧院的艺术顾问。

赛拉芬是一位严谨而正统的歌剧指挥大师,由于他是一个意大利人,因
此身上有着一种天生的歌剧艺术细胞,对于歌剧艺术中的强烈的歌唱性与戏
剧性,有着一种本能的理解优势。赛拉芬在指挥意大利歌剧时,给人的感觉
是极其的正统,他是意大利歌剧这一古老优秀的音乐艺术形式的传统的杰出
继承者,在20 世纪老一辈的指挥大师中,他是继托斯卡尼尼之后的最为重要
和出色的意大利歌剧解释者。与托斯卡尼尼一样,他也以指挥作品极富深度
而著称。更为突出的是,他对于歌剧作品的戏剧性的揭示上,有着一种独特


的能力,他能够在确保歌剧戏剧性内容得到充分的表现时,最大限度的发挥
歌唱家的高超声乐技巧,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而达到艺术上的最高升华,是
他的一大特长之一,这种极为显赫的能力大概也要归功于他年轻时为托斯卡
尼尼担当助手时的受益吧。

赛拉芬主要擅长的作品是自罗西尼以来的主要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作
品,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又尤以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弟和普契尼的
作品最为拿手。他指挥这些作品时风格掌握准确,内容揭示完美,音乐的处
理生动而自然,最大限度的挖掘了作品特有的深度,能够给人们留下难以忘
怀的深刻印象。他的指挥风格沉稳潇洒、落落大方,从不别出心裁的哗众取
宠。在对待作品上,他也象托斯卡尼尼一样忠实于原作,持有着一种严肃而
认真的态度。

赛拉芬在其一生辉煌的指挥生涯中,始终表现出了一种兢兢业业的埋头
献身精神,他一辈子到处奔波,不知疲倦地从事着他所醋爱的歌剧指挥事业,
为意大利歌剧艺术伟大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这
也正是人们衷心爱戴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赛拉芬一生除了指挥歌剧演出以外,灌制唱片也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在这方面也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具有经典性的歌
剧唱片,这些唱片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珍品了。在赛拉芬指
挥录制的大量作品中,恐怕最为出色的就是威尔弟的《茶花女》、《阿伊达》、
普契尼的《绣花女》、《图兰多特》和《曼侬·列斯科》了,除此之外,贝
里尼的《诺尔玛》、唐尼采蒂的《拉美摩尔的露其亚》以及凯鲁比尼的《梅
第亚》等作品,也是他极为出名的录音。而且,这些作品都是他与一些伟大
的歌唱家如卡拉斯、安赫丽斯和苔巴尔迪等人一起录制的,具有很高的欣赏
价值和收藏价值。

赛拉芬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歌剧指挥家,而且还是一位慧眼识才的艺术伯
乐,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曾经帮助和提携过许多富有才华的歌唱家,而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他发现和培养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
的壮举了。 1947 年,年仅24 的卡拉斯在意大利维罗纳的露天剧场演唱彭
契埃利的歌剧《乔贡达》时,被当时已步入老年而德高望众的赛拉芬一眼看
中,他被卡拉斯那美丽的歌喉和精湛的歌唱能力所倾倒,并以他那犀利的艺
术眼光发现了卡拉斯身上的巨大潜力,于是他便四处奔走,到处为卡拉斯进
行推荐和疏通,并亲自对她进行指导,与她合作举行演出,这一切都使得卡
拉斯如虎添翼,在艺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以至于后来获得了“女高
音之王”和“歌剧皇后”的美誉,在这方面,除了卡拉斯自身所具有的巨大
天才以外,赛拉芬对她的发现、培养和扶植则是功不可没的。

赛拉芬对于现代听众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物,在意大利近一
个世纪中群星灿烂的指挥艺术界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起着桥梁作用的人物,
即由托斯卡尼尼向朱利尼和穆蒂等人过渡时的指挥家,因此,他的历史地位
是很独特和耐人寻味的。赛拉芬一生的业绩,无论是对意大利歌剧艺术的过
去还是未来,都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和作用的,因此他被称为“意大利歌剧
指挥艺术的正统继承者”,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今天,当人们在缅怀这位杰
出的大师时,以上的评价就显得更加的真实、贴切和恰如其分了。{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27_1。bmp} 


英国交响乐团之父——比彻姆

(Thomas Beecham,1879—1961)


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大师中,提起托马斯·比彻姆的名字,恐怕应该是
无人不晓的了,这位有着非凡的艺术功力和高雅的艺术气质、德高望重的老
指挥家,是一个无论使听众还是专业同行们都无比钦佩和敬仰的人物。他是
一位英国指挥家,毕生为英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另一个方
面来看,他更是一位世界的指挥家,他对世界音乐艺术所做出的贡献,则是
更加令人称道的。比彻姆是20 世纪初期老指挥大师中严谨端庄风格的代表人
物,他在世界指挥界中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跟布鲁诺·瓦尔特、富尔特文格
勒以及亨利·伍德等人相比较的,因此,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得到人们的普遍
爱戴和崇拜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托马斯·比彻姆是英国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他于1879 年出生
在利物浦近郊的圣海伦斯,早年曾就学于罗尔萨学校和著名的牛津大学。比
彻姆从小便自学音乐,而且在这方面颇具才能。1898 年,19 岁的比彻姆首次
登台指挥了哈雷管弦乐团,举行了一次成功的音乐会,这便是他作为指挥家
所迈出的第一步,其实,他所迈出的这一步的确有些偶然性,因为起初他一
直是立志当一名作曲家的,然而在无意中跨入指挥艺术领域后,便一下子改
变了他原来的想法。 1909 年,30 岁的比彻姆创建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比彻姆交响乐团”,并开始更加积极地活跃在英国的交响乐舞台上。 1920 
年左右,他曾指挥了一系列的歌剧演出,其中包括在著名的英国皇家科文持
花园歌剧院的演出,从而开始正式跨入了歌剧指挥家的行列中。 1929 年,
他曾在伦敦创办了“迪利亚斯音乐节”,开展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经过这
大段时间的经历后,他已经开始成为英国音乐界中知名的指挥家了。从这段
时期开始直到以后,他几乎与英国音乐界中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有着联系,其
威望也随着他涉及事物的广泛及高超的音乐技艺而逐渐的建立了起来。l932
年,比彻姆亲手创立了后来蜚声与世的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并且亲自担任了
七年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既伦敦爱乐乐团之后,他又于1946 年自费筹建了
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这次他更加呕心呖血,亲自担任了15 年这个乐团
的常任指挥。且不说他在多年训练这两个乐团时所付出的心血,就单凭创建
这两个举世闻名的大乐团,这本身的功绩就已经大得惊人了,更何况比彻姆
还为英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做了大量其它的出色工作,因此,比彻姆获得“英
国交响乐团之父”的名称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出色的才干和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的指挥大师,在对
待他所热衷和追求的事业上,他有着不知疲倦的态度和坚韧不拨的毅力,由
于他十几年来对乐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严格而富有成效的训练,因此
在他所处的时代里,由他领导的几个英国主要交响乐团的水平都得到了不同
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得整个英国乐坛上呈现出了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更重
要的是,他为英国现代交响乐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今天人们津津乐道
地评论着伦敦爱乐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的精采演奏时,恐怕都要联想到比彻
姆为之做出的突出贡献吧。

在谈论指挥艺术时,人们总是说优秀的指挥家应该是那种具有高度凝聚
力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式的神奇人物,他必须有本领对乐队施以强烈的
音乐感染力,使乐队不知不觉的服从于他的指挥,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比


彻姆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了。关于这一点英国指挥家布尔特曾经说过,他
曾亲自感受过比彻姆随心所欲的驾驭乐队时的能力。他说:“比彻姆在这方
面有着高度聚精会神的本领和绝好和表达力,他总是能够用全神贯注的热情
来感染每一个人,甚至对一些二流的音乐作品,他也能凭借他那绝妙的手段
而使人们着迷”。

比彻姆是一位主观因素较强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富尔特文格勒很相
似,其实,他在对作品的即兴处理上甚至比富尔特文格勒和尼基什还要多,
这与他的艺术思想及观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人都知道,比彻姆在排练时
所做的不一定都与演出时的实际效果一样,但有趣的是,他的这种即兴发挥
式的指挥,却丝毫不会给人们带来混乱的感觉,他总是能够以自己绝妙的技
巧和卓越的艺术趣味来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独具魅力的做法,倒常常给人们
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与亨利·伍德的那种精细的,一切都
准备得极为充分的风格相比较,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

比彻姆作为一位非凡的指挥大师,其在专业上的惊人技能和艺术上的高
深修养是极为突出的。他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指挥家,从作品的体裁上来看,
无论是歌剧、清唱剧还是交响乐和室内乐,他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驾驭能力和
精湛的演释技巧,而从作品的风格和数量上来看,他对音乐史上各种不同流
派和风格的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也都有着非常独特和准确的解释,当然,对
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的诠释可以说是更加具有说服力的。
从指挥曲目上看,他非常善于指挥亨德尔、海顿、莫扎特、比才、西贝柳斯、
理查·施特劳斯和埃尔加等人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但这之中又尤以指挥海
顿的交响曲最为著名,为此,他曾享有“海顿交响曲指挥专家”的美誉,而
在指挥歌剧方面,他则最为擅长莫扎特、比才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比彻姆是一位温和而富有修养的、略带幽默感的指挥大师,说到这一点,
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大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邀请比
彻姆在伦敦指挥首演他的那部复杂而艰难的歌剧《埃列克特拉》。比彻姆欣
然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当快要开始排练时,比彻姆心血来潮,他对理查·施
特劳斯说他准备背谱指挥这部歌剧的首演,而理查·施特劳斯却不以为然,
他觉得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下如此庞大复杂的歌剧简直是不可能的,于是
他便和比彻姆定了一个赌约,说如果比彻姆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把总谱背下
来的话,他便情愿输给比彻姆100 英镑。这时实际上离首演的日期已经很接
近了,比彻姆接受了这个打赌条件以后就回伦敦去了,几天以后,当首演结
束时,理查·施特劳斯收到了比彻姆寄给他的上演版税,当他看到清单上写
的一行字时大吃一惊,只见上面写到:“亲爱的施特劳斯先生,赌金100 英
镑已扣除”。这段故事虽然体现出了比彻姆令人忍俊的幽默感,但更重要的
是,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比彻姆作为一个指挥大师所具有的惊人的阅谱能
力和记忆力。

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庄重、严谨、朴实和抒情风格的指挥家,他的特点十分
清晰的体现在他指挥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他曾在其辉煌的指挥生涯中灌
录过许多出色的唱片,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海顿的大部分交响曲、莫扎特的《第
41 交响曲》,歌剧《魔笛》、比才的歌剧《卡门》、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
亚》,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的许多歌剧。另外,他还是英国现代作曲家的作
品的积极支持者和宣传者,尤其时于德留斯和他的作品,比彻姆曾给予了极
大的拥护和扶植,他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部关于德留斯的书籍。


比彻姆是英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为出色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之一,在全世
界,特别是在英国享有着很高的荣誉,他曾在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