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

第40部分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40部分

小说: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在意大利新一代的优秀指挥家中,除了早已取得世界大师地位的阿巴多
和穆蒂以外,还有着一位修养深厚和技艺精湛的杰出人物,这个人物,就是
身兼作曲家和指挥家两项职务的年轻俊杰——朱赛培·西诺波利。

朱赛培·西诺波利是于1946 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的,但他在出生后
的第四年就随全家迁居到了位于意大利南端西西里岛上的墨西那。这里是一
个尽乎荒凉的小城市,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和单调,这个地方既没有歌剧院,
又没有交响乐团,一般人们是只能在教堂里才能听到音乐的。然而,就是在
这种环境里成长的西诺波利,却仍然显露出了极其敏感的音乐天赋,在他很
小时,街头上演奏音乐的铜管乐队所奏出的音响,就给了他以极其深刻的印
象,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诺波利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点点滴滴的音乐启
迪。八岁那年,西诺波利开始跟随墨西那教堂中的管风琴师和唱诗班中的歌
唱家正式学习音乐,稍大一点后,他又正式加入到唱诗班中充当了歌手。这
种朴素而又初级的音乐教育和训练,虽然并不能使西诺波利的音乐才华得到
充分的显现,但却为他今后音乐事业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61 年,15 岁的少年西诺波利回到了威尼斯,在这块音乐艺术异常发达的土
壤中,西诺波利如同一颗贪婪的种子一般,尽情地吸收着这块土壤中的音乐
养分,两年之后,他终于以其优异的成绩和稀有的才华,考入了意大利著名
的马切鲁诺音乐学院,成为一颗破土而出的、茁壮的音乐幼苗。在经过音乐
学院中的正规学习以后,西诺波利已逐渐成长为一个走向成熟的青年音乐
家,然而他的父亲却极力希望儿子最终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或法学家,
于是西诺波利便遵照父亲的旨意,进入了帕多瓦大学的医学系学习,同时也
利用一切时间念念不忘地继续学习音乐。由于他所具有的特殊才华和不断付
出的刻苦努力,最后他居然在这两个方面的学业中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
且还取得了脑神经外科的博士学位。但最终,他还是选中了自己最为热衷的
音乐艺术作为一生的职业了。 1968 年,西诺波利来到了德国的达姆斯塔
特,参加了每年夏季在这里举办的现代音乐讲习班,在讲习班中,他紧紧地
追随着世界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大师施托克豪森和马代尔纳,并成为这两位
大师身边的出色学生。由于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声望,到了20
世纪70 年代的初期,他便被他的母校,马切鲁诺音乐学院聘为现代音乐和电
子音乐的教授了。1972 年,西诺波利又来到了维也纳,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
中跟随著名的指挥教授斯瓦罗夫斯基学习指挥,三年后,他在法国的洛瓦尔
扬音乐节上首次登台指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78 年,他又以成功地指挥
威尔弟的歌剧《阿伊达》而一举成名,第二年,他又在柏林指挥德意志歌剧
院成功地上演了威尔弟的歌剧《马克白斯》,然后又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指
挥上演了同一作曲家的另一部分作品《阿蒂拉》。除了威尔弟的作品以外,
他还指挥了他所喜爱的作曲家普契尼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作曲家最为出色


的歌剧《托斯卡》。西诺波利的这一连串出色的指挥活动,在欧洲的许多国
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1983 年起,他被聘为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管
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同年,由于担任英国爱乐管弦乐团常任指挥的另一位意
大利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升任为该团的“名誉指挥”,全体团员便一致推
选西诺波利接替穆蒂而担任了该团的新任首席指挥。除此之外,西诺波利还
在这几年内广泛地活跃在柏林、汉堡、维也纳和慕尼黑等地的歌剧院中,积
极地指挥意大利和德国作曲家的歌剧作品。

西诺波利也和阿巴多及穆蒂等人一样,都是出生在意大利的著名指挥
家,因此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天生的意大利歌剧艺术细胞。在当今的世界
上,如果要列出指挥意大利歌剧最为出色的指挥家的话,那西诺波利的名字
是绝对抹不掉的,近些年来,他又在指挥德国歌剧的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进
展,对于威柏、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他也有着非常有价值
的演释。

西诺波利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细腻型指挥家,他精通艺术史,对于音
乐风格的掌握有着十分出色的能力和独到的见解。他对于自己的指挥艺术充
满信心,相信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他曾说过:“在指挥音乐的时候,
问题往往不在于作曲家如何想,而在于指挥家如何去解释这些作品”。单从
这句话来看,他似乎具有着一些富尔特文格勒式的主观即兴特征。

西诺波利在指挥时的细腻作风是十分出名的,首先,他有着旁人不具备
的细微而又敏锐的感觉,其次便是他那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仅这两点便
是他细腻的指挥特征所体现的依据。他习惯于说话算数、拥有实权的常任指
挥的工作方法,不喜欢到处游荡型的客席指挥方式,为的是能够有更加稳固
和富余的时间及适当的条件来彻底的实现自己的艺术设想和要求。西诺波利
对音乐作品的剖析和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也许这也正因为他是一位医学博士
的原故,因此有的评论家曾认为:“西诺波利的指挥艺术就像一个外科医生
手中锋利的手术刀一样,将埋藏在乐谱中没有被人们所发现的魅力全都表现
出来了”。

西诺波利是一位头脑清晰、冷静理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大胆潇洒,既
果断又富有想象力。他善于指挥戏剧性强的作品,对于音乐的整体结构的把
握显得游刃有余,这些优秀的特征,都是他那高度精密的思维逻辑所产生出
来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名杰出的指挥家,他有着许多别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
件,第一,他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因此对于作曲技法和理论有着熟练和精
辟的掌握理解能力。第二,他有着对艺术史的全面了解和对其它的姊妹艺术
认识上的广博知识和深厚修养。第三,他有着作为脑外科医生所特有的大胆、
镇定、细腻和精确的个性特点。以上这三条特征,可以说是他能够成为自如
地驾驭管弦乐队及庞大的歌剧合唱队的出类拔萃的指挥大师所特有的、不可
缺少的必要条件。

西诺波利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位歌剧指挥家,由于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一
流交响乐团中的常任指挥,因此他在对于交响乐作品的掌握上也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在这方面,他已开始了其广泛地涉猎,他努力地钻研舒曼、舒伯特、
门德尔松、勃拉姆斯、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并因此而成了一
位演释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交响乐作品的优秀专家。

西诺波利的确是一位拥有天才能力的指挥家,他在指挥音乐作品时的很
多突出方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也和其它的指挥家们一样,


并非是一位十全十美的人物,他的指挥虽然深刻细腻、朴实无华,但却似乎
显得有些过于冷漠和平淡,缺少的是一种震撼人们心灵的冲动激情,在他指
挥演奏的某些交响乐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使人感到了速度缓慢和缺乏热情
的弱点,也许这正是由于他那过分冷静和理智的头脑所造成的吧。

西诺波利作为当代的年轻指挥家来说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了,他的出现也
和一些其它优秀的天才人物一样,使人们对今后世界指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
莫大的宽慰和希望,然而对于西诺波利本人来说,他今后的艺术道路则是宽
阔而漫长的,依照西诺波利的天才能力和独特个性来看,他是绝对不会使世
界为之失望的,人们坚信,这位了不起的世界指挥奇才,必将会在今后的世

界音乐舞台上光芒四射,大放异彩的。{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300_1。bmp} 


意大利指挥家精英中的小字辈——夏伊

(Riccardo Chailly,1953─。。 )


在世界指挥艺术中,大器早成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比较稀少的,因为指挥
家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表演艺术家,它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它必须需要艺术阅历
丰富和音乐思想成熟的音乐家来担任,因此许多指挥家原先都是著名的作曲
家、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然而在指挥发展史上,也的确出现过一些天才的
少年指挥明星,例如美国指挥家马泽尔、前苏联指挥家罗杰斯特文斯基以及
本文中的夏伊等人,马泽尔和罗杰斯特文斯基作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神
童”指挥家,曾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震惊了整个世界,并且成了20 世纪中后
期中威名显赫的指挥大师,而里卡尔多·夏伊则是时代转入到20 世纪中叶才
诞生出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新兴巨星。他的出现,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马泽
尔式的天才人物的特殊魄力,因为夏伊本人身上早熟的天才能力,已经使世
人尽情地领略到了他那大器早成的绚丽风采。

里卡尔多·夏伊是于1953 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音乐名城米兰的,他的父亲
卢恰诺·夏伊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曾经担任过斯卡拉歌剧院的
艺术总监。夏伊从小跟随他的父亲学习音乐,后来又进入了米兰威尔弟音乐
学院中学习作曲和指挥。作为一个稀有的指挥天才,夏伊在不满14 岁时就开
始从事指挥活动了,当时是受克劳迪奥·西莫内的邀请在“威尼斯独奏者”
会上担任指挥的,这次不同寻常的活动,立即便在音乐舆论界中引起了很大
的反响,夏伊的惊人天才,使人们意识到一颗指挥艺术的灿烂新星已经诞生,
于是评论家们纷纷惊呼意大利出现“神童”指挥家,而舆论界则将他誉为“带
着指挥棒来到世间的少年”。然而夏伊对此却保持了相当的平静,他没有在
这方面去过分地应酬和陶醉,而是继续努力地进修着自己的学业,当时,他
在威尔弟音乐学院中跟随贝蒂那尼教授学习作曲,后来又到佩鲁贾音乐学院
中拜贝格里诺教授为师学习指挥。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踌躇满志的夏伊仍
觉得自己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满足,于是他又找到了当时担任凯吉阿纳音乐学
院教授的著名指挥家费拉拉,开始跟随他继续在业务上深造。这段时期里,
由于他的学习成果异常优秀和突出,所以他便被人们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杰出
素质的指挥英才,他的老师费拉拉教授就曾感慨地说到:“夏伊是我一生中
遇到过的最大的天才”。

夏伊从费拉拉教授的班上毕业时已经满19 岁了,这时,他便开始作为一
个充分掌握了指挥技能的青年指挥家而登上了指挥台,这一年,米兰的新歌
剧院邀请夏伊去指挥法国作曲家马斯涅的歌剧《维特》,夏伊接到邀请后欣
然前往,并且极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重要使命。首演的成功,使他一下在米
兰成了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受到了人们一致的热情赞叹。其实,早在一、
二年前,他的才华已经被一些具有卓越眼光的人物发现了,当他在18 岁时指
挥音乐会时,当时担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的著名指挥大师阿
巴多就一下发现了他,并积极设法将他聘为斯卡拉歌剧院的副指挥。在以后
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夏伊一直在阿巴多的身边工作,他努力跟随阿巴多学习,
积累了大量的指挥艺术经验。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突飞猛进的时
期,而在这其中,阿巴多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则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1974 年,
21 岁的夏伊受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的邀请,赴美指挥了普契尼的歌剧《蝴
蝶夫人》,这次机会,不仅使夏伊第一次在美洲大陆上进行了公演,同时也


正式揭开了夏伊作为国际指挥家的序幕。然而,真正使夏伊成为世界著名人
物的机会则是在1978 年,这一年,二十五岁的夏伊在斯卡拉歌剧院极其成功
地指挥了威尔弟的歌剧《海盗》,从而使他正式作为一个名指挥而被世界所
认识,当时,他所表现出的精湛技艺和大将风度,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
的心,演出结束后,米兰的音乐评论界热情地将他的成功称为“米兰的奇迹”。
此后,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台上经常抛头露面的人物
了。除此之外,夏伊的名声也开始在世界范围里迅速传开了,1979 年,夏伊
在著名的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出色地指挥了唐尼采蒂的歌剧《唐·帕
斯夸莱》,同年,他又在世界著名的爱丁堡音乐节上成功地指挥伦敦交响乐
团举行了音乐会。一连串出色的成绩,使夏伊的能力得到了人们的充分信任,
一个又一个的重要演出机会,开始不断地找上他的门来,自从在爱丁堡音乐
节上演出成功以后,他在每个演出季节中都定期在英国举行音乐会,指挥的
乐团包括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科文特花园歌
剧院,此外在这段时间里,他还不断地在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以
及其它的一些欧美一流的交响乐团和歌剧院中担任客席指挥。进入到80 年代
以后,夏伊的指挥活动变得更加广泛和巩固了,1982 年,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首先将他聘为首席指挥,紧接着,伦敦爱乐乐团也将首席客座指挥的职务授
给了他。 1983 年,夏伊又首次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奥地利的维也
纳国立歌剧院登台指挥,至此,他已经作为著名青年指挥家而指挥遍了世界
上最著名的几家歌剧院。 1984 年,著名的指挥大师卡拉扬亲自提名邀请夏
伊参加当年在奥地利举行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夏伊同样以其出色的表现,在
音乐节中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1986 年,夏伊又被意大利的波伦亚歌
剧院聘为音乐总监和常任指挥,年仅33 岁的夏伊,再一次使人们感到了由衷
的惊讶,这位在世界乐坛上青云直上的杰出人物,以他那不容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