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阴阳碑 >

第14部分

阴阳碑-第14部分

小说: 阴阳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喜庆的第三天,权太太从城里打完牌返回,下轿车时摔断了左腿,而且一摔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权太太的牌瘾特大,权府的如此大事也没能拴住她。太太摔伤了,权府的人当时谁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权太太被抬回府后,女贞从码头上请来了接断骨的江湖郎中,并且很快上好了夹板。权老板也只是忙里抽空看了看,埋怨了几句,就应付场面去了。 
  权太太躺在上房的大床上,床边有一扇小窗,窗外是一条甬道。权太太躺在床上无事可做,就透过小窗看窗外的热闹。这是喜庆三天的最后一顿晚餐,城里的好多贵客都来了。女贞抱着小六子,跟在权老板的后面。女贞那宏亮的嗓子,是权太太从没听到过的,还有与权国思的亲热样子,简直就是对窗内权太太一种明目张胆的挑战和示威。权太太的泪水哗哗地流了出来。 
  权府的这一特大庆典活动,让女贞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作为权府的一名奶妈,她也感觉到了体面。为了向各路宾客显示权家的“樊鞭”后继有人,权老板特地安排女贞抱着小六子给各桌上敬酒。小六子在女贞的精心调养下,长得白胖白胖的,一脱他爹妈的那种瘦猴干瘪相。小六子尽管不会说话,但呀呀学语也显得十分有灵气。他的面部表情特别地丰富,奶妈说啥,他就可用手势比划啥,引得权府内到处是欢笑声。女贞喜爱的小狮子狗球球就在脚下摇头摆尾的,一会儿站立着,一会蹲着,也是分外神气。权老板好不得意。 
  养了儿子竟被别人抱着到处荣光,狗子少爷与少奶奶只能干瞪眼。别看他们是独儿独媳,在父亲权国思的威严面前,他们只能俯首贴耳。自老子把女贞请进了权府后,就残酷地割断了他们夫妇与儿子的情份,儿子的吃睡玩都由女贞一手包了。少爷精气不旺,在性格上也是不怎么硬气,只会变着法子讨好父亲弄些钱花。而少奶奶呢,整天滋滋喇喇地抽着大烟,她已经渐渐地被那东西所征服,那种舒坦的滋味令她上瘾,轻飘飘如腾云驾雾。若不是权府有这样的大庆典活动,日子也许就这么平静地过着。 
  当然,这么大的事,万吉祥老板作为儿女亲家和同业会成员的双重身份,是一定要来全力相助的。庆典活动的开始两天,万老板忙于替权老板在城内请客购物,张罗一些具体事。到了第三天,该请的该办的都完了,也就该万老板坐正席了,这样就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亲外孙子在那个骚婆娘手里浪去浪来的事。他气得差点当众扔了酒杯。 
  万老板眼里容不得半点砂子。在得知权国思要请女贞给自己的外孙当奶妈时,他曾气冲冲地赶到权府来质问亲家:“你是摆的哪门子阔?只听说皇亲国戚请奶妈,哪有鞭炮作坊请奶妈的?我看你是不安好心。” 
  面对亲家的怒火,权国思笑而不语。“你不用笑,你我都是当爷爷的人了,不是二十来岁生花心的年纪,这次听我一句话,不请这奶妈。” 
  权国思只平静地说了句:“你是当外公的,我才是当爷爷的。”说完,扔下万吉祥登上了“樊鞭亭”的台阶。 
  “你……”,万老板被噎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万老板在权老板请奶妈崐 
  的问题上让了步,但万老板没想到,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让一个奶妈子如此张扬得意,也太伤风化了。 
  万老板是个爱面子顾大局之人,权国思有再多的不是,在这么多的外人面前,家丑不可外扬。几根青筋在两边的太阳穴鼓动了几下后,万老板推开酒杯,一声不吭地走了。 
  权老板看着亲家离去,他没有心思去阻挡他,有的只是一意孤行。 

 
 




第八章
 
  权国思将“樊鞭”金牌用红绸布穿上,挂在了权府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权国思时常有意无意的总要站在这块金牌前驻足沉思。 
  小六子刚吃上三岁的奶,权国思决定为孙子请一位教书先生。教小六子识字背书挥毫作墨。辛亥革命后,襄阳城办学堂之风盛行,请先生进家门的人家已经不多了。可权国思不放心小六子进学堂,再说,小六子还小。 
  权府要请先生,按说,小巷里的王鉴先生应该是最佳人选。王鉴在襄阳城内的一些大户人家里当过先生,尽管是半路出家,但教书有道,他先后教出了三个秀才,令襄阳城里的人刮目相看。革命军进襄阳城后,废科举,兴学校,除了少数极其守旧的人家还请先生外,都已经把孩子送进了学堂。王先生也就闲在了家里。这时,三十多岁的王先生刚成婚配不久,讨了个病恹恹的外地老婆。多了口人吃饭不说,还要时常抓药,手头挺紧的。听说权府要请先生,尽管王鉴先生有些看不起充满铜臭味的权国思,想到眼下的困境,再说与权府同住一条小巷,也算是一种缘份,有意受聘于权府。 
  然而,王鉴先生失望了。 
  权国思没有找到王鉴的门下,而是从古渡口的码头上请来了一位外来的落魄文人。权国思为小六子请来的先生姓戈,是下游汉口人士。戈先生年过四十,人长得精瘦精瘦的,穿着一身粗布长衫。 
  权国思见到戈先生完全是一种巧合。这天早晨,权国思到码头上去送一位来打货的汉口客人。清晨时下了一场大雨,码头行人稀少,江面上飘荡着浓浓的白雾。权老板将客人送上船后,少不了一番客套。当权老板拱手告别,刚返身,发现了一双混沌的眼睛。此人穿着一破长衫,孤零零地站在岸边的沙滩上,绝望地望着滚滚江水,一脸沮丧。他与权国思对视了一眼后,仰天长啸:“老天呀,你对我戈某咋如此不公乎?”说着,一步步向江水中淌去。 
  权国思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个迂夫子,他惊呆了。他竟然没想到要制止这位寻死者。戈某一步三回头地朝深水中迈进,眼看水就要淹到胸部,其身子开始在水中晃荡起来。突然,他忘命地大声叫了起来:“救命……”一个浪头淹没了他。 
  正巧一只渡船靠岸,两位后生发现了这位落水者,不顾一切跳下水将其救上了岸。这时,权国思才猛然清醒过来。见死不救,还为人乎?权国思感到无地自容。权国思正是以这种强烈的自责和内疚心理,将这位求死者请进了权府。 
  这就是戈先生。 
  戈先生进了权府,刚安顿下来,就双手捧起了一本书,摇头晃脑,一直念到两颊绯红,双眼出火,口沫横飞,声嘶气竭。傍晚时,他从随身的裢褡里拖着一支大斗笔,龙飞凤舞一阵。权国思一看就喜上眉头:“哦,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呢。” 
  权国思有了心思,他决计将戈先生养起来。他没有向戈先生说明,只是说道:“我这一辈子就爱与读书人交朋友,有我吃的,就饿不着你。”戈先生自然是一番感恩戴德。戈先生背书背到了兴头上,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出权府,走到小巷里,脚踏着青石板,让众人听他背八股文稿。这时,他破旧的粗布长衫已换成了新细布长衫,破鞋换上了藏青色的方口布鞋,一边走,一边背。随着文气的起承转合,步履忽快忽慢;词名抑扬顿挫,声音时高时低。背到曾经业师浓圈密点的得意之处,他更是摇头晃脑,昂首向天,双眼紧闭,面带微笑,如醉如痴,仿佛街上没有一个人,天地间只有他的字字珠玑的好文章。 
  很好,马背巷的人都知道权国思将一书呆子请进了府。 
  别人看不起戈先生,权国思却不以为然。他说:“凡成事者,大都痴心也。我看得中戈先生。”三天后,戈先生当上了小六子的先生。 
  小六子似乎与戈先生很有些缘份。小六子对这个闭目摇头的书呆子一点也不害怕。戈先生捧着八股文稿,摇头晃脑时,小六子就将双眼瞪得大大的,一字不差地跟着哼。戈先生教小六子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戈先生念着:“人之初,性本善……” 
  小六子跟着念:“人之初,性本善……” 
  戈先生教书很得法,他让小六子读一阵书,再写一阵子毛笔字。他手把手地教小六子握笔:“横平竖直,蚕头雁尾……”小六子乐此不疲。 
  小六子跟着戈先生读书时,女贞就在一旁陪着。小六子离开了女贞的奶头,不时地要趴在女贞胸前吸几口奶。开始女贞要在戈先生面前褪起衣襟,露出奶头,还有些害羞。可戈先生对这些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地摇头晃脑地读着自己的文章。女贞的胆子才大了起来。有几次闲了,女贞想与戈先生拉拉家常,问问他的来历,戈先生仍是口不离文,手不离笔,女贞只好作罢。 
  在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里,权老板才弄清楚戈先生的身世。戈先生两岁就进了汉阳一家私塾,读书过目不忘,聪明好学,三岁时就会背白居易的《长恨歌》,五岁时就熟背了唐诗三百首。他自幼聪明,可是应考时总是屡考屡败,不知应考了多少次,到头来还是白丁一个。平常就有点迂迂磨磨,颠颠倒倒。说起话满嘴之乎者也。他老婆骂他:“晚饭米都没有得一颗,还你妈的之乎者也!”戈先生全然不顾,朗吟道:“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老婆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 
  小六子在戈先生的教导下,十分长进。因此,戈先生在权府里的日子过得挺殷实。 
  到了公元1915年,在马背巷的权府里又发生了一件值得重重地记上一笔的事儿。 
  这年岁末,袁世凯在京城称帝,当起了洪宪皇帝,闹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孙中山坐镇京城派党员赴各地起兵声讨袁世凯的复辟行为。三天后,蔡锷将军在云南宣布独立,紧接着贵州、广西等省纷纷响应。袁世凯心情烦躁,只得四处调兵遣将,企图一举镇压起义军。一时,全国战火硝烟四起。 
  作为云集四方来客的襄阳马背巷古渡口,传消息是京城下雨,这里也能感到湿气。在这古渡口码头上上下下的人流中,谁也说不清谁是起义军,谁是袁世凯的追兵。只是马背巷的人听多了耳朵就不那么灵敏了。也就是说,马背巷的人对一日几变的国事不是那么感兴趣。这些日子,小巷人的兴趣都在权府的“樊鞭”那儿,正在自作多情地分享“樊鞭”夺得香港博览会金牌对马背巷带来的喜悦和荣耀。 
  话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他所领导的北洋新军中,有一名忠心耿耿的得力干将叫王占元。袁世凯当道后,正在武汉以襄武将军身份督理湖北军务的王占元,致电袁世凯劝进,深受袁的重赏,被封为一等侯。就在袁世凯称帝的次年,湖北宜昌山洞里发现了龙骨化石,王占元借机编造了袁世凯当皇帝有上天“感应”的神话,由此登上了湖北督军兼省长的宝座。王占元是货真价实的土匪出身,胸前喜爱挂着一枚袁世凯亲手戴上的黄锃锃的勋章。无论是操练阅兵,骑马乘车,都右手握着指挥刀,左手护着前胸,一双眼睛巡视着左右,四名马弁追随其后。 
  这天,王占元受令来到襄阳巡视清扫管内起义军的活动。王占元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功,刚被封为“壮威将军”,好不得意。王占元从汉口乘船,逆汉水而上,气势汹汹赴襄阳而来。傍晚时,王督军的官船泊岸襄阳古渡口码头,早已守候在码头上的襄阳城里的头面人物,一涌而上,纷纷向王督军表示效忠。王督军的马弁见势不妙,拔出刀就挥开了,吓得一帮贵人屁滚尿流,急忙闪出一条道来。 
  “把刀放下!”这时,官船的船帘被掀开了,官船内的王督军突然朝着岸上大吼一声,“你,你们简直是瞎胡闹,对父老乡亲休得无理!”马弁们即刻停住了手。 
  身着笔挺将军服的王占元出现在船头。王督军习惯地理了理勋章绶带,又把斜挎着的指挥军刀朝上捋了捋,前呼后拥地走下了船。 
  襄阳城的设置自辛亥革命废府后,先是改为安襄郧荆道,半年后改鄂北道,后又改为襄阳道尹公署。四年后,北洋政府在襄阳设立襄郧镇守使署,管辖襄阳、郧阳两府及属县。同时委任黎天才为镇守使,率兵驻扎襄阳、郧阳两地。黎天才军人出身。他先后曾任北洋陆军中将、第十一师师长驻防襄阳的中央军陆军第九师师长。王督军亲临襄阳,黎天才本来是应亲自到古渡口迎接的,遗憾的是,王占元来得突然,此时,黎天才正受令带兵赴郧阳一带抗击起义军活动。 
  几年间,襄阳城又换了几朝。陶季雨老朽老爷先是从鄂北道道长官改为襄阳道尹公署道尹老爷。襄郧镇守使及襄阳道尹公署道尹先后易人,朱佑保老爷接任了陶老爷。陶老爷就闲置起来。新任襄郧镇守使黎天才见这陶老爷弱不经风,老朽之物翻不起大浪,顿起同情之心,便与朱道尹商定,没有将陶老爷驱出府外,而是闲养在了道尹公署里。这日黎天才不在襄阳城,朱佑保道尹又突然患重病下不了床,陶老爷为报黎天才、朱佑保之恩,自以为应该尽老爷之职责,于是,便代替黎镇守使、朱道尹行起公务来。 
  老朽老爷体力不支,脑子却挺灵的,城内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他不仅知之,且能安抚之。陶老爷再次坐镇襄阳,多的是几分得意。陶老爷原定在城里的镇守使府内为王督军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可惜由于老朽,王督军上岸后好一会儿他都没能挤上前,误了时机。 
  王督军见这古渡口如此众多的欢迎自己的人群,显得精神特别好,他根本没有想到认识谁是陶老爷,或是听主人的安排,大踏步一连蹬了十几级台阶。他选择了一个台阶,转过身来:“各位先生,兄弟此番专程前来襄阳,以示兄弟对贵地的一片敬重之情。想我中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火不息,水深火热……” 
  王督军东拉西扯,好一番救国宏论,陶老爷情不自禁地站在后面鼓起掌来,陶老爷带头鼓掌,古渡口挤着看热闹的人也就跟着鼓掌。有人赞叹,更有人热泪盈眶。这时,陶老爷已挤到了王督军面前,他向督军大人鞠了一大躬,以示致意。 
  大约是一个时辰后,王督军才一脸的得意被陶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