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陵-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败北。之后,桓玄任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这次刘牢之怕失去兵权被桓玄所害,又阴某反叛桓玄,故而刘袭有一人三反之说。刘牢之见人心以散,害怕起来,他让儿子刘敬宜到京口把家小接来以防不测,到了约定的时候,刘敬宜还没回来,刘牢之以为背叛桓玄的事情败露,儿子可能已被桓玄杀害,想想以后的日子难过,即自缢而死。刘牢之死后,桓玄又先后杀害了北府将领吴兴太守高素,辅国将军竺谦之,高平相竺郎之,辅国将军刘袭,彭城内史刘秀武,冀州刺史孙无终等,一时间,北府将领人人自危,惶惶不安。唯有刘裕却镇定自若,他认定自己还不够被杀的资格,桓玄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还会重用他,果然不出所料,桓玄为了控制北府兵,又提拔了一些北府的中下级军官,因刘裕在北府兵中的威望颇高,因而被用为桓玄族兄桓修的中兵参军,并继任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后来刘裕因败卢循(孙恩的妹夫)起义军有功,又加彭城内史,深得桓氏倚重。403年12月,桓玄正式即皇帝位,刘裕随桓修入朝庆贺。桓玄一见到刘裕,便觉得他气度不凡,桓玄对司徒王谧说:“刘裕风骨不俗,看来是个人杰”。以后每当游集,都对刘裕另眼相看,引接殷勤,赠与厚礼。但桓玄的皇后刘氏对刘裕却很不放心,私下对桓玄说:“我见刘裕龙行虎步,风度不凡,恐怕不是久居人下的等闲之辈,不如早点除掉他,以免后患”。桓玄说:“我刚刚平定中原,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现在除刘裕之外没有可用之人。等平定了关中、黄河一带再说吧”。于是,照样重用刘裕。
正当桓玄为能控制北府兵,取代了司马氏称帝得意之时,刘裕却在暗中联络了一批北府的中下级军官,准备发动兵变。404年2月,刘裕同北府将领何无忌(扬州从事)、魏泳之(扬州主簿)等百余人在京口起兵,杀了镇守京口的安成王桓修。与此同时,另一批北府将领刘毅(扬州从事)、孟昶、刘道规(徐州从事)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杀了桓修之弟桓弘,然后,刘毅率兵渡江与刘裕会合,大家推举刘裕为盟主,传檄各地,讨伐桓玄,期间,他们又杀了豫州刺史刁逵,占领了历阳(今安徽和县)。桓玄对刘裕等的兵变毫无防备,一时间恐慌异常,,有人见他这样忧惧,很不理解,对他说:“刘裕等人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势力微弱,必然不会成功,陛下为何如此忧虑”。桓玄叹口气对他们说:“刘裕可以说是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斗粮之储,而樗蒲(赌博的一种,类似于后代的掷股子,也是赌博的通称)却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其舅(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这些人共举大事,谁敢说他们不会成功呀”。3月,刘裕率军与桓玄手下的骁将吴甫之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境)相遇,刘裕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士兵见状,人人奋勇,以一当十,只一战便斩了吴甫之。刘裕乘胜追击,在罗落桥(今句容境)遇到了桓玄的右卫将军皇甫敷的阻击。刘裕同建武将军檀凭之各带一支人马与皇甫敷决战,,檀凭之战败阵亡,只剩下刘裕孤军作战,刘裕被敌军团团围住。面对强敌,刘裕面无惧色,背倚一棵大树与敌厮杀。危急时刻,援军赶到,皇甫敷面部中箭,应弦倒地,刘裕来到皇甫敷面前,皇甫敷挣扎着说:“君有天命,我死后,求君能照顾我的子孙”。刘裕答应,斩其首,后对皇甫敷的后代厚加抚慰。刘裕这两仗打出了威风。桓玄听到两将战死的消息大惊,一面继续派兵出战,一面悄悄预备舟船,准备形势紧急就溜之大吉。桓玄的堂兄,扬州刺史桓谦率军迎战刘裕,无奈他的部下多为北府人,他们都畏惧刘裕,没有斗志。刚一交战,桓谦就溃不成军。桓玄闻讯,率亲信数千人,诈称出战,坐船逃奔江陵。刘裕率军进入建康,派刘毅、何无忌追击桓玄,两军在峥嵘洲(今湖北鄂城)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桓玄数万之众被北府兵击溃,桓玄败逃,不久被杀。当月,白痴皇帝司马德宗被迎回建康。4月,刘裕以“再造晋室”之功被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南徐、南青二州刺史,镇守京口。后来又改南青州刺史为南兖州刺史。至此,北府兵的军权全部落到刘裕之手。408年正月,尚书右丞皮沈来到京口,首先面晤了刘裕的主簿刘穆之,对他说:“朝中计议以中将军谢混(孝武帝女婿)为扬州刺史,还有人建议让刘裕在丹徒领扬州刺史一职,朝中事情交给尚书仆射孟昶处理,特命他来征求刘裕的意见。刘穆之一面听着,一面想,本应由刘裕入京继任扬州刺史,而如今却提出这么两条建议来,分明是在京的刘毅等人不愿让刘裕入京辅政而定的计谋。想到这里,他对皮沈说要去厕所,就急急的走了。在外面,他匆匆写了一张纸条:“皮沈之言不可从”。派人送给刘裕,这时,刘裕正在与皮沈谈话,从来人手中接过条子看后,就让皮沈出去休息,将刘穆之召进来问:“卿讲皮沈之言不可从是什么意思”?刘穆之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陈述:“公兴复晋室国祚,勋高万古。既有大功,就应有大位。只是仁大勋高,难以持久。公观今之形势,岂能居谦自弱,甘心作一守藩志将呢?刘毅、孟昶诸公虽然当初一时推功,却并不是注定的君臣之分,永远听从你的。公与他们势均力敌,最终必然要互相吞并。扬州为朝廷根本,不可交给别人。一旦失去权柄,就再难得了”。刘裕听了这一番话,早就动了心,他何尝不想入京辅政,掌握朝中大权呢,只是自己位高权重,若伸手要扬州刺史一职,怕引起朝廷的疑心,影响自己的形象。刘穆之看出了刘裕的意思,便对他说:“公功高勋重,不能直接要求任扬州刺史,不然,朝听疑畏交加,异端四起,还会引出大祸。现在朝廷既然已经说出来让你去丹徒领扬州刺史,你可暂时应酬一下,但最好的办法是先回京城共议此事,公一旦入京,扬州刺史一职他们决不敢越过你而授予他人”。刘裕听了连连点头。刘裕进京后,朝廷果然以他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总掌政事。
自晋室南迁,偏安江南以来,祖狄、庾亮、殷浩、桓温等都曾经北伐,以统一南北,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在东晋衰乱之时,占据山东及苏北与东晋接壤的南燕政权,不断派兵侵扰东晋边境。409年2月,南燕国主慕容超派兵攻破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大肆掳掠而去,不久,又派兵攻占济南(今山东)掠走千余人。南燕的侵扰,对东晋政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要求讨伐南燕的呼声甚高。刘裕经过分析权衡,认为征讨南燕一来可以满足人民的抗敌要求,二来如果征讨成功,自己的功业和声望就可以完全压倒刘毅等人,因此,立即下令北伐南燕。刘裕讨伐南燕的决定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豫州刺史刘毅就竭力阻止刘裕亲自带兵北伐,他说:“宰相远出,易动根本”。刘裕不听,决意亲自出征。409年4月,刘裕率水军自建康出发,沿淮河、泗水到达下邳,又沿陆路进发,6月进围广固,慕容超急忙向后秦求救,姚兴不敢轻举妄动。刘裕于410年2月攻下广固,灭了南燕。在讨伐南燕的过程中,刘裕得到了南燕汉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他们或者直接参加灭燕的战争,或者为晋军送粮送水,提供军需。同时,刘裕还对燕军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大批南燕将军和重臣投降东晋,其中包括前往后秦求援的南燕尚书张纲。此人足智多谋,后来正是他为刘裕设计了飞楼木幔等攻城器具,使晋军避开了城上的火石弓箭,迅速攻入燕都。这次北伐的胜利,淮北、河南的大片土地被收复,大批汉族民众从民族压迫中被解放出来,东晋王朝的实力增强了,朝廷内外无不称赞刘裕的功德,因此刘裕也成了东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朝廷中再没有人能与它抗衡了。
刚刚灭掉南燕,刘裕接到报告,广州刺史卢循和始兴(今广东韶关)相徐道覆(卢循是孙恩的妹夫,孙恩死后,起义军推卢循为主。404年,卢循带领义军攻占了广州番禺,俘虏了广州刺史吴隐之,自称平南将军。405年,朝廷因刚平定桓玄之乱,便任卢循为广州刺史,卢循的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乘刘裕北伐,朝廷空虚之机反晋,现已攻下长沙、巴陵(今湖南岳阳)、南康(今江西赣州)等城,兵锋直指建康。江州刺史何无忌自寻阳(今江西九江)南下抵御徐道覆,战死于豫章(今江西南昌)。刘裕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慌忙班师南归,把大队人马甩在后面,只带了几十人,于4月赶到建康。坐镇安徽寿县的豫州刺史刘毅听说卢循、徐道覆反晋南下,决心出兵与义军决战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刘裕知道后,写信劝阻,并派刘毅的族弟刘藩前往劝止,刘毅见信后大怒,他对刘藩说:“当年我们只是一时推功而已,你就认为我真的不如刘裕吗”?说完,把信狠狠丢在地上,率舟师3万,由姑孰(今安徽当徒)溯江而上,阻击卢、徐。5月,两军大战于桑落州(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中),结果刘毅大败,丢掉了全部船只和辎重,只带几百人逃回姑孰。卢循击败刘毅后,从被俘的士兵口中得知刘裕已经赶回建康,心中害怕起来,欲退回寻阳,攻取江陵,占据江、荆二州以抗朝廷。徐道覆力主乘胜追击,卢循犹豫多日,才勉强同意进军建康。但是由于卢循的犹豫不决,给了刘裕周密部署的时间。当卢循大军兵临建康城下时,刘裕已经完全做好了防卫准备。经过近两个月的相持,卢循毫无进展,只好退回寻阳,准备西取荆州。刘裕在卢循撤兵之机,亲率大军出击,在破冢(今湖北江陵)、大雷(今安徽望江县)等地大破卢循义军。411年2月,晋军攻克始兴,徐道覆战死,4月,卢循在交州(今越南茲山地区)兵败投水自尽。这场历时11年的农民大起义,终以失败告终。刘裕在平定了卢循、徐道覆以后,威望进一步提高,势力空前强大,官至太尉。
刘毅在桑落州惨败以后,被降为后将军、江州都督,镇姑孰,威信扫地。为了挽回声誉,竭力要求追击卢循,刘裕接受了长吏王延的建议,不让刘毅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自己亲率大军征讨卢循,让刘毅监太尉留守,总管后方事宜。北府名将刘毅曾与刘裕共同起兵,灭桓玄,兴复晋室,自认为功劳不让刘裕,因而不甘屈居刘裕之下。桑落州惨败,刘裕灭掉卢循。不久,刘裕又迁刘毅为荆州刺史,刘毅见刘裕居中掌权,自己只是镇守一方的藩将,心中不服,便凭借长江上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四处招纳亲党,扩张势力,决心与刘裕决一雌雄。一天,刘裕接到刘毅的请求,要兼督交、广二州。刘裕虽知其有野心,但仍然很痛快的答应了。不久,刘毅又提出新的要求,请以丹阳尹毛修之为南郡太守。刘裕压住心中的不快,又一次答应了刘毅的请求。接着,刘毅又请求到京口为先人扫墓,然后再西下赴任。刘裕欣然答应,并亲自赶往仉塘与刘毅会面。刘毅在江陵赴任后,独断专行,随意变换地方官吏,安插亲信,擅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达万人自随。对此刘裕都假作不知。412年9月,刘毅又上表朝廷,请求让自己的堂弟、兖州刺史刘藩担任自己的副手。刘裕实在忍无可忍,表面上答应,暗地里迅速做好了讨伐荆州的准备。刘藩自广陵到建康接受任命,刚一入朝,就以与刘毅、谢混共谋不轨罪被逮捕。刘裕以诏书宣布刘毅等人的罪状,赐刘藩、谢混自杀。随后,派手下两员得力战将王镇恶、蒯恩为前锋,亲率大军讨伐荆州。王镇恶和蒯恩是刘裕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将。王镇恶是前秦名将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后,13岁的王镇恶隋叔叔辗转入晋,客居荆州,初任天门郡临澧县(今湖南常德临澧县)令。王镇恶熟读诸子兵法,果决能断,有大将之才,征广固伐南燕时,有人向刘裕推荐王镇恶,刘裕马上将他召入府中,二人相见,只谈了一会,刘裕就暗暗称奇,留他在府中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把他介绍给诸佐吏说:“王镇恶是王猛之孙,真是将门虎子呀”并马上任命王镇恶为前部贼曹(负责及捕盗贼及刑法)留在军中,在以后的征战中,王镇恶屡立战功。蒯恩出身贫贱,当年征讨孙恩起义军时,他被派往刘裕军中服劳役,充当马士,负责备马料。蒯恩身高力大,常背大捆,而心中却盼望有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机会,有时他把马刍扔在地下,怅然叹道:“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充当马士”。刘裕听说后,立即发给他兵器,令其随军作战。蒯恩以其勇猛忠谨,深得刘裕的喜爱和信任,成了他的心腹将领。412年10月,王镇恶、蒯恩诈称刘(藩)兖州西上赴任,率军直向荆州,荆州方面信以为真,毫无防备,很快就到达了距江陵20里的地方。二人弃船率军步行,突然出现在江陵城内,经过一天激战,刘毅兵败自杀。刘裕到了江陵,采纳了原刘毅府中咨议参军申永的建议,宽租省调,节役原刑,礼辟名士,得到荆州人民的欢迎。随后,刘裕又于当年12月,乘胜进军益州。
早在405年,益州大姓谯纵趁东晋政权混乱之际,割据四川,自称成都王,建立蜀国。谯纵建国后,经常派兵侵扰东晋,威胁荆楚。刘牢之之子刘敬宜曾于408年率军5千前去讨伐,但因粮食吃尽和疾疫而还。这次进军益州,刘裕从众将领中选拔了西陵(今湖北黄冈)太守朱龄石为元帅,配将士2万,统军征伐。其他将帅都以为朱龄石资名尚轻,难当重任,而刘裕却独具慧眼,认定其既有才干,又练吏职,能够担当此任,所以不为众议所动。宁朔将军藏熹是刘裕的妻弟,位在朱龄石之上,刘裕派他为副将随军西征;又将猛将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分派给朱龄石。当时,毛璩的侄儿、时任东晋南郡太守的毛修之再三请求随军伐蜀,刘裕知道当年蜀人杀死毛璩一家,毛氏与蜀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怕毛修之入蜀后会大肆屠杀,也怕蜀人