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阴阳碑 >

第39部分

阴阳碑-第39部分

小说: 阴阳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城里城外,到处贴着襄阳商会的告示。其中贴在城内东南绿影壁上的告示最大最醒目。告示上写道:日本人侵占我东三省,掠夺我宝贵资源,同胞们,我们怎么办?请你们商人,不要经营日本人的棉布、丝绸、百货吧!这样,日本人看见我们中国人抱成一个拳头,他们便不敢欺负我中华了……云云。 
  绿影壁,本是一块古文化的艺术之地,南来北往过襄阳的人,不管雅兴如何,都少不了来绿影壁看看。绿影壁前的流动人口多,信息也就传得快。这样,官府的安民告示,商贾的商品广告,学生的抵制日货宣言书,也就纷纷贴到这里来。 
  绿影壁原为明襄藩王府门前的影壁,为正统元年襄宪王朱瞻自长沙徙襄阳时所建。绿影壁由底座、壁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壁身分为三堵,面北而立,底座为须弥座,满雕游龙,顶为戾殿式,飞檐、脊吻、瓦面皆用石块雕成。壁身为大块绿色砂岩,深雕奔龙云水拼装而成。中堵为两巨龙戏珠于云水间。东西两堵各浮雕一出水蛟龙向中间飞腾,似有夺珠之势。壁身用雕龙汉白玉条石嵌边,绿白相映,鲜明醒目。壁两侧浮雕海中琼岛仙山,全壁浑然一体。整个壁面百龙飞舞,海浪奔腾,绘声绘色,雄伟壮观。乃襄阳城一大文物景观。 
  襄阳商会的告示一贴出,四乡八里为之轰动。襄阳城的一些有志之士,纷纷将家中的洋火、洋油、洋胰子等日货交了出来。商会将收缴的日货堆在绿影壁前的场子上,派人日夜守着,等待焚烧。与此同时,襄阳省立五中的一帮学生组织起了鄂北学生救国会,举行罢课游行示威,声援北平的“一二九”运动。救国会砸了襄阳城内的几家经营日货的商铺。 
  襄阳商会还组织了几家布店的伙计,拉着许许多多平板车,车上摞着国货丝绸布匹,在襄阳城大街小巷叫卖。 
  商会会长万吉祥亲自拉了一车,来到北街的老字号永远福布店,边擦着汗边对严老板说:“严老板,我给您送来了一车绫罗绸缎,这可是真正的国货。”万吉祥不卑不亢,说话掷地有声。 
  严老板蹙了蹙眉头。 
  “怎么?你就不怕鹿角门布店第二?” 
  万吉祥提到的鹿角门布店,由于经营日本的白洋布,前天夜里让一帮学生一把火给毁了。 
  严老板不由抽了一口冷气:“会长您说到那里去了,本店经营国货。”回头对店伙计叫道,“还愣着干啥?快把国货拉进来呀。” 
  万吉祥笑了。 
  本来六爷穿的一直是杭州丝绸,三太太进门后,说是那日本产的白洋布穿在身上又透气又凉爽,白飘飘的,要多喜爱人就有多喜爱人。于是,三太太就给六爷做了一件白洋布的长衫。 
  大街上闹着抵制日货,六爷倍加赞成,一个小日本国凭啥在中国横冲直撞,六爷早就吞不下这口气。这天六爷让车夫专门拉着他上街去看看。六爷的轿子车停在了绿影壁前,六爷走下轿时,就感到一股巨大的火浪扑面而来。只见,绿影壁前的空地上正燃起一堆熊熊大火,一些人高声喊着口号,向大火里扔着日本货。特别是洋油浇进火堆里,引起一阵又一阵冲天的火头。人群中,吵闹声尖叫声不断。那一匹匹日本白洋布,在火中化成了一页页薄薄灰片,在空中有些阴魂不散地游荡着。六爷看着,心里怪舒畅的。 
  这时,站在六爷身边的一个有着几分妖气的女人乘人杂之际,蹲下身子从火堆旁捞出了一块洋胰子。六爷知道,这洋胰子是女人用来洗身子之物,清香滑润,六爷的三太太特喜欢用。 
  六爷“嗯”了一声,那妖女人看了六爷一眼,迅速把洋胰子装进了自己的小包里。 
  六爷不由怒火上窜:“你、你把洋胰子拿出来!” 
  那妖女人一怔,恶狠狠盯了六爷一眼,没理会他,企图一溜了之。没想六爷一把抓住了她:“你把洋胰子拿出来!” 
  “你胡说,谁拿洋胰子啦?你说,你说。” 
  “就是你!” 
  “我说是你,你看你这一身的白洋布,还有脸说人?”妖女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六爷的短处。 
  六爷低头一看,自己穿的正是三太太缝的做那件白洋布长衫。六爷顿时哑了。 
  那妖女人趁机溜走。 
  憋着一口恶气的六爷没有让轿子车回杠子铺,而是直接到了三太太的住处。
  三太太住在城北背街的小院,那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老式庭院。在民国年间的城镇上屡见不鲜。一般显赫人家多是大院套小院,大同小异,重重叠叠能给人一种进入迷宫的错觉。六爷为太太在这背街上安居,讲的是身份,图的是清静。
  三太太上穿青锦或鹅黄的无袖或短袖衫的时候多,下身着绿裙或大红大紫的,戏妆似的艳。 
  六爷走进小院,三太太坐在院内的树荫下光着两节鲜嫩白皙的胳膊,一针一线地缝着衣服。三太太有两大爱好,一是唱戏,二是缝衣服。六爷喜欢听三太太唱戏,但见不得三太太缝衣服。大户人家的太太,自己缝制衣物,岂不让人笑话。六爷虽不喜欢三太太做衣物,但三太太有这个心,六爷也不好拒绝。自月娥太太死后,六爷穿的绫罗绸缎,全是襄阳城最富盛名的昌泰缝纫铺订做的,式样做工均无可挑剔。三太太进了六爷的家门后,又开始为六爷缝衣服,但只是给六爷做些贴身小褂、坎肩背心之类。三太太说:“要把她的手温与亲情紧紧地系在六爷身上。” 
  三太太挺有心计。六爷不喜欢三太太拿针线,但穿了三太太缝的衣物,也算是默许了。三太太拿针线,都要避开六爷的眼。没想到今日六爷突然出现在眼前,让三太太慌了手脚。 
  “哼,都是你干得好事。”六爷气呼呼的,脱下白洋布长衫扔给了三太太。
  “六爷这是……” 
  “抵制日货,大街小巷都闹翻天了,你不知道?” 
  三太太还没见六爷发这么大的火,眼红了,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她赶紧进屋拿出了一套丝绸长衫,让六爷穿上。 
  六爷的面色好了些:“我说你呀,整天就是唱呀,缝呀,你不知道日本在欺压中国人?” 
  “欺压中国人?没有呀。”三太太一脸糊涂。 
  “你呀你,要我怎么说你呢。小日本在东三省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姑娘媳妇出门脸上都要涂上锅底灰,你就等着瞧吧。” 
  三太太听六爷一说,脸色就全变了,开始眼泪是一个劲地往下掉,后来干脆失声大哭起来。 
  三太太害怕了,六爷心里好受了一些:“好啦,小日本打过来还早着呢,你把你这小院内的洋货清一清,全交出去,还有你的那些洋胰子,一块也不能留下。”六爷说完就向外走去。 
  三太太站在院内目送六爷。 
  出了小院,&127;六爷正要上轿,&127;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反身回到了小院:“你将这些袁大头给商会送去。”说着,掏出了一摞银元递给三太太。 
  “送钱给商会干啥?” 
  “捐款买飞机打小日本。” 
  六爷是襄阳城有影响的人物,干啥事都要做出样子。捐款买飞机一事,襄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林逸圣曾给六爷通过气,说是公署不好出面,由商会出面搞募捐。六爷想到商会会长万吉祥心里就有气,这事就拖了几日,今日一生气竟然又想到了此事,于是想到了让三太太给跑一趟。 
  一连几天的抵制日货运动把民众的情绪调得高高的。城内城外,士气高涨。在这关口上,商会顺水推舟,又发动了一场捐献飞机的募捐活动,无疑是极有号召力的。 
  三太太送钱到商会时,捐款活动已是接近尾声。会长万吉祥正同几位先生清点着钱款。 
  六爷光彩夺目的三太太光临商会,令商会满屋生辉。几位先生又是让座又是倒茶,热情得令三太太有些不知所措。三太太一口一个万会长,叫得万吉祥心里酥酥的,可万会长表现在脸上仍是一脸木然。按说,六爷的三太太是万吉祥的外孙媳妇,可三太太不知,万吉祥也不敢认。 
  三太太送去的是整个募捐活动的最后一笔捐款,次日一早,商会就将捐款送交给了襄阳保安司令部公署。三天后,《鄂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襄阳各界向国民党政府捐献“襄阳号”飞机一架,全城上下支援抗日,襄阳民众功不可没。 
  大年三十,是六爷杠子铺的“行讨日”。 
  六爷一年要行讨十三天,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大年三十的行讨。每年这天,杠子铺的男女老少拒绝一切宴请,不准生火做饭,也不让王小二饭庄送饭,六爷带头,太太管家都脱下绫罗丝绵,一律穿上破破烂烂的衣衫,每人一个破碗和一根打狗棍,分头出去讨。讨到什么吃什么。 
  六爷杠子铺以百家饭为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一大清早,六爷将管家、伙计、佣人和车夫一一轰出门后,拿着一根檀木打狗棍徒步来到城里三太太的住处。三太太正准备出门,右手空着,左手一只破瓷碗。昔日白里透红的脸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脏兮兮。一件宽大的破衣将三太太苗条身段裹得臃肿起来。右腿的裤脚高吊着,白嫩的小腿上,一块残月般的疤痕清晰可见。 
  六爷一眼就看到了那块疤痕,心里好似被针扎了一下。 
  那是去年三太太刚进杠子铺的第一个大年三十,天刚麻麻亮,三太太就被叫起了床,六爷魔术般地拿出了一套破衣裤让三太太穿上。三太太大为不解,过年了哪家太太小姐不是穿得花枝招展的?六爷没多说,自个穿着破衣烂衫拿着破碗打狗棍就出了门。当管家告诉三太太,大年三十吃百家饭是六爷的规矩时,三太太惊吓得抱头大哭起来。对于三太太来说,还没有比讨饭更丢人的。哭够了,三太太还是拿着破碗出了家门。 
  傍晚时,三太太被六爷的乞丐弟兄抬回了杠子铺。三太太出门没带打狗棍,被一家大户人家的狗咬了右腿。 
  六爷好是心疼了一阵子。六爷让那只咬伤三太太的狗没过完年就死了。 
  “馥香,这就出去?看,六爷给你送什么来了。”六爷微笑着,高高举起那根檀木打狗棍。 
  “是呀,六爷这不是来赶人出去么。”三太太话中有气。 
  六爷心情挺好,笑了笑:“这乃六爷的为人之道,知道不?” 
  三太太没有吭声,就要出门。 
  “慢,把打狗棍带上。” 
  三太太停下来,接过打狗棍,头也不回地走了。 
  三太太跟着六爷已两个年头了,三太太硬是没想通,让自己的太太破衣破碗地行讨,这是哪个大老爷们的为人之道?六爷如此之举究竟是图个啥?在襄阳城六爷是个一呼百应之人,自己一月行讨一次不说,大过年的还要让整个杠子铺的人都不得安宁,就连自己的太太也不放过,这是不是太过份了? 
  三太太出了门,本应过江去樊城行讨的,却径直朝隆中山方向走去。三太太早就想好了今日的去处。在通往隆中山的第二个岔道口边有一座空着的窝棚,三太太准备在那个窝棚里躲上一天。 
  在进山的第一个岔道口,三太太碰上了六爷的弟兄,人称马管家,他一根棍子一只碗,样子可怜兮兮。其实马管家还不能算是个管家,他是六爷的古驿领地上的一个守山道口的小兄弟头子。年底时,杠子铺的生意好人手紧,六爷就叫他来帮帮忙。平常在杠子铺里目中无人娇气十足三太太,此时一身寒碜,竟然与管家下人走到了一个道上,有着说不出的委屈,眼圈顿时红了。 
  “哟,这不是三太太么?” 
  三太太头一低,泪如泉涌。 
  马管家与三太太擦身而过。 
  天刚入黑,三太太被乞丐弟兄们从窝棚里请了出来。三太太一天没吃没喝,昏昏然然地躺在窝棚里放牛娃铺的稻草堆上睡着了。三太太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穿着漂亮的绸缎在行讨,突然被一群恶狗围住了。恶狗后面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他们笑着叫着,他们一口接一口地朝她吐着唾沫。这时,一只大狼狗扑了上来,三太太惨叫一声,惊醒了。 
  据说,乞丐弟兄们是听到惨叫声后发现三太太的。三太太大年三十不行讨,藏在窝棚里偷懒,不仅坏了六爷的规矩,也极大地伤害了六爷和弟兄们的感情。
  三太太被请进杠子铺时,六爷坐在大厅中间,嘴里有滋有味地吃着行讨来的饭菜,面色阴沉。 
  “馥香,六爷的规矩是不能坏的,好自为之吧。”六爷将最后一口饭吞进了肚里,转身回到了上房。 
  片刻后,三太太在乞丐弟兄们的挟持下,重新端着破碗拿着打狗棍,走出了杠子铺,一步一串泪,一家一家地行讨到半夜。三太太吃完自己行讨来的饭菜,没有回到城北背街的那座小院去,而留宿在了六爷的上房里。 
  三太太坏了规矩,六爷没有让其走人,而是给了她一个改过的机会,也算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吧。 
  夜深了,六爷十心投入地重复着往日床笫之欢的招术,显得特别的亢奋。六爷全心身地投向三太太温柔与快乐,果真让三太太兴奋了一阵子。 
  六爷用火辣辣的身子拥着三太太,迎来了大年初一的明媚阳光。 
  六爷说:“世人只知山珍海味,不晓得讨来的东西最有味,可惜,实在是可惜呀。” 
  三太太想,自己要是六爷讨来的也许就不一样了。 

 
 




第二十六章
 
  月光黯淡。隆中山半坡上的坟茔堆里,凄风阵阵,鳞火点点。战争已使大片大片的田野荒芜,已使一座又一座的村庄变成了纸幡轻飘的新坟。一座新坟,就跪着一行泪人,那刺眼的方孔白纸钱,就像一个个冤屈的孤魂在空中飘荡。 
  公元1937年的最后两天,日军出动九架飞机开始了对襄阳和樊城的狂轰乱炸。日机出现在襄阳上空时,襄阳城里并没有多大的恐慌,一些小孩欣喜若狂地大声叫喊道:“飞机来啦,看飞机啦!” 
  小孩们看到的是日军的侦察机,三架侦察机在襄阳樊城上空转了几圈后,就飞走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又有几架飞机嗡嗡叫着,从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