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66部分

历代皇陵-第66部分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妻子苟氏封为皇后,儿予符宏立为皇太子;拜哥哥符法为特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封东海王。后来,苟太后觉得符法虽然年长且贤,又得人心,但还是不利于符坚,最后还是将其赐死,巩固了符坚的地位。为此,符坚十分感激母亲。符坚的父亲符雄早死,其结拜兄弟李威与母亲私通,符坚也不加制止,反而待李威如父。还因为符生在位时,屡次想杀符坚,都亏李威赖之营救,才得以幸免,而符坚兄弟杀符生,李威和苟太后也参与其谋,立了大功。当然也是因为李威是举足轻重的氐族贵族,符坚还需要他的支持。

  符坚即位之时,正是前秦遭受符生残暴统治,民不聊生,政治危机四伏之时。如何摆脱危机,使前秦再度振兴起来,是符坚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首先从网络人才开始。他说:“君主的贤明与否,在于是否任用贤才。而治国之本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举贤才。没有人才,国家就无法治理好”。于是他重用了才识明达的粱平老、吕婆楼、强汪和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王猛,雄毅厚重的李威,骁勇善战的邓羌和深谙玄道又有治国之术的弟弟符融。符坚把这些治世良才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了一个统治核心,依靠这些人来安邦治国,实现他宏伟的政治抱负。而符坚最为重用和信任的当属王猛,可以说符坚即位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功与王猛的辅佐是分不开的。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早年家境十分贫寒,靠卖簸檱为生。王猛勤奋好学,不管风天雪地还是酷署严寒,只要有时闻就竖持自学,读了许多儒家书籍和兵书,由此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渐渐地产生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念头。但是,当时关中人士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每次自荐于官府,都受到奚落和嘲笑,而王猛也很超脱,对此一笑了之,毫不在乎。有人曾请他在前秦的恶官府里做个小宫,他又不愿去。后来,索性在华阴山隐居了下来。东晋大将桓温攻打关中时,王猛去见桓温,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和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的形势。王猛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的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并且一面侃侃而谈,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捉虱子,显得十分随便和旁若无人。桓温对王猛的谈话不禁暗暗佩服,对他刮目相看。临回东晋前,桓温再三邀请王猛到东晋去做官。王猛心中明白,东晋是高门士族的天下,面且朝廷内部矛盾很大,虽然有桓温的赏识,但还会被其他人所不容,很难施展抱负,因而婉转地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仍旧回到华阴山中。这样一来,这个同东晋大将军桓温谈话时用手捉虱子的读书人却出了名。符坚在任东海王时通过吕婆楼介绍和李威的推荐结识了王猛。两人一见如故,谈起历史上的兴亡大事,见解完全吻合,符坚高兴的不得了,认为真像刘备遇到诸葛亮一样。符坚即位后,王猛成了他最亲信的大臣,一年之中就被提升了五次,权力大得无人能比。当时的王猛只有26岁,年纪轻,又是汉人,符坚对他这样的信任和提拔,引起了前秦氐族老臣和权贵对王猛的不满。当时,始平(今陕西兴平)是西汉武帝刘彻茂陵的陵邑,为了保护茂陵,朝廷将文武大臣、天下豪坤富户27万迁到茂陵。这里一直是豪强的老巢,这些豪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抢劫,拦路强奸,百姓大受其害。苻坚感到非要好好治理一下始平。于是任王猛为始平令。王猛受命之后,风尘仆仆地赶到始平,还没来得及抖掉身上的尘土,就令人用鞭予把一个民愤极大的官吏活活打死。始平的豪强本来就看不起王猛,现在更把王猛看成是眼中钉,于是他们联名向符坚告王猛的状,执法官与豪强狼狈为奸,以酷虐多杀罪将王猛下狱。在天子脚下抓了天子亲自任命的官吏,此事非同小可,惊动了符坚。符坚亲自到监狱用责备的口吻说:“当官要把仁义道德放在首位,而你上任没几天就大开杀戒,未免太残酷了吧”!王猛没有半点献媚,十分坦率地说:“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听说过,对安宁的国家用礼治,对混乱的国家用法制。陛下是因为我有才能,才把我委以重任,据我个人来说,做事情也非常谨慎,很想为陛下剪除豪强。现在我只杀了一个奸吏,还有成千上百个奸吏在扰乱社会治安,如果你认为我不能消灭奸吏,不能整顿社会治安,那杀了我也心甘情愿,这是我不称职。至于说我太残酷,那就太冤枉我了”。符坚听完王猛的一席话,对随行的大臣说:“王猛是春秋时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一类的人”!当即赦兔了王猛,以后对他更加信任,王猛则更加认真的推行“治乱邦以法”的基本国策。

  贵族樊世出身于氐族豪强世家,在符氏起兵建国的过程中,功勋卓著,因此依仗有功于符氏,根本不买王猛的帐。他曾当着众人的面对王猛说:“我们与先帝共同振兴前秦大业,都不参与朝政,而你没有尺寸之功却高居要位,就象我们耕种好土地,你来吃白饭一样”。王猛口气也很硬,他说:“你们不但要耕种,还要给我做饭呢”。樊世一听气炸了肺,扬言说:“好小子,等着瞧吧,如果不把你的头割下来挂在长安城门上,我誓不为人,”并破口大骂。气愤之下连符坚也捎带上了。王猛把樊世的话转告了符坚,符坚勃然大怒,说:“必须杀掉这个老家伙,否则无法整顿国家。过了几天,樊世同王猛又因事在符坚面前争论起来,尚书仇腾、丞相长吏席宝等人也对王猛“岁中五迁,权倾内外”深为不满,在堂上也帮樊世诋毁王猛。最后,樊世理屈词穷要打王猛,符坚乘机办了樊世的死罪,罢免了仇藤、席宝的官职。从此以后,官员们再也不敢在符坚面前说王猛的坏话了。强德是符坚伯父符健的小舅子,此人喜欢喝酒,每次喝完酒后都大发酒疯,胡作非为,抢夺财物,夺人妻女,长安市人非常不满。一天,王猛看到强德又在大街上胡闹,就下车把他绑了起来,没等向符坚汇报,就砍了强德的头,还把他的尸体扔在太街上任人践踏。接着,王猛又趁热打铁,同邓羌、符融在几十天内接连不断地杀捧了二十多个豪强、贵戚。符坚也大力支持王猛打击氐族勋贵,这在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中是少见的。正因为有了符坚的支持,京兆地区的豪强、贵戚和不法分子开始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出现了路不抬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秩序。符坚对这些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制的好处,才尝到了做天子受人尊敬的滋味”。在经济上,符坚非常重视农业,注意恢复农业生产,与民休息。当时的北方各族统治者连年互相争战,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土地荒芜,人们颠沛流离,社会经济凋敝残破。符坚即位的当年,恰逢大旱,他下令:“开山泽之利,使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使人民休养生息”。359年,符坚又仿效历代汉族统治者的做法,行籍田之法,亲耕藉田,他还让妻子苟氏养蚕于近郊,表示他对农业的重视。为了鼓励农耕,他多次下诏,对那些勤勤恳恳耕作的农民和有孝心的儿女,通过多种名目予以表彰和赐爵。他还针对前秦地处西北,旱灾时常发生的特点,下令在关中地区推广汉代的区田法。区田法是因地制宜的耕作技术,很适合在干旱地区推广。符坚又依古代修筑郑国渠和白启渠的故事,于377年征发士侯以下富室奴役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筑堤,通渠引渎以灌溉盐卤之田,造福于老百姓,取得了防洪抗旱的良好效益。符坚还注意减免赋税,振恤穷困,提倡开源节流,以减轻人民负担。对于工商业,符坚继续推行“通关市,来远商”的方针,不加限制。因而形成了工商贸贩一道的喜人景象。随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社会经济的恢复,符坚意识到该以礼治国了。符坚自幼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汉文化程度很高。他极力推崇和倡导中原文化,常以汉武帝、光武帝为榜样,重视儒家学说。357年,他在长安修筑学宫,规定公卿以下子孙,必须到学校学习。对于在学校出来的儒士,只要有才干,品德上佳,即加以重用和旌表。符坚本人学识渊博,他多次亲临太学,亲自考核学生的优劣。对于朝中的文武百官,宿卫将士及宫中的奴婢、宫女乃至宦官,都规定他们学儒通经。凡“官在百石以上,学必通—经,才不成一艺者,罢遣还民”。一次,符坚对博士王是说:“我准备一个月到太学视察三次,亲自奖励发奋学习的学生,希望能发扬光大孔盂的微言大义”。王是说:“自从刘渊、石勒扰乱华夏以来,两都杂草丛生,儒生所剩无几,书籍毁灭殆尽,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厉害几倍。现在陛下拨乱反正,兴建学校,发扬儒教,使前秦出现了人人爱学习,个个遵法守纪,盗贼销声匿迹,荒地大量开垦,家家丰衣足食的大好局面”。王是的话并不是誊美之词,确实说出了符坚以礼治国的效果。史载当时的前秦“人思劝励,号称多±;,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茂充盈,典章法物,縻不悉备”。一片繁荣景象。

  对于民族关系,符坚采取了春秋战国时魏绎的“和戎之术”。他认为“黎元应抚,夷狄应和,同有形于赤子”。对汉族的地主阶级,符坚采取了宽和的态度,准予他们以入仕坦途,争取他们的合作与支持。对其他少数民族,他采取恩威并施、宽猛相济的政策。360年,匈奴族铁弗部酋长刘卫晨遣使降于秦,“请迁内地”,符坚允许其率部入塞,拜为左贤王,并给了刘卫晨不少的优惠待遇。但是,符坚的部下,云中护军贾雍却对匈奴人恨之入骨,他擅自派司马徐斌带着骑兵袭击刘卫晨,纵兵掠夺了他们许多财物。符坚知道后,认为贾雍扰边动众,

  是在败坏自己的声誉,对国家不利,派人把贾雍叫到京都。贾雍见到符竖那付怒发冲冠的样子,吓得瘫在地上,符坚看到他那可怜的模样,略微改变了一下怒容,对他说:“我现在正在他们当中树立威信,希望你们从国家大局着想,无论如何不能见利忘义。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引起他们的怨恨,这对国家极为不利。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得挽回影响。事情是你干的,你得亲自去向刘卫晨道歉,把你抢的东匹如教还给刘卫晨”。贾雍觉得符坚宽宏大量,说得也很诚恳,连忙起身向符坚告辞,回到云中,以罪犯的身份,穿着白色的衣服到刘卫晨那里赔礼道歉。刘卫晨见符坚对自己很有诚意,对前秦的恼怒顿时烟消云散。后来,虽然刘卫晨又叛秦附代,符坚派兵平定,俘获了刘卫晨,不但没把他杀掉,还封他为夏阳公(今陕西韩城)统帅匈奴兵。灭掉前燕后,符坚对已归降的前燕贵族,包括慕容喡父子兄弟及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皆徙于长安,封授有差”。符坚任慕容戎为尚书,慕容垂为京兆尹,慕容冲为平阳太守。使慕容氏“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老旧”。符坚的这种气魄,在各少数民族首领中是少见的。他的合戎政策,也收到了相当大的成效。致使前秦周边各族,西南、西域各国都遣使入秦,归附符坚。在前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的基础上,符坚开始了统一北方的行动。365年3月,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前燕。8月,晋军占领枋头,前燕国主慕容喡急忙派散骑侍郎乐嵩向前秦求救,答应把虎牢(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以西的土地割让给前秦为条件。救不救前燕,符坚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大臣们—致认为,过去桓温出兵关中时,前燕见死不救。现在桓温讨伐前燕,我们也应该袖手旁观。况且,前燕始终不愿向我们称臣,我们何必多管闲事。待群臣走后,王猛对符坚说:“前燕不是东晋的对手,如果桓温胜利地占领了山东,进兵洛阳,再出击崤、绳,问题就严重了,这会直接威胁到我们前秦。依我之见,不如和前燕联合打退桓温,桓温一旦撤兵,前燕也就精疲力尽了,然后我们再乘机消灭前燕,不是更省事吗”。符坚听取了王猛的意。9月,符坚派将军苟池,洛阳刺史邓羌带三万人援救前燕。10月,联军打退了桓温。不久,前秦军队在王猛的率领下,见乎没费什么气力就消灭了前燕。符坚将前燕慕容喡及王公以下鲜卑10万户迁到长安。

  东汉建安年中(196—220),世居陇西的氐族部落大帅杨腾由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迁居仇池山(今甘肃成县,仇池山方圆百顷,又叫百顷山),建立仇池国。到其孙杨千万时,被曹操封为百顷氐王。至杨千万之孙杨飞龙时,仇池国渐渐强盛,迁居略阳(今甘肃秦安)。杨飞龙没有儿子,收养外甥令狐茂搜为子,是为杨茂搜。西晋八王之乱时,296年,杨茂搜率本部四千余户迁回仇池山,关中许多流民也纷纷投靠。杨茂搜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号称仇池国。以后子孙虽然一直称霸仇池地,但多以仇池公自居,称藩于晋。到第七代仇池公杨进时,被前秦封为仇池公。370年,杨进死,他的儿子杨篡继位后反秦自立。符坚大怒,于371年派符雅、朱彤率兵7万讨伐仇池,杨篡投降,前仇池国灭亡。373年,符坚派王统、朱彤率兵2万,王当、徐成率兵3万,进军汉中,攻取了东晋的益州和凉州。以后,西南夷邛莋、夜郎等也归附于秦。376年,符坚派武卫将军苟长,左将军王盛,中书令杨熙,步兵校尉姚苌等率13万骑兵向姑藏进兵,攻打前凉。秦军攻至城下,前凉国主张天锡束手就擒。符坚占有了整个河西地区。与此同时,符坚又派符洛率幽州兵10万、邓芜率步骑兵20万,攻灭了鲜卑拓跋部在盛京(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的代国。分代民为两部,设官统治。382年,符坚命氐族首领首领吕光领兵7万,进军西域。临行时,符坚告诫吕光,西域荒俗,勿黩武穷兵,过深残掠,以恩威并济来扬前秦国威。结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